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检测生物学试题一、单选题1.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关键蛋白质,在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中是由2个α链和2个β链构成的四聚体。研究表明脊椎动物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存在大小不一的差异。下列关于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的元素是C、H、O、N和Fe等,因为某些氨基酸含有FeB.在核糖体上合成肽链,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成四聚体C.氨基酸组成存在差异说明不同种脊椎动物血红蛋白功能存在差异D.氨基酸组成存在差异的大小反映了不同种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2.图中①~④表示植物细胞的不同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都含有DNA,但并不都含有RNAB.②③在细胞质内的分布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C.通过④可实现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D.①②③④对物质的通过均具有选择性3.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壁分离实验中,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后需立即用显微镜观察其动态变化B.鉴定脂肪时,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切片可直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观察黑藻细胞叶绿体时,需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后放置黑藻小叶片再加盖玻片D.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用于溶解色素,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说明细胞仍存活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两种重要的分裂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通常发生在体细胞中,减数分裂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B.减数分裂包含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只有一次细胞分裂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中期,每个着丝粒均分别与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D.有丝分裂前的间期与减数分裂I前的间期均发生DNA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5.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小RNA分子,它与mRNA结合,在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的调节功能,揭示了基因调控的一个全新维度,其产生与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为miRNA基因的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B.通过①得到的pri-miRNA在细胞核中经过有关酶的作用加工为成熟的miRNAC.过程②的Drosha与过程③的Dicer都会切割核酸链的磷酸二酯键D.miRNA与目标mRNA的互补程度决定目标mRNA的命运6.物种间协同进化涉及两个或多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因彼此施加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相互适应性演化的过程。下列关于演化场景的描述不属于物种间协同进化的是( )A.羚羊奔跑速度的提高对其捕食者(如猎豹)施加选择压力,可能促使猎豹也演化出更快的速度,反之亦然B.某长距兰花与其唯一的传粉天蛾之间,兰花花距的增长和天蛾喙的相应变长C.某群岛上不同岛屿的几种地雀,因食物资源不同演化出不同形态的喙D.某些植物产生毒素以抵御食草动物,而食草动物逐渐产生抗性7.神经细胞膜电导表示相应离子流经该膜形成电流的能力,某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电位与电导的变化过程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Na电导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变化B.阶段a~b细胞膜对Na+没有通透性C.b点时刻,膜内电位为0D.阶段b~c细胞外液中K+浓度低于胞内8.花青素是一种特殊的类黄酮代谢物。研究人员用赤霉素GA或茉莉酸甲酯MeJA单独处理,以及GA和MeJA共处理几种不同植株,检测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所得结果类似(如图)。下述表述错误的是( )A.GA和MeJA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功能在不同植物中可能具有保守性B.GA抑制了MeJA介导的花青素生物合成C.MeJA通过抑制GA的合成,促进花青素合成D.GA不仅参与花青素合成的调节,还参与某些植物坐果的调节9.