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语文期末复习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语文期末复习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某校组织七年级学生举行“重走长征路,温红色经典”活动,请你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_____________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的原因,一会儿就酣(hān)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______________,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shuò)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________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________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弛,像山泉在呜咽(yàn),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酣(hān) B.烁(shuò) C.嚼(jué) D.咽(yà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峭壁 B.骨碌 C.缀着 D.奔弛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命令 寒气逼人 伫立 不可捉摸 B.指令 天寒地冻 矗立 不可思议
C.命令 寒气逼人 矗立 不可捉摸 D.指令 天寒地冻 伫立 不可思议
4.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实在太疲倦的原因,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B.因为太疲倦的原因,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C.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D.因为实在太疲倦的原因,所以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二、名句名篇默写
5.默写。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 ”两句渲染出农家丰收的欢乐气氛,表现出农民的热情好客。
(4)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虽已辞官还乡但仍心系国事的诗句是: , 。
三、语言表达
6.名著阅读。
真善、仁、爱是人性美的重要因素。结合《海底两万里》中相关情节,说说尼摩船长身上体现了哪一种人性美。
四、综合性学习
7.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祟敬的名人。这些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当然,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等。最近,实验中学一(3)班的班主任打算在班上开展“名人故事大家讲”活动,并请你来作策划。
①你认为通过这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②请你为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③你打算怎么来开展这项活动?请设计一个你认为别开生面的活动方式。
五、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③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④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⑤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⑥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⑦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⑧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⑨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⑩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怎么办?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
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作者:周谷煜。有删改)
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揣摩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
11.文章结尾说读书的往事“关乎经脉,关乎底气”,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手机上还有一个键
孙道荣
①吃过晩饭,和妻子一起出门散步。小区不远处有一片草地,每次,我们都上那儿溜达几圈。
②刚出小区门,妻子忽然一声惊叫,坏了,我忘记带手机了!妻子犹疑着,要不要回去取手机。我笑笑,忘就忘了呗,反正一会儿我们就回家了。妻子还是不放心,要是正好有人打电话找我,怎么办?我安慰她,我在你身边,我是不会给你打电话的;而如果是在外地读书的儿子,或者老家的父母给你打电话,没人接,他们会打我的手机的。在我看来,手机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家人之间随时可以联系上。妻子白了我一眼,那要是同事,或者朋友打我的电话呢?
③一路上,妻子都有点心神不宁,才绕草地转了一圈,她就坚决要回家,不肯再散步了。
④回到家,拿起手机一看,没有来电,没有短信,也没有QQ消息或微信。妻子放心了,又检查了一下手机的音量,确定处在最高的位置上,然后,将手机放进了衣兜里。
⑤这些年,我们用过也淘汰过很多部手机,储藏室的一个抽屉里,全是淘汰的旧手机,有的是款式旧了,有的是功能落后了,其中的一部旧手机,是儿子用过的,坏了。那部手机的屏幕和按键,都严重磨损,是被儿子整天摩挲而致。可是,有一个键,却完好无损,锃亮如新,那是关机键。从买回来的那一天开始,这个键,儿子就几乎没用过。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从未关过机,除非是电池用完了,手机自动关了机,他才会重新启动一下。那是他十分钟爱的一部手机,里面有他储存的很多信息,还有几个他下载的游戏。拿去修理时,修理师傅摇摇头说,它是“疲劳死”的,没必要,也没办法修理了。
⑥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手机成了我们最贴身的一件物品,很多人都是机不离手。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身边,而你却埋头玩着手机”。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每次乘飞机,感受最深的,是机组人员不得不次次提醒并督促乘客们,关闭手机。虽然只是关闭那么几个小时,但对很多人来说,看起来都是一件十分痛苦而慌张的事情。飞机一旦降落,你看看吧,所有的人都第一时间掏出手机,迫不及待地打开,其急切之情,犹如找回了一个失落的世界。
⑦前不久,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关于手机发明者马丁·库帕的访谈,这位手机之父,在慨叹手机带给这个世界的巨大变化后,谆谆告诫人们,别忘了手机上还有一个键,那就是关机键。这个键,从设计之初,就是一个很关键的按钮。它并非可有可无的摆设。
⑧可惜,很多人似乎早忘记了这个键。手机只是一部机器,为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多人却不幸为其左右,受其奴役,成了不折不扣的手机奴隶。
⑨你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天,或者专心地陪父母孩子说说话,或者安静地独坐一隅,回到自己内心的那个宁静世界?千万别忘了,手机上还有一个键,它是关机键。有时候,唯有关掉一扇门,你才会打开另一扇窗。
文章以“手机上还有一个键”为标题,有何作用?
