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二、精讲课文(初读课文)腊八粥2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能够清晰的说出本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能分清本篇课文内容的主次,哪些详细描写了,哪些略写了.认识本篇课文的生字词.了解本篇课文的作者.目录1.认识生字词.2.精讲课文(初读课文).3.认识作者.4.列出课文时间轴.一、认识生字词(步入本篇课文)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提示:其中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左中右结构腊字右边下面的“日”里只有一横,注意不要写多了。造句:( )月初八,是喝腊八粥的日子。腊褐字的左边是衣字旁,有一点,不要忘记。造句:( )色的衬衫要100块钱,不便宜。褐二、精讲课文(初读课文)快乐时光朗读课文快乐时光朗读完课文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请你们划分一下,哪几个自然段为一个时间段,主人公八儿在干些什么?快乐时光123456789101112131415快乐时光16171819等粥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主人公八儿在等腊八粥的经历。喝粥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八儿和家人喝粥的经历。你觉得主人公八儿在等粥时的馋样儿会是怎样的?(课后练习题1)夸张迫不及待妈妈打断了八儿的话,说明八儿已经问过好久了,侧面反映出了八儿的急不可耐。八儿等急了八儿年龄小体现出了小孩子的天真可爱小小年纪,八儿就开始为家人们分起粥来分配粥时,要给自己多分一点讨价还价,得寸进尺这里写出了八儿还小,但已经会给自己的家人们考虑了。八儿爱想象八儿在看到粥的颜色后很惊讶八儿是个会联想的孩子从侧面反映出了八儿的天真童趣妈妈对八儿的宠爱八儿真是一个典型的充满童趣的小孩儿!本篇课文的脉络是什么呢?分别从第几个自然段划分到第几个自然段?等粥喝粥喝粥盼粥2345678第2~第8自然段---盼粥分粥91011第9~第11自然段---分粥猜粥第13自然段---猜粥13看粥14第14~17自然段---看粥喝粥1819第18~19自然段---喝粥八儿一家对腊八粥都有什么看法?请你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大家都一致认同腊八粥好喝比喻因为饱了,所以吃不下了,从侧面反映出腊八粥的美味。动词备注:点击蓝色框住的“陈腊肉”,可以看相关资料.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内容写得详细,哪部分内容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后练习题2)事件:1.八儿等不及要喝粥.2.八儿计划分粥.3.八儿猜测腊八粥的样子.4.看粥(妈妈抱起八儿).等粥事件:1.大家一致认同腊八粥好喝.2.碗里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父母都吃不下了.喝粥将【等粥】这部分分成几个小事件来写,可以突出主人公八儿的天真童趣。而将【喝粥】这部分略写可以直接明了的表明大家对腊八粥的喜爱和认同。三、认识作者(沈从文先生)沈从文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省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1978年,沈从文离开历史博物馆,在胡乔木推荐下,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1980年曾赴美国讲学。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其文学作品近年得到大力整理出版。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四、列出课文时间轴(课文主要脉络)等粥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2~17)(2~8)(9~11)(13)(14~17)(18~19)同学们,再见!(结束页)学习目标找出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细腻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课外拓展——腊八粥和腊八节.巩固练习本堂课的所学知识.目录1.再读课文.2.课外拓展--腊八粥.3.巩固今日所学.一、再读课文(完成习题)快乐时光“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过边成一圈。”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课后练习题3)猜想表明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很丰富、到位与八儿所想的基本一样凸显出了八儿在平日里很用心的留意着一切事物,从侧面反映出了八儿的俏皮可爱看完课文中,作者所写的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后,你有什么想法?与同学交流交流(课后练习题3)二、课外拓展——腊八粥(传统节日)腊八节的来历(腊八粥的起源)古代腊祭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这是一种在农历十二月举行的祭祀活动,用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祭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人们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祭祀,后来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佛教影响腊八节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佛教记载,腊八节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释迦牟尼在修行中曾经七天不食,一位村妇看见后非常同情,用八种杂粮煮粥喂给他,让他恢复体力,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这一天,佛教徒会在腊八节煮腊八粥供佛。民间传说腊八节还有一些民间传说,如与岳飞相关的传说,据说岳飞在抗金时,百姓在腊月初八送粥给岳家军,因此人们在这一天煮腊八粥来纪念他。另一个传说是关于朱元璋的,他在牢中时,用找到的杂粮煮粥,后来成为皇帝后,将这一天定为腊八节。陈腊肉陈腊肉是经过长时间腌制和熏制的腊肉,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较长的保存期限。它通常采用传统的腌制方法,将猪肉与盐、糖、香料等混合后进行腌制,然后经过长时间的风干或熏制,使其肉质变得紧实、味道浓郁。返回同学们,再见!(结束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