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第四章 地 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 河流地貌课标要点: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地貌模型和景观图等方式,识别河流地貌类 型。(地理实践力)2. 认识不同河段河流地貌景观,简单分析其形成过程,说明河流地貌与人类生产生 活的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第*页研习任务 河流地貌教材 认知 一条大河从源头到河口,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段,不同河段的地貌 有显著差异。1. 上游:河流的上游一般流经山区或高原,由于水流不断 河谷岩石,使河 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 ”形河谷,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 块和 。2. 中下游:中游大多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 地区;下游多位于 平原地区。河流中下游多发育 ,河谷呈宽而浅的 形。3. 地势平缓地区:常看到呈“ ”形弯曲的河道,即 。洪水泛滥时,河 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 。4. 河口段: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多发育 ,组成物质颗粒较细,适 合农耕。侵蚀 V 卵石 平原 冲积平原 槽 S 河曲 牛轭湖 三角洲 深度 理解1. 河流不同发育阶段侵蚀地貌的差异及对河流的影响河流发育阶段 前期 中期 后期侵蚀方向 向源头方向(溯源侵蚀)、向下 侵蚀(下蚀) 向两侧河岸侵蚀 (侧蚀) 向两侧河岸侵蚀 (侧蚀)对河流的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加深、延 长 ,形成“V”形谷 凹岸侵蚀,凸岸堆 积,出现连续的河 湾,河谷加宽 形成宽而浅的 “槽”形谷2. 河流堆积地貌名称 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位置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流入海口形成原因 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下降,堆积而成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祼露形成河漫滩,如河流改道,河漫滩废弃,多个河漫滩连成平原 河流含沙量大,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地势平坦,河网稠密3. 流水堆积地貌和侵蚀地貌的判读判读依据有“四注意”:一注意位置:在流域内,位置偏上的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位置偏下的以流水堆积地 貌为主。二注意地势高低起伏:起伏较大的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如陡峻的山地,平缓的以堆 积地貌为主,如平原。三注意地貌的颗粒:一般颗粒较大的区域以侵蚀作用为主,反之堆积作用强烈。四注意流速:流速大的以侵蚀作用为主,流速小的以堆积作用为主。[思考] 下图为我国某条大河甲、乙两段的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思考下列问题。1. 据图分析乙河段一般位于河流的哪段?提示:乙河段一般位于河流的上游,因为河流上游以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深 “V”形。2. 分析甲河段河谷形态特征的主要成因。提示:甲河段河谷形态特征的主要成因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产生侧蚀作用,泥沙 淤积,一侧河床较平缓。素养 提升 读牛轭湖示意图,回答1~2题。A. 流水侵蚀 B. 流水搬运C. 流水沉积 D. 地壳下陷解析:1.在河曲的自然发育过程中,当河曲弯到一定程度时,凹岸间的河曲颈部逐渐 被河流侧蚀而变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废 弃的河湾与河流隔绝,堵塞成湖形成牛轭湖。因此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作 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地壳下陷都不是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 要原因。故选A项。AA. 加快河流流速 B. 减缓洪水灾害C. 增加航运距离 D. 减少河道淤积解析:2.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其在 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A、B项正确;河流 自然裁弯取直会缩短航运距离,C项错误;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经取直后的河 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河道淤积,D项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项。C第*页课时作业(十六) 河流地貌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读 图,回答1~2题。A. 为“U”形谷 B. 山高谷深C. 为“V”形谷 D. 水深壁陡解析:1.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河流上游地区,上游多“V”形谷,河谷深而窄。A123456789101112131415A. 流水向源头侵蚀 B. 流水向下侵蚀C. 流水向两侧侧蚀 D. 流水溶解侵蚀解析:2.流水向下侵蚀,使河谷加深,形成大峡谷。B123456789101112131415 (2024·浙江温州月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根据课本活动安排准备了相关实验用 品,用来模拟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的形成。读可升降水槽示意图,回答3~4题。123456789101112131415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解析:3.实验中的水流在斜面上冲刷出“V”形谷,在水槽内可形成类似于冲积扇的 堆积体。A. 流量 B. 流向C. 流速 D. 含沙量解析:4.调节支架改变倾斜角度,可改变水流速度。DC123456789101112131415 (2024·河南洛阳检测)下图为河流地貌的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123456789101112131415① ②③ ④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②解析:5.从图中看,甲地是峡谷,丙地是冲积平原。甲—①,丙—③。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A. 地形平坦,汊流较少 B. 砂砾堆积,颗粒较大C. 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 多沙洲、沙岛发育解析:6.读图可知,乙地为山前冲积扇,丁地为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 丁地多沙洲、沙岛发育,D项正确;三角洲地区汊流较多,A项错误;丁地多为泥沙 沉积,颗粒较小,B项错误;三角洲和冲积扇土壤都肥沃,C项错误。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15 铁板洲位于长江下游距离河口约600 km的微弯河段,其下游200 m处有一个相邻 沙洲——和悦洲,可认为是一对子母洲。下图示意铁板洲、和悦洲的位置(图1)和 1998年~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面积变化状况(图2)。读图,回答7~8题。图1图2123456789101112131415A. 面积更大 B. 距河口较近C. 受流水侵蚀更强 D. 受流水堆积更强解析:7.由图可知,铁板洲的面积一直小于和悦洲,A项错误。和悦洲距河口较近, B项错误。铁板洲位于和悦洲的上游,受到的侵蚀作用更强,因此面积下降的更快, 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图1图2A. 和悦洲面积增大,铁板洲面积减小B. 两沙洲面积都减小,和悦洲减小速度较快C. 流域内生态环境改善,河流含沙量减少D. 