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⑤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5.文末画线句“有时候,唯有关掉一扇门,你才会打开另一扇窗。”有什么深刻含义?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①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②,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④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注】①以:因为。②任:推荐。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④仕:指做官。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何陋之有
1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20.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我认为【甲】文运用(1) 的写作手法,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小文:我认为【乙】文叙事写人,通过(2) 和(3) 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富有才能、(4) 的特点。
七、诗歌鉴赏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2.选文介绍木兰替父从军奔赴战场并胜利归来的内容,表现木兰具有怎样的品质?
八、名著阅读
23.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曾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以下两部小说中的人物,在面对生活的“欺骗”时,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骆驼祥子》祥子 《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
九、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道路上,总有一个人像长妈妈一样伴你成长,总有一个人像老王一样让你感动,总有一个人像卖油翁一样给你以教育……
请以“只是因为那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解析】1.考查字音的识记。
D.呜咽(yàn)——yè,指伤心哽泣的声音,形容低沉凄切悲戚的声音;也形容水、风等的声音凄切;
故选D。
2.考查字形的识记。
D.奔弛——奔驰,指车马等快速奔跑;
故选D。
3.考查词义的辨析。
第一空,命令:上级对下级的指示;指令:指导,号令;结合语段中“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和“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的内容可知,这里指的是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应该填“命令”;
第二空,寒气逼人:指形容极为寒冷;天寒地冻:形容天气非常寒冷;结合语段中“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的内容可知,这里侧重人的感觉,应填“寒气逼人”;
第三空,伫立:长时间地站着(多指沉思);矗立:高耸地立着;结合语段中“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的内容可知,这里指的是高耸地立着,应填“矗立”;
第四空,不可捉摸:指对事物无法猜测、估量,或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结合语段中“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像波涛在澎湃”的内容可知,这里指指对事物无法猜测、估量,应该填“不可捉摸”;
故选C。
4.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
故选C。
5. (1)会当凌绝顶 (2)自缘身在最高层 (3)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详解】本题考查背诵默写。理解性默写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这两个类型的默写首先都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凌”“缘”“豚”等字词的写法。
6.示例:尼摩船长在采珠场救了穷苦的采珠人,并送给其一袋珍珠。他能够对素昧平生、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彰显了人性中的“仁”之美。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及人物形象分析。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环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本题作答要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摩船长身上体现的人性美。比如:他请求阿龙纳斯教授为伤势严重的部下治疗,面对水手的死,尼摩甚至情绪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并且为他举行了庄严隆重的珊瑚王国的葬礼;看到印度采珠人被鲨鱼袭击,他“奋不顾身地站了起来,拿着匕首直朝大鲨鱼冲去,和鲨鱼进行肉搏”,还慷慨地送给采珠人一袋珍珠维持生计。虽然脱离了世俗社会的生活,尼摩仍然以慈爱之心关注着被压迫国家的人民,彰显了人性中的“仁”之美。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7.(1)正确认识名人,培养健康情操。
(2)示例:任何一个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无一例外都是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的,从古到今,不胜枚举。如上下求索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收复台湾的郑成功,驱除鞑虏的孙中山,一个好榜样,就是一杯香醇浓厚的美酒,读来总是令人回味无穷,一个好榜样,像一条内小溪,流淌着清澈的水,汩汩地流进我们的心田。今天,我们在这儿举行“名人故事大家讲”的活动,希望大家都能在聆听故事中有所收获。
(3)示例:举行“名人故事大家讲”的比赛,大家讲述名人大家的故事,并谈论自己从中学到了名人的哪些精神,接着进行故事评选,最后将活动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制作黑板报。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资料收集能力,组织材料,另外,故事讲述活动能提高孩子的具体的表述能力。“名人故事”能够在让学生在了解名人事迹的过程中受到人格的熏陶,促进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在拟写开场白时,要注意语言优美,号召性强。示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有着卓绝的智慧,有着远大的抱负,有着惊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做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名人的生活,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吧,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他们的故事中学到很多东西。
(3)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学生应该围绕“名人故事大家讲”设计活动,设计时,还要注意关键字“讲”,学生可以设计成名人故事演讲比赛,名人名言作品交流大会等活动。
