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一、填空题1.(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地球是一个( )稍扁、( )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23-24四年级下·山东聊城·期末)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 ),像地球这样围绕太阳运行、本身不发光的天体属于( ),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属于( )。3.(23-24四年级下·山东菏泽·期末)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本身不发光的天体属于( ),月球是地球的( ),月球上没有( )。4.(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球体,月球是地球的一颗 。5.(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地球的赤道半径为( ),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不规则球体。6.(23-24四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 球体。7.(23-24四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地球是一个( )、赤道略鼓的( )。8.(23-24四年级下·山东聊城·期末)地球是一个很大的( ),月球是地球的( )。9.(23-24四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月相( )移动。10.(23-24四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像月球这样围绕( )运行的天体属于卫星,月球是( )的卫星。11.(22-23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圆缺指的是 变化。12.(22-23四年级下·山东青岛·单元测试)一个月内,每天同一时刻,月相的 和 会发生改变。13.(22-23四年级下·山东枣庄·期末)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本身不发光的天体属于 ,月球是地球的 。14.(22-23四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地球是一个 、赤道略鼓的 球体,最大周长为 千米。15.(22-23四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农历上半月的月相亮面在 ,我们称之为 。16.(22-23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从天体的分类来看,太阳属于 ,地球属于 ,月亮属于 。17.(22-23四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地球是一个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18.(22-23四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太阳是恒星,地球是 ,月球是地球的 。19.(22-23四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在地球上,我们能看到 东升西落,也能看到 的圆缺变化。 二、判断题20.(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自古以来,人们不断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认知月球。( )21.(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所以月球上没有生物。( )22.(23-24四年级下·山东枣庄·期末)太阳是行星,地球是卫星,月球是恒星。( )23.(23-24四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看一样大,这是因为太阳离我们远。( )24.(23-24四年级下·山东聊城·期末)模拟月球上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这一实验时要设计成对比实验。( )25.(23-24四年级下·山东聊城·期末)一个月内,从初一到三十每天晚上8时的月相变化是由缺到圆。( )26.(23-24四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月相不会发生变化,每个夜晚的月相都是一样的。( )27.(23-24四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也没有生物。( )28.(23-24四年级下·山东聊城·期末)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也没有生物生存。( )29.(23-24四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卫星。( )30.(23-24四年级下·山东枣庄·期末)农历初一到十五,月相的变化是由圆到缺。( )31.(22-23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32.(22-23四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观察月相要固定观察的位置。( )33.(22-23四年级下·山东淄博·期末)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顺序是:新月、下弦月、满月、上弦月、残月。( )34.(22-23四年级下·山东聊城·期末)同一天不同时刻月相形状不一样。( )35.(22-23四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不同月份的同一日期,月相基本上是一样的。( ) 三、选择题36.(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自己能发光发热,像这样的天体属于( )。A.恒星 B.行星 C.卫星37.(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下面事例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①我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②天似穹庐,地似棋盘。③人造卫星拍到的地球④麦哲伦环球航行。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38.(23-24四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太阳是一个巨大的( )。A.恒星 B.行星 C.卫星39.(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 )。A.6000℃ B.1500℃ C.3000℃40.(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农历二十六的月相叫( )。A.下弦月 B.上弦月 C.满月41.(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月球表面分布着许多( )。A.环形山 B.海洋 C.火山42.(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和地球一样吗?太阳有哪些秘密?下列选项中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自己发光发热,是颗恒星B.太阳这颗恒星没有地球大,所以看起来很小C.太阳是个炽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39.3千米43.(23-24四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下面有关说法中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A.天圆地方的传说 B.太阳东升西落 C.远去的大船最后消失的是船帆44.(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今年6月10日是端午节,在那天晚上,我们看到得月相是( )。A. B. C.45.(23-24四年级下·山东枣庄·期末)关于月球的环形山叙述中,错误的是( )。A.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B.环形山数量很多,它们的深浅大致一样C.环形山有单个的,也有几个挤在一起,分布上没有规律46.(23-24四年级下·山东枣庄·期末)最早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航海家是( )。A.伽利略 B.麦哲伦 C.哥伦布47.(23-24四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节日重阳节,这天晚上的月相是( )。A.峨嵋月 B.凸月 C.满月48.(23-24四年级下·山东聊城·期末)小科假期旅游时,观察到下列现象,( )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A.在海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B.广袤的草原上看到地平线成弧形 C.庐山瀑布飞流而下49.(23-24四年级下·山东青岛·期末)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搜集了很多的证据,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B.