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标要点:1.能够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综合思维)2. 能够运用示意图、模拟实验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地理实践力)第*页研习任务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材 认知1. 能量来源: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 大气的受热过程(1)A是 ,大气吸收较 。(2)地面被加热,以B 的形式释放能量,大气吸收较 。(3)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太阳辐射 太阳短波辐射 少 地面长波辐射 多 地面长波辐射 深度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三种削弱作用比较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波长段 作用特点 实 例吸收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吸收强烈,有选择性,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平流层气温随海 拔上升而增加水汽、CO2(对流层) 红外线反射 较大颗粒尘埃、云层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波长段 作用特点 实 例散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波长较短的可见光(蓝光、 紫光) 向四面八方散射, 有选择性 晴朗的天空呈蔚 蓝色颗粒较大的尘埃、雾 粒、小水滴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无选择性 阴天的天空灰蒙 蒙的(2)利用削弱作用原理解释地理现象自然现象 作用 具体原因青藏高原太阳 辐射强 削弱作用 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多夏季多云的白 天气温不太高 反射作用 云层把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朝霞和夕阳多 为黄红色 散射作用 蓝紫光被散射,波长较长的红光、黄光穿透大气层照射到 人眼[思考] 阅读图文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某周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课外实践活动。活动中发现周六 为阴天,周日为晴天。通过实践活动,该学习小组得出了以下结论:①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②阴沉的天空呈现为灰白色,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③下图为两日气温日变化示意图。1.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结论①和②中的现象。提示:大气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然是明亮的;因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被云层散射,阴沉的天空呈现为灰白色;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 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2. 判断两条气温曲线代表的日期。提示:A曲线代表周日气温变化,B曲线代表周六气温变化。3. 阴天时,白天的气温较晴天 ,为什么?提示: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而白天气温较低。低 素养 提升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时要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据此回答1~2题。A. 对流层—水汽—紫外线B. 对流层—水汽和二氧化碳—红外线C. 平流层—臭氧—红外线D. 对流层—二氧化碳—可见光解析: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 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故选B项。BA.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B.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C.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D. 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解析:2.A项所叙述的现象,原因是多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因而气温较高,所以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B项所叙述的是云层的反射作用。C、D项所叙述的 现象是大气散射作用的结果。故选A项。A第*页研习任务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教材 认知1. 大气增温原理(1)对流层中的水汽、 等,吸收 辐射的能力很强。(2)地面长波辐射的 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2. 大气的保温作用(1)大气辐射属于 辐射。(2)大气辐射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被称为 。(3)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对地面起到了 作用。二氧化碳 长波 绝大部分 长波 大气逆辐射 保温 深度 理解1. 大气的增温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的增温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结合下图归纳总结如下:2.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主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 质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的保温作用都弱→ 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的保温作用都弱→ 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 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思考]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思考下列问题。1. 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甲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乙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途经大气,部 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所以甲大于乙的原因是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2. 如何理解晴空万里现象会使丁环节减弱?提示:图中丁环节为大气逆辐射,雾霾笼罩、阴天及空气湿度大都会使其增强,而晴 朗的天气,大气逆辐射相对较弱。素养 提升A. 多云的夜晚 B. 多云的午后C. 晴朗的黄昏 D. 晴朗的清晨D解析:白天晴朗,太阳辐射强,蒸发强,空气中水汽较充足;夜晚降温快,水汽凝结 成霜。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不易快速降温,水汽不易凝结形成霜,A 项错误。多云的午后,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水汽不易凝结成霜,B项错误。晴朗 的黄昏,地面辐射较强,近地面气温较高,水汽不易凝结形成霜,C项错误。晴朗的 清晨,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霜,D项正确。故选D项。第*页研习任务三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材 认知1.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 应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解释现象现象 原因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 天高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晚秋霜冻多出现在晴 朗的夜晚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 现霜冻现象青藏高原气温低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弱;近地面大 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获得的地 面辐射少,气温低利用烟雾防霜冻 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思考]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会造成地表温度下降。请给予合理的解释。提示: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 用很强,即对太阳辐射具有很强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素养 提升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 小(粗细)大气透明度往往与大气密度、天气有关。读图,回答1~2题。甲 乙A. 纬度相当 B. 海拔相当C. 距海远近相同 D. 大气透明度相近解析:1.图示箭头①⑤都是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若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 小相同,即两箭头所示的太阳高度是相同的,说明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当,获得的太 阳辐射相同。