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细胞膜成分和结构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动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实验,推测出细胞膜由脂质组成B.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提取口腔上皮细胞中的脂质,测得脂质单分子层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C.罗伯特森观察到细胞膜为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细胞膜结构为脂质—蛋白质—脂质,并将其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D.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不属于数学模型2.“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B.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C.叶绿体中存在的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这有利于叶绿体发挥作用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而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这有利于其运输氧气3.为研究植物细胞渗透失水或吸水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肉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植物的成熟叶肉细胞具有中央液泡B.该植物成熟叶肉细胞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原生质层C.叶肉细胞的细胞液中的水能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D.水不能自由通过该叶肉细胞的细胞壁4.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钠离子均可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B.顺浓度梯度且需要转运蛋白协助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胰岛素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不需要消耗能量D.小肠上皮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5.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酶——RNaseP酶。分析发现,RNaseP酶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研究发现,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剩余物质的浓度,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A.一些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B.酶都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C.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酶的化学本质都是RNA6.细胞增殖是个体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板和细胞板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真实存在的物质性的结构B.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无丝分裂C.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且分裂期的时间短于分裂间期D.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加倍、DNA的数目加倍7.下列关于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根据豌豆测交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合理的假说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得出遗传规律C.正确选用实验材料是获得成功的关键D.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8.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正确的是( )A.正交亲本中雄鸡为芦花鸡,雌鸡为非芦花鸡B.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C.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D.仅根据羽毛性状不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9.研究发现,Cyclin B3(蛋白)在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当Cyclin B3缺失时雌性小鼠不能产生后代(个体)。为揭示Cyclin B3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对Cyclin B3缺失雌鼠和正常雌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对比,并绘制了下图。据此推测,Cyclin B3的功能是( )A.促进纺锤体的形成 B.促进DNA的复制C.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促进着丝粒的分裂10.从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到确定真正的遗传物质,历史上多位科学家进行了不断探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C.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艾弗里团队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1.研究发现,端粒DNA由富含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短重复序列构成。因细胞分裂而损伤的端粒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修复,进而稳定染色体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端粒修复时,端粒酶既提供模板,也起到催化作用B.端粒酶中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C.端粒酶中核酸链的碱基之间存在氢键D.该过程中遗传信息从RNA向DNA传递12.施一公教授团队首次获得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阐述了剪接体剪接RNA前体的基本工作机理,实现RNA剪接领域中里程碑的突破。如图是剪接体参与的S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剪接体起作用的过程是②,此过程的正常结果是形成成熟的mRNAB.过程①③均需要酶的参与,都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C.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经加工后可形成三种RNA,只有mRNA可编码多肽D.过程③中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不同的多肽链13.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物质,缺乏蛋白D则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基因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P序列(一段DNA序列)的调控,如图所示。P序列在精子中非甲基化,其调控的A基因在子代中能正常表达;P序列在卵细胞中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其调控的A基因在子代中不能表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雄鼠为正常鼠,而基因型为Aa的雌鼠为侏儒鼠B.提高正在发育中的侏儒鼠体内的去甲基化酶活性,侏儒症状不一定都能缓解C.侏儒雌鼠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不一定都是侏儒鼠D.正常雌鼠与正常雄鼠交配,子代有可能为侏儒鼠14.我国早在《诗经》中就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的记载,意思是用火除去田中害虫,该除虫方法后来被用于消灭蝗虫。雌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2+XX),雄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3(22+X)。图1是一张蝗虫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照片,图2是该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这张照片展示的是雄蝗虫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中的细胞B.减数分裂Ⅰ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会出现12个四分体C.该蝗虫体内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46、23、12、11、24、22这6种情况D.萨顿在研究蝗虫细胞减数分裂时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假说15.现在通过“刷脸”和核对身份证信息,人们无需纸质火车票就能进站乘车,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识别人面部多个性状实现的B.面部性状的相关基因指导酶合成的过程属于中心法则的一部分C.面部性状都是相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的D.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决定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可行性16.某种ATP合成酶广泛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当H+顺浓度梯度借助其穿过膜时,该酶能促使ADP与Pi形成ATP。下列关于ATP和ATP合成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中普遍有ATP合成酶存在B.ATP失去两个磷酸形成的化合物中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C.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需要能量,可知本题中H+的跨膜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该种ATP合成酶不只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17.