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fú)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出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又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写作背景徽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有诗题为《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诸,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 这“十二月”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古诗朗读清平乐[宋]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lízhuàn 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诗句句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清静,寂静。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诗意:春天将要往何处归去?她悄悄地走了,没有留下行踪。思考1.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诗。拟人将春天人格化,将悄悄过去的春天描摹得极为可爱、鲜活。问句2.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去的可惜。诗句句解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唤来。诗意: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往了哪里,请把她叫回来一起居住。思考1.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拟人赋春天以生命。想要唤春回来,与春同住,充满天真、浪漫的情趣,充分表达出作者留恋春天、不舍春归的深切情感。上阕——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诗句句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有谁知道。诗意:春天没有踪迹,谁能知晓?除非去问黄鹂。又叫黄莺、黄鸟。人何尝能够向鸟提问?鸟又何尝知道“春归何处”?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已经到了极致诗句句解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诗意:可是黄鹂那婉转动听的叫声没有人能听懂,黄鹂只好借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远去了。鸟婉转地鸣叫。借着风势。因,凭借。“百啭”写出了黄鹂不停鸣叫的样子,好像它真的在告诉人们春天的踪迹。懂得,理解。思考1.“无人能解”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焦急诗人的目光似乎也在追随者黄鹂越过蔷薇飞去,充满了求之不得的无奈。2.“飞过蔷薇”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下阕——叹惜春无踪影可以追寻蔷薇在夏天开花,夏天已经来了,春天确乎回不来了。思考3.请你梳理诗人的心情变化。春归无行路若有人知春无踪迹问取黄鹂无人能解( )( )( )觅春思春伤春层次梳理清平乐由现实到幻觉思春(归何处)惜春(无行路)唤春(归来住)由幻觉到现实问春(知踪迹)解春(蔷薇开)惜春(不复归)寻春惜春诗歌主旨这是一首清新的惜春之作。作者的惜春之情、寻春之意,通过一连串清丽美好的想象,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出来。课堂练习1.惜春之问春归何处?_____________。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____。(1)填空。(2)前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两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寂寞无行路唤取归来同住拟人寂寞对春天的喜爱2.恋春而寻(1)根据意思写词句。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