2025年浙江省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押题冲刺试卷01(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浙江省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押题冲刺试卷01(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浙江省七年级下册科学押题冲刺试卷01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患流感发高烧时,医学上经常使用布洛芬来退烧,其化学式为C13H18O2下列关于布洛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3:18:2
C.相对分子质量是206克
D.布洛芬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A、布洛芬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8):(16×2)=78:9:16,则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A错误;
B、1个布洛芬分子是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3:18:2,B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C错误;
D、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布洛芬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错误。
故答案为:B。
2.臭氧(O3)、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都是生产、生活中最常用的消毒剂.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离子 C.氧气 D.氧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 根据这三种物质分子的组成和构成进行分析;
【解答】A、从三种物质的组成来看,它们均不含氧分子,毕竟只有氧气中才存在氧分子,所以 A 错误。
B、这三种物质都不含氧离子,不过含有氧原子,因此 B 错误。
C、臭氧、二氧化碳、双氧水皆属于纯净物,且都不含氧气,故 C 错误。
D、依据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能够得知,它们都含有氧元素,所以 D 正确。
故答案为:D。
3.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如图是几种生物生殖和发育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是青蛙的发育过程,其一生中呼吸器官有3种
B.乙图中的a是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场所,也是女性主要生殖器官
C.丙图中的大豆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子叶
D.丁图将多肉植物的叶插入土壤中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呼吸器官;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植物通过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属于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A、青蛙在蝌蚪时期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a是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利用叶进行繁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属于无性生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如图表示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草履虫在结构层次上属于a
B.人体的心脏、血液在结构层次上属于b
C.桃树在结构层次上属于c
D.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如图所示的结构层次
【答案】C
【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单细胞生物;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a是组织,b是器官,ce 是生物体,d是系统。
【解答】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a表示的是组织,故A错误;
B、人体的心脏属于器官即b,血液属于组织,即a,故B错误;
C、桃树属于生物体,可知属于c,故C正确;
D、病毒属于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熔化:由固态转化为液态;凝固:由液态转化为固态;凝华:由气态转化为固态;升华:由固态转化为气态;汽化: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液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
【解答】A、雪由水蒸气凝华而成,凝华放热,故A正确;
B、雾由水蒸气液化而成,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由水蒸气液化而成,液化放热,故C错误;
D、霜由水蒸气凝华而成,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升)”字样。若这瓶油用去四分之一,剩下的油与原来的油相比()
A.质量和密度均减小 B.质量和密度均增大
C.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质量指的是所含物质的多少。
【解答】用去四分之一,剩余的油所含物质减少,可知质量减小,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可知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D。
7.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5︰4
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液体乙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图象可知容器质量为20g,利用密度公式求甲、乙液体的密度。
(2)由V=可知,在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3)由图象可以得出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
【解答】AD、由图象可知,容器质量为20g,当m=100g时,V甲=80cm3、V乙=100cm3,甲、乙液体的密度为:
=1g/cm3,=0.8g/cm3=0.8×103kg/m3,
且ρ甲>ρ乙,故A错误,D正确。
B、由V=可知,在质量相同时,V甲':V乙'=ρ乙:ρ甲=0.8g/cm3:1g/cm3=4:5,故B错误;
C、由图象可以得出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g-20g=60g,故C正确。
故答案为:D。
8.四季更替,岁月变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
C.千里冰封 D.霜挂枝头
【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态变化判断分析,冰雪消融是熔化,需要吸热;露珠是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水结冰是凝固,凝固放热;霜是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
【解答】A.冰雪消融,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这个过程需要吸热,A正确;
B.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B错误;
C.水结冰,物态变化是凝固,凝固放热。C错误;
D.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会放热。D错误。
故答案为:A。
9.小明刚学完地球的结构,记录下了如下的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根据密度由大到小大致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B.生物圈不但包含了生物,还包含生物所处的环境,如空气,水等
C.土壤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
D.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软流层,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上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定义及范围;地球内部的结构;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AD.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的知识判断;
B.根据生物圈的成分判断;
C.根据对土壤的认识判断。
