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表格式,共两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表格式,共两课时)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寻访多彩校园,留下欢乐印迹”为主题,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三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课文,第三篇是略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书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通过孙中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让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教学要点
字词识写 ◎认识2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1个字,会写21个词语。
语言积累 ◎能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积累“飘扬、表扬”等词语。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阅读理解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默读课文《不懂就要问》,能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基本的学习要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口头表达 ◎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说。◎分享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要讲清楚自己的经历,讲的时候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帮助别人理解。
书面表达 ◎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能选择一两点特别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1.认识“绒、汉”等6个生字,会写“坡、球”等10个字,会写“山坡、敬礼”等11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积累“飘扬、表扬”等词语。1.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认识“绒、汉”等6个生字,会写“坡、球”等10个字,会写“山坡、敬礼”等11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板块一 单元导读,发现“新鲜”1.聚焦“单元篇章页”。(1)(课件出示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封面、对应目录、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对比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说说自己的发现。(2)介绍篇章页:从本册开始,每个单元课文前都多编排了一页,这一页叫“篇章页”。2.揭示主题,发现“新鲜”。(1)朗读篇章页上半部分的句子,说一说: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寻访多彩校园,留下欢乐印迹)(2)画出提示本单元课文学习要求的语句,交流:你认为什么是“新鲜感”?(没有见过的、有趣的……)(3)揭示课题:让我们走进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找出课文中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说说它们“新鲜”在哪里。(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新鲜”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2.紧扣“新鲜感”,分类学习生字新词。(1)学习“新鲜”的字词:文中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有新鲜感?(指名回答,课件相机分类出示词语。)①将民族名称的词语归为一类,引导学生说说对这些民族的了解,并欣赏相关图片。②将“坪坝、绒球花、孔雀舞、摔跤、边疆、凤尾竹”归为一类,引导学生感知这些有新鲜感的词语。③(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学生认读本课会认字,分享识字好方法。(2)学习“新鲜”的短语:将“飘扬的国旗、可爱的小学、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归为一类,引导学生了解除了没见过的词语,熟悉的词语进行新的组合,也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新鲜的感受。(指名读“新鲜”的短语) 3.再读课文,思考:这所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生默读后交流)教师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上学路上,上课时和下课后)板块三 紧扣“可爱”,品读“新鲜”1.感受校园“可爱”。(1)(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指名读第4自然段,提问:在作者眼里,这所学校的特点是什么?(可爱)你能试着读出这所学校的可爱吗?(指名读)(2)默读课文,找找画画,文中哪些地方能让你觉得这所学校是“可爱”的?学生交流:上学路上的风景“可爱”。(课件出示句子“早晨,从山坡上……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3)引导学生结合偏旁识记、理解“坪坝”,并根据文字想象画面,感受风景和小学生的“可爱”。(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小学生还可能从哪些地方走来?试着用上“从……从……从……”的句式说一说。2.体会民族团结。(1)同学们到校后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句子“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2)体会同学们的活泼可爱、文明有礼,读好这句话。(3)相机指导学生用“向……向……向……”的句式说话。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板块四 认写指导,延伸“新鲜”1.回顾本课生字,多种方式练读生字:指名读、抢读、齐读。2.(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重点讲解易错字“坡”“球”等,分类范写不同结构的汉字,学生反馈评议。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词语)先认读词语,再说说词语的含义,练习用词语说话。4.练写相关新词:山坡、铜钟、招引等。积累“飘扬、表扬”等词语。5.拓展延伸:你对少数民族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可以跟同学合作,进行专题性的研究。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2.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板块一 以旧引“新”,读悟得法1.回顾旧知:认读上节课学习的有新鲜感的词语。2.导入新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让我们继续到这所学校里走一走,看一看吧!3.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本段中,作者分了几个方面来叙述这所小学的“可爱”?(板书:上课时 下课后)4.学习“上课时”:哪些句子是讲上课时的情景的呢?用笔画一画。(课件相机出示“上课时”的句子)(1)指名读“上课了……是那样好奇地听着”这一部分,其他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在你的想象中,这个画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安静)引导学生结合初读时对有新鲜感的词句的体验,想象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的情形,感受“安静”的氛围。(3)“山林里的朋友”指谁?引导学生悟出表达的“新鲜”:可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上课时的安静,这样能让文字更鲜活,引发读者共鸣。5.学习“下课后”:文中哪些句子是讲下课后的情景的呢?(课件相机出示“下课后”的句子)(1)回忆学习“上课时”的方法,根据提示自学“下课了……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你所想象的画面特点。(热闹)(2)小结:作者紧紧抓住下课后的“热闹”这一特点,结合山林里的动物来体现,生动又有趣。6.指导男女生合作读好第3自然段。板块二 借助提示,仿说片段1.这所小学真特别。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课件展示学校的不同场景,多镜头为学生打开思路: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2.小组合作学习:先想一想自己学校的特点,再选择一个场景,想想怎么表达出新鲜感。3.教师提示:可以按照课文描写的先后顺序说,如“上学路上……上课时……下课后……”;也可以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特别感兴趣的场景来说。(学生口头表达)板块三 点题升华,再品“可爱”1.带着自己对这所学校的感受,齐读第4自然段。2.学习第4自然段,想象画面:结合插图进一步体会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如景物很特别,有“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洁白的墙”。3.回归整体,说一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何特别之处。4.总结点题: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可爱的,更是特别的。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自豪之情和热爱之情。6.拓展阅读:找找同类型的文本进行阅读,画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进行积累。本课的人文素养训练点包括两方面:一是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生活,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教学时我分三步展开:先让学生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接着迁移运用学习方法,最后根据图示,抓住自己学校的特点,练习仿说,输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或段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