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据《东坡志林》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苏轼在那里买了一块田,但因为来回看地而生病了,便去找一位叫庞安常的聋人医生看病。这位庞医生虽然身有残疾,但却颖悟过人,被苏轼赞为异人。苏轼病愈后,与庞安常相约同游清泉寺,寺院紧邻兰溪,溪水向西流去,于是苏轼即兴作词一首,两人痛饮开怀后方归。古诗朗读浣溪沙[宋]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溪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qíshào huàn词牌名诗句句解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溪流。在今湖北浠水一带。靠近。诗意:游览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靠近兰溪,溪水向西流淌。思考这句话交代了哪些信息?简要记述了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游览清泉寺和兰溪时所写的。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溪流。事件。地点。诗句句解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诗意:山脚下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松间的沙路干净得一尘不染。兰草的芽诗句句解潇潇暮雨子规啼。这里形容雨声。诗意:日暮雨声萧萧,其中还夹杂着杜鹃鸟的啼叫声。杜鹃鸟。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鸣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思考上阕交代了哪些信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兰芽:点明季节——春天暮雨:点明时间——傍晚潇潇:点明天气——雨天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风光优美写雨声和杜鹃鸟的叫声,既突出暮春时节的季节特征,也是作者心情的一种写照:作者此时正在贬官期间,内心十分失望、郁结、惆怅。诗句句解谁道人生无再少?诗意: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轻一次呢?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反问句诗句句解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诗意:这寺门前的流水尚且能够向西流,不要因老去而悲叹。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中国的河流多数是自西向东流的,兰溪却是向西流思考作者是如何抒情的呢?抒发了什么情感?1.“谁道”两字,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2.“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3.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层次梳理浣溪沙上阕写景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清新优雅下阕抒怀溪水西流人生再少旷达乐观诗歌主旨这首词从写景到抒怀,运笔流畅自如,用典自然无痕,既描绘出清新淡雅的景致,又蕴含哲理,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课堂练习1.环境幽雅(1)填空:山下兰芽________,松间沙路________。萧萧暮雨___________。(2)请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词的上阕呈现的三幅图。A. ___________ B._________ C. ___________ 短浸溪净无泥子规啼兰芽浸溪松间沙路暮雨子规2.呼唤青春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________。(1)把词句补充完整。(2)写出上面词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唱黄鸡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呢?这寺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流呢!不要因老去而悲叹。课堂练习(3)从这几句词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豁达乐观课堂练习(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经来临。 ( )②这首词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 )③词人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 )√×√课堂练习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