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1.认识“植、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如、已”等10个字,会写“如果、已经”等10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提取关键词语,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钻出来、炸开”用词的准确。能提取关键词语,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钻出来、炸开”用词的准确。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认识“植、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如、已”等10个字,会写“如果、已经”等10个词语。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介绍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这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板块一 导入新课,课题学字1.(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课题。2.学习生字“植”。“植”是形声字,“木”表义,“直”表声。注意“植”读“zhí”。学生组词。(植树、绿植……)3.谈话导入: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植物,植物种子长大了,就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了。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块二 字词分组,认读理解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把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读一读,再读读带生字的词语,和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第一组词语)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3.(出示第二组词语)联系生活,利用声音和动作了解词语的意思。板块三 练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多读几次。2.(课件出示第1小节)指名朗读。认读“如、旅”。提示:注意“旅”读“lǚ”。3.指导读准多音字“得”。(出示词语:非得、得到、来得及)学生认读并标注“得”的读音。4.(课件出示第2小节)认读“准、备、送、纷”,交流识字方法并组词。5.观察“轻、发”的笔顺。自主观察,学习“轻、发”,并练写,注意笔顺。6.(课件出示第3小节,出示词语:苍耳、带刺、铠甲、山洼)通过图片指导认读。认读“挂”字。7.指名读第4小节,评价反馈。(出示词语:石榴、吃掉、睡上一觉、落户安家)指名读。认读“挺、钻”2个字。8.第5小节:(1)认读生字“底、炸、离”,组词。(2)指导“更”的写法:竖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穿出“ ”向左下伸展。9.(课件出示第6小节)(1)认读“观、粗”,组词。(2)指名读第6小节。10.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板块四 书写生字,归类指导1.出示“如、娃”,仔细观察,找找相同点与不同点。(1)相同点:都是女字旁。(2)不同点:“如”字的女字旁大一些。(3)出示“女”字,观察比较“女”在作偏旁时的书写变化。指导书写女字旁。(4)小结:汉字和同学们一样,讲究谦让。两个部件放在一起的时候,要给旁边的笔画腾出书写空间,于是,“女”的长横就变成了提。(5)重点指导书写“娃”,右边两个“土”的书写要注意多横等距离,长短不取齐。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经、别、轻、肚、识”。指导书写独体字“已”,与“己”进行辨析。3.学习练写“如果、已经”等10个词语。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借助关键词语,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钻出来、炸开”用词的准确。2.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板块一 研读课文,学习语言1.品读感悟。 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的家在哪里吗? 引导学生说出田野、草原、山间、海边等地方。每个地方都可能是植物的家,这就是课文中说的“四海为家”。请大家读一读。2.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是什么办法呢?快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找找答案。 3.联系生活,感受蒲公英的种子与降落伞的相似之处。思考:这里为什么要用“乘着”,而不用“飞着”呢?4.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有趣、奇妙。5.借助实物,了解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苍耳是怎么挂在动物的皮毛上的呢?你想体会一下被苍耳“挂住”的感觉吗?(学生尝试将苍耳挂在衣服上,感受苍耳的神奇和有趣。)6.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石榴传播种子的办法,说一说:这里为什么要用“钻出来”呢?7.同桌互相读一读,结合插图和课文,说一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豆荚炸开)8.引导学生观看豆荚炸开的视频,提问:“炸开”能换成“打开”吗?板块二 拓展延伸,迁移运用1.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呢?谁来为大家读一读第6小节?2.小结: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只有仔细观察,你才能得到许许多多的知识。3.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还有哪些呢?(出示课后选做题)学生练习说话。4.引导学生借助课外查找的资料,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如椰树、松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图片,创设与课文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一起细读课文,了解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