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标要点: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区域认知)2. 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第*页研习任务一 地震教材 认知1. 定义:地壳中的岩层在 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 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 或 ,使 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 生震动,称为地震。地应力 断裂 错位 地震波 2. 地震构造(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2)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位置。(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3. 震级和烈度震级 烈度定义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单位 级 度影响因素 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 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 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的影响分类依据 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 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根据人们的感觉和室内设施、建筑物及 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房屋 心理 海啸 5. 分布(1)世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地区。 和 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2)我国: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深度 理解地震危害程度的分析思路(1)震级大小。震级越大,造成的地震灾害就越严重。(2)距震中的远近。距震中越近,地震灾害就越严重;距震中越远,地震灾害 就越轻。(3)震源深浅。同等震级的地震,震源越深,地震灾害就越轻;震源越浅,地震灾 害就越严重。(4)地质条件。一般来说,土质松软、覆盖土层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 断裂带通过,可能使地震灾害加重。(5)房屋建筑、工程设施和设备的抗震能力。房屋的抗震能力越强,倒塌的比例就 越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越小。(6)发生时间。相对而言,夜间发生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比白天要重,平均可达3至 5倍。(7)地震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地震灾害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呈正 相关。[思考] 2024年4月25日9时23分,我国台湾花莲海域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中位于 高雄市(23.82°N,121.62°E),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思考下列问题。1. 此次地震的原因。提示:此次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上,正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是板块挤 压造成的。2. 在同一次地震中,台湾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 原因。提示:台湾西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聚落众多、经济活动频 繁,这是灾情西部比东部严重的原因。素养 提升A. 距离震中一样远的地方,地震烈度都相同B. 地震发生时,地面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震级升高两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两倍D.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解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故选D项。DA. ①② B. ②③C. ①④ D. ②④解析:震源越浅,地震破坏程度越大;震中距越小,地震破坏程度越大。故选C项。C第*页研习任务二 滑坡和泥石流类 型 滑坡 泥石流概 念 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 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 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 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 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 或 等激发的,含有大量 的特殊洪流图 示重力作用 暴雨 冰雪消融 泥沙、石块教材 认知类型 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 (1)岩体比较 。(2)地势起伏 (1)地形 。(2)具有丰富的 。(3)短时间内有大量 多发地区 满足形成条件的 区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山区沟谷中我国广大的山区,尤以 地区最为多发危害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 物,堵塞河道 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 江河等破碎 较大 陡峻 松散物质 水流 山地丘陵 西南 深度 理解1.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和特点2.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思考] 下图为某种类型灾害现场。读图,思考下列问题。1. 分析图中灾害类型是哪一种?提示:图示地质灾害没有发生在河谷处,没有流水的参与。滑坡是整体向下滑动的现 象,符合图示。2. 分析该类型灾害的相关因素及特点。提示:滑坡多发生在植被覆盖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具有突发 性。与不适当的开挖与堆积、对植被的破坏有关,滑坡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且多发生 在雨季。素养 提升①火山爆发强烈 ②地壳活动强烈③暴雨集中 ④外力作用强烈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 D. ①④解析:我国西南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故岩石破碎,且地形起伏大,受季 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在重力的作用下导致滑坡、泥石流多发。故选B项。B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解析:破坏植被后,地面缺乏植被保护,为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提供条件。故 选B项。B第*页课时作业(二十三) 地质灾害 读某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1~2题。A. 地震 B. 泥石流C. 崩塌 D. 火山喷发解析:1.读图,根据景观形态可知,该地质灾害是含有大量石块的特殊洪流,应为泥 石流,B项正确;地震、火山喷发灾害不一定会伴随洪流,A、D项错误;泥石流的爆 发要有水的参与,而崩塌不一定有水的参与,C项错误。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甲 B. 乙C. 丙 D. 丁解析:2.泥石流易发生在山谷中,逃生时,不能顺着泥石流的流向向下跑,而应向垂 直于河谷两侧的高地上跑,丁的路线是错的,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京广线、京九线 B. 石太线、石德线C. 成昆线、宝成线 D. 包兰线、兰新线解析:3.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选项中西南地区的铁路干 线有成昆线、宝成线等。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B. 大量开挖坡脚,以增加铁路周围的宽度C. 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的发生D. 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解析:4.根据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分析,修筑铁路时,应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 坡,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故选A项。A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B.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C.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D. 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解析:5.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距震中不同距离,烈度不同;从地表到震源的垂 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地壳 B. 