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学习活动 身边的文化遗产◎文化自信:思考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重点)◎语言运用:实地考察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汇总整理,撰写申请报告。(难点)◎思维能力: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搜集整理身边的文化遗产项目,开展“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活动。◎审美创造:欣赏身边的文化遗产,感受其中蕴含的各种美。【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积淀和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时至今日,无论是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古迹,还是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还是独具风情的民俗活动,抑或是祖先流传下来的节庆礼仪……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让我们走近身边的文化遗产,去了解属于它们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板书:身边的文化遗产)【设计意图】由文化遗产的宝贵价值导入,唤起学生的民族情感,激发学生参与本课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文化遗产我知道1.文化遗产课件出示:2.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课件出示:“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太阳崇拜的杰出代表,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设计意图】活动前先组织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明确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也为活动的有效开展作好前期准备。三、活动安排,文化遗产我行动?本次活动课先分两个小组,即物质文化遗产小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组,再分三个板块合作探究,汇报课上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最后全班评出优胜小组。三个板块是:学习标准,确定推荐方向;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建言献策,优化构思设计。1.学习标准,确定推荐方向?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教材P137“资料一”,明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然后交流讨论,分析本乡镇,也可以扩大到县、区、市范围内的文化遗产项目,可以先在小组内讲一讲,议一议,初步确定申报的项目和形式。再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集等形式,进一步明确信息,参考教材P138“资料二”,制作资料卡片,也可以采用下面推荐表的形式。 课件出示:文化遗产推荐表 推荐人 文化遗产名称 遗产类别 搜集的资料 推荐理由组长负责收集各组员提交的卡片和推荐表,召集组员讨论,根据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这两个标准来确定本小组的“文化遗产候选项目”。?2.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确定了申报项目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周末,实地考察一下拟申报的项目。按照教材P136的考察步骤,搜集相关资料,考察中需要咨询和记录的资料包括该项目的概况、形式、历史、人文价值、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也可以采用阅读书籍、访问老人、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资料。最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撰写《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报告(以某古代建筑为例)要注意以下事项: 课件出示:申请报告撰写注意事项撰写内容:?(1)建筑概述;(2)人文、历史价值;(3)建筑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4)拟采取的保护措施。?撰写形式:?(1)图文并茂;(2)语言富有诗情画意,富有感染力。 3.建言献策,优化构思设计?小组内传阅《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初稿)》,对照申遗标准,研讨、修改、完善报告。小组成员建言献策,负责撰写的成员做好笔记,根据需要完善初稿,力求做到申请报告内容翔实,能描述出项目的独特魅力。教师出示文字范例(参见教师教学用书)。【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创造让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实践“文化遗产推荐”“撰写申请报告”,以提高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成果展示,文化遗产我来荐1.确定评委会成员 课件出示:评审委员会:?语文老师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首席评委,每个小组再各推举一名组员担任评委。本小组答辩时,本组评委应该回避。?组织人员:?学习委员负责组织答辩会,会同各小组组长确定时间及流程,拟出相关规则。并将各组的申请报告复印,分发给所有评委以供参考。?各小组推举一名组员担任“申遗代表”,负责介绍小组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也要积极参加答辩会。?主持人:?选择有经验的学生主持,主持人要与组织人员商讨细节,了解答辩流程,撰写串词。2.秀一秀?小组将搜集的资料制成展板,答辩前在班上展示活动成果。?提示:展出的内容可以是文化遗产的文字材料、图片、影视资料,还可以是小组内开展活动的相关图片等。?3.辩一辩?主持人宣布答辩流程: 课件出示:1.自我介绍。申遗代表简洁地说明自己所属的小组即可,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用语要礼貌得体,给评委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2.答辩人陈述(不超过5分钟)。此环节是答辩会的重要环节,答辩人要将本小组完成的申请报告向评委进行详细陈述。答辩时可手拿申请报告,但不要一字不落地照着读,要对自己报告的内容了然于心,做到顺畅表达。可从所申报项目的主要特征、重要价值、当前状况和拟定的保护措施等方面来介绍,语言要简洁而有条理。?3.提问与答辩(5分钟左右)。评委提问安排在答辩人陈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4.总结(1分钟左右)。答辩人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一是对推荐文化遗产、撰写申请报告这一过程的体会;二是参加答辩的收获。?5.宣布答辩结果。几位评委要结合纸质的申请报告和答辩人的现场答辩情况,对各小组的申请报告和答辩人员的表现进行点评,评出“最佳申请报告奖”和“最佳答辩奖”,并给予一定奖励。宣读答辩规则: 课件出示:1.听清问题。 2.适当记录。 3.抓要点回答。?4.要坚持观点。 5.不可强辩。 6.礼貌应答。 各小组根据抽签结果参加答辩,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做好配合工作。【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检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通过展评,自主总结探究成果,引导学生相互评析、相互借鉴;通过答辩,激发课堂活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五、活动反思,文化遗产我来谈?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为保护与开发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做些什么? 预设1.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2.向周边的人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人们明白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底蕴、民族文化的根基。?3.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保护与开发文化遗产的合理方案:(1)必须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监督。(2)开办文化遗产学习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让人们感受中华文化遗产的魅力和懂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3)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文化遗产有更多有效的活化方式,打造“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4.用实际行动保护它,文明参观历史建筑等。参考教材P140“资料四”,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献计献策展开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在班上展示交流。【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通过问题设计和讨论交流,进一步扩展实践探索的思想广度,将活动引入到更深的层次,提升了活动的效果。六、收集成果,整理存档将同学们搜集的资料、撰写的申请报告、活动的图片等材料收集起来,同时鼓励班级以此为话题,办一期板报,并将优秀成果推荐给学校或相关部门。结束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需要发展、繁荣优秀的中华文化。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并发扬其独特价值,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的力量。【设计意图】将每一位学生的作品都充分展示,并将优秀作品向上推荐,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设计亮点】本教学设计目标任务明确,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认知到分析探究,从资料搜集到撰写报告,从文字材料到答辩表达,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强化语文和生活的关联认识。在活动中,教师全程参与,但不再是策划者、组织者,而是引导者、参与者。师生共同参与,角色定位恰当,很好地贯彻了语文核心素养下课堂的理念,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