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分层作业一、课堂作业(1)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镁条能燃烧B. 水的沸点是100℃C. 酒精易挥发D. 铜是紫红色固体(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炸药爆炸B. 烟花燃放C. 酒精挥发D. 纸片燃烧(3)关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A. 提出问题→设计并实施实验→形成假设→获取证据→形成结论B. 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形成结论C. 形成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并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形成结论D. 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提出问题→获取证据→形成结论(4)在探究铜片受热变黑原因的实验中,用洁净的白色抹布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目的是验证( )A. 铜片变黑是因为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B. 铜片变黑是因为表面有烟灰C. 铜片变黑与加热温度有关D. 铜片变黑与加热时间有关(5)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手接触试剂B. 把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试剂气味C.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竖直在管口上方D. 将用剩的试剂放回原瓶二、课后作业(1)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铜的导电性B. 汽油的挥发性C. 镁能在氧气中燃烧D. 水的沸点(2)关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设计并实施实验 ②形成结论 ③提出问题 ④获取证据、分析解释 ⑤形成假设A. ③⑤①④② B. ③①⑤④② C. ⑤③①④② D. ①③⑤④②(3)在铜受热变黑原因的探究实验中,用洁净的白色抹布轻轻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此操作目的是( )A. 验证黑色物质是否能被擦掉B. 验证黑色物质是不是烟灰C. 使铜片表面更干净D. 没有实际目的(4)进行化学实验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使用试管夹B. 用嘴吹灭酒精灯C. 实验后清洗仪器并整理实验台D. 实验剩余试剂放入指定容器内(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火药爆炸 B. 纸张燃烧 C. 酒精挥发 D. 食物变质(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铜丝作导线 B.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 用氢气作燃料 D. 用铁制作铁锅(7) 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性质时,提出“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的问题,该步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8)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______;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______。(9)在铜受热变黑原因的探究实验中,用银白色的金属铝箔将铜片严密包裹后加热,若铜片不变色,说明铜片变黑是因为______。(10)刘星的家乡在北方农村,寒假的一天早晨,他看到在屋外的水缸被冻裂了,而与水缸同在屋外的咸菜缸却没有被冻裂,甚至其中的咸菜汤连冰都没有结.他把这一现象告诉了几个同学.对于结冰和不结冰的原因,几个人的看法不一,归纳有下列几种猜测: ①可能是咸菜缸内的液体中放有萝卜的缘故;②咸菜缸中有咸菜的缘故;③咸菜缸有盖子盖住保温,而水缸没有盖子;④咸菜缸中的水加了食盐,氯化钠溶液不结冰;⑤咸菜缸内液体多,水缸内水少而容易结冰;⑥水缸距房屋远,咸菜缸距房屋近,受屋内温度影响,咸菜缸没有被冻裂.(1)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你认为这六种猜测中可能性不大,不需要继续进行研究的是________;(填序号)(2)他们找来4只铁制旧罐头桶、萝卜,并从咸菜缸中捞出咸菜,并取来食盐,针对最有可能的几种情况开始了实验,然后,把4只桶放在院中过夜.第二天一早,他们惊奇地发现: ①放萝卜的罐头桶结了冰,且萝卜也被冻得坚硬如铁;②放入咸菜的罐头桶也结了冰,但冰不结实,特别是咸菜没有被冻硬;③食盐水溶液没有结冰;④只放水的桶结了冰.请根据第二天他们观察的现象,你推测他们进行的实验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在桶中单独放水.(3)他们又配制了一些浓稀不同的溶液,也把它们放在院中过夜,其记录结果如下:溶液 食盐(浓) 食盐(稀) 白糖(浓) 石灰水(饱和) 高锰酸钾(稀) 碳酸钠(浓) 水结冰情况 无 结 无 结 结 无 结从该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可能是________;(写一条)(4)在两次探究实验中他们都安排了纯水与其他液体一同放在院中过夜,其目的是________(11)阅读有关酒精的短文回答问题:酒精是一种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用途有_____;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分层作业一、课堂作业(1)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镁条能燃烧B. 水的沸点是100℃C. 酒精易挥发D. 铜是紫红色固体【答案】A【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镁条能燃烧,燃烧是化学变化,所以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水的沸点、酒精易挥发、铜的颜色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答案故选A。(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炸药爆炸B. 烟花燃放C. 酒精挥发D. 纸片燃烧【答案】C【解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酒精挥发只是状态改变,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炸药爆炸、烟花燃放、纸片燃烧都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3)关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A. 提出问题→设计并实施实验→形成假设→获取证据→形成结论B. 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形成结论C. 形成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并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形成结论D. 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提出问题→获取证据→形成结论【答案】B【解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先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假设,接着依据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通过实验获取证据,最后根据证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形成结论 。故选B。(4)在探究铜片受热变黑原因的实验中,用洁净的白色抹布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目的是验证( )A. 铜片变黑是因为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B. 铜片变黑是因为表面有烟灰C. 铜片变黑与加热温度有关D. 铜片变黑与加热时间有关【答案】B【解析】用洁净的白色抹布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若黑色能擦掉,说明黑色物质可能是烟灰,若擦不掉,则说明黑色物质不是烟灰,所以该操作目的是验证铜片变黑是否因为表面有烟灰。故选B。(5)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手接触试剂B. 把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试剂气味C.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竖直在管口上方D. 