【解答】 A.地球内部根据密度由大到小大致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生物圈不但包含了生物,还包含生物所处的环境,如空气,水等,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土壤不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软流层,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上,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在研究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用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进行实验是为了形成对照,便于测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实验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
C.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实验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充分干燥的土壤
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实验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灼烧过的土壤且用蒸馏水来溶解矿物质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A.用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进行实验是为了形成对照,便于测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故A正确;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实验时,加热土壤,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故B错误;C.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实验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充分干燥的土壤,干燥的土壤含较多的空气,实验效果明显,故C正确;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实验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灼烧过的土壤,除去其中的有机物。且用蒸馏水来溶解矿物质中的无机盐,故D正确;答案选B。
11.某元素氧化物的分子量为 a,其相同价态硫酸盐(定义:硫酸根离子与其它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量为b,则该元素的化合价数值可能是 (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1)如x为奇数时,氧化物化学式为R2Ox,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2(SO4)x;
(2)x为偶数时,氧化物化学式为,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依据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的关系解答出x的值即可。
【解答】 设该元素化合价为+x价,相对原子质量为y。
(1)如x为奇数时,氧化物化学式为 R2Ox,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2(SO4)x,
据题意有:2y+16x=a,
2y+96x=b;
解得:。
(2)x为偶数时,氧化物化学式为,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根据题意得到:,

解得:。
故选B。
12.下列产品的制作过程主要采用了铸造工艺的是(  )
A.陶瓷花盆 B.塑料花盆
C.铁锅 D.玻璃杯
【答案】C
【知识点】金属制品及其制造技术
【解析】【分析】金属铸造是最古老的加工方法之一,是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
【解答】铸造技术是将液态金属注入模具,待金属凝固,再移除模具得到所需产品的制造技术,可知铁锅的制作采用了铸造工艺。
故答案为:C。
13.生物体内有很多“桥梁”结构承担着运输的功能,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人体和植物体内的有关物质运输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中的物质主要通过血管运输
B.脐带是胎儿和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
C.③主要是有机物,依靠导管运输
D.④主要是水和无机盐,依靠筛管运输
【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经导管自下而上运输,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经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解答】A、人体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通过血管运输,故A正确;
B、胎盘是胎儿和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故B错误;
C、③主要是水分和无机盐,依靠导管运输,故C错误;
D、④主要是有机物,依靠筛管运输,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4.下列土壤模型中,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壤土类土壤的特点;
【解答】 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是壤土类土壤,壤土的特点:通气、透水、保水、保肥。壤土含大小颗粒、空隙适中、排水和涵水适中。优良的壤土含有高达50%的空隙,内含水和空气各半,其它为适当比例的碎石、沙粒和黏土,另外还有大量的腐植质。D合理;
故答案为:D.
15.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强打算用天平、烧杯、水和量筒完成下列实验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定戒指是否为纯金;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铁球是否空心;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个数。其中能够完成的是(  )
A.①⑤ B.②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天平用来测质量,量筒和水可测固体的体积,还可用量筒天平得到相同质量的液体。
【解答】(1)通过天平测量牛奶质量,借助量筒测定牛奶体积,再利用 ρ=m/v的公式即可求得牛奶密度,因此该实验课题能够顺利完成。
(2)借助量筒、细线和水可测出戒指体积,使用天平能称出戒指质量,依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戒指密度后,与金的密度对比 —— 若数值相等则为纯金,不等则非纯金,故该实验课题可以完成。
(3)取一小段铜导线,虽能测量其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密度,但因无法测量铜导线的直径及总质量,故而无法推导出它的长度,所以该实验课题无法完成。
(4)用天平称出铁球质量,通过烧杯、量筒和水测出铁球体积,利用密度计算公式求得密度后,与铁的密度比较,即可判断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因此该实验课题能够完成。
(5)由于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小于托盘天平的分度值,直接称量无法实现,但可先称出几十根大头针的总质量,由此推算出单根质量;再称出几百根大头针的总质量,通过单根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就能算出大头针数目,所以该实验课题能够完成。
故答案为:C。
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16-17题,每空2分,其余题目每空1分,共30分)
16.2024年1月5日19时20分,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四星”方式将天目1号气象星座15-18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卫星从地面到太空,其质量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2)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差高达250℃,而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又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家采用了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热端吸热而   ,在冷端放热而液化,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面温度趋于平衡。
【答案】(1)不变
(2)汽化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1)物体的质量指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位置、状态、温度等无关。
(2)汽化: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液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