8.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⑤躲到被窝里看书;⑥月光下读书(答任意4件事) 9.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读书时间比喻成“时光滋养的花枝”,生动形象得写出了“我”读书时的愉悦心情,表现了读书时间的美好,以及读书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10.自然景物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月光下读书时的浪漫场景,表达了作者儿时在夜里偷偷看书时的愉悦心情。 11.意思是读书丰富人的底蕴,影响人的生命质量。文中“我”从小痴迷于读书,打下了牢固的文学基础,能感受生活中美好的瞬间,写文章得心应手,可见读书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解析】8.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第②段“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④段“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⑤段“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根据以上文字概括为:去邻居家读“报纸墙”;
根据⑥—⑧段“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概括为:借小人书读;
根据第⑩段“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概括为:捡包鞭炮的纸读;
根据第 段“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概括为: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
根据第 段“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概括为:躲到被窝里看书;
根据第 段“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概括为:月光下读书。
9.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先确定赏析角度为修辞。
将“读书的每一个刹那”比作“时光滋养的花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读书时光的美好,充满愉悦和生机;结合句子“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分析作用,读书让人生之树开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读书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10.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描写内容、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角度思考。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生动描写了记忆里月光下的浪漫景色,联系上文“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可知,这是一段读书的记忆,环境静谧,月色清凉,烘托了作者儿时在月光下偷偷看书的愉悦心情。
11.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作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文章回忆了一系列童年读书的往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读书的痴迷。作者说“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第①段),可知读书带给作者愉悦的享受;作者认为“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第 段),可知读书让作者的人生充满生机,给予作者积极的影响;第 段“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读书让作者获得灵感,人生更有色彩和意义。由此可知,“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指读书丰富了人的底蕴,影响人的生命质量,作者因读书打下了牢固的文学基础,写文章得心应手。突出了读书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1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给人以警示,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13.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放心”反映妻子发现手机真的没有任何电话和信息后的坦然;“检查”和“放”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形象地表明妻子唯恐错过电话与信息的心理,充分体现她答对手机的过分依赖。 14.交代储藏室里淘汰的手机和师傅的修理建议,侧面烘托,以所用手机之多和手机故障之深体现了家人对手机的过度沉迷与依赖,这样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15.我们不能沉溺于手机的世界里,被手机所奴役,要多亲近自然、亲近家人、亲近自我。这样我们才能发现世界的美好、亲情的可贵。
【解析】12.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手机上还有一个键”会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手机上为什么还有一个键,一个什么的键?设置悬念,能起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本文借关机键告诫人们因为沉溺于手机忽略了太多可贵、美好的事物,借助这个题目可以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1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第④段中“检查”“放”这些动作是妻子检查手机音量大小,以避免遗漏手机来电和信息的情况,属于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妻子对手机的依赖。“放心”是妻子检查手机音量在最大处时的安心、坦然,属于心理描写,同样写出了妻子对手机的依赖。
14.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第⑤段写的是“我”家储藏室淘汰的手机的情况以及儿子的手机因“疲劳死”的事情,以及维修手机的师傅的建议,说明家人用过的手机之多,手机过度使用之严重。这些都是侧面描写,写出了家人对手机的使用过度,以至于达到依赖与沉迷的程度,很好地表达了要适时关机的主题,突出了文章中心。
15.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可结合此句前面本段的语句来回答。“唯有关掉一扇门”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和束缚。“你才会打开另一扇窗”是指改变“你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天,或者专心地陪父母孩子说说话,或者安静地独坐一隅,回到自己内心的那个宁静世界”的生活,去亲近自然,陪伴家人,关注内心,和自我对话,才能发现世界的美好,感受到亲情的可贵。
16.(1)多 (2)亲近而不庄重 (3)认为 17.(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或:外形笔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或: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18.C 19.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20. 托物言志 速决一狱 和王逵争辩 为官正直(或刚正不阿、不畏强权)
