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 树之歌【教学目标】 1.认识“榕、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松”等8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课时目标】1.认识“榕、梧、桐”等11个生字,会写“杨、松、柏”3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松柏”3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小区附近、街道两旁或者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树名,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再次认读。 板块二 偏旁归类,识记生字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榕 梧 桐 枫 松 柏 桦 杉 桂2.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提示: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部件和读音有关系,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右边的声旁来猜字音。 3.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提示:“榕、梧、桐、枫”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松、柏、桦”的读音与声旁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杉、桂”的右半边也表示读音,“桂”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4.(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中的词语)组织练读。(预设:第一组词语是树木的名称。第二组词语是树身上部位的名称。“泡桐”的“泡”读“pāo”。) 板块三 了解特点,指导朗读 1.给树木贴名牌。(出示图片)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儿歌第1、2句,圈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牌。 2.全班汇报,观察图片,解读儿歌。(预设:①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②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一棵树就像一片树林。③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很像手掌。④我找到了枫树,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⑤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平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3.多种方法指导朗读儿歌第1、2句。 4.(课件出示儿歌内容)将树木名称变成括号,试着背一背。 5.恢复儿歌原文,将树木特点变成括号,再试着背一背。 板块四 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学写生字。“杨、松、柏”:“杨、松”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白”要写得略瘦。 2.生字拓展练习。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这些字的读音:橡、楠、柿、柚、椿。第2课时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课时目标】1.会认“守、银、杏、化”4个生字,会写“棉、杏、杉、化、桂”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开花”4个词语。 2.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木棉、桦树等树木的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教学过程】板块一 了解特点,随文识字 1.朗读儿歌第3句,了解树木的特点。(预设:生长的地方不同,生活习性也不同。) 2.(出示南方和北疆的典型图片)体会“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理解“喜暖”和“耐寒”。 3.(出示桦树图片)提示:桦树耐寒,生长在祖国北部的边疆,它们像解放军战士一样守卫在祖国的最北边。指导识记“守”。通过组词巩固识字:守卫、守护、守时。 4.齐朗读,对对子:“木棉”对“桦树”。“喜暖”对“耐寒”。“在南方”对“守北疆”。5.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板块二 学法运用,自学尝试 1.同桌一起学习儿歌第4句,了解树木的特点。(预设:对“活化石”“水杉”“金桂”的意思不太明白。) 课件出示活化石是经历漫长地质年代留存至今,形态特征极少变异,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的生物类群。银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中华鲟等。?桂花树大多在秋季开花,其中金桂的花朵金黄,花香馥郁。中国人自古就把桂花看作吉祥的象征。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杏、化”。 (1)“很、跟、眼”的右半部和“银”的右半部相同,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 (2)“杏”去掉木子头就是“口”,“木”+“口”=“杏”。“木”字和“口”字都要写扁一些。 (3)“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拍读,达到正确而熟练的程度。 4.借助填空,结合图片,练习背诵。朗读儿歌,完整背诵。板块三 规范书写,语言积累 1.指导写“棉、杉、化、桂”:都是左窄右宽,“化”的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阅读课后习题第三题,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是“培养”的意思。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意思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4)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 3.读读下面这首《树之歌》,你一定会对树木有更多的了解。 课件出示中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本次教学要扎实落实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能教学生字,又能教授方法,揭示规律,让字词教学不再枯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等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使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