【解答】(1)物体的质量大小与其所在位置无关,所以卫星从地面到太空,质量不变。
(2)液体在热端吸收热量,汽化成气体,降低热端的温度,气体又在冷端受冷液化,放出热量,提升冷端的温度,液体回流热端,反复汽化、液化,使卫星两面温度趋于平衡。
17.现在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其中肺炎支原体、甲流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是三种易产生叠加感染的病原体。如果出现发烧持续不退或咳嗽剧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病毒属于生物,以下各项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病毒体积微小 B.病毒能繁殖
C.病毒有各种形状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75%的酒精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消毒时酒精擦拭在手上会感觉到凉爽,因为酒精蒸发时会   (填“吸热”或“放热”)。在配制酒精溶液时,将酒精和水混合,发现混合后的体积比混合前的总体积小,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
【答案】(1)B
(2)吸热;分子之间有空隙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生物具有的特征进行区分。
(2)分子间存在空隙,所以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解答】(1)生物的特征主要有:能繁殖、能生长、能遗传和变异、能进行新陈代谢等。
故答案为:B。
(2)酒精挥发,属于汽化过程,汽化吸热,所以会感觉凉爽。
分子间存在间隙,将酒精和水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跑到彼此的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减小。
18.杨梅(如图甲)的花期非常短,杨梅树是雌雄异株的,雄株只能开雄花,花粉多而轻(如图乙);雌株只能开雌花,柱头呈须状张开,能分泌黏液。请回答:
(1)根据杨梅花的特征推断,杨梅花属于   (填“风媒花”或“虫媒花”)。
(2)小科同学吃完杨梅,拿着吐出杨梅核断定:一朵杨梅雌花的子房里只有1颗胚珠,他的理由是   。
(3)有时在杨梅果实上会看见白色的小虫子,这是果蝇幼虫,其生长周期与蚕类似,右图能表示果蝇发育过程的是:D→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1)风媒花
(2)一个果实内只有一粒种子
(3)D→A→B→C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风媒花一般都比较小,既没有艳丽的色彩,也没有香味。虫媒花不仅靠颜色和气味吸引昆虫,子房的基部还生有蜜腺。
【解答】(1)杨梅雄花花粉多而轻,雌花柱头呈须状张开,能分泌黏液,故杨梅花属于风媒花。
(2)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一个胚珠发育成一粒种子,故一朵杨梅雌花的子房里有一颗胚珠,理由是一个果实内只有一粒种子。
(3)果蝇的生长和发育需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D→A→B→C。
19.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
(1)如图1是探究水组成的实验装置。反应开始后,试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
(2)图2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x的值为   。
【答案】(1)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8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也可据此判断气体类型。
(2)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解答】(1)a与电源负极相连,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另一端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可知水由氢和氧组成。
(2)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由图可知,氧原子的电子数为8,可知质子数也为8。
20.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等成分。
(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补全月壤形成过程   ③⑤。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长
【答案】(1)腐殖质
(2)②④⑥①③⑤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1)根据地球中土壤的成分来分析;
(2)根据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的规律来分析;
【解答】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水、无机盐外,还有腐殖质等成分。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形成的胶体物质,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
(2)土壤的形成过程:岩石风化→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低等植物着生→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高等植物生长→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故正确的顺序为:②④⑥①③⑤。
21.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
(1)空气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的物质的化学式   。
(2)CO2 中 2 表示的意义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4)4 个铵根离子   。
(5)H2SO4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6)符号“6Cu”的含义   。
【答案】(1)O2
(2)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3)Al
(4)4NH4+
(5)+6
(6)6个铜原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化学式为:N2;
(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所以CO2中2表示的意义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铵根离子表示为4NH4+;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
(6)标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符号“6Cu”的含义是:6个铜原子。
22.用序号回答: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电子⑤离子、⑥原子核、⑦中子中,选择填空。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   (写出3种),其中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和   构成的。
(2)元素的种类由   数决定。
(3) Mg和Mg2+因具有相同的   数,故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1)①②⑤;②;⑥;④
(2)③
(3)③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选①②⑤,其中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⑥(原子核)和④(电子)构成的。
(2)元素的种类由③(质子)数决定。
(3)Mg和Mg2+因具有相同的③(质子)数,故属于同种元素。
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28分)
23.(4分)当前,阳台小菜园已成为一种家庭时尚。请回答有关问题:
(1)选择和改善土壤的方法:选择壤土类土壤有利于大多数植物,因为这种土壤   ;将鱼的内脏深埋入土壤中,过一段时间翻开土壤发现鱼内脏不见了,土壤变肥沃了。
(2)种植黄瓜首先要通过催芽促使种子萌发:浸泡种子1~2小时,在育苗盆底垫几层纱布,用清水浸湿,放上浸泡过的种子,置于28~30℃、通风的环境中1~5天。通过催芽能促使种子萌发的原因是   。
(3)种植空心菜的一种方法:到菜场买来空心菜,去掉叶子,剪取有3~4个节的茎段,插入土壤中,过几天就可以长成一株空心菜,这种生殖方式属于,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
(4)种植南瓜后,有的花能结成一个大南瓜,南瓜中的南瓜籽是由花中的   发育而来的。
【答案】(1)能为植物生长提供空气、水分和无机盐
(2)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外界条件
