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朱德的扁担(课件+素材)(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 朱德的扁担(课件+素材)(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朱 德
未+丿=朱
zhū dé
15 朱德的扁担
biǎn dàn
在该词中读轻声。
自由读课文。提示: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标出自然段序号;
画出不懂的地方,并联系上下文或插图想一想。
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朱德 扁 担 同志 带领 井冈山  
红军 敌人 根据地 非 常 抽出
宁冈 战 士 草鞋 戴着 心疼 敬爱
zhū dé
biǎn dàn
zhì
dài
gāng

jūn
fēi cháng
chōu
téng
níng
jìng
gēn jù
zhàn shì
xié
dài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经常和战士们( )。战士们把他的扁担( )。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 )”五个字。大家看到后,越发敬爱他,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一起去挑粮
藏了起来
朱德的扁担
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有哪些难理解的地方。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课文解读
“会师”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合了。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湖
南省交界处,周围500多里都
是高山,地势险要。1928年,
朱德、陈毅带领革命队伍,历
尽千辛万苦,终于跟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接连打了几次胜仗,蒋介石十分生气,就调动江西、湖南两省反动军阀的部队对井冈山进行“联合会剿”,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战士围困在井冈山。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敌人距离不远,非常危险。
红军可能遇到哪些危险?请大家说一说。
除了距离敌人不远,形势严峻,红军还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学习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井冈山上粮食多不多?怎么解决?
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挑粮路艰辛
五六十里路有多远呢?
如果从早上六点钟出发,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
挑粮路长
走这样的陡路,还要挑着粮食,所以文中说——“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挑粮路陡
从中可以看出红军战士什么样的品质?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团结、不怕困难。
带着感受读,读出挑粮的艰难和大家的团结、不怕吃苦的精神。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书写指导
心字底的卧钩要宽、扁,托住“士”。
上部是一横三竖,不要写成四竖。
秃宝盖的横钩宜长,盖住下面的“车”字。
右部的长撇要穿插到左部“舌”的下面。
注意下部是“巾”。
左右对称结构,但写的时候注意左部比右部要小一点儿。
读一读。
复习导入
第2课时
朱德 扁担 同志 带领 井冈山  
红军 敌人 根据地 非常 抽出
宁冈 战士 草鞋 戴着 心疼 敬爱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
感知人物
斗 笠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选一选,连一连,读一读。
仿照短语类型,互相说一说。
挑起
穿着
戴着
草鞋
斗笠
粮食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作为军长的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块儿挑粮,一块儿爬山。这就是“同甘共苦”。
读出敬佩之情:
朱德同志跟大家一块儿挑粮,为什么大家要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读出担忧、心疼之情: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同志很辛苦,战士们心疼他。
朱德同志是怎么做的呢?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没想到
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你从“不料”中体会到什么?试着用“不料”说句话。
齐读第3自然段。
朱德同志也跟着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战士们看到朱德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
大家见了,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朱德同志与我们同甘
共苦,一点架子也没有,真是位好军长
体会敬意
朱德同志作为军长,与战士们一块儿挑粮,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朱德同志就是用这根扁担,挑起储备粮食、巩固根据地的重任,因其以身作则、同甘共苦的精神,受到大家的敬爱。
总结
书写指导
左紧凑右舒展,“戈”的斜钩从竖中线起笔,写至右下格向上提,末笔点勿漏写。
上横长,下横短。
“土”的下横从左上格延至右上格,左低右高。
熟读词语并练写。
带领 会师 红军 敌人
常常 来回 非常 战士
朱德的扁担
大家一起挑粮
战士们藏扁担
朱德另找扁担
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