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核心考点 尊重自由平等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春 渝中区校级期中)2025年3月21日,国家是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发布公告,发现网络“大V”司马南涉嫌偷税,经查,司马南在2019至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462.43万元。并对司马南及其实控企业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94万元。这一事件说明( )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司马南突破了法律底线,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③税务局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了监督权④明星应以身作则尊法守法,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好榜样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2.(2025 苏州一模)2025年4月起,正式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为摄像头安装划定“红线”。新规明确人员密集场所、交通枢纽等公共区域可安装摄像头,旅馆客房、公共浴室等私密场所则严禁安装。这说明( )A.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无法治不自由B.隐私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C.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D.维护公平,努力营造公平环境3.(2025 娄底一模)AI换脸技术能让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替换脸部图像。但这一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隐私和网络安全的担忧。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个人有权自由使用AI换脸技术,不受任何限制B.法律应完全禁止AI换脸技术,以保障公民权利C.网络无边际,自由有界限,我们应依法行使权利D.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AI换脸已构成违法犯罪4.(2025春 晋江市期中)该漫画启示我们( )①自由有边界,法律有约束②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③享有权利的同时要自觉承担义务④莫管闲事,以防给自己造成麻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5 青岛一模)某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某滥用职权为污染企业谋利并收受贿赂。企业主王某匿名举报后,李某辩称“举报恶意诬陷”,经法院查明王某无利益关联,最终李某被判无期徒刑。对此案件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李某滥用职权构成犯罪,判决体现司法机关公正司法B.王某匿名举报属于诬告陷害,法院应追兜其法律责任C.李某的行为仅违反《环境保护法》,未触及刑法,量刑过重D.法院判决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环保局长未涉案无需追责6.(2025春 淄川区期中)《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于2024年8月1日起施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法律规定网络暴力需承担刑事责任。这些材料告诉我们( )①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是不存在的②网络暴力违法言行就是犯罪行为③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④行使自由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利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2025春 乐山期中)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 )A.所有公民都享有相同的权利B.所有公民都履行相同的义务C.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D.只有成年人在法律面前才是平等的8.(2025春 鼓楼区校级月考)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12月30日依法对“邯郸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作出判决,主犯张某某(13周岁)因故意杀人罪被顶格判处无期徒刑,同案李某(13周岁)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未参与预谋和加害行为的马某某(13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由相关部门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法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权②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定义务③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受到刑罚处罚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反法律都要承担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5 长沙模拟)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围绕“自由”这个话题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下列观点你支持的是( )小富:自由是法治的保障。小强:自由不是绝对的,是有限制的。小文:自由就是天高任鸟飞,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小明:自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A.小富和小强 B.小富和小明C.小强和小文 D.小强和小明10.(2024春 河东区期末)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对这一规定,下列看法正确的有( )①手机是公民的合法财产,公民有权随时使用②自由就是无拘无束,这一规定是对自由的侵犯③未经允许不将手机带入课堂是中学生的法定义务④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遵守底线才能享有自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4春 商丘期末)孔子形容自己,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七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修炼到了能够随心所欲地为人做事,然而再怎样任性而为也都在合理规矩之内,不会逾越禁区去触犯规则、冒犯他人。这说明珍视自由需要( )A.解决问题靠法 B.遇事找法C.公正司法 D.自觉守法12.(2024春 琼山区校级期中)在校园法治漫画大赛展览中,某同学展示了如图两幅漫画。这两幅漫画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②必须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③要懂得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④要明白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24春 太湖县期末)如图漫画《苍蝇老虎一起打》体现了( )A.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B.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C.法律和道德一样,都是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D.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4.(2024春 揭西县期末)上公交车时,如果你挤我推,大家就很难上去;如果大家排好队,就可以有序上车。在十字路口,有红绿灯的引导,大家可以有序通行;没有红绿灯的引导,就容易导致混乱。这告诉我们( )A.自由能够激发人们的活力,促进社会的发展B.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才能形成良好的秩序C.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D.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自由为法治标定界限15.(2024春 罗庄区期末)在四川南充阆中市一路段,几名男子对躺在地上的一名男子进行殴打,起因是该男子在网上辱骂了他人……当网友们对屏幕中的直播画面感到七上八下时,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其实是“网红”为博流量自编自导的一场“约架”。