(3)营养繁殖,繁殖速度快,又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4)胚珠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利用植物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繁殖后代的方式成为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其优点是营养繁殖,繁殖速度快,又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种子的萌发需要同时满足三个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1) 壤土类土壤的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性能比较好,选择和改善土壤的方法:选择壤土类土壤有利于大多数植物,因为这种土壤 能为植物生长提供空气、水分和无机盐 ;将鱼的内脏深埋入土壤中,过一段时间翻开土壤发现鱼内脏不见了,土壤变肥沃了。鱼内脏不见了的原因是被微生物分解了。
(2)种子的萌发需要同时满足三个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所以通过催芽能促使种子萌发的原因是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外界条件;
(3)利用植物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繁殖后代的方式成为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其优点是营养繁殖,繁殖速度快,又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所以种植空心菜的一种方法:到菜场买来空心菜,去掉叶子,剪取有3~4个节的茎段,插入土壤中,过几天就可以长成一株空心菜,这种生殖方式属于,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营养繁殖,繁殖速度快,又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
(4)南瓜籽属于植物的种子,它是由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来的;
故答案为:(1)能为植物生长提供空气、水分和无机盐、(2) 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外界条件 (3) 营养繁殖,繁殖速度快,又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4) 胚珠
24.(6分) 为了了解原子结构的奥秘,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于1911年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①α粒子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束(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②金箔————作靶子,厚度1μm;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显微镜上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偏转,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
【分析解释】
(1)根据实验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文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3)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铍原子核(内含4个质子),微观示意图如图丙所示,生成的微粒C是   原子的原子核(填写名称)。
【答案】(1)D
(2)原子核
(3)碳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1)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修正了汤姆生关于正电荷的描述,没有探究电子。
(2)原子中很小的、带正电的结构为原子核。
(3)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碳是6号元素,可知其原子中含有6个质子。
【解答】(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核体积小;
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说明原子核质量很大。
故答案为:D。
(2)由(1)可知,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可知“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由图可知,C中含有6个质子,可知C为碳原子的原子核。
25.(4分)小科为了研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空盒子里装入土。
②在甲、乙区域的土壤上洒上水,使其湿润。
③在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均匀的各撤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
④用黑纸板把乙、丁盖上,放在20℃左右的环境中。一周后拿掉黑纸板,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区域 甲 乙 丙 丁
种子发芽数(粒) 19 18 1 1
(1)实验中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不处于休眠期的同品种的活种子外,还应相同的是   。
(2)小科设计甲和乙两个实验区域,基于的假设是   。
(3)对比甲和丙的玉米种子的萌发数量,可以得出:   。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
【答案】(1)完整的胚
(2)种子萌发可能不需要光照
(3)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水分
(4)将种子晒干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1)种子的萌发的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且过了休眠期。因此实验中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不处于休眠期的同品种的活种子外,还应相同的是完整的胚、饱满。
(2)甲、乙实验区域除光照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因此甲和乙两个实验区域,基于的假设是:种子萌发需要(不需要)光照。
(3)甲和丙除水分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因此对比甲和丙的玉米种子的萌发数量,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4)由实验结果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将种子晒干。
26.(6分)小李同学在常温下做探究“冰和石蜡熔化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选填“可 行”或“不可行”)的;
(2)图乙是探究“石蜡熔化特点”的装置,此实验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优点是   。
(3)在观察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小李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BC 段处于   状态。
【答案】(1)可行的
(2)均匀受热
(3)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比热容
【解析】【分析】(1)冰的温度远远低于室温,因此它可以不断的从空气中吸热,从而进行熔化过程,只是速度比用酒精灯加热要慢很多;
(2)根据“水浴法”加热的优点解答;
【解答】(1)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可行的;
(2)图乙是探究“石蜡熔化特点”的装置,此实验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优点是均匀受热。
27.(8分)学习了“测量物质的密度”之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盐水的密度。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方法一:小浩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盐水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调节平衡;
②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04.2g;
③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甲所示;
④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如图乙所示;
⑤计算盐水的密度。
(1)根据图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g。
(2)计算盐水的密度:    。
(3)若步骤③中有部分盐水洒到外面,则测得的盐水密度将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方法二:小明同学找来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入体积都为V的水和上述盐水,在用调好的天平而不用砝码的情况下,也测量出了盐水的密度(水的密度为ρ水)。步骤如下:
①将装有盐水的瓶子放在天平的左盘,装有水的瓶子放在右盘;
②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使天平平衡,读出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m1。