太阳的东升西落C.观察月食时,人们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50.(23-24四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下列关于地球和月球的共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不发光 B.都围绕太阳转动 C.都是近似球形的天体51.(23-24四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下列月相中,最接近端午节的月相的是( )。A. B. C.52.(23-24四年级下·山东枣庄·期末)下面比较符合农历十六的月相的是( )。A. B. C.53.(22-23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足迹的人是( )。A.阿姆斯特朗 B.奥尔德林 C.杨利伟 四、连线题54.(23-24四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关于月相变化的描述,请你连一连。一天中不同时刻 月相的形状和位置都会发生变化。一个月内,每天的同一时刻 月相的形状和位置基本一致。不同月份,同一天的同一时刻 月相的形状基本没有变化,位置逐渐西移变化。一个月内,上半个月 月相由圆到亏。一个月内,下半个月 月相由亏到圆。 五、简答题55.(23-24四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3日,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快速采样,并将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同时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人类现有的10次月面采样全部都是在月球正面进行,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本身就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操作,还需要保证嫦娥六号停靠在预想中的着陆点,这样有利于从月球背面起飞,带着月球样本返回地球。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下,月球的环境是怎样的?如果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要做哪些准备? 56.(23-24四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诗描述的是农历初三的月相的样子。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月相有什么变化呢? 57.(23-24四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相同大小的玻璃球从不同高度落到潮湿的沙土中,会有怎样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六、实验题58.(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模拟实验:太阳很大,但在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并不大。实验目的:探究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太阳时发现太阳并不大的原因。实验材料:圆形纸板、直尺。实验过程:(1)用 模拟“太阳”,一名学生拿着“太阳”,另一名学生站在对面观察“太阳”,并借助直尺测量自己看到的“太阳”的直径,记录下来。(2)观察者一边向后退,一边继续观察、测量并记录数据。实验结论: 。(22-23四年级下·山东济南·期末)小明通过做对比模拟实验来观察帆船进港、出港时的情况,以此来研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图。59.帆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的进出港情况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小帆船“进港”时,我们先看到( ),后看到( );小帆船“离港”时,( )先消失,( )后消失。(选填“船帆”、“船身”)60.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的进出港情况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61.对比两个实验,我们能得出地球是( )形的。62.在下列事例中,不能帮助人们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在夜空中看到不同的月相B.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C.麦哲伦率领船队所进行的“环球航行” 七、综合题63.(23-24四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下面是科学社团小朋友们在观察月相时记录的一些形状,请你据此完成练习。(1)从月初到月末上面照片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填对应的序号)(2)我国许多传统节日是根据农历设定的,七夕节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 ),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 )。(填对应的序号)(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是指月相的变化,下列关于“圆缺” 变化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月相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B.月相的变化是月球本身形状变化引起的C.月相的变化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64.(23-24四年级下·山东菏泽·期末)回忆月相的变化规律,完成下列问题。(1)我会排:某科学小组连续观察了一个变化周期的月相,其中5张如图所示。在一个变化周期中,按时间先后排列,月相变化的顺序为:C→( )→B→( )→( )。(用下图中的字母表示)下图五个月相中,图( )是满月。(2)我会选:通过持续观测,科学小组知道一个变化周期中月相变化的规律是( )。A.由圆到缺 B.由缺到圆 C.由缺到圆再到缺(3)我会填: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月相,位置会随时间推移逐渐( )(选填:东或西)移。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形状和位置基本( )(选填:相同或不同)。(4)我会做:假如要登上月球,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5)我会读: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这样写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作为四年级的小学生,请你分享一段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写出一首诗的题目、作者、其中的两句诗词。)65.(23-24四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研究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时,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铺一些细沙,用大小不同的石子从( )(填“相同”或“不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模拟陨石的撞击。这些大小不同的石子落在沙子上,在沙子上撞击出的“环形山”大小( )(填“相同”或“不同”)。(2)大小相同的玻璃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到水槽中的沙子上,撞击出的“环形山”大小( )(填“相同”或“不同”)。实验结论::由此,可以推断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形成可能与( )有关。(23-24四年级下·山东枣庄·期末)晴朗的夜空,我们会看到不同的月相,如图是小明在不同的夜晚观察到的月相,回忆月相的变化,完成各题。66.将如图的四幅照片按农历月初到月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67.通过对月相照片的排序,我发现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上半月( ),下半月( )。A.由圆变缺;由缺变圆 B.由缺变圆;由圆变缺 C.无变化68.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描述的月相是上面( )号照片。A.② B.③ C.④69.同一天的不同时刻月相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 70.(23-24四年级下·山东青岛·期末)本学期,我们对月相进行了长期观察与记录,请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完成下列问题。初七18时 初七19时 初七20时 初五19时 初七19时 初九19时二月初七19时三月初七19时四月初七19时(1)小科在同一天晚上18时、19时、20时,在同一地点,观察月相的位置和形状,发现( )A.形状和位置都大致相同 B.形状相同,位置不同 C.形状不同,位置相同(2)小科在5月的初五、初七、初九,同一时刻同一地点,观察月相的位置和形状,发现( )。