2024年2月28日,据阆中警方消息,警方目前已依法对6名涉事人员处以5﹣7天不等的行政拘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③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4 光泽县校级模拟)“自媒体”平台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炒作敏感事件进行引流牟利,打着“舆论监督”等旗号,实施敲诈勒索……这些行为被公安机关严厉打击。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法律有界,自由无限②依法办事,恪守底线③敬畏规则,坚守正义④依法履职,一律平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2024 长春模拟)2024年5月28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白天辉受贿11.08亿余元一案,白天辉以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白天辉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孽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不足部分,继续追缴。这警示公民(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坚持少数服从多数③遵守宪法,但有些义务和职责可以不履行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24秋 兰州月考)贵州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再勇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一案,2024年2月7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已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依法对李再勇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这说明(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不能随意行使国家权力③滥用权力就一定会承担刑事责任④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24秋 无锡期中)某脱口秀演员在多场演出中故意玩梗,严重侮辱人民军队,其所属公司被立案调查,并暂停在京演出活动。“脱口莫脱轨,玩梗须有度。”这件事告诉我们( )A.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坚守职业道德B.无论何时何地,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C.演员有表演自由,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表演自由权D.该演员损害了人民军队的形象,应该受到刑罚处罚20.(2024秋 重庆期中)史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日问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自由是无限的③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④法治阻碍自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21.(2025 新乐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某自幼父母离异,由其父亲抚养长大。王某的父亲经常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王某,也不了解玉某的需求和感受。2021年6月9日,王某因盛窃被公安机关抓获,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因其系未成年人,不于执行行政拘留。不久,王某又因盛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后被处以行政拘留十三日并迸至拘留所执行。后来,王某因涉嫌盗窃罪被逮捕,后被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因再次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被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块刑六个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王某的父亲发出《家庭教育令》。“仅仅送达《家庭教育令》是不够的,如何确保教育令得到切实有效执行才是重中之重,“主办法官考虑王某的具体情况,遂邀请检察官、心理咨询师共同对王某进行教育。(1)有网友对王某第一次被抓“不于执行行政拘留”不理解,认为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你是否同意网友的观点?请你结合材料,为网友答疑解惑。(2)人民法院对王某的父亲发出《家庭教育令》有何用意?(3)根据王某的成长经历,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给王某一些忠告。22.(2024秋 潮安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小苏遇到的两件事,请帮忙分析和解决。事件一:近年来,网络直播迅速兴起,但网络平台主体责任缺失,主播良莠不齐,直播打赏乱象频生,部分主播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的现象多发频发,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中央文明办、国家网信办等强调,禁止网站平台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八年级学生小苏将自己的零花钱和父母的血汗钱偷偷打赏给了主播,认为打赏主播是个人的自由,与他人无关。事件二: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偶有发生,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小苏是受害者之一,事后他并没有忍气吞声,而是第一时间向老师和学校寻求帮助。最终通过老师和学校的调解,欺凌者向小苏道歉。(1)小苏认为打赏主播是个人的自由,与他人无关。请你对小苏的言行进行评析。(2)当我们遇见校园欺凌事件时,应该如何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呢?23.(2024春 淄博期中)【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为提高同学们法治意识,增进法治观念,某班准备以“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分组开展系列活动。诚邀你的参与。一组:主题板报组。该组同学准备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出一期黑板报,版面内容涉及以下问题,请你完成。法律知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1)宪法的这一规定,是否意味着自由可以不受法治的限制?请用自由和法治的关系加以解释。二组:生活实践组。该组同学了解到发生在淄博博山的一件事,并实地进行了考察。典型案例解析:2024年5月3日,在青岛工作生活的小伙王龙在淄博旅游时,为营救一对落水母子,奋不顾身跳进河中。母子两人脱险,36岁的王龙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深水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用生命完成了人生最后一次托举。事发后,淄博市、博山区相关部门追授王龙市级“见义勇为模范”、区级“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王龙舍己救人的事迹经社交媒体广为传播,感动了无数人。“小伙真英雄,舍身救人,最后献出了年轻的性命。社会楷模,有正义感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向他致敬。”(2)“社会楷模,有正义感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向他致敬。”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三组:故事续写组。该组同学了解到当今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需要我们践行平等、坚守公平。(3)请列举生活中损害平等的两个实例。(4)坚守、维护公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作为公民,我们应如何坚守公平?24.(2024 中宁县模拟)观察漫画“拍照”,运用法律知识回答问题。资料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防范、制止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请结合漫画,运用自由与法治关系的知识分析漫画中的“拍照”行为。期末核心考点 尊重自由平等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春 渝中区校级期中)2025年3月21日,国家是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发布公告,发现网络“大V”司马南涉嫌偷税,经查,司马南在2019至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462.43万元。