计算盐水的密度:    (用V、m1、ρ水表示)。
【答案】(1)71.2
(2)1.1
(3)偏大
(4)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等于砝码加游码的质量,游码的分度值为0.2g。
(2)计算盐水密度用的是量筒内盐水的质量除以量筒内盐水的体积。
(3)由(1)可知,剩余液体点的质量偏小,会导致量筒内盐水的质量偏大,再根据密度公式判断。
(4)根据左盘质量等于右盘质量加砝码进行计算。
【解答】(1)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50g+20g+1.2g=71.2g。
(2)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30mL,盐水的质量为:m=104.2g-71.2g=33g。
盐水的密度为。
(3)有部分水洒出,会导致剩余盐水的质量偏小,由(2)可知,会导致测得的量筒内的盐水的质量偏大,由可知,测得的盐水的密度将偏大。
(4)盐水的质量为水的质量加游码,可知盐水的质量为,盐水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可知盐水的密度为。
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2分)
28.(4分)根据如图回答: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 。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缩,是因为 是通过茎里的 向上运输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是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我们还可知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
故答案为:(1)B;筛管;
(2)水分;导管;
29.(6分)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材料一:1897 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的微粒,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材料二: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根据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金的原子序数为79)
材料三:卢瑟福的学生莫塞莱注意到,原子核所带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但原子核质量却远大于质子总质量。
(1)汤姆生建立西瓜模型时,推测原子中必须存在带正电的物质,其依据的科学原理是   。
(2)若改用铝箔重复实验,有人认为被反弹的α 粒子比例会减少,他的理由是   。
(3)在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为强化同学们对分子结构模型的理解,老师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实践性活动,并为此次活动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表:
小红同学用超轻黏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参照评价量表。组长把小红作品的“指标一”评定为“优秀”,而“指标二”评定为“合格”。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
“甲烷分子结构携型制作”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倒不合理 同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调
指标二 形态规整、能很好体现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形态规整、们不能体现分子的立体结构 用态扭曲与实际不府
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1)电荷守恒
(2)铝的原子序数为13,远小于金的原子序数79,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越少,对α粒子的电荷排斥力也越小,因此被反弹的α粒子比例会减少。
(3)调整四个氢原子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体现正四面体结构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1)汤姆生推测原子中存在带正电的物质,需要从电荷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
(2)铝箔与金箔的原子序数不同,影响α粒子散射的原因需要从原子核的电荷量和质量角度进行分析。
(3) 分子模型制作评价:依据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特点,对模型制作提出改进建议。
【解答】 (1)汤姆生推测原子中必须存在带正电的物质,其依据的科学原理是电荷守恒。原子整体呈电中性,而汤姆生已经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因此为了使原子保持电中性,原子中必须存在带正电的物质来中和电子的负电荷。
(2)若改用铝箔重复实验,被反弹的α粒子比例会减少。其理由是:铝的原子序数为13,远小于金的原子序数79。原子序数越小,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越少,对α粒子的电荷排斥力也越小。因此,铝原子核对α粒子的散射作用较弱,被反弹的α粒子比例会减少。
(3) 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为使“指标二”达到“优秀”,应调整四个氢原子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体现正四面体结构,比如让四个氢原子位于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位置。
30.(6分)2022年9月,天宫课堂发起“天地共播一粒种”活动,航天员讲解了植物拟南芥在空间站“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过程。同年11月,我国在问天实验舱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太空培养实验。为研究种子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项目式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项目一:了解拟南芥的生长特性。观察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并收集相关资料。
(1)图1为拟南芥种子及其结构模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拟南芥的子叶有   片;
(2)据图2资料分析,将拟南芥种子放置在2~4℃低温环境中的目的是   (填“解除”或“促进”或“抑制”)种子的休眠;
(3)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后,约4~6周就可以开花,再经历传粉和双受精后结出果实。拟南芥种子是由花中   发育而成的。
项目二:某品牌休闲西服标签的部分内容如下,请根据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4)西服面料两种成分中,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的是   。
(5)在面料中加入涤纶的作用是   。
(6)从熨烫标准推测,羊毛、涤纶这些纤维材料具有的特点是   。
【答案】(1)2
(2)解除
(3)胚珠
(4)涤纶
(5)增加面料的耐磨性等
(6)不耐高温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图4中①花药、②柱头、③花丝、④子房。
图5中⑤胚乳、⑥胚芽、⑦胚轴、⑧胚根。
(2)果实、种子形成过程如图: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拟南芥的子叶有2片,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2)据图2资料分析,将拟南芥种子放置在2~4℃低温环境中的目的是解除种子的休眠,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3)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后,约4~6周就可以开花,再经历传粉和双受精后结出果实。拟南芥种子是由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成的。
31.(6分)绍兴酒文化悠久,临近过年时,诸暨农家开始烧制当地特色美酒同山烧(白酒),这一传统是诸暨人过年不可或缺的温馨环节。制酒主要包含两个关键过程:发酵和蒸馏。
(1)发酵的过程:酵母分解糖,产物之一是酒精.发酵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的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3)酿造出的同山烧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即酒精的体积分数;比如50度白酒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为50毫升。
(ρ水=1.0×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
请计算: ①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毫升、45度”的同山烧白酒,质量是多少?