将用剩的试剂放回原瓶【答案】C【解析】进行化学实验时,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不能把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试剂气味,用剩的试剂不能放回原瓶,A、B、D错误;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在管口上方,防止污染试剂,C正确。故选C。二、课后作业(1)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铜的导电性B. 汽油的挥发性C. 镁能在氧气中燃烧D. 水的沸点【答案】C【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镁能在氧气中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属于化学性质;而铜的导电性、汽油的挥发性、水的沸点,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2)关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设计并实施实验 ②形成结论 ③提出问题 ④获取证据、分析解释 ⑤形成假设A. ③⑤①④② B. ③①⑤④② C. ⑤③①④② D. ①③⑤④②【答案】A【解析】 科学探究一般先提出问题,然后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接着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假设,在实验过程中获取证据并进行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论,所以顺序为③⑤①④②。故选A。(3)在铜受热变黑原因的探究实验中,用洁净的白色抹布轻轻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此操作目的是( )A. 验证黑色物质是否能被擦掉B. 验证黑色物质是不是烟灰C. 使铜片表面更干净D. 没有实际目的【答案】B【解析】在该探究中,假设黑色物质可能是烟灰,用抹布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若能擦掉,可能是烟灰;若擦不掉,则黑色物质不是烟灰,所以此操作目的是验证黑色物质是不是烟灰。(4)进行化学实验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使用试管夹B. 用嘴吹灭酒精灯C. 实验后清洗仪器并整理实验台D. 实验剩余试剂放入指定容器内【答案】B【解析】用嘴吹灭酒精灯可能会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引发危险,应该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时使用试管夹、实验后清洗仪器并整理实验台、实验剩余试剂放入指定容器内都是正确的实验操作。(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火药爆炸 B. 纸张燃烧 C. 酒精挥发 D. 食物变质【答案】C【解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纸张燃烧、食物变质都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C。(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铜丝作导线 B.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 用氢气作燃料 D. 用铁制作铁锅【答案】C【解析】用氢气作燃料,利用氢气能燃烧的性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的是氢气的化学性质;用铜丝作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用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用铁制作铁锅利用铁的导热性,这些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正确。(7) 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性质时,提出“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的问题,该步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答案】A【解析】科学探究的步骤中,提出问题是指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或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该同学提出“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故选A。(8)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______;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______。【答案】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解析】这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定义,根据教材内容直接填写。(9)在铜受热变黑原因的探究实验中,用银白色的金属铝箔将铜片严密包裹后加热,若铜片不变色,说明铜片变黑是因为______。【答案】铜片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解析】用铝箔包裹铜片隔绝空气加热,铜片不变色,对比在敞口试管中加热铜片变黑的现象,说明铜片变黑是因为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黑色新物质。(10)刘星的家乡在北方农村,寒假的一天早晨,他看到在屋外的水缸被冻裂了,而与水缸同在屋外的咸菜缸却没有被冻裂,甚至其中的咸菜汤连冰都没有结.他把这一现象告诉了几个同学.对于结冰和不结冰的原因,几个人的看法不一,归纳有下列几种猜测: ①可能是咸菜缸内的液体中放有萝卜的缘故;②咸菜缸中有咸菜的缘故;③咸菜缸有盖子盖住保温,而水缸没有盖子;④咸菜缸中的水加了食盐,氯化钠溶液不结冰;⑤咸菜缸内液体多,水缸内水少而容易结冰;⑥水缸距房屋远,咸菜缸距房屋近,受屋内温度影响,咸菜缸没有被冻裂.(1)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你认为这六种猜测中可能性不大,不需要继续进行研究的是________;(填序号)(2)他们找来4只铁制旧罐头桶、萝卜,并从咸菜缸中捞出咸菜,并取来食盐,针对最有可能的几种情况开始了实验,然后,把4只桶放在院中过夜.第二天一早,他们惊奇地发现: ①放萝卜的罐头桶结了冰,且萝卜也被冻得坚硬如铁;②放入咸菜的罐头桶也结了冰,但冰不结实,特别是咸菜没有被冻硬;③食盐水溶液没有结冰;④只放水的桶结了冰.请根据第二天他们观察的现象,你推测他们进行的实验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在桶中单独放水.(3)他们又配制了一些浓稀不同的溶液,也把它们放在院中过夜,其记录结果如下:溶液 食盐(浓) 食盐(稀) 白糖(浓) 石灰水(饱和) 高锰酸钾(稀) 碳酸钠(浓) 水结冰情况 无 结 无 结 结 无 结从该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可能是________;(写一条)(4)在两次探究实验中他们都安排了纯水与其他液体一同放在院中过夜,其目的是________(1)⑥;(2) ① ;②; ④;(3)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物质配成浓溶液,能降低水的凝固点;(4) 对比(1)因为同样都在室外,温度是相同的,所以不需要探究温度的影响。(2)①放萝卜的罐头桶结了冰,且萝卜也被冻得坚硬如铁,该实验验证的应该是猜想①可能是咸菜缸内的液体中放有萝卜的缘故;②放入咸菜的罐头桶也结了冰,但冰不结实,特别是咸菜没有被冻硬,该实验验证的应该是猜想②咸菜缸中有咸菜的缘故;③食盐水溶液没有结冰;该实验验证的应该是猜想④咸菜缸中的水加了食盐,氯化钠溶液不结冰。故填①②④。(3)根据表格中的记录结果可发现,浓溶液不易结冰,稀溶液易结冰,由此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可能是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物质配成浓溶液,能降低水的凝固点。(4)安排纯水的实验是为了与其他实验作对比。(11)阅读有关酒精的短文回答问题:酒精是一种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用途有_____;①②③④⑤ ⑥ ⑧ ⑨ ⑦由题意可知,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碘等物质,没有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酒精易燃烧,经过了化学变化是化学性质;酒精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属于用途;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教学】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分层作业(原卷版)--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 【大单元教学】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分层作业(解析版)--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