【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句意为: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亵:亲近而不庄重。
(3)句意为:我认为菊花。谓:认为。
1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中通外直:(莲的茎)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2)句重点词语: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无丝竹之乱耳”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代词,指元方;
B.助词,的;
C.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选C。
1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部使者荐之”表述因为上文中周敦颐的出众能力而导致的结果:有人推荐他去担任其他官职,“调南安军司理参军”介绍了周敦颐即将要担任的官职,“有囚法不当死”是讲他上任后遇见一个囚犯按照法律不应该被处死的事情,“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表述王逵想要重重处置这个罪不当死的囚犯。
故断句为: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20.(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和人物形象分析。
从“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可知这里记叙周敦颐快速办案,解决了一个拖了很久的诉讼事件。从“有囚法不当死,……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可知这里记叙周敦颐敢于和凶悍的官员王逵争辩。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周敦颐是一个富有才能、为官正直的人。据此简要概括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周敦颐,字茂叔,是道州营道县人。因为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担任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没有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他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离开,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21.C 22.英勇坚强、淡泊名利、思亲爱国
【解析】21.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为互文句,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此句为虚写,写木兰代父从军,多年的征战生活,“百战”“十年”都表明了战争的时间之长,以及花木兰和同袍身经百战的不易,体现了花木兰的英勇善战;“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有误;
故选C。
2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写木兰不远万里,远赴战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艰苦的军营生活,以苦寒的生活衬托战士坚毅勇敢的品格;“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木兰代父从军,多年征战,表现木兰英勇善战、爱国的精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写天子的赏赐多,功勋卓著;“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却不想在朝为官,表现了木兰淡泊名利的形象;“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写木兰归家心切,表现了木兰对家人的思念。
23.示例生活的“欺骗”指的是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面对挫折和困难,祥子终逆来顺受,终妥协屈服。如面对孙侦探敲诈,他无奈交出买车的钱;面对刘四爷的盘剥和虎妞的蛮横不讲理,他不吭声和忍耐。面对挫折和困难,尼摩船长冷静镇定,勇敢搏斗。如潜艇被围困在南极大冰盖下时,尼摩船长带领大家用工具砸,用开水浇,借助潜艇的重量压碎冰块,最终脱离困境。
【详解】本题考查探究能力。
示例:生活的“欺骗”指的是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面对挫折和困难,祥子终逆来顺受,终妥协屈服。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性格刚强,他自尊好强,能吃苦耐劳,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对生活满怀热情和乐观。即便经过三年努力买上的那辆车,不久就被乱兵抢去了,他重新积攒的钱,又被特务勒索去了,但他仍未失去再买一辆车的希望。可是虎妞的难产身亡,又使他失去了最后一辆车;他同情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使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祥子的愿望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他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变成了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
面对挫折和困难,尼摩船长冷静镇定,勇敢搏斗。如当他们遭遇土著人攻击时,尼摩船长用电击退了围攻者;当搁浅时,尼摩船长靠潮汐知识摆脱困境;在前往南极的路上,当破冰遇到困难时,尼摩船长用热水浇同时不断凿冰。
24.【佳作展台】
只是因为那个人
坐在老屋门前的板凳上,听着屋子里电视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曲选段,回忆起那段自行车后的温暖旧时光。
小时候的我,生活在外公外婆身边。外公对淮海戏情有独钟,他不仅会哼唱那些耳熟能详的选段,而且还喜欢自己改曲儿。那时,外公家有一辆老式的凤凰牌自行车,那辆自行车陪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印象中,外公仿佛是不用忙农活的。大部分的时间,外公都会用自行车载着我走街串巷,晃晃悠悠,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进了时光里。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隔壁小伙伴手里的图画色彩斑斓,内心羡慕不已,于是就缠着外公给我买盒彩笔。骑上老旧的自行车,外公载着我往镇子上赶。外公蹬车是不急的,好像这是一种享受,又或许是年老力气不足。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有时候抬头望望天空蔚蓝蔚蓝的,那一方澄澈好像也只停在了记忆里;有时候向后望望车子碾过的痕迹,远方的房屋和树影交相掩映,在重重叠叠的残晖中斑驳了童年。
外公在途中是一定会唱小曲儿的。有时候是《樊梨花点兵》,有时候又是《金刀记》,那拉长了的音调,百转千回,至今仍在我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更多的时候,外公喜欢把我唱进他的曲子里,哼唱里满是他对我深深的爱意和无尽的疼惜。兴起时,我也会轻轻哼唱,外公便会更加开心,时不时纠正我的错误。而骑着的“凤凰”,也跟着我们摇头摆尾起来。这时,我往往会靠着外公宽实的后背,心里涌着无尽的温暖。
等买完彩笔,天色已渐近昏暗。路旁的人家灯火通明,长长的小路上只有自行车上的我和外公,在悠悠的时光中慢慢前行。拿出彩笔,借着路旁的灯光,我在自行车的后盖上画了一个太阳。抬头望着外公晃晃的身影,我笑了。那一刻,天空没有太阳,我的心中却充满了阳光。依旧是不紧不慢的,一路上回响着外公吟唱的旋律,绵长悠远………….
现在,自行车已经搁置了很久。掸落灰尘,依稀可以瞧见那个太阳和那些往日时光。
只是因为有了你一外公,我的回忆不孤单,一直温暖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