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苏州园林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Suzhou gardens课前导入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苏州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现存园林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品赏苏州园林之美。课前导入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画,看一下这美丽的画面,体会美丽的不同内涵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作者名片Ye Shengtao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文选《叶绍钧选集》等。写作背景Ye Shengtao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诺。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文体知识(1)“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2)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文体知识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文体知识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文体知识逻辑顺序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文体知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的好处是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文体知识作比较。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对说明对象有具体而鲜明的印象。文体知识打比方。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是将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以突出某一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具体、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知识链接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全国四大名园(其余两园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一起于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知识链接1961年,拙政园、留园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8年,“天堂苏州·园林之城”保护管理工程,被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授予“亚洲都市景观奖”。2019年“百园之城”可园修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字词正音Ye Shengtao轩 榭 丘 壑 嶙 峋镂 空 蔷 薇 池 沼相 间 着 眼 重峦叠嶂xuān xièluán zhànɡhèlín xúnlòuqiánɡ wēizhǎojiànzhuó词语解释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败笔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内容划分划分层次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概括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以及总体特征——图画美。第二部分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第三部分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说的这些。课文研读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亭台轩榭的布局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比作是美术画,把对称的建筑和苏州园林进行比较,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课文研读除以上的两种说明方法外,该段落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我国古代宫殿到近代住房为例,更准确、具体地说明苏州园林的不对称是设计者有意为之。课文研读②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不同园林的布置和动植物安置为例,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第④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①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假山池沼的配合课文研读1.第⑤段的哪些语句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这一特征?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2.第⑤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栽种的特点?有什么作用?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盘曲嶙峋的藤萝比作一幅画且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花草树木的映衬课文研读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里的花草树木与板正严肃的松柏和道旁树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描摹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的情景,生动、具体地说明了园林的景观。课文研读1.苏州园林是怎样做到近景远景层次丰富的?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来增加园林的景致的层次和深度。2.第⑥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苏州园林层次丰富的特点?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几个园里装上一面大镜子的例子,更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层次丰富的特点。近景远景的层次课文解读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重装饰门窗重图案色调重配合课文解读本文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The text interpretation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课文解读The text interpretation举例子作比较园林的细节特点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语言品析(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 )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而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语言品析“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语言品析词语(概念)的使用“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了。(4)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结合课文插图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整体感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课文中哪一句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句密切相关。整体感知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整体感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严谨,你是否还能在文中找出一些具体例子来佐证。①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②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作者用语不留余地。斩钉截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整体感知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限定性词语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者用语很有分寸,留有余地,不把话说死,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整体感知(1)从文体特点来看,说明文的作者总是希望读者直接、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因此说明文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帮助读者更快更方便地理解文章。(2)本文所要说明的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审美特征,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理解,需要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加以说明。从第4段开始,段首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起到了提示层次和角度的作用,从游览者无法不关注的主要景物(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到游览者比较容易关注的园林建筑(花墙与廊子),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整体感知再到游览者不容易关注到的园林细节(园林角落、门窗、色彩),条理清晰,层次井然。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心:第4、5段段首句均以“苏州园林”开始;第6段段首句以“游览”开始,用“必然会”点出花墙与廊子的常见;第7段段首句也以“游览”开始,却用“必然也不会”(其实意思是“很有可能会”)翻出一层,提示读者注意苏州园林角落的美;第8、9段接续第7段讲细节,段首句又均以“苏州园林”开始。文心周密,层次极为清晰。整体感知本文为什么运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运用空间顺序?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顺序来说明,而要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所以运用逻辑顺序。Further study of整体感知以怎样的结构,展现了苏州园林这一幅完美的图画?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近景远景层次园林角落的配置亭台轩榭色彩搭配门窗雕琢花草树木假山池沼主旨归纳本文是一篇富有艺术性的说明文。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板书设计完美的图画亭台轩榭的布局——自然之趣假山池沼的配合——自然美花草树木的映衬——图画美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美局部总体细部主次角落的布置——图画美门窗的雕琢——图案美油漆的调配——色彩美分述艺术特色Further study of1.文章总说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特征分明。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 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 “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艺术特色Further study of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文章多次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苏州园林的每一个具体特色都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还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除此之外,文中还运用了举例子、引资料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有效地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征。拓展延伸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对联1.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俗语)2.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谭惟则《狮子林即景》)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对联)4.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对联)5.城中佳处是狮林,细雨轻风此首寻。岂不居然闹市里,致生邈尔濮濠心。(乾隆《游狮子林即景杂咏》)课后小练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回廊 蔓廷 玲珑 俯仰生姿B.堆叠 芭蕉 简朴 自出心材C.明艳 宽敞 布置 因地制宜D.败笔 依傍 雷同 重峦叠嶂解析:A.“廷”应为“延”;B.“材”应为“裁”;C.“治”应为“制”;D.正确。D课后小练2.根据语境,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的词语,合适的一项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A.映衬 层次 布局 配合B.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C.配合 映衬 层次 布局D.层次 布局 配合 映衬B解析:根据具体句意,“近景远景”的高低层次,“花草树木”的颜色的相互映衬,故选B。课后小练3.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B.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C.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D.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解析:B.顿号不能用于两个短句之间,应改为逗号。故选B。B课后小练4.下列对课文《苏州园林》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B.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等多方面的特点。C.课文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D.课文在分说苏州园林的特征时采用由次要到主要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D解析:ABC正确。D.有误,课文在分说苏州园林的特征时采用的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故选D。谢谢大家Thanks for 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