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学校:
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__
-----------------------------------------------
密
---------------------------------------------
封
---------------------------------------------
线
------------------------------------------------------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5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
化 学 试 题
2025.04
注意事项:
1.试题分第Ⅰ、Ⅱ两卷,Ⅰ卷是选择题,Ⅱ卷是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 O-16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Zn-65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计22分。
1.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精彩纷呈,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见证了无数激动人心的竞赛瞬间。在运动员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背后,化学也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有关奥运中相关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百米游泳 B.花样滑冰 C.丙烷燃烧 D.转动冰壶
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铝制品具有良好抗腐蚀性,所以铝制品能抵抗酸性物质的腐蚀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离子是带电的一种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3.钠和氯是海水中的重要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最终产物是Na2CO3
B.Na2O和Na2O2中,所含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之比分别2:1和1:1
C.常温下氯气与铁不反应,液氯可以保存在干燥的钢瓶中
D.纯净的H2在Cl2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某元素,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x=23
B.钒属于金属元素
C.钒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5.蟾宫折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寓意着在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桂花,又名木犀、月桂。一夜秋风起,天地桂花香,在这属于桂花的时节,一树绿叶黄花开,十里桂花香,色彩明净又沁人心脾。从微观角度分析,花香飘十里的合理解释是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的体积变大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6.油纸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手工削制的竹条作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作伞面。桐油能使美丽而充满古韵的油纸伞遮风避雨,其主要成分之一为桐酸(化学式为),下列有关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桐酸属于混合物
B.桐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8
C.桐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
D.桐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组成的
7.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倾倒液体 C.储存氧气 D.加热液体
8.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建设美丽中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水体污染
B.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C.发展废旧电池回收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D.提升石油化工水平,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
C.硬水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多浮渣少
D.蜡烛燃烧时,取一个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化学无处不在,下列处理方法所涉化学知识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处理方法 化学知识的解释
A 用铅笔芯粉末润滑门锁 石墨具有良好的润滑性
B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C 用扇子往炉中扇风使火变旺 提供充足的空气
D 在新房中放置活性炭包去除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A.A B.B C.C D.D
11.用如图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连接好装置后,迅速塞上单孔橡胶塞,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棉花团自下而上依次变红。一段时间后,将右端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右端试管中最顶端的棉花团变红的速度比左端试管中最顶端的棉花团变红的速度快。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支试管中浓氨水的浓度、体积需相同
B.将右端试管放入热水中还能观察到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
C.该实验证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该实验可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共计18分。
12.已知:2Na+2H2O=2NaOH+H2↑;Cu(OH)2CuO+H2O。为了探究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Na表面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溶液颜色逐渐变淡。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发生置换反应:2Na+CuSO4=Na2SO4+Cu
B.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
C.已知Na和水的反应放热,所以还能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生成
D.Na与CuSO4溶液无Cu生成,原因可能是Na的性质非常活泼,先与水反应
13.镁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部分含镁物质间的转化及利用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转化①发生的反应为:
B.转化②可知,金属镁着火不能使用二氧化碳扑灭
C.利用转化③,镁粉可用于制造烟花和照明弹
D.转化④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1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物质丙与物质丁都属于有机物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一氧化碳,并用如图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时,先点燃乙处的酒精灯,再滴加甲酸
B.为简化装置可将丙装置去掉
C.a管深入到溶液底部的目的是使气体与溶液充分接触反应
D.随者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的速率减小
16.氯碱工业是指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和。小明学完溶解度的知识后,结合老师的指导在实验室成功模拟了氯碱工业的相关实验:20℃时,他先配制了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然后将其电解一段时间,实验过程如图甲(说明:本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图乙为NaCl、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中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36g
B.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41.9%
C.③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减小
D.提纯③中氢氧化钠可采取降温结晶法
17.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溶液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乙代表溶剂质量
B.Q点溶液中溶质为Na2SO4
C.O→P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原溶液中CuSO4和H2SO4质量相等
第I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计60分。
18.(7分) 化学与生活、文化、历史、环境密切相关,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当合理膳食。下面是学校食堂提供的部分菜单,其中主要富含糖类的食物是 (用字母填空,下同),请你合理搭配一份营养套餐 。
A.米饭 B.西红柿炒蛋 C.红烧肉 D.青菜汤
(2)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起源于汉代,主要用墨汁(主要含有炭黑)来表现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选填“稳定”或“不稳定”),用其绘制出的中国画常温下可以长时间保存。