群落间隙动态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干扰(如风暴、火灾、病虫害、砍伐、放牧等)导致群落局部区域出现断层,群落通过物种的迁入、竞争和演替等逐步恢复的过程,这是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维持多样性的重要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啮齿动物挖掘形成的裸地、倒木后形成的林窗与人类采矿区都属于群落断层B.群落间隙动态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恢复后群落与原来群落的物种组成相同C.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是影响群落间隙动态的内因D.人为干扰群落间隙动态演替不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可以制造出特殊景观10.花生蚜是花生的主要害虫,群集于嫩叶、嫩茎等部位刺吸汁液,造成花生减产,东亚小花蝽是花生蚜的重要天敌。为了研究东亚小花蝽对花生蚜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员在花生单作种植模式和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分别调查了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不同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和花生蚜的发生动态A.调查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应该使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如标记重捕法B.单作模式下两种昆虫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两者为共生关系C.间作模式下,在花生蚜的整个发生期东亚小花蝽都表现出较强的捕食作用D.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模式更能增强自然天敌的控害能力,有利于农业增产11.柠檬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和化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以玉米粉为原料,利用黑曲霉有氧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黑曲霉的细胞结构与生产泡菜所用的主要微生物相同B.发酵前将黑曲霉孢子接种到种子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C.发酵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加入到发酵罐内时需经过严格灭菌D.分离提纯获得产物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12.番茄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引起,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某些番茄植株组织中存在的内生菌可防治灰葡萄孢菌,科研人员在大量感染番茄灰霉病的田中,取样、分离并纯化出一种芽孢杆菌,为探究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作用,开展了有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应选择田中患病番茄植株进行采样,并对样品进行充分消毒B.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可以保护操作者,避免被微生物感染C.A组作为对照可排除培养基成分及小圆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据实验结果推测,该种芽孢杆菌可以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13.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是指利用射线破坏供体细胞的染色质,让其与未经射线照射的受体细胞融合成杂种细胞的技术。所得融合细胞含受体的全部遗传物质及供体的部分遗传物质。研究人员尝试运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将红豆杉(2n=24)与柴胡(2n=12)进行了融合,期望培育能产生紫杉醇的柴胡。科研人员对获得的部分植株细胞进行染色体观察、计数和DNA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如下:后代植株类型 染色体数目及形态 DNA分子标记鉴定甲 12,与柴胡染色体相似 含双亲DNA片段乙 12,与柴胡染色体相似 无红豆杉DNA片段丙 12,与柴胡染色体相似 含双亲DNA片段和新的DNA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豆杉与柴胡融合前需进行细胞去壁处理,且需对柴胡的原生质体进行射线处理B.可用高Ca2+--高pH融合法、离心法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后代乙类型一定不是所需植株,后代甲和丙类型不一定能够产生紫杉醇D.红豆杉亲本的遗传物质可能是以DNA片段的方式整合进柴胡的基因组14.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和实证的科学。实验教学中重视求证方法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下列关于证据获取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3H-U的细菌培养病毒并检测放射性可确定病毒类型B.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研磨液证明动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C.