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温故知新
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标要求
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必备知识
1.认识的含义及形式
2.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特征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如果说中国人的夏天有声音,那会是什么声音呢?
标准答案里肯定有这三个声音:
A.拍瓜声
B.切瓜声
C.吃瓜声
西瓜是人们夏天最喜爱的水果之一,但西瓜并非天生甜美多汁,今天的西瓜,是人类数千年探索改良的成果。
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认识规律?让我们以西瓜为线索,解码认识发展的奥秘!
议题一
认识与实践
——观察与积累如何催生认知?
到了夏天你会怎么吃西瓜?说出你这样吃的理由
西瓜切块
西瓜汁
水果沙拉
方便分食且不脏手
口感清爽,适合夏日解暑
营养均衡,提升膳食纤维摄入
认识
一、认识与实践
(一)认识
1.含义:认识是 主体 对 客体 的 能动反映。
主体
人类特有
≠动物
性质:积极的(不是被动的)
对象: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注意:意识和认识
(1)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
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2)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有对错之分。
小组探究任务:
请从“五官”的角度描述你看到的事物。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描述,其它同学还知道其他对该事物的认识吗?
感觉
知觉
表象
看到颜色、尝到味道、
触摸到形状等(个别属性)
对西瓜整体认知
当西瓜不在眼前时,根据记忆可以浮现它的样子
感性认识
用语言概括出西瓜的本质属性,具有抽象性
判明是否具有某种属性
从已有的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新的判断
概念
判断
推理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别 是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 是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 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 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联系 ①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是错误的 归纳: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一)认识 2.形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思考:上述语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一、认识与实践
1、含义:
(二)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注意】①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②实践是改造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活动,不包括主观世界。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思考、辩论、认识、言论等都不是实践。
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主体
对象
性质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
2、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 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 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最基本的形式
提示:基本形式不等于实践的所有形式,实践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其他的一些实践形式(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等)
辩一辩:下列属于实践吗
1. 猩猩用树枝勾食蚂蚁
2. 改革开放
3. 学生听课
4. 教师上课
5. 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桥
6. 科学家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



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
纯思维的活动不是实践
教育实践
思考:下列实践活动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有何特点?厨师能随心所欲就做成清炒西瓜皮吗?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主体:人
对象:食材
手段:工具
做菜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3.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3.实践特点: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
思考:厨师是一个人独立完成这项活动的吗?
现在做清炒西瓜皮和以前一样吗?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
3.特点——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人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实践具有社会性(横向)
社会性关键词:协作、共同、多人
历史性关键词:当时条件、以前、阶段、时期
实践具有历史性(纵向)
议题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现代农业技术如何检验真理?
大家是否曾疑惑过,我们是怎么知道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不能吃的呢?
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个冒险品尝西红柿的人是幸运者,而那些为分辨可食用蘑菇与有毒蘑菇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就不那么幸运了。鲁迅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
思考:从食物的食用之谜被揭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如果没有人们食用食物的实践活动,食物的食用之谜就不会被揭开,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通过知识的学习
和传递获得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从哪里来,从无到有)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认识途径
注意:
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亲身实践
获得认识
注意: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
曾经,西瓜品种单一,品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民众的多样化需求。
当时,当地瓜农种植的西瓜,有的甜度欠佳,有的抗病性差。为解决这些问题,吴明珠不断探索新的育种技术。在国内,她率先将远生态、远地域、多亲复合杂交、回交等常规育种与现代辐照育种、航天育种等技术相结合。经过无数次尝试,她在世界上首先转育成功单性花率 100% 的脆肉型优质自交系,并建立起脆肉型无土栽培体系 。
思考:人们对西瓜种植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认识是如何深化的?
小组讨论: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
产生新问题
提出新要求
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促进人类认识的
发展
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
实践是
认识发展的
动力
例:需要更高品质的西瓜
(侧重于“认识由浅入深”)
例:育种技术不断发展
例:在研究的过程中对西瓜育种的知识不断提高
西瓜种植
潍坊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引进和创新西瓜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多次试验和实践,验证了大棚种植、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等技术的可行性。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西瓜的产量和品质,还实现了全年供应。此外,河南省西华县通过引进新品种和示范种植,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小果型西瓜种植技术的高效性和适应性。
思考,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实践和认识是什么关系?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认识本身不能回答;
②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
③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主观与客观相符
正确认识
主观与客观不相符
错误认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到哪里去,回归和服务于实践)
【注意】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
认识
实践
唯一来源
最终目的
小结: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原理内容】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小结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
含义
特点
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含义
形式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决定
反作用
1.历经23天,嫦娥五号从月球上“挖”回了无价的月壤,总重将近2公斤。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也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此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圆满完成。嫦娥五号成功探月表明( )
①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④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C
①: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①错误。
④: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④错误。
练一练
2.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①实践与认识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②认识的真理性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检验
③认识都能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实践能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解】①:“道理是直的,道路是弯的”,实践和认识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①正确。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真理性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检验,在弯曲的道路中,验证认识的真理性,②正确。
③:正确的认识才能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说法错误。
④:实践能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但是漫画未涉及,④不符合题意。
练一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