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材料二:
钟毓①、钟会小时,值②父昼寝,因③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④,且托寐⑤以观之。毓拜⑥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⑦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钟毓: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太傅钟繇的儿子,十四岁任散骑待侍郎,钟会的哥哥。②值:遇上。③因:趁机。④时觉:刚巧醒来。⑤托寐:假装睡着,⑥拜:行礼。⑦何以:为什么。
1.材料一选自课文 。
2.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
(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3.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
A.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
B.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C.根据姓氏来借题发挥,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4.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5.材料一选自《世说新语》,材料二是《世说新语》书中另一则关于言语智慧的小故事,请认真阅读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1)假如你是材料二中的父亲,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2)杨氏子、钟毓、钟会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代表性的聪慧儿童形象,请举出你课外阅读中读到的聪慧儿童的具体事例。(至少一个)
文言文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需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茅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间世而立。
6.“誉”的读音为( ) ,音序是( ),部首是( )。 在文中,“誉”的意思是( )。
7.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①或曰( ) ②其人弗能应也( )
8.请用“/”给下面这句话划分朗读停顿节奏,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9.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简单说说读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后的感想。
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4)其人弗能应也。
1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
A.买东西要大肆夸耀其优点,这样才能吸引顾客。
B.遇到事情不能人云亦云,要学会思考。
C.听人说话要尊重他人,不要随意打断。
D.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前后抵触。
12.为什么说“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3.本文出自
14.画“____”的句了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15.“为设果,果有杨梅”的意思是 :从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 。
16.杨氏之子的回答是 (用原文回答),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孩子
17.孔君平听完杨氏之子的话,他会有什么反应?(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yì yè)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18.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孔君平诣其父/造诣 B.甚聪惠/惠顾
C.儿应声答曰/答非所问 D.此是君家果/君子
20.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②文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③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能看出杨氏之子说话委婉而不失礼貌。( )
④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全文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描写的。( )
课外文言文阅读。
性缓
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①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②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注释】①恐:担心 ②遽:(jù)立即,匆忙。
2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见人裳尾为火所烧( )  ①为了   ②因为   ③被
(2)欲言恐君性急 ( ) ①欲望    ②想要   ③贪欲
2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见之已久” 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圣人之道 B.吾欲之南海 C.皮之不存 D.人非生而知之者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道君性急,果然。
24.这则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类人?
课外文言文阅读。
酒以成礼①
钟毓②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③饮而不拜。既而④,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⑤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世说新语》,题目为编者自拟。②钟毓(yù):字稚叔,三国时期魏国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③会:钟会,字士季。三国后期曹魏重要谋臣和书法家。④既而:一会儿,不久。⑤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2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寝:   (2)因:   (3)时:
26.下面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且托寐以观之。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B.既而,问毓何以拜。译文:既然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C.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译文: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D.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译文: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27.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古文阅读。
【文段一】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文段二】
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①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语(yù):告诉。③敕(chì)见:奉皇帝的命令进见。
28.文中画线句子朗读不正确的是( )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卿何/以不/汗
C.语/其父钟繇/曰
29.【文段一】中,杨氏之子回答妙在哪里?
30.【文段二】中有趣的对话可以改编成一个小剧本,请把他们当时的神情或动作以及说的话补充完整。
魏文帝(看着钟毓脸上的汗):你为什么脸上全是汗?
钟毓(一脸紧张):
魏文帝(转头面对钟会):你为什么脸上一点汗都没有?
钟会 :
课内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dùn)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1.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誉之曰:“吾盾(dùn)之坚,物莫能陷也。”
其人弗(fú)能应也。
不可同世而立。
3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33.读了这则寓言,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这篇小古文,完成习题。
智断撞车
有贵公子驾车出游者,策①马驰驱②,自矜③便捷,适与五套大车④相撞击,公子颠踣(bó)⑤于车前。因挟(xié)⑥父兄势,控诸⑦县官。官廉,得其情,谓之曰:“大车果撞小车,公子当仆⑧于后;今公子仆于前,是小车撞大车也。”罚令出赀(zī)⑨,为贾人⑩修车费。公子无以辩,惭忿 而归。
(选自《金壶七墨》)
【注释】①策:鞭打。②驰驱:奔跑。③矜:夸耀,炫耀。④五套大车:用五匹马拉的大车。⑤颠路:跌倒。⑥挟:倚仗。⑦诸:相当于“之于”。⑧仆:跌倒。⑨赀:罚钱。⑩贾人:商人。 忿:生气。
34.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加点字的意思,把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里。
(1)适与五套大车相撞击( )A.正巧 B.切合,相合
(2)控诸县官( ) A.控制 B.控告,告状
(3)谓之曰( ) A.的 B.代词,指公子
(4)惭忿而归( ) A.回,回去 B.归并,合并
35.本案中,县官判定公子有错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6.读一读下面的歇后语,你认为哪一句适合于评价本案中的县官?( )
A.包拯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B.包拯办案——铁面无私
C.包拯升堂——尽管直说 D.包拯斩包勉——正人先正已
阅读下面这篇小古文,完成习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7.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
A.孤虎之威 B.与虎谋皮 C.狐假虎威
38.根据句意,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
A.生,发育 B.增加 C.排行中第一的 D.掌管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
A.诚实,不欺骗 B.听从,不怀疑 C.消息 D.随意
39.下列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派我为百兽之长)
B.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跑开吗?)