(3)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倭铅”指的是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ZnCO3+2C=Zn+3X↑,已知为氧化物,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4,则的化学式为 。
(4)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19.(9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在低温、严寒、大风等环境下不会熄灭。其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1)火种灯的外壳由铝合金制成,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 (填“大”或“小”)。若使用时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体腔连通,燃烧的火焰容易熄灭,其原因是 。
(2)我国铜冶炼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①《格致粗谈》记载“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把赤铜()和炉甘石、木炭粉混合高温制得黄铜:。则炉甘石主要成分的名称为 。则该反应中体现还原性的物质是 (化学式),根据反应产物可知黄铜中含有的金属是 。
②《黄白第十六》中记载“曾背(硫酸铜溶液)涂铁,铁色赤如铜”,此为湿法炼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湿法炼铜利用了 反应(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③比较上述两种制铜方法,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湿法炼铜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20.(7分)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I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时,为了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该选用上述发生装置 (填装置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较纯净的氢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D”、“E”、或“F”)。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反应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序号),用装置G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通入。
21.(13分)通过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思路与方法。
(1)下图是小明同学建构的酸的化学性质的模型图。
①向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两种酸溶液中均存在 (填微粒符号)。
②将表面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铁锈脱落、溶解,溶液变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所属物质类别为 ,该物质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反应,可以为 (填一种具体物质)。
(2)小明同学分别向两份相同的溶液中匀速滴加相同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如图1),观察现象并绘制溶液电导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
【电导率能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强】
①图2中曲线1表示向溶液中滴加 (填“稀盐酸”或“稀硫酸”)。曲线2反应中的实验现象为 。
②结合图3解释电导率点小于点的原因 。
③该实验说明:不同的酸中,由于 不同,酸的性质也表现出差异。
图甲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溶液的pH越 ,H2O2分解越快。图乙表明,碱性条件下 (填离子符号)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综合以上信息推测,下列物质可加快H2O2分解的是 (多选,填字母)(2分)。
a.KOH b.KC1 c.HCl d.MnSO4
22.(6分)闪锌矿(主要成分为ZnS)经熔烧得锌焙砂,锌焙砂主要含ZnO、ZnFe3O4,以及少量FeO、CuO,工业上用其制备金属锌,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1)操作X的名称是 ;
(2)进行反应①时,要将锌熔砂粉碎成细小颗粒,目的是 ;
(3)锌焙砂中ZnFe2O4可看作两种氧化物的结合,它与稀H2SO4反应生产两种盐,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参加反应②的物质为ZnSO4和 (填化学式);写出反应④发生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
23.(8分)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中和反应测定某溶液的浓度,实验过程如下:
I、取20g待测溶液于烧杯中。按图1所示将上述稀盐酸滴入,通过数字化传感器同时测定滴入烧杯内盐酸的质量和烧杯内溶液的,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
Ⅱ、当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
Ⅲ、写出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溶质有 (用化学符号表示)。
IV、计算,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4.(10分)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依旧色彩艳丽,其关键在于使用了石青、石绿等传统颜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石青和石绿进行了项目式学习。
【查阅资料】
①石绿又称孔雀石,也俗称铜绿;石青,又称蓝铜矿。
②石青和石绿的主要成分都可表示为。受热时会分解得到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且分解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任务一:探究石青和石绿的化学性质
(1)该画历经千年依旧色彩艳丽,说明石青、石绿常温时化学性质 (选填“稳定”或“活泼”)。
(2)取少量石绿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
(3)取少量石青粉末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后观察到试管中固体变黑,产生的气体通入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溶液变浑浊。该黑色固体为 。
任务二:探究石绿的制取
(4)实验室制原理:,X的化学式为 。
(5)《本草纲目》记载:铜得紫阳之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而生绿,绿久则成石,谓之石绿。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铜形成石绿的过程: 。
任务三:探究石青的组成
已知石青中x、y、z均为正整数,矿石中其它杂质受热不分解。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测定石青的组成。
【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入6.00g干燥样品。
③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
④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⑤打开温控电加热器加热,加热至现象,停止加热。
⑥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
⑦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装置C增重0.27g,装置D增重1.32g。
【实验分析】
(6)装置A、C、D中,应该选用下图装置a的是 (选填“A”、“C”或“D”),其余选择氢氧化钠固体和相应仪器。
(7)步骤⑤中的现象指的是 。
(8)步骤③和步骤⑥的操作相同,但作用不同。缺少 (选填“步骤③”或“步骤⑥”)会导致装置C,D的增重偏小。
(9)若实验中每一步吸收都是完全的,所有仪器、药品和操作都正确,则可测定石青[]的化学式为 。
2025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计22分。
1.C
2.C
3.B
4.D
5.C
6.B
7.C
8.A
9.D
10.B
11.B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共计18分。
12.A
13.D
14.BD
15.CD
16.D
17.BC
第II卷(选择题 共60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计60分。
18.(1) A ABC或ACD
(2) 4 稳定
(3) Zn/锌 CO
(4)光合
19.(1) 大 空气不流通,丙烷不能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2) ZnCO3 C 铜和锌 置换 节能
20.(1)长颈漏斗
(2) C D
(3) B b
(4) 大 ad/da
21.(1) H+ 氢气/H2 盐 碳酸钠等(合理即可)
(2) 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Q点离子浓度较小 酸根离子
22.(1)过滤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ZnFe2O4+4H2SO4=ZnSO4+Fe2(SO4)3+4H2O
(4) H2O 化合反应
23.(1)3.65%
(2) 20g 、 解:20g稀盐酸中含溶质质量为
设2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2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
24.(1)稳定
(2)蓝色
(3)氧化铜##CuO
(4)Na2CO3
(5)
(6)C
(7)B中样品全部变成黑色,C装置(即装置a)中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
(8)步骤⑥
(9)Cu3(OH)2(CO3)2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