A.形状和位置都不相同 B.形状相同,位置不同 C.形状不同,位置相同(3)小科在二月、三月、四月的初七晚上19时,同一地点,观察月相的位置和形状,发现( )。A.形状和位置都不相同 B.形状和位置都大致相同 C.形状不同,位置相同(4)小科连续观察了一个变化周期的月相,其中5张如下图所示。在一个变化周期中,按时间排列,月相变化的顺序为( )→( )→B→( )→( )。(用下图中的字母表示) A B C D E(5)通过持续观测, 一个变化周期中月相变化的规律是( )。A.由圆到缺 B.由缺到圆 C.由缺到圆再到缺(6)小科和小亮两名同学,根据“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中描述的月相,各画了一幅画,请你判断( )画得正确。小科 小亮A.小科 B.小亮 C.都正确 参考答案 1. 两极 赤道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 恒星 行星 卫星详解: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一般来说,恒星比行星大,行星比卫星大。3. 行星 卫星 空气详解:太阳系是由由一颗恒星、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像地球这样围绕它运行、本身不能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上没有空气。4.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卫星详解:现代科技证实(卫星照片):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5. 6378千米 稍扁 略鼓详解: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微隆起的不规则球体,这种形状被称为扁球体。6.不规则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7. 两极略扁 球体详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8. 行星 卫星详解: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地球是一个很大的行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9.自东向西详解: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不会始终在天空中的同一个位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月球就是自东向西移动。同一天的不同时刻,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由东向西移动的。10. 行星 地球详解: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属于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11.月相详解:俗语“月有阴晴圆缺”是描述月亮各种状态的语句,表明月相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不同。12. 形状 位置详解: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随着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运动,就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朝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同一天的不同时刻,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由东向西移动的,形状基本不变,但是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亮在天空的位置是由西向东移动的,形状和位置都有变化。 13. 行星 卫星详解:太阳系是由由一颗恒星、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像地球这样围绕它运行、本身不能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14. 两极稍扁 不规则 4万 详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地半径约为6357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15. 右 上弦月详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农历上半月的月相亮面在右,我们称之为上弦月。16. 恒星 行星 卫星详解: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17. 两极略扁 球体详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18. 行星 卫星详解: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本身不能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属于卫星。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围绕恒星运行,是一颗行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一颗卫星。19. 太阳 月亮详解: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在地球上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圆缺变化。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亮是卫星。20.√详解:自古以来,人们不断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认知月球。从远古开始的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炭等来作观月纪录;近代用望远镜来观察月球;随着科技发展,现代人们利用无人探测器近距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将来人类还会登月进行科学考察与实验。21.√详解: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物,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170℃。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大气,声音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寂静无声的。22.×详解: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题目中的描述不正确。23.√详解:因为太阳离地球很远,而月球离地球很近,所以虽然实际上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24.√详解: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模拟月球上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这一实验时要设计成对比实验。25.×详解: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新月。所以一个月内,从初一到三十每天晚上8时的月相变化是由缺到圆再到缺。26.×详解: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27.√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由于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也没有生物。28.√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由于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也没有生物生存。29.×详解: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不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行星;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属于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30.×详解:农历上半月,月相的变化是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月相的变化是由圆到缺。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一个月。故本题错误。31.×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地球是正圆形的,最后人们才认识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2.√详解:为了能够更好地观察月相的变化,在观察时间的选择上,我们需要在不同日期,相同时刻进行观察;在地点的选择上,我们需要固定观察的位置,在同一位置进行观察。33.×详解: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初一,满月出现在农历每月十五,十六,而初七、初八出现上弦月, 二十二、 二十三出现下弦月;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 天,称为朔望月;根据分析,月相的变化顺序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题目说法错误。