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图片可以用来说明( )A.原始农耕生活 B.石器制作技术 C.贫富分化现象 D.远古神话传说2.为防止唐末藩镇割据、五代政权更迭频繁的混乱局面重演,宋朝统治者设计出一套严密完善的国家制度和管理手段。其内容包括( )A.剥夺诸侯王的军政大权 B.派遣文臣担任州县长官C.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3.下图是沈阳故宫。在国内现存的皇宫建筑中,它的规模仅次于北京故宫。与“它”的建成相关的是( )A.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 B.努尔哈赤建大金政权C.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D.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4.这场战争既是中国步入近代时期发生社会形态裂变的显著标志,也体现出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达到一个新阶段。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学者陈旭麓认为:“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里的“群体意义的觉醒”( )A.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D.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6.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以“民国”取代了“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材料叙述的是( )A.洋务运动的地位 B.义和团运动的作用C.辛亥革命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意义7.近代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活动如下所示。这一“人物”是(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19年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 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8.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浴火重生后,终于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次会议( )A.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B.拉开了中国革命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C.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D.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9.下图是1937年发表的漫画。画面中有两个军人,左边的日军装备精良,但右边正义而无畏的中国军人将枪托狠狠砸在日寇的钢盔上,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日军一边挨打,一边还在看着手中的怀表,似乎正在计算着自己“速胜”的时间。画面反映的事件( )A.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D.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10.1945年8月,民主人士柳亚子与毛泽东见面并赠诗一首。诗中云:“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其中“弥天大勇”是赞颂毛泽东( )A.为争取国内和平赴渝参加国共谈判B.率军转战陕北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C.指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D.下令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1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其共同作用是( )A.摧毁了封建的土地制度 B.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12.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国一如既往,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努力为人类和平和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提出的“中国方案”是( )A.“求同存异”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3.当前,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助残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快速发展,这说明发展人工智能有利于( )A.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B.形成国际竞争的新优势C.促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构建智能人才生态体系14.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这部法典( )A.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B.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C.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D.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了一起15.下面是某班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的表格,①处应填写( )主题 ①事件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全部主权共同影响 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A.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C.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D.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二、综合题16.某班同学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开展项目学习,邀请你一起参与活动。(1)以下是第一小组同学制作的“思维导图”。请将A、B处填写完整:依据图1和图2,概括中央政府治理边疆的共同措施。(2)第二小组同学查阅“图片资料”时,找到以下两幅图片。图3和图4在服饰上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你在元明时期的新疆历史中列举一例文化交融的史事加以说明。(3)第三小组同学在“汇报交流”时,分享了一段央视网的新闻报道(见下表左)和《求是》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见下表右)。结合分享内容,谈谈你参加本次活动的感想。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民族地区3121万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全国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这十年·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2022.8.17) (我们)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6.2)17.世界历史是旧制度、旧关系不断瓦解,新制度、新关系不断重构,破旧立新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城市再生】中世纪西欧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并不是从古代历史中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10世纪至11世纪时由逃亡农奴重新组成的……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一个特点是兴起晚,但发展迅速,市民争取城市自治运动一浪高一浪地前进。——《世界通史·中世纪卷》【国家重生】(欧洲)民众已觉醒并行动起来,不仅参与了政治,而且把这样做看做是自己固有的权利……中产阶级为了摆脱王室对商业的种种限制、摆脱日渐增加的纳税负担、摆脱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种种限制,转而起来反对国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世界共生】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出现、相互交织,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日趋复杂严峻……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让多边主义成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利器,既要坚定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也要推动多边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徐秀军《世界需要真正的多边主义》(1)结合所学知识,“逃亡农奴”以前是哪里的居民?“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常用的手段是什么?(2)材料中的现象引发了哪些重大革命?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3)根据材料,概括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的策略。综上所述,在破旧立新、秩序重构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因素起到关键作用?18.人类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伴随而来的必定是新旧观念之间的纠缠与对抗,各个阶层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希望对国家制度和前景有合乎逻辑的评论及预判。诸子在阐述自己的社会管理主张时,如何解决现实问题成为最佳切入点。——《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材料二 被称作人文主义者的学者把古典而非中世纪的文学视做典范,他们试图提升中世纪的道德思想,使之适应繁华的城市社会的需要……古希腊和罗马的价值观念促使人文主义者对中世纪的道德说教进行反思。材料三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示意图——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绘制——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是什么时期?举一例说明诸子是如何“阐述自己的社会管理主张”。(2)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人文主义者的反思”在当时有什么意义?(3)依据上图,从“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创新中前进的”“社会主义始终是人类进步的‘明灯’”中任选一个观点,结合三个阶段的相关史事加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A D C B D C A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C D A B D16.(1)①A:西域都护府;B:天可汗。②设置机构。(2)①具有中原服饰(或:汉服)特点。②例:史事:元朝在西域军士集中的军卫中进行儒学教育,使得许多西域军士及其后裔逐渐熟悉中原文化。史事:移居内地生活的大批畏兀儿人普遍使用汉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涌现出一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农学家、翻译家等,代表人物有廉希宪、贯云石、鲁明善、安藏等,可谓名家济济,群星灿烂。史事:元代畏兀儿人创作了一批诗文、书画、音乐作品,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史事:蒙古族卫拉特英雄史诗《江格尔》在新疆地区逐渐形成。《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民间传唱的英雄史诗,是中外文学史上享有巨大声誉的文学作品。《江格尔》《玛纳斯》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一起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史事:《十二木卡姆》是一部集音乐、诗歌和舞蹈为一体的大型套曲,由明代畏兀儿音乐家阿曼尼莎汗与乐师卡德尔汗整理完成。它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3)例: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新疆各族人民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等。17.(1)地点:庄园。手段:金钱赎买;武力斗争。(2)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作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等。(3)策略:实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或:经济的发展);新兴力量的崛起;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民主政治的建立;国际协作的加强等。18.(1)①春秋战国时期(或:东周)。②例: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或老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等主张。(2)①文艺复兴。②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3)例:观点: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创新中前进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新的社会矛盾。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观点:社会主义始终是人类进步的“明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社会主义苏联和各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发挥了反法西斯主力军的作用,为保卫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二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遭遇曲折。中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新纪元,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