并对司马南及其实控企业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94万元。这一事件说明( )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司马南突破了法律底线,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③税务局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了监督权④明星应以身作则尊法守法,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好榜样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任何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解答】题干中,网络“大V”司马南受到法律处罚,说明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明星应以身作则尊法守法,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好榜样,①④正确;司马南突破了法律底线,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错误;税务局是国家行政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③错误。故选:C。【点评】认真审题,把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2.(2025 苏州一模)2025年4月起,正式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为摄像头安装划定“红线”。新规明确人员密集场所、交通枢纽等公共区域可安装摄像头,旅馆客房、公共浴室等私密场所则严禁安装。这说明( )A.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无法治不自由B.隐私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C.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D.维护公平,努力营造公平环境【分析】本题考查自由和法治的关系。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害。【解答】正式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中对摄像头安装的规定,表明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无法治不自由,故A说法正确;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故B说法错误;观点虽然正确,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仔细审题,联系自由和法治的关系分析作答。3.(2025 娄底一模)AI换脸技术能让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替换脸部图像。但这一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隐私和网络安全的担忧。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个人有权自由使用AI换脸技术,不受任何限制B.法律应完全禁止AI换脸技术,以保障公民权利C.网络无边际,自由有界限,我们应依法行使权利D.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AI换脸已构成违法犯罪【分析】本题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解答】分析可知,个人使用AI换脸技术受法律限制,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A错误;“完全禁止AI换脸技术”的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题干信息告诉我们网络无边际,自由有界限,我们应依法行使权利,C正确;AI换脸不一定构成违法犯罪,D错误。故选:C。【点评】审清题意,把握法治和自由的关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4.(2025春 晋江市期中)该漫画启示我们( )①自由有边界,法律有约束②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③享有权利的同时要自觉承担义务④莫管闲事,以防给自己造成麻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解答】题干中,漫画信息告诉我们自由有边界,法律有约束,享有权利的同时要自觉承担义务,①③正确;漫画未涉及人格尊严,涉及是生命健康权,②不符合题意;这不是管闲事,是依法维权,④错误。故选:B。【点评】审清题意,把握法治和自由的关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5.(2025 青岛一模)某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某滥用职权为污染企业谋利并收受贿赂。企业主王某匿名举报后,李某辩称“举报恶意诬陷”,经法院查明王某无利益关联,最终李某被判无期徒刑。对此案件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李某滥用职权构成犯罪,判决体现司法机关公正司法B.王某匿名举报属于诬告陷害,法院应追兜其法律责任C.李某的行为仅违反《环境保护法》,未触及刑法,量刑过重D.法院判决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环保局长未涉案无需追责【分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解答】结合所学知识,题干材料表明李某滥用职权构成犯罪,判决体现司法机关公正司法,A正确;B错误,李某的犯罪事实确凿,王某的举报不是诬告陷害,无需承担法律责任;C错误,李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D错误,环保局长已经涉案,需要追责。故选:A。【点评】仔细审题,联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有关内容作答。6.(2025春 淄川区期中)《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于2024年8月1日起施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法律规定网络暴力需承担刑事责任。这些材料告诉我们( )①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是不存在的②网络暴力违法言行就是犯罪行为③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④行使自由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利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自由和法治的关系。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害。【解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法律规定网络暴力需承担刑事责任。这些材料告诉我们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行使自由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利,③④正确;①错误,网络空间的合法言论自由是存在的;②错误,说法太绝对。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材料问题,把握好自由和法治的关系等知识点,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7.(2025春 乐山期中)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 )A.所有公民都享有相同的权利B.所有公民都履行相同的义务C.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D.只有成年人在法律面前才是平等的【分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即任何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解答】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故A说法错误;所有公民都平等的履行义务,故B说法错误;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故C说法正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D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8.