40.这篇文言文讲了 和 之间的故事。
41.读了这则文言文,你想对老虎说什么?
文言文一则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⑤,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4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hǎo hào)
43.根据句意,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使侄录之。( )
A.派遣 B.让 C.使用 D.假如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 )
A.捉住 B.凭证 C.拿着 D.坚持
44.根据原文,写出句中加点字是指谁,写在“——”上。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
丞相熟视久之。
45.这则故事中该受责骂的人是谁?为什么?
阅读文言故事,做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①缉:装饰边沿; ②鬻yù:卖。
46.解释下面的加点的词的意思。
郑人有欲买履者 遂不得履
先自度其足 反归取之
47.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下列的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48.“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之其坐③。至之④市,而忘操⑤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⑥归取之。及⑦反,市罢,遂⑧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⑨信度,无⑩自信也。”
【注释】
①履:鞋。②度(duó):量长短。③坐:同“座”,座位。④之:到……去。⑤操:拿,携带。⑥反:同“返”,返回。⑦及:到,等到。⑧遂:终于。⑨宁:宁可。⑩无:不。
49.选择加点词语的意思,在答题卡上小题后面的括号里填出序号。
(1)置之其坐( )
A.搁,放 B.布置 C.购置
(2)吾忘持度( )
A.量长短 B.尺码 C.计量单位
(3)市罢( )
A.罢免,免除 B.解散,结束 C.停止,歇息
(4)而忘操之( )
A.的 B.代指鞋子 C.代指尺码 D.代指脚
50.根据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何不试之以足?
(2)宁信度,无自信也。
51.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 ,父不在,乃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曰:“此是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2.补充原文。
5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54.下面不能体现出杨氏之子有礼貌的一项是( )
A.为设果
B.应声答曰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5.杨氏之子年纪虽小,回答问题却很巧妙。请在分析正确的句子后面画“√”错误的画“×”。
(1)杨氏之子同样利用姓氏做文章,机智而不失幽默。( )
(2)杨氏之子没有直接反驳,作为晚辈,显得有礼貌。( )
(3)委婉作答来否定“此是君家果”,说明杨氏之子没有底气。( )
(4)杨氏之子用“未闻”这样的否定句式让孔君平无言以对。( )
56.孔君平听后,用下面哪句话回复杨氏之子不恰当呢?( )
A.你好聪明啊!
B.你就是在邯郸学步。
C.妙呀!你真是个可造之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页,共10页
第9页,共10页
《2024-2025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杨氏之子》 2.(2)√ 3.C 4.孔君平听后,先是一愣,随后抚须大笑,赞叹道:“妙哉!此子聪慧过人,真乃虎父无犬子也!”神态欣慰,心里暗暗佩服孩子的机智。 5. 我更喜欢钟毓。因为他在偷喝酒时先行礼再饮,并解释"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说明他懂得遵守礼仪,即使在错误的行为中也坚守原则,体现了教养和正直。 甘罗十二岁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奉命出使赵国,以雄辩说服赵王割五城与秦,因功被封为上卿(相当于丞相)。
6. yù Y 言 称赞 7. 有的人 不 8.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意思:不能被刺穿的盾和没有刺不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 9.生活中应言行一致,避免自相矛盾。如商家夸大宣传导致信誉受损,警示我们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10. 卖 有的人 夸耀 不 11.D 12.因为如果说盾坚固到什么东西都刺不破,就说明矛也刺不破;如果说矛什么东西都能刺破,就说明盾也能被刺破,所以说什么都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
13.《世说新语·言语》 14.总起全文 15. 杨氏之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热情好客 16.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思维敏捷、机智幽默 17.孔君平听完杨氏之子的话,他可能会露出惊讶和赞赏的神态,微微一笑,竖起大拇指说:“妙哉!妙哉!你这孩子真是聪明绝顶,我甘拜下风。”
18.yì wèi yìng qín 19.C 20. √ × √ √
21. ③ ② 22.D 23.我说你性子急,果然是这样。 24.讽刺了生活中不知轻重缓急的人。
25. 睡觉。 趁机。 当时。 26.B 27.钟会的说法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符合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8.B 29.孔君平以姓氏做文章,杨氏子也从姓氏上做文章。杨氏子没有生硬地对答“孔雀非夫子家禽”,而是委婉地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30. 由于恐惧害怕,所以汗像水浆一样流出。 坦然 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发抖,汗水不敢冒出。
31. 称赞 不 存在 3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3.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34. A B B A 35.大车果撞小车,公子当仆于后;今公子仆于前,是小车撞大车也。 36.B
37.C 38. D A 39.A 40. 老虎 狐狸 41.老虎啊,你太轻信狐狸了,小动物们不是害怕狐狸,而是害怕你啊!
42.hào 43. B C 44. 张丞相 张丞相写的佳句草书 45.该受责骂的人是张丞相。因为他自己书写不工整,还不改正;他自己字迹潦草,过后不识,却埋怨侄儿不早点问。
46. 将要,想要 于是 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通“返”,返回 47.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48.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49. A B
B C 50.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子呢。 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1.告诫人们对待事物要灵活变通、随机应变,更应该注重客观现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
52.甚聪惠 诣其父 呼儿出 指以示儿 君家果 53. √
×

54.B 55. √ √ ×
√ 56.B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