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感悟美好品质,获取精神力量”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一定要争气》《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大碗》四篇课文。课文中的人,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名垂青史的人物: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童第周;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不畏艰难、关心他人的赵一曼。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 教学要点字词识写 ◎认识47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33个词语。 ◎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生字,并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语言积累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 ◎朗读、背诵关于立志、坚持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阅读理解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司马光》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 ◎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口头表达 ◎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 ◎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书面表达 ◎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能分类整理读书交流会所需物品的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能简单地写一次难忘的经历,表达出难忘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23 司马光1.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司、登”等8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 能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1.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司、登”等8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 板块一 古今对比,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古诗《池上》《村居》)看到这两首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讲故事,师指导。)今天来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儿时生活的文言文。(相机出示司马光简介) 2.古今对比,初谈特点:(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提问: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预设:字数少、句子短、较难理解等。)(3)揭示文体——文言文。 3.小结:这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一种书面语。其实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一、二年级也读到过,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自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1)检查朗读,随文识字。(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课件出示课文朗读停顿的参考)学生练读,读准词句间的停顿。 3.多种形式展示读:同桌互读、开小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 板块三 理解大意,感受品质 1.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同桌之间试说大意。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1)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2)面对这么危险的情况,大家是怎么做的?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人物对比,感受品质:(1)关注“众人”的表现:大家是怎么做的?(弃去)(2)关注司马光的表现: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一读,并用动作演示。(持石击瓮)(3)同样是小孩子,他们的做法却截然不同。你认为司马光具有怎样的品格?(4)小结:正因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聪明机智,落水的小孩才能得救。 板块四 关注字形,指导书写 1.字形教学:(1)齐读会写的字。(2)观察字形,学生交流。(3)反馈指导:“登”字右上部“”的书写笔顺是撇、撇、捺;“弃”的第一笔是点,不是横。2.写字指导:(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2)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反馈评议。(3)先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遍。第2课时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1.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板块一 文意对应,背诵课文 1.师生合作,复述课文:师说文言文翻译,生用对应的文言文原句回答。 2.同桌合作问答,用“文意对应”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可带上动作,注意停顿与节奏。) 板块二 展开想象,讲述故事 1.四人一个小组讲故事,互评交流。(课件出示要求:①做到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②可以适当添加自己想象的情节。) 2.全班交流、评议:(1)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师生评议。 3.课堂小结:关注课本插图中人物的表情,想象人物当时的心理和语言,把故事说得更精彩。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可以用文言,也可以用现在的语言,讲的时候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板块三 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1.学法迁移:(课件出示课外阅读材料《王戎不取道旁李》)学生自读《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读后思考:比一比王戎与司马光有什么相似之处?(课件出示“王戎”与“司马光”相似之处的表格) 3.全班交流比较结果(言之有理即可),教师总结。 理解大意、讲述故事,既是本次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初学文言文,一定要注意学法指导。我让学生运用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自己弄清楚课文的大致意思,再让学生根据内容讲这个故事。练习讲故事时提出具体要求,先让学生们在小组内练习,再在全班展示。我在巡视的时候,会给有困难的小组适当提供一些帮助。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朗诵文言文的方法,也初步掌握了理解文言文的技巧,还能根据课文大意讲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以后学习更多、更长的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