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题(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班级: 姓名: 得分: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行辈(háng) 归省(shěng) 亢奋(kàng) 戛然而止(jiá)B. 蓦然(mò) 羁绊(jī) 两栖(xī) 销声匿迹(nì)C. 连翘(qiáo) 褶皱(zhě) 缄默(jiān) 风雪载途(zài)D. 狩猎(shòu) 龟裂(guī) 陨石(yǔn) 海枯石烂(kū)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偏僻 踊跃 宽慰 人情事故B. 欺侮 震憾 家眷 大彻大悟C. 嘱咐 燎原 思慕 叹为观止D. 褪色 严峻 幅射 草长莺飞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那件事情之后,马老师跟我讲了好多宝贵的道理,使得我豁然开朗。B.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到天衣无缝,就必须培养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C.他命运多舛,这些年辗转反侧很多地方,却仍旧居无定所,朝不保夕。D.微风吹过,桃树上的花瓣飘落下来,落英缤纷,犹如下了一场桃花雨。4.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追忆逝水流年是作家的天性。鲁迅的小说《社戏》,讲述了去赵庄看戏的故事,表达了对少年时代生活的眷念;吴伯箫的散文《灯笼》,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B.人类一直试图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虚构的“世外桃源”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蕴含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C.精彩的演讲风格各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慷慨激昂,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准确严谨,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风趣幽默,顾拜旦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庄重典雅。D.游记在内容上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所至,即作者的游踪,是游记的线索;第二是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是游记的主体;第三是所感,即作者所思所想,是游记的灵魂。二、(2024.南充中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节水护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①打开水龙头,清洁洗漱;倒一杯温开水,一饮而尽;洗干净食材,准备早餐……人们每一天往往从用水开始,处处都离不开水。越是常见,越容易被忽视。在安享每一滴水带来的好处和便利时,别忘了,从5月1日起,《节约用水条例》开始施行。节水护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如果用水思路不改变,不大力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再多的水也不够用”“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国家领导人关于节约用水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发人思考,深刻警醒我们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 ③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尽管今天全社会节水意识显著增强,但一些人诸如刷牙时不关水龙头、矿泉水喝一半就丢弃等习惯,一些城市供水管网老化存在跑冒滴漏、个别干旱地区违规圈水造景搞“人工湖”等现象警示我们,节水需要刚性约束。以《节约用水条例》施行为契机,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无论是观念还是行动,拧紧思想的“龙头”,才能自觉节约用水,激发内生动力,共创美好家园。④今年以来,河北辛集马兰农场的农民用上了灌溉“黑科技”。以前,浇地都是大水漫灌,费时费力还费水。现在,农民通过手机APP操作发出指令,预埋在田里的喷灌设施会自动升起来,哪缺水就浇哪,还能控制水量,实现了从“浇地”向“浇作物”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农民节省了人力成本,增加了种植面积,还能享受节水政策补贴,平均每年算下来多赚不少。用好新技术,科学用水,不仅能高效节水,把宝贵水资源省下来,还能赋能发展、促进增收,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⑤如今,人们在购买淋浴器、净水机等产品时,会仔细看一眼贴在上面的水效标识,如果是“一个小水滴”,代表耗水量很低,就可以放心购买;如果是“三个小水滴”,代表耗水量较高,则需要再加思量。水效标识制度,是我国节水管理方式的重要创新,巧妙利用市场机制,既能鼓励消费者购买节水商品,也能激励企业提升技术、精进工艺,生产更加节水的产品。从健全节水规划体系,到完善用水定额体系,再到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规则立起来、政策落下去、管理跟上来,打好节水“组合拳”,必将推动节约用水取得新成效。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2日,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B.节水护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C.节水需要刚性约束。D.规则立起来、政策落下去、管理跟上来,必将推动节约用水取得新成效。6.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论题,同时这些事例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②段引用国家领导人关于节约用水的一系列重要论断,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C.第③段用个人、城市、地区用水中的浪费现象证明了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D.第④段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新技术在科学用水中的作用。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4年5月1日起,《节约用水条例》在我国开始施行,必将影响我们的用水观念和行为。B.今年以来,河北辛集马兰农场的农民用上了灌溉“黑科技”,实现了从“浇地”向“浇作物”的转变。C.利用新技术,科学用水,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还能赋能发展,促进增收,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D.水效标识制度,是我国节水管理方式的重要创新,能激励企业提升技术、精进工艺,提高效益。三、古诗文阅读。(共27分)(一)(2024.达州中考)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共15分,8—10题每题3分,11题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日光下澈 澈:穿透 B. 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C. 沙鸥翔集 集:聚集 D. 居庙堂之高 庙堂:朝廷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记之而去 何陋之有 B. 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C. 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 D. 隶而从者 学而不思则罔10. 下列对文本赏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文体一致。“记”是古代一种散文题材,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记”可以用来记事描写,也可以用来抒情议论。B. 用词精妙。【甲】“翕忽”刻画出了小鱼灵巧轻捷、轻快自由地游动的特点。【乙】“春和景明”写出了春风和煦,日光明亮。C. 写景有特色。【甲】采用了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乙】写景多用四字句,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D. 