摆动假说指出,mRNA上的密码子的第一、第二个碱基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相应的碱基形成强的配对,密码子的专一性主要是这两个碱基对的作用,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以5’-3’方向,与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配对)决定一个tRNA所能解读的密码子数目。当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是C或A时,则只能和G或U配对,但当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是U或G时,则可以和两个碱基配对,即U可以和A或G配对,G可以和C或U配对。依据摆动假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tRNA和mRNA都是通过转录产生的B.依据摆动假说,可知密码子与编码的氨基酸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C.依据摆动假说,可推测出生物体内tRNA种类多于密码子的种类D.依据摆动假说,反密码子为UAC时,密码子为GUG或AUG二、多选题18.中风也叫脑卒中,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的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一般发病较快,病死率较高。科研人员试图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脑内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关研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干细胞是轻度分化的细胞,其分裂次数不受限制B.神经干细胞在参与损伤部位修复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C.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9.KRAS基因是位于人类12号染色体上的一种原癌基因,其突变可能会导致肺癌。KRAS基凶突变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药物A对KRAS基因突变导致的肺癌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编码链指双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一条DNA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KRAS基因的碱基对G-C替换为T-A引起了基因碱基序列改变B.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原癌基因也会表达C.图中KRAS基因突变后产生突变的KRAS蛋白,从而抑制细胞增殖D.药物A通过抑制突变的KRAS蛋白的产生来治疗肺癌20.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中的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掩盖另一对基因中显性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出的遗传效应被称为上位效应,其中的掩盖者被称为上位基因,被掩盖者被称为下位基因,若上位效应由隐性基因引起,则称之为隐性上位,由显性基因引起则称之为显性上位。在某植物的杂交过程中,F2的花色和花型出现以下性状分离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植物F2中花色性状分离比出现9∶3∶4的原因是显性上位B.基因控制花色合成的途径可以表示为:C.该植物F2中花型性状分离比出现12∶3∶1的原因是隐性上位D.控制花型的两对基因中P基因对R基因具有上位效应三、填空题21.根据表中内容,围绕高等植物洋葱的细胞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细胞部位 洋葱(1) 细胞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洋葱地上部管状叶肉细胞合成ATP的场所 (2)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器类型 无液泡、中心体和叶绿体 无中心体和叶绿体 (3)无实验用途 观察有丝分裂 观察(4)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特征或原理 需要醋酸洋红液或(5) 染色 需要0.3g/ml蔗糖溶液和清水 需要无水乙醇作提取液四、解答题22.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问题:(1)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把CO2和H2O制造成有机物,现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白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O2产生的部位是 ,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照射,短时间内C3的含量会 (填“上升”或“下降”)。(2)给小鼠吸入18O2,在呼出的CO2中 (填“能”或“不能”)检测到C18O2。(3)如图为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一定量的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中产生的酒精和的量(相对值)的曲线图。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方式是 ;当氧浓度为c时,用于酵母菌有氧呼吸的葡萄糖占总消耗葡萄糖的比例是 。23.已知家蚕(2N=56)为ZW型的性别决定。黄眼(A)对黑眼(a)为显性,位于10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AA个体在胚胎期不能正常发育,即纯合致死;亮色茧(B)对暗色茧(b)为显性,也位于10号染色体上,BB个体在胚胎期也不能正常发育。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1)用黄眼暗色茧家蚕与黑眼亮色茧家蚕进行杂交,在不考虑互换的前提下,让F1中的亮色茧家蚕随机交配,子代出现黑眼睛色茧的概率是 。让F1黄眼亮色茧家蚕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的表型为 。该方法建立的是一个家蚕的平衡致死品系。该品系的雌雄家蚕交配(不考虑互换和基因突变),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中A基因的频率会不变,原因是 。(2)雄家蚕对桑叶的利用率高且蚕丝质量好。为了快速选育出大量的雄家蚕,1975年B.A.斯特鲁尼科夫,利用位于Z染色体上的两个纯合致死基因D和E建立了家蚕的平衡致死品系,育成了子代只出生雄蚕的亲本家蚕品系:即父本(雄蚕)基因型为 的个体和母本(雌蚕)基因型为 的个体,它们交配的后代中只有雄蚕。24.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饲养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的全部果蝇属于 (填“同一”或“不同”)种群。(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深,乙箱果蝇体色不变。将甲、乙品系果蝇混养时,发现果蝇交配择偶时只选择同体色的果蝇进行交配。以此推断,本实验中甲、乙品系果蝇不属于同一物种,理由是 。(3)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 ,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经过食物选择,导致种群 发生改变,形成两个群体的体色差异很大。(4)如表统计刚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中显性基因频率的数据:世代 甲箱 乙箱果蝇数 A T1 E 果蝇数 A T2 E第一代 20只 100% 0 64% 20只 100% 0 65%第四代 350只 89% 15% 64.8% 285只 97% 8% 65.5%第七代 500只 67% 52% 65.2% 420只 96% 66% 65.8%第十代 560只 61% 89% 65% 430只 95% 93% 65%第十代,甲箱中基因型为EE的果蝇个体出现的频率是 。五、实验题25.造血干细胞内BCR基因和ABL基因发生融合,表达的BCR—ABL蛋白能使与细胞异常增殖有关的蛋白质(CP)磷酸化激活,造成白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引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其主要机理如图1所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内,RUNX1基因编码的一种调节靶基因转录的蛋白质α亚基第107位对应的氨基酸出现异常。请回答下列问题:(1)药物S能与ATP竞争性结合BCR—ABL蛋白,据图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理是 。AML患者致病的根本原因是RUNX1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还与GPX3基因(编码抗氧化酶)异常表达有关。若要继续探究GPX3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是“DNA甲基化”还是“组蛋白修饰”,研究者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上述推测,请完善实验过程并分析讨论:①实验原理:GPX3基因甲基化可抑制基因的转录:组蛋白乙酰化使染色体中蛋白质与DNA形成的结构变得松散,可 (选填“促进”或“抑制”)GPX3基因转录。因此,可通过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细胞内GPX3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进行验证。②实验思路:第一步:分别用 药物(A药)和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B药)处理患者的粒细胞。第二步:检测GPX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做统计分析。③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代表不添加任何药物)。④实验结论:据图3推测,GPX3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是 。参考答案1.D2.B3.D4.B5.A6.C7.A8.C9.C10.C11.B12.D13.A14.B15.C16.ABC17.CD18.BD19.AB20.AC21. 根尖分生区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中心体 质壁分离和复原 醋酸洋红22.(1) 类囊体薄膜 上升(2)能(3) 有氧呼吸 1/323.(1) 1/11 黄眼亮色 因为子代基因型中AAbb,aaBB的个体致死,仅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存活,与亲代基因一致,所以不变(2) ZDeZdE ZdeW24.(1)不同(2)出现生殖隔离现象(3) 地理隔离 基因频率(4)42.25%25.(1) 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抑制CP磷酸化(抑制ATP磷酸基团转移到CP上) 替换(2) 促进 去甲基化 DNA甲基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