摘除垂体,小狗停止生长证明垂体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D.敲除基因X,Y的合成停止证明基因Ⅹ的表达产物是Y15.T1是小鼠胚胎存活的关键基因,T1基因被切割后会导致功能丧失。研究者构建如表中的3种转基因小鼠。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雌鼠甲(转基因纯合子) 雄鼠乙 雄鼠丙转入基因的位置 常染色体 X染色体 Y染色体转入的基因及功能 基因A:转录出的RNA特异性结合T1基因,引导C蛋白切割T1基因 基因C:表达C蛋白,在A基因RNA的引导下,切割T1基因A.可利用显微注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获得转基因小鼠B.将甲与乙杂交,子代雌鼠胚胎因T1功能缺失而未能存活C.将甲与丙杂交,获得F1与野生型交配,F2只有雌鼠存活D.该技术可实现精准控制性别,节省养殖资源和人力成本二、多选题16.HCl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具有激活胃蛋白酶原和维持胃内酸性环境的功能。下图为胃酸分泌过程的调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胃酸可能通过降低pH引发胃蛋白酶原构象变化帮助其激活B.促胃液素释放肽和促胃液素都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靶细胞C.食物、情绪、药物等刺激引起胃酸分泌的作用途径具体有3条D.质子泵抑制剂可能比组胺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更显著17.丙肝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利用丙肝病毒的抗原蛋白制备抗体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 )A.表面糖蛋白被破坏的灭活病毒能诱导Ⅱ中两种细胞融合B.Ⅱ中特定杂交瘤细胞的培养过程中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C.I制备的抗体比Ⅱ制备的抗体诊断丙肝病毒感染更精准D.若丙肝病毒发生变异,I制备的抗体仍可能有治疗作用18.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低温诱导多倍体”三个观察染色体相关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有( )A.三个实验的临时装片制作均需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解离后漂洗过程可适度增加细胞体积,便于染色体形态的观察C.只有低温诱导多倍体实验可使用卡诺氏液对细胞形态进行固定D.压片时应注意避免盖玻片发生搓动,以免破坏染色体的完整性三、实验题19.研究人员发现大豆细胞中GmPLP1(一种光受体蛋白)的表达量在强光下显著下降。据此,他们作出GmPLP1参与强光胁迫响应的假设。为验证该假设并进一步探究其响应机制,他们选用WT(野生型)、GmPLPl-ox(GmPLP1过表达)和GmPLPl-1(GmPLPl低表达)转基因大豆幼苗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强光胁迫时,过剩的光能会对光反应关键蛋白复合体(PSII)造成损伤,并产生活性氧(影响PSII的修复),进而影响 的供应,导致暗反应 (填生理过程)减弱,光补偿点 (增大/减小),生成的有机物减少,致使植物减产。(2)图1中,光照强度大于1500μmol/m2/s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三组大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均增加缓慢,此时限制净光合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有 (从暗反应角度答出至少2点)。该实验结果表明GmPLP1参与强光胁迫响应,判断的依据 。(3)研究小组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强光会诱导蛋白GmVTC2b的表达。为探究GmVTC2b是否参与大豆对强光胁迫的响应,他们测量了弱光和强光下WT(野生型)和GmVTC2b-ox(GmVTC2b过表达)转基因大豆幼苗中抗坏血酸(可清除活性氧)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依据结果可推出在强光胁迫下GmVTC2b (填“增强”或“抑制”)了大豆幼苗对强光胁迫的耐受性(生物对强光胁迫的忍耐程度),其原理是 。(4)为进一步探究GmPLP1和GmVTC2b对强光胁迫的响应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研究人员选取GmVTC2b和GmPLPl都过表达的转基因大豆幼苗,重复第(3)小题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强光下该组大豆幼苗中抗坏血酸的含量低于600μg/g,请据此提出GmPLP1和GmVTC2b对强光胁迫响应的可能互作机制 。还可以进一步选取 的转基因大豆幼苗,验证上述假设。(5)根据以上信息,尝试提出通过提高大豆对强光胁迫的耐受性,从而达到增产目的的方案: 大豆细胞中GmPLP1的表达: 大豆细胞中GmVTC2b的表达;增加大豆细胞中抗坏血酸含量等。20.肠道是营养物质吸收以及与其他器官之间通讯的重要场所。我国科学家在研究禁食条件下肠道对机体能量代谢平衡的作用过程中,发现并命名了一种新型多肽类激素—肠促生存素(Famsin),该激素在长时间禁食情况下起着重要调节作用。(1)短时间禁食,机体主要通过 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为了研究Famsin的生理功能,研究者利用小鼠进行实验,测定了血浆Famsin的含量。实验发现常态下小鼠血浆Famsin表现出昼夜节律振荡,在进食开始时急剧下降。实验还测定了长时间禁食的情况下小鼠血浆中Famsin含量(图1),实验结果显示 。