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导 入比干因劝谏昏庸的商纣王而被挖心,临死前,他说“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来表明自己的心志。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诠释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勇气,责任与担当。初唐也有一位敢于劝谏、敢于担当的政治家,他就是魏徵(“征”的繁体字),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他的一份奏章《谏太宗十思疏》,让我们一起赏析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领会魏征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精神品格,领略魏徵勇于担当的情怀与高超的劝谏艺术。01ONE知人论世魏 征魏征 (580—643),字玄成,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 )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将领,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千古一帝之一,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通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并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容许百姓休养生息,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唐太宗的故事写 作 背 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写 作 背 景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解 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十思: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02TWO人君当思为什么思思些什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本研读03 THREE小 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第一段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正反对比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小 结取江山守江山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人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胡越为一体骨肉为行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第二段民本思想小 结第三段3.听从善言1.弘九德2.选拔任用人才智者尽其谋文武并用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垂拱而治1.魏征以善谏著称,为什么他的进谏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纳呢 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更为可贵的是,在进谏时,他言辞恳切,极尽忠诚。他的“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充满对唐太宗自悟的期待;“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语重心长,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而他的“十思”之见更是句句坦诚,字字惊心,这怎能不令唐太宗动容?①尽臣子之责,谦恭诚挚。问题探究2.本文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地引经据典,其表达效果如何?①课文多次引经据典,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引用的作用)如第2段在分析历史现象时,引用《尚书·康诰》中的“怨不在大”,《荀子·王制》中的“载舟覆舟”,总结了历史教训,说明守业之艰难、安民之重要,说明人心的向背将决定皇室的命运。同时,在引述历史教训的最后,化用周公、荀子的话来进行小结,在证据上也显得更为庄重严肃,耐人寻味。②使文章的内涵更为丰富,言简意赅。如在陈述“十思”内容时,作者又多次化用了《老子》《易经》中的话。这些经典中的话流传于世,早已被人奉为至理名言。现经作者援引,融入文中,用以阐明自己的观点,也有以少总多、言简意赅的作用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忧懈怠虑雍蔽想谗邪恩所加罚所及见可欲将有作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以自牧思江海下百川思慎始而敬终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因怒而滥刑思知足以自戒思三驱以为度戒奢侈扰民戒骄傲自满戒纵欲过度戒轻信人言戒赏罚不公治国平天下正己安人正心修身十思内容文本小结总结文章思路人君当思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1.提出问题以“固本思源”为喻为什么思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2.分析问题总结历史教训思些什么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3.解决问题提出具体做法课文总结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