②这种酒的密度约是多少?
【答案】(1)化学变化
(2)先汽化再液化
(3)①V酒精=45%×500mL=225mL=225cm3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225cm3=180g
m水=ρ水V水=ρ水(V总-V酒精)=1g/cm3×(500-225)cm3=275g,
m=m水+m酒精=275g+180g=455g
②ρ= mV = 455g500cm3 =0.91g/cm3=0.91×103kg/m3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密度公式的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已知白酒度数的含义和白酒度数,可以得到白酒中所含酒精的体积;已知酒精的密度和体积,可以得到酒精的质量;已知白酒体积和酒精体积,可以得到水的体积;已知水的体积和密度,可以得到水的质量;已知酒精和水的质量,可以得到白酒的质量;已知白酒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
得到白酒的密度。
【解答】(1)在发酵的过程中酵母分解糖,产物之一是酒精,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所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由图可知,酒精经石炉加热后由液态变成酒精蒸汽,属于汽化;后酒精蒸汽经过冷却成为液态酒精,此过程叫液化,所以是先汽化再液化;
(3)①V酒精=45%×500mL=225mL=225cm3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225cm3=180g
m水=ρ水V水=ρ水(V总-V酒精)=1g/cm3×(500-225)cm3=275g,
m=m水+m酒精=275g+180g=455g
②ρ== =0.91g/cm3=0.91×103kg/m3
故答案为:(1)化学变化;(2)先汽化再液化;(3)见解答。
32.(4分)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春季流感高发,注意防控。如果被确认为甲流,医生建议在48小时内服用磷酸奥司他韦,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如图为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及其说明书部分内容。
【成分】本品活性成分为磷酸奥司他韦【性状】白色混悬液
【适应症】用于成人和1周及以上儿童的甲型流感
【规格】总容量60mL
(按照奥司他韦计) 12.5mL: 75mg
奥司他韦分子式: C16H28N2O4
【用量】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一剂量表服用(剂量是以奥司他韦质量计)
体重 推荐剂量
≤15千克 每次30毫克,每天两次
15-23千克 每次45毫克,每天两次
23-40千克 每次60毫克,每天两次
>40千克 每次75 毫克,每天两次
(1)奥司他韦(C16H28N2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至0.01%)
(2)某甲流患者体重是25千克,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奥司他韦”2次,那么该患儿每天需服用该混悬剂多少毫升 (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2)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浙江省七年级下册科学押题冲刺试卷01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患流感发高烧时,医学上经常使用布洛芬来退烧,其化学式为C13H18O2下列关于布洛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3:18:2
C.相对分子质量是206克
D.布洛芬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臭氧(O3)、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都是生产、生活中最常用的消毒剂.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离子 C.氧气 D.氧元素
3.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如图是几种生物生殖和发育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是青蛙的发育过程,其一生中呼吸器官有3种
B.乙图中的a是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场所,也是女性主要生殖器官
C.丙图中的大豆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子叶
D.丁图将多肉植物的叶插入土壤中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4.如图表示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草履虫在结构层次上属于a
B.人体的心脏、血液在结构层次上属于b
C.桃树在结构层次上属于c
D.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如图所示的结构层次
5.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6.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升)”字样。若这瓶油用去四分之一,剩下的油与原来的油相比()
A.质量和密度均减小 B.质量和密度均增大
C.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7.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5︰4
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液体乙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8.四季更替,岁月变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
C.千里冰封 D.霜挂枝头
9.小明刚学完地球的结构,记录下了如下的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根据密度由大到小大致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B.生物圈不但包含了生物,还包含生物所处的环境,如空气,水等
C.土壤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
D.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软流层,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上
10.在研究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用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进行实验是为了形成对照,便于测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实验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
C.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实验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充分干燥的土壤
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实验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灼烧过的土壤且用蒸馏水来溶解矿物质
11.某元素氧化物的分子量为 a,其相同价态硫酸盐(定义:硫酸根离子与其它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量为b,则该元素的化合价数值可能是 (  )