(3)Famsin是一种分泌蛋白,是Gml1437基因表达产物的加工物。为确认血浆中Famsin的主要来源,研究人员构建了肠道组织特异性Gml1437基因敲除的小鼠IKO,并对野生型小鼠(WT)和IKO鼠血浆中Famsin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该实验结果表明 ;图1与图2实验结果共同表明,Famsin是一种由 诱导的激素。(4)在长时间禁食后,肝脏通过 产生葡萄糖作为主要燃料来对抗饥饿。这些能量来源的动员对于代谢适应禁食和动物生存至关重要。因此,研究者对上述实验小鼠肝脏中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进行了研究,以探讨饥饿如何影响小鼠对禁食的反应,研究者还测定了禁食一夜后小鼠血糖含量,结果如图3。该结果能否说明Famsin在禁食条件下促进葡萄糖的生成 (填“能”或“不能”)(5)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在禁食期间Famsin促进肝脏中的葡萄糖生成,并且成功筛选出Fasmin特异性受体OLFR796。为探究抗体中和Famsin是否能降低血糖水平,以期探求Famsin-OLFR796轴能否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靶点,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OLFR796基因敲除鼠(OLFR796-/-),开展了如下实验。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对实验材料进行分组、编号 取① 的野生型小鼠OLFR796+/+和基因敲除鼠OLFR796-/-各60只,两种小鼠各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② 对4组小鼠进行相同的连续16天的高脂饮食处理,使其患2型糖尿病。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 用一定量的无关抗体IgG—缓冲液对甲组和丙组小鼠进行注射,用③ 对乙组和丁组小鼠进行注射,然后对小鼠的血糖含量进行检测。预期实验结果 ④请在图中补充完成结果预测(6)研究人员发现Famsin还能诱导小鼠进入蛰伏状态,降低核心体温和运动活动,该生存策略的意义是 。21.某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花色包括紫色、红色、橙色、白色,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A、B基因分别与红色素和橙色素的产生有关,紫色由红色素和橙色素叠加后形成。该植物的叶型有互生、双生、簇生三种表型,分别由复等位基因C1、C2、C3控制。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组别 亲本 子代实验一 白色花、叶互生(♀)×紫色花、叶簇生(♂) 白色花、叶互生(♀):紫色花、叶互生(♂)=1:1实验二 紫色花、叶簇生(♀)×白色花、叶互生(♂) 紫色花、叶互生(♀):红色花、叶互生(♀):橙色花、叶 互生(♀):白色花、叶互生(♀)紫色花、叶互生(♂):红色花、叶互生(♂):橙色花、叶互生(♂):白色花、叶互生(♂)=27:6:6:27:27:6:6:27注:实验一、二亲本叶型相关基因为纯合。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1)由实验一、二的表型及比例可知,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欲探究C1、C2、C3的显隐性关系(显性对隐性用“>”表示),请以表中个体和纯合体叶双生个体为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实验思路:用 个体与纯合体叶双生个体杂交,观察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后代全为叶双生,则C1、C2、C3的显隐性关系为C2>C1>C3。(2)由实验一、二的表型及比例推测,实验一父本基因型为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实验二的子代表型出现红色花与橙色花的原因是 。(3)若叶型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为判断叶型基因是否位于Ⅲ号染色体某片段上,选择表型分别为 的正常纯合植株与 的一条Ⅲ号染色体缺失该片段的纯合植株杂交,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全为叶互生,则C1/C3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且叶型基因不在缺失片段上;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则C1/C3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且叶型基因在缺失片段上。四、解答题22.我国建立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多种自然保护地,对濒危野生动物如华北豹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建立自然保护地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填“就地保护”或“异地保护”)措施。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此外,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 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2)更先进的自然保护地建设理念由原来的保护目标物种转变为保护 (填“基因库”或“生态系统”),这种转变的生态学依据是 。(3)科研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获取了某地连续两年华北豹的大量清晰影像,根据“花纹唯一性”特点可识别华北豹个体,华北豹的种群密度估算公式为d=ab/cs。