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南省琼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老作家夏衍回味当天盛况时说:“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的时候,真是感慨万千,泫然欲涕。我们这个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经历了数不清的苦难,终于像旭日东升一样,重新站起来了。我自己,也终于盼到了这一天。”“这一天”最有可能是( )A.庆祝南京解放 B.庆祝北平和平解放C.举行开国大典 D.欢送志愿军入朝作战2.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首创精神C.艰苦创业奋斗精神 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3.1950年冬,湖南省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改变我国农业生产落后的面貌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20世纪50年代,国家抽调有文化的干部到工业战线,兴办和扩大高等院校,特别是工程技术学校,让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提前毕业,向苏联等国家派遣大批留学生。这些举措(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成效 B.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C.表明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D.照搬苏联经济发展的模式5.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6.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 19.1% 1.59% 0.7% 71.8% 6.9%1956年 32.2% 53.4% 7.3% 7.1% 0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7.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8.“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作的战略决策是( )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9.1984年7月,为打破经营困境,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区域地理位置相对优越10.如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活动轨迹。他这一时期( )A.在广东建立首批经济特区B.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C.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促进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A.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坚持阶级斗争为纲12.到2020年,中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该成就取得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C.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期13.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加强反腐斗争,查处了一大批违纪违法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这说明了中共中央(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14.2023年4月15日,非洲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安全风险急剧上升。中国派正在亚丁湾护航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于4月27日将首批668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 中国侨民抵达吉达港A.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B.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C.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D.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15.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亚信峰会16.如图所示目录节选自《百年中美关系史》一书。目录中的“ ”处应填入( )A.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 B.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C.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D.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17.陈毅曾对主持“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此话反映出( )A.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自主而为 B.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C.外交发展取决于核武器研制 D.中国研究核武是公开的大事18.有人为一位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写了一副对联:野生稻杂交稻超级稻,大国粮仓赖先生之力;三系法二系法一系法,世界目光仰先生之风。对联中的“先生”(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C.倡导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 D.培育成功了籼型杂交水稻19.漫画《吃的变迁》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是( ) A.科学技术进步 B.饮食结构单一 C.通信事业发展 D.生活水平提高20.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在积聚,世界面临重新陷入对抗甚至战争的风险。面对这些全球性挑战,中国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 )A.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 B.打破我国外交僵局和困境C.缓和我国与西方国家关系 D.为各国合作提供智慧方案二、综合题21.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是指党和政府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概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材料二 董建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大会上讲道:香港回归祖国的形式和过程,是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香港在世界各国目光的注视下,接受了一项开创历史先河的殊荣。我们深信不疑,一定能够克服历史新事业带来的一切挑战,香港的明天会更美好。(2)材料二中“香港回归祖国的形式和过程,是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中的“智慧”指的是什么?材料三 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中共二十大报告(3)根据材料三,指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实现这一必然趋势的依据。(4)2022年4月14日,美国两党6名联邦议员流窜访问中国台湾地区。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请对此事做出回应。2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众多成就,向世界展示了自信的中国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军事领域】材料一 如图歼-20战机(1)材料一中的飞机是我国空军先进的战机之一。我国飞机走上国产化道路后仿制成功的战机是什么?除了空军,1966年我国还组建了什么部队?【外交领域】材料二 新中国留学政策统计简表时期 主要去向 学习内容1950—1956年 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理科为主,兼顾全面”1972—1979年 向西方国家扩大派遣 “科技为主,兼顾其他”(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1979年以前留学政策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外交角度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经济领域】材料三 如图(3)据材料三,分析图中两组数据呈现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因素。【社会生活】材料四 如今,中国铁路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和谐号”“复兴号”等一批响亮的名字代表着中国制造的成功升级,代表着“引进、消化、创新、研发”道路的成功,也代表着中国制造打破了“廉价低质”“高耗低能”的固有印象,完成了华丽转身。从2009年到2019年这十年间,我国交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节奏日渐加快,从绿皮车到动车组、从普铁到高铁、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从国内客运到中欧专列。同时“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的完善,私家车的普及,使得人们的春运出行有了更多选择。(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从2009年到2019年这十年间”春运变迁所折射出的社会发展成就。三、材料题23.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人民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时间 事件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1978年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4年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20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22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标注出所选的事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海南省琼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C2.A3.C4.B5.C6.B7.C8.D9.B10.B11.C12.D13.D14.A15.B16.B17.B18.D19.D20.D21.(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2)智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趋势:国家统一。依据:(1)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3)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4)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5)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和平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4)回应:美国6名联邦议员流窜访问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我们敦促美方把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表态落到实处,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立即停止与台开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不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以免给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造成进一步损害。中方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符合题意即可)22.(1)战机:歼-5型歼击机;部队:第二炮兵部队。(2)变化:留学的国家由以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主到向西方国家扩大派遣;学习内容由“理科为主,兼顾全面”到“科技为主,兼顾其他”。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3)趋势:国民生产总值飞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主要因素: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深入;加入WTO;走中国特色道路等。(4)成就:铁路交通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制造成功升级;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23.观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新中国诞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广阔的前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我国加快了发展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021年2月25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带领人民不断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