情感各异。【甲】情景交融,景色虽然优美宁静,但作者难以排遣忧愁,一直沉浸在被贬的凄凉心境中。【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11.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形,明灭可见。(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二)古诗赏析。(共6分)12.(2024.巴中中考)阅读宋词,完成20—21题。(每小题3分,共6分)【甲】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乙】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时,描写了词人深夜漫步时的所见所感。B.【甲】词中“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连用,营造了万物静谧、寂寞清冷的氛围。C.【乙】词上片,写梅花的生长环境,独自开放且无人欣赏,暖阳夕照,处境悲凉。D.【乙】词作者对梅花情有独钟,本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赞梅花,与众不同。(2)“诗缘情而托物”,请结合内容分析两首词表现手法的相同之处及作用。(3分)13.默写填空。(共6分,每题1分)(1)安得广厦千万间, 。(2)满面尘灰烟火色, 。(3)挥手自兹去, 。(4)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 ”两句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 , ”两句写出卖炭翁的矛盾心理的心理状态。(6)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两句描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2022.广安中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共18分)母亲的味道①母亲的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样抽烟,喜欢盘腿坐在床上,嗓门粗大,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母亲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头晕恶心。后来我知道,母亲是有狐臭。都说狐臭会遗传,我却没有,反而对气味格外敏感。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开始远远地避开母亲。②我10岁那年,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去世了。从此,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一年四季穿着高筒胶鞋在水里蹚来蹚去。每天晚上,母亲收摊回来,人都会累成一摊泥。我给母亲温一盆洗澡水,洗好碗后便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可是最终还是被母亲喊出来给她搓背。母亲的身上又添了浓烈的鱼腥味,和着难闻的狐臭味,我几乎无法呼吸,胡乱搓几把,便逃也似地离开。③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母亲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也意味着我的大学梦将成为一个泡影。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我在擦父亲的照片,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就高,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④我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儿,母亲却做得很开心。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母亲身上的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我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⑥后来,我如愿以偿,考进北京一所大学。每隔一段日子,母亲会准时寄钱和信来,总是说让我安心念书,说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母亲特有的复杂味道。大二的寒假,我回家过年,在小城下车,已经是夜里十点。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寒气逼人。我走出车站,搓着冻僵的双手,疾步往家赶。刚出车站,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吆喝:烤红薯,香甜的烤红薯……是那个我一直听了二十年的口音。我慢慢走过去。直到我走近,母亲才怔了怔,扑过来为我拍肩上的雪,一把把我拉到炉子旁,把一个烤红薯塞在我手里,一迭声地问我:“冷吗?累吗?甜吗?”母亲身上满是烤红薯香甜的味道,很浓很浓的香味。⑦那夜我帮母亲推着车一起回家,一路上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母亲说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医院的活儿人家不让做了;母亲说一斤烤红薯能挣三毛钱,卖一天,也能挣不少钱呢;母亲还说,我有钱,你在学校一定不能替我省钱,要吃好……⑧我跟在母亲身后,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和迟缓的步履,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泪悄悄地模糊了双眼。⑨研究生毕业后,我拒绝了北京好几家大公司的挽留,执意回了老家那座小城。母亲很歉疚:都是因为我,不然你留在北京发展多好,咱这小城,委屈你了。我笑着跟母亲开玩笑说,北京再好,没有妈妈,也是一座空城。母亲笑,不再说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却背过身,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⑩回家以后,帮母亲洗澡,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当这时,母亲身上的狐臭味、鱼腥味、汗酸味、香烟味、消毒水味、烤红薯味、油烟味那些为了养活一个家而散发的味道,似乎全消失殆尽。 我闻到的,是纯粹的芬芳的,淡而舒缓的芳香,这才是母亲真正的味道。14.文章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四件事,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2分)事件 主要内容概括一 ①二 失业后担心“我”的学业,半夜向父亲的照片诉说。三 ②四 卖烤红薯供“我”上大学。① ②15.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6分)(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寒气逼人。(2)结合语境,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句子。(4分)母亲笑,不再说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却背过身,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16.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作答。(4分)17.请结合文章,分析第 段的作用。(3分)18.“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在意母亲的不完美。读了本文后,请你结合自身体验,把想对自己母亲说的话写出来。(3分)(二)(2024.巴中中考)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9-21题。(共10分)材料一: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国家领导人指出:“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这为我们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指明了方向。在新征程上建设能源强国,保障能源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坚持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材料二: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相关国际合作加速推进。中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助力。