34.×详解:同一天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月相形状基本没有变化,在天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位置自东向西移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35.√详解:一个月内,每天同一时刻,月相的形状和位置会发生改变,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月相的形状和位置近乎一致。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36.A详解: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摄氏度,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37.B详解: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过去人们的猜测和推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但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我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也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天似穹庐,地似棋盘,是古代汉民族的宇宙学说,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不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B。38.A详解: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正因为如此,它支配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它是一颗充满活力的恒星,每时每刻都在向太空发出光和热。39.A详解:太阳是个炽热的气体星球,它的巨大能量来源是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每秒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可高达1500万摄氏度。40.A详解:月相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 从新月开始, 经过上弦月、 满月, 再到下弦月, 最后回到新月, 形成一个完整的月相变化周期。 具体到农历二十六这一天, 月相被称为下弦月, 这是因为在月亮的后期阶段, 月亮的可见部分已经较小, 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 被称为下弦月。 这种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 其位置相对于太阳和地球的位置不同所导致的。41.A详解: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其分布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42.C详解:A.太阳能自己发光发热,是颗恒星,这个说法是正确的。B.太阳这颗恒星没有地球大,所以看起来很小,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太阳的直径约为139.3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09倍,太阳比地球大得多。C.太阳是个炽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39.3千米,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太阳的直径约为139.3万千米,而不是139.3千米。故C符合题意。43.C详解:地球是球形的,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海上远去的船只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所以C符合题意。44.A详解: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而农历的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初一是新月,初七、初八是上弦月,十五是满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因此,农历五月初五的月相大约是上弦月。故A符合题意。45.B详解:A.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正确;B.环形山数量很多,它们的深浅大致一样,错误;由于撞击月球表面物体的质量、体积、距离以及力度不同,形成的环形山大小、深浅都不一样;C.环形山有单个的,也有几个挤在一起,分布上没有规律,正确。46.B详解:麦哲伦是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他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虽然他本人在航行途中去世,但他的船队完成了这一壮举,最终证明了地球的球形。伽利略是著名的科学家,主要贡献在天文学和物理学领域;哥伦布则是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故选:B47.B详解:重阳节是九月初九,上半月的月 相为亮面朝右,又因为初九在上半月已过了一半多, 故这天晚上的月相是凸月。故选B。48.C详解:A.在海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正确;B.广袤的草原上看到地平线成弧形,正确;C.庐山瀑布飞流而下,错误;这是受到重力的影响,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49.B详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到今,没有间断。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总是圆形的,都可以用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太阳的东升西落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这一观点。故选B。50.B详解:A.都不发光,正确;B.都围绕太阳转动,错误;月球围绕地球转动;C.都是近似球形的天体,正确。51.A详解: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左,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初五属于蛾眉月,A符合。52.B详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或“望”。故选B。53.A详解: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其后又有十多位宇航员先后登上了月球。故选A。54.分析:由于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公转运行而变化,月亮被照亮的部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月相。详解:一天中不同时刻,月相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位置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西移,最后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一个月内,每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形状和位置都会发生改变。不同月份,同一天的同一时刻,月相的形状和位置基本一致。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新月。55.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要载人登月,需要准备氧气、水、流体食物、宇航服、探测仪器、足够返回地球的燃料等。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许多科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月球和地球岩石的精细测年表明,月球形成的年龄为45亿年。详解:根据规划,我国还将建设新的空间站,深入探测月球和火星。未来,我国航天员还要登月考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由于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如果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需要准备氧气、水、流体食物、宇航服、探测仪器、足够返回地球的燃料等。56.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新月开始,经过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再次回到新月,完成一个周期。