(2025春 鼓楼区校级月考)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12月30日依法对“邯郸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作出判决,主犯张某某(13周岁)因故意杀人罪被顶格判处无期徒刑,同案李某(13周岁)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未参与预谋和加害行为的马某某(13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由相关部门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法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权②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定义务③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受到刑罚处罚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反法律都要承担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即任何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解答】题干中,未参与预谋和加害行为的马某某不予刑事处罚,由相关部门进行专门矫治教育,说明了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定义务;主犯张某某因故意杀人罪被顶格判处无期徒刑,同案李某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反法律都要承担责任,故②④符合题意;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权,故①说法错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才应受刑罚处罚,故③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9.(2025 长沙模拟)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围绕“自由”这个话题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下列观点你支持的是( )小富:自由是法治的保障。小强:自由不是绝对的,是有限制的。小文:自由就是天高任鸟飞,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小明:自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A.小富和小强 B.小富和小明C.小强和小文 D.小强和小明【分析】本题考查自由和法治的关系。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害。【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据此,自由不是绝对的,是有限制的;自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因此,小强和小明说法正确,故D正确;法治是自由的保障;自由不是绝对的,是有限制的,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小富和小文说法错误,故ABC错误。故选:D。【点评】仔细审题,联系题干材料,结合自由和法治的关系等知识作答。10.(2024春 河东区期末)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对这一规定,下列看法正确的有( )①手机是公民的合法财产,公民有权随时使用②自由就是无拘无束,这一规定是对自由的侵犯③未经允许不将手机带入课堂是中学生的法定义务④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遵守底线才能享有自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解答】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说明了未经允许不将手机带入课堂是中学生的法定义务,未成年人也要尊法守法,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去做,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遵守底线才能享有自由,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公民有权依法使用手机,但也要遵守法律,不是随时使用手机;②错误,自由的实现不能碰法律的红线,题文规定是对自由的保护。故选:D。【点评】认真审题,把握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11.(2024春 商丘期末)孔子形容自己,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七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修炼到了能够随心所欲地为人做事,然而再怎样任性而为也都在合理规矩之内,不会逾越禁区去触犯规则、冒犯他人。这说明珍视自由需要( )A.解决问题靠法 B.遇事找法C.公正司法 D.自觉守法【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的相关知识。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解答】题文材料中“再怎样任性而为也都在合理规矩之内”说明珍视自由需要自觉守法,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故D正确。题目中说的是遵守法律而非解决问题,故A错误。题目中说的是怎样遵守法律,而非遇事如何解决问题,故B错误。公正司法属于司法机关而非公民个人,故C错误。故选:D。【点评】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仔细分析,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的答案。12.(2024春 琼山区校级期中)在校园法治漫画大赛展览中,某同学展示了如图两幅漫画。这两幅漫画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②必须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③要懂得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④要明白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解答】分析可知,漫画“权利与义务”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①正确;漫画“法治与自由”启示我们要懂得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要明白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③④正确;②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点评】认真审题,把握法治和自由的关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13.(2024春 太湖县期末)如图漫画《苍蝇老虎一起打》体现了( )A.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B.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C.法律和道德一样,都是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D.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分析】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即任何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分析漫画可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故D正确,符合漫画寓意;A本身正确,但不合题意;B本身正确,但不完全符合漫画寓意,排除;C错误,道德不是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靠舆论等。故选:D。【点评】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结合材料,逐项分析,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的答案。14.(2024春 揭西县期末)上公交车时,如果你挤我推,大家就很难上去;如果大家排好队,就可以有序上车。在十字路口,有红绿灯的引导,大家可以有序通行;没有红绿灯的引导,就容易导致混乱。这告诉我们( )A.自由能够激发人们的活力,促进社会的发展B.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才能形成良好的秩序C.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D.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自由为法治标定界限【分析】本题考查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分析可知,题干描述告诉我们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才能形成良好的秩序,B说法正确;该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对自由的正确理解不符,故AC不符合题意;法治为自由标定界限,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审清题意,明确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排除错误说法,完成解答。15.(2024春 罗庄区期末)在四川南充阆中市一路段,几名男子对躺在地上的一名男子进行殴打,起因是该男子在网上辱骂了他人……当网友们对屏幕中的直播画面感到七上八下时,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其实是“网红”为博流量自编自导的一场“约架”。