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知识回顾之旅创作人:梅梅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单元立意思维导图复习考点练习巩固单元回顾目录01 单元立意本单元是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围绕“法治教育”的学习主题展开,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本单元为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莫定了基础。本单元由第九课“法律为我们护航”、第十课”走近民法典”、第十一课“远离违法犯罪”组成。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了解日益完备的法律体系,知道法律的作用,了解民法典的相关知识,能够做到自觉遵守法律规范,严于律已,增强法治意识,促进健康成长。02 单元回顾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法律保障生活第十课 走进民法典认识民法典保护人身权保障财产权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法不可违犯罪与刑罚严于律己03 思维导图04 复习考点--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1.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2.我国法律体系的 本质: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3.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4.我国法律体系是如何完善的: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04 复习考点--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5.如何为法律体系建设作贡献?原因: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要求:①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②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6.法律的作用?(法律是如何保障生活)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法律维护社会秩序。③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④法律促进社会发展。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为我们的成长营造了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环境。04 复习考点--第十课 走进民法典1.认识民法典/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 ( 地位、定义、意义、特点、原则)★★★地位:①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调整范围、定义:②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意义:③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特点:④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基本原则:⑤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04 复习考点--第十课 走进民法典2.对人身权的认识(人身权的重要性、要求、内容?)重要性:①我们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够有尊严地生活。②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要求: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内容: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等。3.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重要性: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要求、做法:①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②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04 复习考点--第十课 走进民法典4.法律如何保护肖像权①我们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③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5.法律保护隐私权的原因、意义?①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②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6.法律如何保护人身权:①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②法律保护肖像权。 ③法律保护隐私权。04 复习考点--第十课 走进民法典6.对财产权的认识?(财产权的重要性?如何保护财产权?)重要性:①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如何保护: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当合法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7.法律如何保障财产权①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为什么、保护意义)②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什么、保护意义)③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内涵、内容、意义、要求)④法律保护继承权。(继承方式、遵循原则)04 复习考点--第十课 走进民法典8.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内涵: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不背,重在理解财产所有权并区分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为什么、意义:①我们拥有的合法财产,是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 ②切实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对于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激励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7.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什么)①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为当事人之间确立的合法权利义务关系,受法律保护。③遵循诚信原则、依法履行合同是合同当事人的义务,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04 复习考点--第十课 走进民法典9.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含义、内容、重要性、要求)内涵: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智力成果等依法享有的权利,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内容、分类: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重要性: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劳动、保护创新。要求: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尊重他人的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10.法律保护继承权(继承的方式、遵循的原则)方式:①在我国继承的方式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遵循原则:②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04 复习考点--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1.法律的作用?(如何理解“法不可违”?)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一般违法行为犯罪04 复习考点--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2.违法行为的区分依据:看违法的法律、承担的责任、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牛刀小试-违法行为我会辨辨一辨 下列行为分别属于哪类违法行为1.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2.王某在网上公开谩骂侮辱他人,被人民法院判决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3.聂某某因醉驾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拘役并处罚金。4.小强的爸爸因酒后驾驶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5.小王散布谣言被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法犯罪犯罪违法犯罪违法违法犯罪判断: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观点1: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犯罪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观点2: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观点3: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观点4: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辨一辨 假如你是小法官,请你帮我判断以下观点对不对?04 复习考点--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1.刑法的含义、作用?含义: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最本质的特质)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是强制性法律制裁)2.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04 复习考点--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3.刑罚的分类?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的区别: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罚金适用于犯罪。刑罚是指审判机关 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04 复习考点--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5.怎样严于律己,预防违法犯罪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04 复习考点--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4.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①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②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③常见方法: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等等。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年龄小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挡箭牌!谈一谈: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为什么?(4分)第二位同学。①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自己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或者年龄不是罪恶的保护伞,低龄不是逃脱惩罚的“免罪金牌”,我们要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②根据刑法规定,年龄小犯罪,也会受到刑罚处罚。作为社会的一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③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05 练习巩固-观点辨析05 练习巩固-观点辨析不良行为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理由:①很多违法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②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③预防违法犯罪,需要我们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05 练习巩固-观点辨析①陈某因为交友不慎,结交了损友,沾染了不良习气。②有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后,陈某又没有及时改正,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③法律意识淡薄,法治观念不强,没有依法自律,严于律己;④没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自控力差,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⑤没有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我们要杜绝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05 练习巩固-观点辨析学习任务:(1)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2)陈某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05 练习巩固-观点辨析学习任务:(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小李和小谢,从小就自由散漫,喜欢打架骂人,现在已是某中学16岁的在校生。一天下午,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并约定地点较量较量。随后,双方各自纠集了十余人,在约定地点持械斗殴,造成多人受伤。接到群众报案后,警方迅速采取行动,将小李、小谢以涉嫌聚众斗殴罪依法逮捕,被二人纠集来的同学分别以扰乱公共秩序、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以警告、罚款等处罚。(1)从违法的严重程度分别判断小李和小谢的行为以及被小李小谢纠集来的同学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4.材料题 认真审题,大胆作答小李和小谢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被二人纠集的同些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2)结合小本和小谢的行为及最后的结果,谈谈这个案例给你的启示。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增强自控力,,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答出三点即可)1.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利益和意志的体现。2.有了法律就等于有了法治。3.法律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损害了个人利益4.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所有权益。5.只要不将他人照片用作商业宣传就不算侵犯肖像权6.法定继承的效力优先于遗嘱继承。7.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不用承担法律责任。8.面对犯罪行为,青少年要不顾一切,勇于斗争9.未成年人年龄小,违法犯罪也没关系。10.“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5.易混易错大通关(×)(×)(×)(×)(×)(×)(×)(×)(×)(×)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