详解: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新月;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蛾眉月,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上弦月,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满月,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农历二十七、八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叫残月。57.高的球落的坑越深,低的球落的坑越浅,环形山的深浅与撞击物跟月球的距离有关。分析: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分布不一,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有的直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详解:我们在做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的模拟实验时,模拟制造环形山需要的材料有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等。其中,用细沙模拟月球表面,用不同大小的小球模拟流星,用丢小球模拟流星或陨石撞击月球,用大小坑模拟环形山。从不同高度向沙盘里丢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位置越高,沙坑越大越深,说明环形山的深浅与撞击物跟月球的距离有关。58. 圆形纸板 太阳很大,之所以在地球上看起来并不大,是因为我们离太阳太远分析:太阳虽然很大,但是离地球很遥远。月亮虽然比地球小的很多,但是和太阳比,要小更多。但是月亮离地球近,看起来就会大。因为太阳比月亮离地球更远,所以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差不多大小。详解:模拟实验:太阳很大,但在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并不大。实验目的:探究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太阳时发现太阳并不大的原因。实验材料:圆形纸板、直尺。实验过程:(1)用圆形纸板模拟“太阳”,一名学生拿着“太阳”,另一名学生站在对面观察“太阳”,并借助直尺测量自己看到的“太阳”的直径,记录下来。(2)观察者一边向后退,一边继续观察、测量并记录数据。实验结论:太阳很大,之所以在地球上看起来并不大,是因为我们离太阳太远。59. 船帆 船身 船身 船帆 60.一直都能同时看到船帆和船身 61.圆(球) 62.A分析:古希腊人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船帆桅杆,后看到船身;出港时船身先消失,船帆桅杆后消失。据此,他们大胆设想:地球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59.通过让帆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的进出港情况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小帆船“进港”时,我们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小帆船“离港”时,船身先消失,船帆后消失。60.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的进出港情况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一直都能同时看到船帆和船身。61.对比两个实验,我们能得出地球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形的。62.A、夜空中看到不同的月相,不能帮助人们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观点错误;B、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观点正确;C、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完成了环球航行,从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观点正确;63.(1)⑤③④②①(2) ③ ④(3)B分析:由于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运行而变化,月亮被照亮的部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月相。详解:(1)①是残月,②是下弦月,③是上弦月,④是满月,⑤是蛾眉月,所以按照从月初到月末,上面照片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⑤③④②①。(2)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中秋节是八月十五,月相是满月。(3)A.月相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说法正确。B.月相的变化是月球本身形状变化引起的,说法错误,月亮被照亮的部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月相。符合题意。C.月相的变化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说法正确。64.(1) E A D B(2)C(3) 西 相同(4)要有充足的氧气;要穿上登月服,否则会被挤压;要带上压缩饼干;要拿好特制的水;还要有遮挡太阳光的工具;要有保暖的物件;还要有登月舱(5)《静夜思》 作者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水调歌头》,诗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详解:(1)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根据图示,C是新月,E是上弦月,B是满月,A是蛾眉月,D是新月。因此,按时间先后排列,月相变化的顺序为C→E→B→A→C。图B是满月。(2)月相的变化规律是由缺到圆再到缺,即从新月开始,逐渐变成上弦月、满月,然后再变成下弦月、残月,最后回到新月。(3)由于地球自转,月亮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位置会逐渐向西移动。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形状和位置基本相同。(4)需要做的准备包括:进行身体和心理的严格训练,以适应太空环境。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航天知识和技能。准备充足的食物、水和氧气等生活必需品。确保航天器和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详细的登月计划和应急预案。(5)《静夜思》 作者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水调歌头》,诗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65.(1) 相同 不同(2) 不同 陨石下落的高度和大小分析:环形山通常指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小题1:在水槽中铺一层细沙,用大小不同的石子从相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模拟陨石的撞击,不同大小的石子落在沙子上产生的坑洞各不相同。小题2:在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大小不同的石子模拟的是陨石,盘子里的沙子模拟的是月球表面。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环形山大小不一样。由此,可以推断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形成可能与陨石的高度、大小有关。66.C 67.B 68.A 69.×分析: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66.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新月。根据月相的亮面方向和面积大小进行排序,顺序是③-②-④-①。67.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68.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描述的月相是满月,即②号照片。69.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同一天的不同时刻月相的位置不同,但是形状大致相同。70.(1)B(2)A(3)B(4) C E A D(5)C(6)A分析: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详解:(1)根据题干观察可知,在同一天晚上18时、19时、20时,在同一地点,观察月相的位置和形状,发现形状相同,位置不同。(2)根据题干观察可知,在同一个月的初五、初七、初九,同一时刻同一地点,观察月相的位置和形状,发现形状和位置都不相同。(3)根据题干观察可知,在二月、三月、四月的初七晚上19时,同一地点,观察月相的位置和形状,发现形状和位置都大致相同。(4)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新月。所以按时间排列,月相变化的顺序为C→E→B→A→D。(5)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6)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九月初三的月相是蛾眉月,亮面在右边,所以小科画得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