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是识字单元,以“场景”“树木”“动物”“农事”等识字主题串联起了本单元的识字、写字与多音字,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场景歌》把语义相关的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个不同场景中,勾勒出一幅幅清新生动的风景画;《树之歌》介绍了祖国大江南北常见的树木,通过对不同树木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拍手歌》是根据传统歌谣改编的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儿歌,通过有趣的拍手游戏,渗透保护动物的意识;《田家四季歌》展现了乡村美丽的四季景色,介绍了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歌颂了勤劳朴素的生活。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 教学要点字词识写 ◎认识67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认识隹字旁,知道它与鸟类有关,能用部件归类法识字,会写27个词语。 ◎能结合图画识字学文,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语言积累 ◎背诵《树之歌》《田家四季歌》。 ◎背诵民谣《数九歌》,了解数九气候变化。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阅读理解 ◎阅读《十二月花名歌》,初步了解正月至腊月中每月开花的花名和特点。◎初步了解不同树木的基本特点和四季农事,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丰收的喜悦。 ◎懂得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 实践活动 ◎了解量词的不同用法,能在生活情境中恰当运用量词。1 场景歌【教学目标】 1.认识“帆、艘”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处、块”等8个字,会写“花园、飞鸟”等5个词语。2.能正确朗读课文。3. 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量词的不同表达。4. 能仿照课文,用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教学重难点】1.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量词的不同表达。2. 能仿照课文,用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课时目标】1.认识“帆、艘、军、港、队、铜、号”等9个生字,会写“队、领、铜、号”4个字,会写“铜号、红领巾、欢笑”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情境中学习儿歌,积累数量词。 3.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教学过程】板块一 创设情境,识记生字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一起高高兴兴地出发去旅游吧!(课件播放少先队员举队旗、吹铜号去旅游的视频) 2.学习课文第4小节,交流场景。(出示短语: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3.理解词语,识记生字。 (1)认读“队旗”。 ①(课件出示队旗的图片)解读队旗:这就是队旗,它的全称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上面的图案是五角星加火炬,表示优秀的少先队员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拓展交流:你还认识什么旗?和同桌交流。 ②比较辨析“队”和“对”,选词填空:(?对?)号入座(?队?)员(?对?)不起排(?队?) ③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字义:“队”字在第4小节中出现了两次,意思一样吗?点拨:“一面队旗”中的“队”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一队红领巾”中的“队”是量词。 (2)指导书写“队”: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3)指导书写“领”:左窄右宽,第二笔是点。教师展评后学生再练写。 (4)指导学习“铜号”:①看图认识“铜号”(课件出示长号、短号、小号、圆号的图片)。②指导书写“铜、号”:“铜”左窄右宽;“号”上小下大,上紧下松。 板块二 初读韵文,了解场景 1.教师范读,感知课文。 同学们,我们的旅游马上要开始了!我们要去哪些地方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一”在不同的词语里,音调会发生变化,听的时候要注意听它的读音。(预设交流三个场景:海边、乡村、公园)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完后想想这次旅游要去哪些地方。3.学习课文第1小节。 (1)(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描述,随机出示短语“一只海鸥、一条帆船、一艘军舰、一处港湾”,引导学生认读。 (2)将第1小节四个短语中的量词和名词分开,并打乱顺序,引导学生重新搭配,掌握量词的准确搭配。 (3)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名读,男女生接读。 (4)指导学习生字“帆、艘”。 ①引导学生拼读字音,识记“艘”:引导学生明白带“舟”的字大多和船有关。 ②帆:看图认识帆船上的白帆,引导学生了解“帆”字左边的“巾”表示的意义。 ③量词练习,提示:船只的大小不同,所用的量词也有变化:一(?艘?)军舰 一(?条?)帆船 (5)指导学习生字“军”:如军人穿的制服叫——军装,军人生活、训练的地方叫——军营。(6)指导学习生字“港、湾”:有水的巷子就是“港”;“湾”的三点水表义,“弯”表音。(7)小结并指导朗读第1小节。第2课时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课时目标】1.巩固生字,认识“稻、垂、园、溪、丛、群”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处、块、园、群”4个字,会写“花园、飞鸟”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学习用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教学过程】板块一 回顾复习,指导朗读 1.请学生当小老师,检查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1)认读:帆船、一艘、军舰、队旗、铜号。 (2)听写:一队、铜号、红领巾、欢笑。指名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 2.指导朗读课文第1、4小节。 板块二 观察发现,总结方法 1.图文对照,学生齐读第1、4小节,你发现这两小节有什么相同点?(预设:每一小节都包含4种事物,每一种事物前面有量词,每一小节都分别描绘了一处场景。) 2.总结方法:描述一个地方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些事物,加上恰当的量词,就会变成一段有趣的儿歌。 板块三 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课文第2小节,过渡:接下来,我们将去其他地方旅游。看,前面翠绿与鲜红交织,那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乡野图片)你看到了什么?(预设: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2.指导学习生字“稻”。 (1)引导学生记忆字形:猜猜禾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禾苗) (2)(课件出示稻田、稻谷、稻米图片)拓展词语。 3.指导学习多音字“行”。 (1)指导:读xínɡ的时候,能表示行走或可以;读hánɡ的时候能表示量词,用于排列整齐的人或物。(2)练习:根据词语的意思给“行”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行(?xínɡ?)不行第一行(?hánɡ?)行(?xínɡ?)走一行(?hánɡ?)树4.指导学习“垂”字:(出示垂柳的图片)垂柳的枝条特别多,整个树形跟“垂”的字形相似。 5.指导书写“园”。 (1)字形与字义辨析:这个“园”字,你在哪里见过?(预设:公园、幼儿园、游乐园……)(2)“园”与“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国字框里面的部件不同,意思不同。) (3)选字填空:花(?园?) (?圆?)形 公(?园?) 学习(?园?)地 (?圆?)满成功 (4)指导书写“园”:“元”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侧,竖弯钩的竖在竖中线右侧。 6.引导认识事物,指导朗读。 (1)引导理解“一方鱼塘”: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说“一方”什么?“一方”有时用来形容方形的物品,如“一方砚台、一方手帕”;有时也可指土地,如“一方水土”。 (2)引导理解“一行垂柳”(课件出示图片),提示:纤细柔软的柳枝沿着河岸整齐地排成一排。 (3)指导朗读:多么美丽的乡间风光啊!让我们想象画面,再来读一读第2小节。 板块四 学习语言,指导朗读 1.学习课文第3小节。(课件出示公园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读读这一小节。 2.(出示翠竹、小溪图片)指导识记“翠、溪”。 3.引导观察翠竹的图片:仔细观察,说说翠竹是什么样子的。归纳: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这么多翠竹生长在一起,便是“一丛翠竹”。识记“丛”。 4.引导学生观察草地上一群羊在吃草的图片:除了“一群飞鸟”,“一群”还可以形容什么事物?(一群羊)归纳:“群”字最早的时候是形容许多羊聚在一起的情景。识记“群”。5.写字指导。 处:左边的最后一捺要写长,把右边的“卜”托起来。 块:提土旁下横变“提”,右边的“夬”撇笔穿插到提土旁底下。 6.指导朗读: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一群快乐的飞鸟。多美的画面啊!齐读。 板块五 学以致用,尝试创作 1.小结方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描述一个场景要先抓住具体的事物,在事物前面用上恰当的量词。 2.(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三题和各种照片或图画)学生交流讨论,仿照着说一说。 3.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学习了量词,认识和书写了新的字词,读熟了课文,还知道了写场景的时候要抓住具体的事物,并在事物前用上合适的量词。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时,我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把最后一小节“少先队员欢笑的场面”作为导入片段,以旅游观光的形式变换不同场景进行学习,将课文每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串联起来,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