A. B. C. D.
12.下列产品的制作过程主要采用了铸造工艺的是(  )
A.陶瓷花盆 B.塑料花盆
C.铁锅 D.玻璃杯
13.生物体内有很多“桥梁”结构承担着运输的功能,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人体和植物体内的有关物质运输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中的物质主要通过血管运输
B.脐带是胎儿和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
C.③主要是有机物,依靠导管运输
D.④主要是水和无机盐,依靠筛管运输
14.下列土壤模型中,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是 (  )
A. B.
C. D.
15.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强打算用天平、烧杯、水和量筒完成下列实验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定戒指是否为纯金;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铁球是否空心;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个数。其中能够完成的是(  )
A.①⑤ B.②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16-17题,每空2分,其余题目每空1分,共30分)
16.2024年1月5日19时20分,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四星”方式将天目1号气象星座15-18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卫星从地面到太空,其质量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2)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差高达250℃,而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又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家采用了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热端吸热而   ,在冷端放热而液化,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面温度趋于平衡。
17.现在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其中肺炎支原体、甲流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是三种易产生叠加感染的病原体。如果出现发烧持续不退或咳嗽剧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病毒属于生物,以下各项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病毒体积微小 B.病毒能繁殖
C.病毒有各种形状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75%的酒精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消毒时酒精擦拭在手上会感觉到凉爽,因为酒精蒸发时会   (填“吸热”或“放热”)。在配制酒精溶液时,将酒精和水混合,发现混合后的体积比混合前的总体积小,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
18.杨梅(如图甲)的花期非常短,杨梅树是雌雄异株的,雄株只能开雄花,花粉多而轻(如图乙);雌株只能开雌花,柱头呈须状张开,能分泌黏液。请回答:
(1)根据杨梅花的特征推断,杨梅花属于   (填“风媒花”或“虫媒花”)。
(2)小科同学吃完杨梅,拿着吐出杨梅核断定:一朵杨梅雌花的子房里只有1颗胚珠,他的理由是   。
(3)有时在杨梅果实上会看见白色的小虫子,这是果蝇幼虫,其生长周期与蚕类似,右图能表示果蝇发育过程的是:D→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19.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
(1)如图1是探究水组成的实验装置。反应开始后,试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
(2)图2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x的值为   。
20.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等成分。
(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补全月壤形成过程   ③⑤。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长
21.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
(1)空气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的物质的化学式   。
(2)CO2 中 2 表示的意义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4)4 个铵根离子   。
(5)H2SO4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6)符号“6Cu”的含义   。
22.用序号回答: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电子⑤离子、⑥原子核、⑦中子中,选择填空。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   (写出3种),其中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和   构成的。
(2)元素的种类由   数决定。
(3) Mg和Mg2+因具有相同的   数,故属于同种元素。
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28分)
23.(4分)当前,阳台小菜园已成为一种家庭时尚。请回答有关问题:
(1)选择和改善土壤的方法:选择壤土类土壤有利于大多数植物,因为这种土壤   ;将鱼的内脏深埋入土壤中,过一段时间翻开土壤发现鱼内脏不见了,土壤变肥沃了。
(2)种植黄瓜首先要通过催芽促使种子萌发:浸泡种子1~2小时,在育苗盆底垫几层纱布,用清水浸湿,放上浸泡过的种子,置于28~30℃、通风的环境中1~5天。通过催芽能促使种子萌发的原因是   。
(3)种植空心菜的一种方法:到菜场买来空心菜,去掉叶子,剪取有3~4个节的茎段,插入土壤中,过几天就可以长成一株空心菜,这种生殖方式属于,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
(4)种植南瓜后,有的花能结成一个大南瓜,南瓜中的南瓜籽是由花中的   发育而来的。
24.(6分) 为了了解原子结构的奥秘,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于1911年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①α粒子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束(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②金箔————作靶子,厚度1μm;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显微镜上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偏转,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
【分析解释】
(1)根据实验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文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3)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铍原子核(内含4个质子),微观示意图如图丙所示,生成的微粒C是   原子的原子核(填写名称)。
25.(4分)小科为了研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空盒子里装入土。
②在甲、乙区域的土壤上洒上水,使其湿润。
③在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均匀的各撤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
④用黑纸板把乙、丁盖上,放在20℃左右的环境中。一周后拿掉黑纸板,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区域 甲 乙 丙 丁
种子发芽数(粒) 19 18 1 1
(1)实验中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不处于休眠期的同品种的活种子外,还应相同的是   。
(2)小科设计甲和乙两个实验区域,基于的假设是   。
(3)对比甲和丙的玉米种子的萌发数量,可以得出:   。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