地幔C. 地核 D. 软流层解析:6.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21千米,位于大陆地壳,故A项正确,B、C、D项错 误。故选A项。A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内蒙古高原 B. 云贵高原C. 山东丘陵 D. 华北平原解析:7.云贵高原降水丰富,地表起伏大,滑坡、泥石流灾害较多。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B. 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离震中距离不同,震级也就不同C. 离震中远近不同的地方烈度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不同的烈度D. 市内有的建筑物未倒塌,说明震中附近地区烈度为零C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8.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即使国内 外地震台测得的震级数值略有差异,也只是测算上的误差,A、B项错误;烈度是某 一地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越 近,烈度越大,反之越小。不同的地方地质构造、地面建筑不一样,即使距震中一样 远的地方,有时烈度也相差很大,C项正确;震中附近建筑未倒塌,与其地质构造和 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有关,但震中附近地区烈度不会为零,D项错误。故选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 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9~10题。A. 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B. 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C. 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D. 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D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9.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内力作用下,能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 放,地应力释放的结果是形成地震;滑坡是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地震也可 能诱发滑坡灾害,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故选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 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 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D. 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解析:10.滑坡多发生在山地、丘陵地区,分布受地形影响,A项错误;地震是 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B项错误;监测和预报可减少灾情,但不能避免地震灾害 的发生,C项错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D项 正确。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资料。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 部。读表,回答11~12题。地点 人口密度(人/km2) 与震中的距离(km) 地震发生时间 (当地时间) 震级 死亡人数X 200 5.8 10:25 7.4 8Y 500 2.5 4:00 7.1 1 820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 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C. 两地都不位于震中D. 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解析:11.表中没有震源深度的相关信息,其他信息可以从表中得到。故选A项。A12345678910111213141516地点 人口密度(人/km2) 与震中的距离(km) 地震发生时间 (当地时间) 震级 死亡人数X 200 5.8 10:25 7.4 8Y 500 2.5 4:00 7.1 1 820A. Y地地质脆弱 B. Y地人口密度大C. Y地离震中近 D. Y地地震发生在夜间解析:12.从表中可以看出,Y地人口密度大于X地,震中距比X地短,而且Y地发生 地震的时间在凌晨,这些都是造成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但看不出Y地地质脆 弱。故选A项。A12345678910111213141516地点 人口密度(人/km2) 与震中的距离(km) 地震发生时间 (当地时间) 震级 死亡人数X 200 5.8 10:25 7.4 8Y 500 2.5 4:00 7.1 1 820 读我国某年三类灾害情况统计表,回答13~14题。溪河洪水 滑坡 泥石流死亡人数(人) 117 124 90发生次数(次) 83 48 29A. 区域性 B. 联系性C. 严重性 D. 周期性解析:13.表中显示的三类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人们安全危害严重。故选 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A. 山麓地带洪积物 B. 湿润季节的暴雨C. 人类开矿堆积物 D. 干旱季节风化物解析:14.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 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挟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 突发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相 对降水较少,所以,在山地环境中,泥石流产生的主要物质是干旱季节风化物,动力 条件是降水和重力能。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 读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图甲)和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分布图(图乙), 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1)从图甲中可读出,地震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两大地 带。我国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环太平洋地震解析:(2)从图甲中可读出,A所在的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处于亚 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亚欧非洲印度洋12345678910111213141516甲(3)近年来,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我国呈日益严重的趋势,除自然原因以外,人为 原因主要 。人口众多,山区植被破坏严重,在山区进行的工程建设日趋增多解析:(3)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山区植被破坏严重,在山区进行的工程建设日 趋增多,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不断增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 萨尔瓦多是中美洲北部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萨尔瓦多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多火山,被称为“火山之国”。经济以 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阿卡胡特拉港是其第一大港,也是中美洲重要港口之一。材料二 下图示意中美洲局部地区地理简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材料三 下图示意阿卡胡特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1)萨尔瓦多多火山活动,分析其原因。解析:(1)据该地位置可知,萨尔瓦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幔物质 易上升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因此该地多火山活动。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活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2)萨尔瓦多泥石流多发,分析其成因。解析:(2)一般在雨水充沛、地势较高、土质较疏松、植被较差地区容易发生泥石 流。夏半年气压带北移,萨尔瓦多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集中(且多飓风);从图 中的山脉分布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萨尔瓦多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 位于板块交界处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所以容易发生泥石 流灾害。答案:(2)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夏半 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集中(多飓风),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