故选A项。A甲 乙A. ①⑤ B. ②⑦C. ③⑧ D. ④⑥B解析:2.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接受了地面辐射②⑦增温后 再通过热传导作用,向高空大气传送热量,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越远离地面温度越 低。故选B项。第*页课时作业(八)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②→③→④ D. ②→④→③解析: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 逆辐射,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即为④。近 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从而使大气增温,过程即为①→② →④。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 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谷口向西敞开。这里的牧民们一年中要 搬四次家,冬季搬迁到避风山谷或河谷居住,俗称“冬窝子”。下图示意伊犁河谷气 温变化。读图,回答2~3题。12345678910111213A. 河谷向西开口,冷空气深入聚集B. 冬季多晴天,谷底散热快C. 冬季高山冷空气下沉,聚集谷底D. 冬季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解析:2.冬季山坡降温快,气温低,冷空气下沉到谷底聚集,将暖气团抬升,形成逆 温现象,C项正确。C12345678910111213A. 海拔1 000 m附近的谷地南坡B. 海拔1 000 m附近的谷地北坡C. 海拔500 m附近的谷地南坡D. 海拔500 m附近的谷地北坡解析:3.由图可知,1月在海拔1 000 m附近气温最高,且山谷的北坡为阳坡,光照充 足,利于牲畜过冬,B项正确。B12345678910111213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 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 面。读图,回答4~5题。aA. 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A12345678910111213解析:4.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 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减弱了地面热量与大气的交换,减弱了地面热量的损 失,并不是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A项正确,D项错误。地膜不能增强大气逆辐 射、太阳辐射,B、C项错误。故选A项。12345678910111213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5.果树在夏季枝叶繁茂,果实质量大下垂,被枝叶遮住了阳光,故山东 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 加光照,利于苹果着色,C项正确;夏季气温高,地温合适,覆盖地膜不是为了 保持或增加地温,A、D项错误;果树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条件,降低地温不是 目的,B项错误。故选C项。Cb12345678910111213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6~9题。12345678910111213A. ①——云层反射的大气辐射 B. ②——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C. ④——大气反射的地面辐射 D. ⑤——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解析:6.图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项错误;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射,B项正确;④表示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是大气逆辐射,C项错误;⑤是 大气辐射中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D项错误。故选B项。BA. ① B. ② C. ③ D. ④解析:7.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因此近地面大气 的直接热量来源是③地面辐射,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A. ②增强,地表增温快 B. ③减弱,地表降温慢C. ④增强,地表降温慢 D. ⑤减弱,地表增温快解析:8.人造烟雾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④是大气逆辐射,可增强 ④,使地表降温慢,C项正确;烟雾会造成②减弱,A项错误;③主要受地面温度影 响,与烟雾关系不大,B项错误;⑤减弱,造成地表降温慢,而不是增温,D项错 误。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A. ①增强 B. ②减弱C. ③增强 D. ④减弱解析:9.图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大气影响,A项错误;②表示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出现雾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②减弱,B项 正确;③表示地面辐射,主要受地面温度影响,与雾霾关系不大,且白天大气削弱作 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③应该有所减弱,C项错误;④是大气逆辐射, 雾霾可增强大气逆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A. 辐射 B. 散射C. 吸收 D. 反射解析:10.大气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吸收作用,散射作用使晴朗的天空呈现 蔚蓝色,是由于大气分子和细小尘埃对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散射作用较强,B项正确; 与大气辐射、吸收、反射无关,A、C、D项错误。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解析:11.青海省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①错误;茶卡盐湖海拔 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②正确;因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夜间地面辐射弱,③错误;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④正 确。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A. ①明显减弱 B. ②明显减弱C. ③明显增强 D. ④明显增强解析:低碳生活主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减弱地 面辐射后大气的吸收作用。图中①太阳辐射的大气吸收作用几乎无影响、②地面辐射 的大气吸收作用减弱、③大气逆辐射应该减弱、对④大气辐射影响小,因此全国正在 倡导的低碳生活能够使②明显减弱,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3. 读昼夜大气受热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解析:(1)图中A由大气上方指向大气,应为太阳辐射;B是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作用;D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由于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是 长波辐射,所以辐射波长较长的是D。太阳反射大气逆D12345678910111213解析:(2)白天多云时,云层较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得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强度较弱,所以此时地面温度比晴天时低。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使晴朗的白天气温较高,而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效果差, 使晴朗的夜间气温较低;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少,使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而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效果好,使多云的 夜间气温较高。由此可知,全天温差小的是多云的5日。削弱较弱低512345678910111213(4)在寒冷的初冬,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 解释其原因。答案:燃烧湿草可产生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地面的保温作 用增强。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湿草更加潮湿,不易完全燃烧,故在燃烧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浓烟,这些灰尘与烟雾在空气中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防止地面辐射 散失;同时这些大量的灰尘与烟雾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将地面辐射的能量重新还给地 面,以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进而减少冻害的发生。123456789101112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