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1.5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有关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超28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中国新能源产品顺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且普遍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因此在许多国家特别是渴望实现能源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供不应求。 材料三: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拥有完善的产供链体系。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组织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强,在新能源产业拥有涵盖材料研发、工程设计到制造管理、总装集成的全产业链。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源于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经过多年实践,中国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不断进步,中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领先。从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中国以科技创新形成的优质产能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变革,让世界各国受益于绿色产能。中国新能源产业将继续向“新”而行、以“质”求变,为更多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助力。19.下列关于中国新能源产业说法与材料一致的是( )A.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完成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B.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1.5亿千瓦,中国贡献将近一半,为全球作出了巨大贡献。C.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组织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强。D.经过实践,中国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不断进步,中国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全球领先。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新能源产品已大量出口国外,表明我国能源已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B.材料二列举数据时多次出现“约”字,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真实性。C.材料二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D.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既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也能为更多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助力。21.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概括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优势。(4分)五、名著阅读(6分)①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②“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③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2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作品塑造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小说。 D.保尔在身患重病、身体残疾时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决心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并用生命写成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23.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悲剧”指什么?②“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3分)六、语言运用(8分)24.(2024.泸州中考)某校九年级一班在“世界读书日”开展“共建书香社会”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在语文老师指导下,根据2021—2023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个图,请你按要求完成相关任务。(1)请根据图1、图2各得出一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2)结合材料,就纸质图书阅读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联系实际,谈谈你在纸质图书阅读方面的两点计划。我认为纸质图书阅读可能会 ,我的计划:① ;② 。七、表达与写作(60分,含书写分5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任选一题写作。(1)朱德的记忆里,有母亲挑水种田、养蚕纺纱的身影;萧红的记忆里,有鲁迅明朗的笑声、夜半的灯光;海伦·凯勒的记忆里,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用水唤醒了“我”的灵魂……成长岁月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温暖了时光,照亮了人生。请以“记忆中的人、事儿”为副标题,自拟正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2)中国共产党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袁隆平不忘禾下乘凉的初心,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吴孟超不忘减轻人民病痛的初心,创造了医学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着自己的初心,在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上,共同谱写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史。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一定也有属于自己的初心……请以“初心”为话题,自拟题目。统一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张澜学校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题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1C 解析:A 项 "归省" 的 "省" 应读 xǐng;B 项 "两栖" 的 "栖" 应读 qī;D 项 "龟裂" 的 "龟" 应读 jūn。2C 解析:A 项 "人情事故" 应为 "人情世故";B 项 "震憾" 应为 "震撼";D 项 "幅射" 应为 "辐射"。3.【答案】C【解析】A. 豁然开朗:指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符合“马老师跟我讲了好多宝贵的道理”的语境,使用正确;B.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符合“想把每件事都做到”的语境,使用正确;C. 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不符合“居无定所,朝不保夕”的语境,使用错误;D. 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符合“桃树上的花瓣飘落下来”的语境,使用正确;故选C。4.C.