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径流季节变化增大解析:8.由图可知,铁板洲和和悦洲的面积总体都呈下降趋势,且铁板洲的面积缩小 的更快,A、B项错误。铁板洲、和悦洲的泥沙主要来自长江中上游地区,长江生态 环境的治理及上游水库的修建,使泥沙含量减少,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图1图2A. 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内力作用有关B. 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C.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搬运地貌D. 河流地貌只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解析:河流地貌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侵蚀地貌有“V”形谷和槽形谷、瀑布 等;堆积地貌有三角洲(河口)、河漫滩(中下游)、冲积扇(出山口)等,两种地 貌都由外力作用而形成。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 下图为我国南部西北东南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C. 风力侵蚀 D. 风力沉积解析:10.从图中来看,甲处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此处山高谷深,河流下蚀作用显 著,在不断的侵蚀下形成深邃的峡谷,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项。A123456789101112131415A. 青藏高原 B. 横断山区C. 云贵高原 D. 珠江入海口解析:11.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貌,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 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珠江入海口属于典型的三角洲地貌,青藏高原、横 断山区、云贵高原并不是河流最终注入海洋的地方,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 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15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 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蛇曲进一步发育,就会形成牛轭湖,牛轭湖又称河 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多呈弯 月形。图1为某地区蛇曲图,图2为牛轭湖。读图,回答12~13题。图1图2123456789101112131415A BC D解析:12.当河流流经弯道时,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向凹岸(①处), 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①处)岸流向凸(②处)岸,形成弯道 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水深,凸岸发生堆积,水浅,C项 正确。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图1图2A. 牛轭湖是河流裁弯取直而形成的B. 牛轭湖一般形成在平原或高原地区C. 牛轭湖多分布在河流的凹岸边D. 牛轭湖对河流径流不具有调节作用解析:13.牛轭湖是指位于平坦地区的河道,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 来愈曲折,河流在洪水期很容易自然裁弯取直,从而在废弃河道上形成牛轭湖,多分 布在河流的侵蚀岸,即河流的凹岸边,A、B、C项正确;牛轭湖大多与河流相通,对 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大。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15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 300千 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流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千米。下图为 长江流域示意图。123456789101112131415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景观图。① ② ③④ ⑤ ⑥123456789101112131415(1)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甲处地貌主要为 ,乙处地貌主要为 ,丙 处地貌主要为 ,丁处地貌主要为 。(填序号)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甲处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之巅,为冰川地貌,对应地 貌为②;乙处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对应地貌为④;丙处为长江三峡,对应 地貌为①;丁处为河口三角洲,对应地貌为③。②④①③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2)①~⑥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①(长江三峡,流水侵蚀地 貌)②(冰蚀地貌)④(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 ③⑤⑥(分别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均为流水沉积地貌)。①②④③⑤⑥1234567891011121314151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秘鲁东南部的圣母河(下图)是亚马孙河支流,流域森林茂密,年降水量2 500 mm~3 000 mm,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次年3月为雨季。河流流出山 地,河道弯曲,河水浑浊。123456789101112131415(1)分析图中圣母河下游牛轭湖较多的原因。解析:(1)由图可知,圣母河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河流易受外力影响,河流进入平 坦区域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侧蚀作用强烈,易形成河曲;由于河流在凸岸不断堆 积,凹岸不断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河流弯曲程度越来越大,由于流水冲刷与侵 蚀最弯曲的河岸,曲流河段发生裁弯取直,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最终形成牛轭湖。答案:(1)圣母河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进入平坦区域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河流侧 蚀作用强烈,易成河曲;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由于流水冲 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裁弯取直后,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最终形成牛轭湖。123456789101112131415(2)若下图所示圣母河河段最终演化为牛轭湖,请画图示意其形成过程(该河段两 岸沉积物及岩性相同)。解析:(2)河道由于外力作用的影响,会发生弯曲,在河道弯曲的地区,凹岸不断 侵蚀,凸岸不断堆积,由此,河流的弯曲度就会越来越大;当河流弯曲度特别大时, 拐弯处水流不畅,流速减慢,泥沙易淤塞河道,如果水量较大,河流很可能会将弯曲 处狭窄的地峡冲开,与对面的河道相连,河流按直线路线流动;河流裁弯取直后,原 本弯曲的河道因为泥沙淤塞、水位下降,逐渐与主河道分离,渐渐被废弃,成为遗留 在原河流凹岸边一段弯曲积水的湖泊,形状如牛轭,从而形成了牛轭湖。绘图略。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2)作图如下:1234567891011121314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