其中,d为华北豹的种群密度,S为调查面积,a代表第1年华北豹个体数,b为 ,c为 。(4)某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碎片化的研究结果如图,结果表明局域种群的个体数量越少,灭绝概率越 (填“高”或“低”),可能原因有 。(5)自然保护地建立后,从较长时间尺度看,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 ,分析其原因是 。23.无核葡萄品质优良,但抗寒性差。我国科学家以中国野生葡萄资源中抗寒性最强的山葡萄为材料,对抗寒基因Va的功能展开相关研究。(1)通过前期研究结果,科研人员推测Va基因可能为转录因子。转录因子是一类特定的蛋白,可以调控 与启动子的结合。(2)为进一步验证Va基因的转录激活功能,科研人员利用pG载体首先构建了重组质粒,导入到敲除GAL4基因的酵母AH109菌株中(图1)。GAL4基因可编码酵母中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的蛋白,AH109菌株为色氨酸、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只有在添加相应氨基酸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①敲除GAL4的原因是 。科学家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图2)实现对GAL4的敲除,sgRNA序列必须以CAL4基因中的一段特异性序列为设计依据,目的是 。②为了能够筛选得到重组酵母,培养基的配方为下列选项中的 组,此外还需额外添加 ,通过显色反应做进一步验证。A组:加色氨酸和组氨酸 B组:不加色氨酸和组氨酸C组:加组氨酸,不加色氨酸 D组:加色氨酸,不加组氨酸③研究人员运用GAL4基因和pG质粒构建了pG-GAL4重组载体,并将其导入酵母菌作为对照组1,那么实验组的处理是导入 。另外,还需设置一个对照组2,即导入 ,然后将上述三组酵母菌同时接种于同一块平板的三个区域。④预测对照组1、2和实验组的菌落生成及颜色情况分别是:有菌落和蓝色、 和 。(3)利用本地不抗寒葡萄品种“红地球”进一步探究Va基因的功能,科研人员构建了含Va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稳定表达载体,用 法进行转染。请选择正确的后续实验操作并进行排序 。A.72小时室温培养B.72小时低温诱导培养C. 用PCR方法筛选出Va基因阳性植株D.检测植株中Va蛋白的含量E. 用不含组氨酸的培养基筛选愈伤组织F. 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愈伤组织参考答案1.D2.A3.D4.C5.B6.C7.D8.C9.A10.D11.B12.A13.A14.A15.C16.BC17.ABC18.BC19.(1) NADPH、ATP 三碳化合物(C3)的还原 增大(2) 胞间CO2浓度、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酶的数量(活性)、温度等 光照较强时,与 WT组相比,GmPLP1过表达组大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降低,GmPLP1低表达组大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升高,说明GmPLP1参与了强光胁迫响应(3) 增强 GmVTC2b可以增加大豆幼苗中抗坏血酸的含量以提高大豆对活性氧清除能力,增强大豆幼苗对强光胁迫的耐受性(4) GmPLP1通过抑制GmVTC2b的功能,减弱大豆幼苗对强光胁迫的耐受性 GmVTC2b过表达和GmPLP1低表达的转基因大豆幼苗(5) 抑制 促进20.(1)肝糖原(2)长时间禁食时Famsin含量表现为显著上升,而后逐渐下降(3) 小鼠IKO禁食后Famsin增加没有野生型表现明显,因而说明Famsin主要由肠道组织产生 禁食(4) 非糖物质转化 不能(5) 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相同 建立糖尿病模型 抗Famsin抗体—缓冲液 乙组(WT+抗Famsin)血糖显著低于甲组,丁组(OLFR796-/-+抗Famsin)与丙组血糖无显著差异 (6)减少能量消耗21.(1) 常 子代叶互生 若后代为叶互生∶叶双生=1∶1,则C1、C2、C3的显隐性关系为C1>C2>C3;若后代为叶互生∶叶簇生=1∶1,则C1、C2、C3的显隐性关系为C1>C3>C2。(2) C3C3XabYAB 紫色花雌性个体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含有花色基因的染色体发生了互换,产生了含XAb和XaB的雌配子。(3) 叶簇生 叶互生 叶互生∶叶簇生=1∶122.(1) 就地保护 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2) 生态系统 保护生态系统相当于既保护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又保护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3) 第2年个体总数 第2年重复拍摄到的第1年的个体数(4) 高 栖息地的碎片化导致动物种群的基因交流减少,长期的近亲繁殖导致后代遗传多样性降低,对环境的适应性下降,种群数量下降(5) 先增长后趋于稳定 前期资源充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快速增长,后期环境容纳量有限,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种群数量趋于稳定23.(1)RNA聚合酶(2) GAL4基因可编码酵母中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的蛋白 该序列可以与GAL4基因中的特定序列结合,并在该部位实现切割,进而得到敲除GAL4基因的酵母菌 B X-α-gal pG-Va重组载体 导入PG载体 不会出现蓝色物质,也无菌落生长 蓝色,有菌落(3) 农杆菌转化法 FCB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