有误,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慷慨激昂,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风趣幽默。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准确严谨,顾拜旦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庄重典雅。故选:C。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5.B6.C 解析:第③段从个人、城市、地区用水中的浪费现象证明了节水需要刚性约束。7.D 解析:原文的表述是“水效标识制度,是我国节水管理方式的重要创新,巧妙利用市场机制,既能鼓励消费者购买节水商品,也能激励企业提升技术、精进工艺,生产更加节水的产品。”并没有提到“提高效益”。三、古诗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共15分,8—10题每题3分,11题6分)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句意:阳光直射到水底。澈:穿透。B.句意: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C.句意: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停歇,而不是“聚集”。D.句意: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庙堂:朝廷。故选C。9.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A.代词,记录小石潭的事情/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词,无实义;B.都是介词,因为;C.代词,指代小石潭的源头/副词,难道;D.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故选B。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根据甲文“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等可知,小石潭景色优美宁静,作者并不是一直沉浸在被贬的凄凉心境中,而是有欣赏美景的心情和一时的心乐。因此,“一直沉浸在被贬的凄凉心境中”表述不准确;故选D。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我经常探求古代品德高尚人的心思,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二)古诗赏析。(共12分)11.C(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宋词的内容理解,乙词梅花处境艰难,从“更着风和雨”中得出应该是风雨黄昏,而不是暖阳黄昏。故选C。12.(3分)参考示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1分)【甲】词借孤鸿表明个人志趣,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自持,对理想的坚守。(1分)【乙】词中词人以梅喻人,梅花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表现了词人独立不倚,坚持正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1分)13.默写填空。略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共18分)14.在菜市场卖鱼(1分);到医院打扫卫生(1分)。15、(1)突出了天气的寒冷(1分),侧面写出了母亲深夜在卖烤红薯的辛劳(1分)。(2)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任答一点得1分),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因付出得到回报而欣慰(1分)。因“我”的懂事而感动(1分)16、粗俗、大大咧咧;吃苦耐劳:关爱孩子:坚忍:无私奉献等。(答出两点即可,)17、总结全文,照应标题(1分);点明主题(1分),通过写“我”理解了母亲的付出,表达了对母亲(母爱)的赞美之情(意思相近即可。1分)。18、示例:妈妈,以前我嫌您很唠叨。读了本文后,我明白了您的不易,懂得了您是爱我的。妈妈,谢谢您!(二)(2024.巴中中考)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9-11题。(每小题3分,共9分)19.C(3分)【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根据材料一“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A选项“完成构建”不符合文意。材料二中“中国贡献超过一半”,B选项“中国贡献将近一半”,不符合文意。D选项“经过实践可得,中国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不断进步。中国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全球领先。”原文是“经过多年实践,中国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不断进步。中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领先。”其中“多项”“能源技术”与原文不符。故选C。20.D(3分)【解析】A选项中“能源已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与原文不符。B选项中“约”字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无法说明生动性。C选项中,本文未出现“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D。21.(3分)参考示例:①中国新能源产品普遍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1分)②拥有完善的产供链体系。(1分)③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或中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全球领先。)(1分)22【答案】 C【解析】 A.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苏联作家。B.这本书是以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的,因此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但是并不能因此就把这部小说看成作家的自传,因为:作家的创作意图不在为自己作传,而在于塑造一个共青团员的典型形象;作家并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做了大量典型化处理。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我的小说,首先是艺术作品,其中我利用了假想的权利。‘我坚决反对把我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和这本书的人物之一保尔.柯察金等同起来。…‘这是小说,而不是传记。”D.保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故选C。23.①“悲剧”保尔渴望继续投身革命工作,但又知道自己病情严重,已经无法治愈;②“呐喊”是忠于党,忠于革命,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解析】 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这时故事情节发展到了扣人心弦的程度。自杀就等于背叛革命——正因为如此,手枪的枪口才那样“鄙夷地瞪着保尔的眼睛”,于是,他以严峻的态度谴责自己说:“老兄,你平时说什么要干出一番英雄事业来,原来全是纸上谈兵!你有没有尝试过战胜这种生活!即使到了生活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想办法活下去。要使生活变得更有益。没有比掉队更可怕的了。……”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青年共产党员来说,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悲剧命运的打击,为争取归队而努力。保尔也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六、语言运用(8分)24.(1)数字化阅读的阅读率较高,其次为图书,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较低,从2021年到2023年,期刊和报纸的阅读率呈现下降趋势,图书基本不变,数字化阅读呈现上升趋势;从2021年到2023年人均纸质书的阅读量有所减少。 (2) ①. 有所减少 ②. 示例:可以征订一些期刊和杂质,丰富纸质图书的阅读类型 ③. 示例:以纸质书代替电子书的阅读七、表达与写作(60分,含书写分5分)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