26.(6分)小李同学在常温下做探究“冰和石蜡熔化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选填“可 行”或“不可行”)的;
(2)图乙是探究“石蜡熔化特点”的装置,此实验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优点是   。
(3)在观察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小李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BC 段处于   状态。
27.(8分)学习了“测量物质的密度”之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盐水的密度。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方法一:小浩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盐水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调节平衡;
②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04.2g;
③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甲所示;
④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如图乙所示;
⑤计算盐水的密度。
(1)根据图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g。
(2)计算盐水的密度:    。
(3)若步骤③中有部分盐水洒到外面,则测得的盐水密度将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方法二:小明同学找来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入体积都为V的水和上述盐水,在用调好的天平而不用砝码的情况下,也测量出了盐水的密度(水的密度为ρ水)。步骤如下:
①将装有盐水的瓶子放在天平的左盘,装有水的瓶子放在右盘;
②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使天平平衡,读出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m1。
计算盐水的密度:    (用V、m1、ρ水表示)。
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2分)
28.(4分)根据如图回答: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 。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缩,是因为 是通过茎里的 向上运输的。
29.(6分)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材料一:1897 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的微粒,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材料二: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根据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金的原子序数为79)
材料三:卢瑟福的学生莫塞莱注意到,原子核所带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但原子核质量却远大于质子总质量。
(1)汤姆生建立西瓜模型时,推测原子中必须存在带正电的物质,其依据的科学原理是   。
(2)若改用铝箔重复实验,有人认为被反弹的α 粒子比例会减少,他的理由是   。
(3)在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为强化同学们对分子结构模型的理解,老师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实践性活动,并为此次活动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表:
小红同学用超轻黏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参照评价量表。组长把小红作品的“指标一”评定为“优秀”,而“指标二”评定为“合格”。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
“甲烷分子结构携型制作”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倒不合理 同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调
指标二 形态规整、能很好体现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形态规整、们不能体现分子的立体结构 用态扭曲与实际不府
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30.(6分)2022年9月,天宫课堂发起“天地共播一粒种”活动,航天员讲解了植物拟南芥在空间站“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过程。同年11月,我国在问天实验舱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太空培养实验。为研究种子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项目式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项目一:了解拟南芥的生长特性。观察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并收集相关资料。
(1)图1为拟南芥种子及其结构模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拟南芥的子叶有   片;
(2)据图2资料分析,将拟南芥种子放置在2~4℃低温环境中的目的是   (填“解除”或“促进”或“抑制”)种子的休眠;
(3)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后,约4~6周就可以开花,再经历传粉和双受精后结出果实。拟南芥种子是由花中   发育而成的。
项目二:某品牌休闲西服标签的部分内容如下,请根据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4)西服面料两种成分中,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的是   。
(5)在面料中加入涤纶的作用是   。
(6)从熨烫标准推测,羊毛、涤纶这些纤维材料具有的特点是   。
31.(6分)绍兴酒文化悠久,临近过年时,诸暨农家开始烧制当地特色美酒同山烧(白酒),这一传统是诸暨人过年不可或缺的温馨环节。制酒主要包含两个关键过程:发酵和蒸馏。
(1)发酵的过程:酵母分解糖,产物之一是酒精.发酵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的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3)酿造出的同山烧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即酒精的体积分数;比如50度白酒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为50毫升。
(ρ水=1.0×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
请计算: ①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毫升、45度”的同山烧白酒,质量是多少?
②这种酒的密度约是多少?
32.(4分)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春季流感高发,注意防控。如果被确认为甲流,医生建议在48小时内服用磷酸奥司他韦,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如图为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及其说明书部分内容。
【成分】本品活性成分为磷酸奥司他韦【性状】白色混悬液
【适应症】用于成人和1周及以上儿童的甲型流感
【规格】总容量60mL
(按照奥司他韦计) 12.5mL: 75mg
奥司他韦分子式: C16H28N2O4
【用量】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一剂量表服用(剂量是以奥司他韦质量计)
体重 推荐剂量
≤15千克 每次30毫克,每天两次
15-23千克 每次45毫克,每天两次
23-40千克 每次60毫克,每天两次
>40千克 每次75 毫克,每天两次
(1)奥司他韦(C16H28N2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至0.01%)
(2)某甲流患者体重是25千克,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奥司他韦”2次,那么该患儿每天需服用该混悬剂多少毫升 (请写出计算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