2024年2月28日,据阆中警方消息,警方目前已依法对6名涉事人员处以5﹣7天不等的行政拘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③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自由和法治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解答】“网红”为博流量自编自导的一场“约架”,受到法律的制裁,警示我们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①④说法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②与题意不符;“网红”的行为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③错误。故选:B。【点评】仔细审题,联系题干材料,结合自由和法治的关系等知识作答。16.(2024 光泽县校级模拟)“自媒体”平台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炒作敏感事件进行引流牟利,打着“舆论监督”等旗号,实施敲诈勒索……这些行为被公安机关严厉打击。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法律有界,自由无限②依法办事,恪守底线③敬畏规则,坚守正义④依法履职,一律平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自由和法治的关系。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害。【解答】自由有界,要恪守道德和法律,①说法错误;公安机关严厉打击“自媒体”平台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炒作敏感事件进行引流牟利,打着“舆论监督”等旗号,实施敲诈勒索的行为,警示我们要敬畏规则,坚守正义;要依法办事,恪守底线,②③说法正确;公安机关依法履职不是对我们的警示,④说法与题不符。故选:C。【点评】仔细审题,把握自由和法治的关系,结合材料分析总结。17.(2024 长春模拟)2024年5月28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白天辉受贿11.08亿余元一案,白天辉以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白天辉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孽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不足部分,继续追缴。这警示公民(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坚持少数服从多数③遵守宪法,但有些义务和职责可以不履行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即任何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解答】中国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白天辉受贿一案,受到法律的制裁,表明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故①④说法正确;题干主要体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没有体现少数服从多数,故②不符合题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定义务和职责必须履行,故④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把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18.(2024秋 兰州月考)贵州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再勇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一案,2024年2月7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已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依法对李再勇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这说明(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不能随意行使国家权力③滥用权力就一定会承担刑事责任④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解答】结合题干材料所述,李再勇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件事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得随意行使国家权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行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所以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错误,“一定会”说法太绝对。故选:B。【点评】仔细审题,联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有关内容作答。19.(2024秋 无锡期中)某脱口秀演员在多场演出中故意玩梗,严重侮辱人民军队,其所属公司被立案调查,并暂停在京演出活动。“脱口莫脱轨,玩梗须有度。”这件事告诉我们( )A.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坚守职业道德B.无论何时何地,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C.演员有表演自由,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表演自由权D.该演员损害了人民军队的形象,应该受到刑罚处罚【分析】本题考查自由和法治的关系。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害。【解答】“脱口莫脱轨,玩梗须有度。”这件事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坚守职业道德,A正确;B错误,无论何时何地,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C错误,材料未体现依法行使权利;D错误,该演员没有依法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故选:A。【点评】仔细审题,联系题干材料,结合自由和法治的关系等知识作答。20.(2024秋 重庆期中)史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日问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自由是无限的③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④法治阻碍自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解答】题文中的观点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表明了法治和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①③观点正确;②观点错误,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④观点错误,法治保障自由。故选:B.【点评】认真审题,把握法治和自由的关系,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21.(2025 新乐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某自幼父母离异,由其父亲抚养长大。王某的父亲经常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王某,也不了解玉某的需求和感受。2021年6月9日,王某因盛窃被公安机关抓获,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因其系未成年人,不于执行行政拘留。不久,王某又因盛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后被处以行政拘留十三日并迸至拘留所执行。后来,王某因涉嫌盗窃罪被逮捕,后被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因再次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被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块刑六个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王某的父亲发出《家庭教育令》。“仅仅送达《家庭教育令》是不够的,如何确保教育令得到切实有效执行才是重中之重,“主办法官考虑王某的具体情况,遂邀请检察官、心理咨询师共同对王某进行教育。(1)有网友对王某第一次被抓“不于执行行政拘留”不理解,认为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你是否同意网友的观点?请你结合材料,为网友答疑解惑。(2)人民法院对王某的父亲发出《家庭教育令》有何用意?(3)根据王某的成长经历,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给王某一些忠告。【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家庭保护、预防违法犯罪等。【解答】(1)本题考查是否同意网友的观点及理由。分析可知,不同意。理由可从平等在法律上的含义、“不于执行行政拘留”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方面作答。(2)本题考查人民法院对王某的父亲发出《家庭教育令》的用意。解答时,可从责令监护人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依法抚养未成年子女等方面作答。(3)本题考查给王某一些忠告。解答时,结合材料信息,可从忠实履行法定义务、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等方面作答。故答案为:(1)不同意。①平等在法律上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三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②王某是未成年人,“不于执行行政拘留”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司法保护),属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2)责令监护人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依法抚养未成年子女。(3)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②我们要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答时,需认真阅读材料及设问,把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家庭保护、预防违法犯罪等知识点,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22.(2024秋 潮安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小苏遇到的两件事,请帮忙分析和解决。事件一:近年来,网络直播迅速兴起,但网络平台主体责任缺失,主播良莠不齐,直播打赏乱象频生,部分主播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的现象多发频发,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中央文明办、国家网信办等强调,禁止网站平台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八年级学生小苏将自己的零花钱和父母的血汗钱偷偷打赏给了主播,认为打赏主播是个人的自由,与他人无关。事件二: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偶有发生,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小苏是受害者之一,事后他并没有忍气吞声,而是第一时间向老师和学校寻求帮助。最终通过老师和学校的调解,欺凌者向小苏道歉。(1)小苏认为打赏主播是个人的自由,与他人无关。请你对小苏的言行进行评析。(2)当我们遇见校园欺凌事件时,应该如何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呢?【分析】本题考查了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依据所学和题意解答。【解答】(1)本题考查请你对小佳的言行进行评析。依据教材知识,首先明确小苏的言行是错误的。从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等方面作答。(2)本题考查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有勇有谋地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原因。解答时,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从未成年人的特点、保全自己、善于斗争的重要性等角度作答。故答案为:(1)小苏的言行是错误的。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②小苏应该正确理解自由,自由要受法律、纪律、道德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③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苏打赏主播花了父母的血汗钱,损害了父母的利益。(2)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23.(2024春 淄博期中)【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为提高同学们法治意识,增进法治观念,某班准备以“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分组开展系列活动。诚邀你的参与。一组:主题板报组。该组同学准备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出一期黑板报,版面内容涉及以下问题,请你完成。法律知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1)宪法的这一规定,是否意味着自由可以不受法治的限制?请用自由和法治的关系加以解释。二组:生活实践组。该组同学了解到发生在淄博博山的一件事,并实地进行了考察。典型案例解析:2024年5月3日,在青岛工作生活的小伙王龙在淄博旅游时,为营救一对落水母子,奋不顾身跳进河中。母子两人脱险,36岁的王龙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深水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用生命完成了人生最后一次托举。事发后,淄博市、博山区相关部门追授王龙市级“见义勇为模范”、区级“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王龙舍己救人的事迹经社交媒体广为传播,感动了无数人。“小伙真英雄,舍身救人,最后献出了年轻的性命。社会楷模,有正义感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向他致敬。”(2)“社会楷模,有正义感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向他致敬。”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三组:故事续写组。该组同学了解到当今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需要我们践行平等、坚守公平。(3)请列举生活中损害平等的两个实例。(4)坚守、维护公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作为公民,我们应如何坚守公平?【分析】本题考查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平等待人。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宪法的这一规定,是否意味着自由可以不受法治的限制、请用自由和法治的关系加以解释。首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不是意味着自由可以不受法治的限制。依据教材知识,从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等方面作答。(2)本题考查主义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知识,从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等方面作答。(3)本题考查列举损害平等的实例。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4)本题考查个人维护公平,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从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敢于对不公平说“不”等方面作答。故答案为:(1)不是。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2)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3)就业歧视、性别歧视。(4)①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②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点评】仔细审题,联系题干材料,结合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平等待人等知识作答。24.(2024 中宁县模拟)观察漫画“拍照”,运用法律知识回答问题。资料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防范、制止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请结合漫画,运用自由与法治关系的知识分析漫画中的“拍照”行为。【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解答】本题考查法治与自由的关系。首先明确漫画中人物的行为错误,理由结合教材知识,从法治和自由不可分割、法治标定自由边界、法治是自由保障、漫画中人物的行为违背法律会失去自由等方面分析解答。故答案为:漫画中人物的行为是错误的,也是违法行为。①法治和自由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的合法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漫画中人物的行为可能会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失去自由,所以,我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自由。【点评】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材料内容,把握好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具体分析作答。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