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9 雾在哪里
1.认识“论、暗”等13个生字,会写“于、论”等10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3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认识“论、暗”等13个生字,会写“于、论、同、周、猫、切”6个字。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3.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并会用停顿、语音拖长、语调变化等方法来读好长句子,读好全文。板块一 创设情境,激发童趣1.勾连旧知,创设情境。(1)同学们,课文《我是什么》让我们知道了水可以变成汽、雪……今天我们收到一封“水”的来信。他的一个小伙伴不见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封信吧!(课件出示信中“雾”的谜语)(2)“水”的好伙伴是谁?(学生交流,相机引出“雾”。)2.雾究竟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帮“水”去找找“雾”。(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1)如果要把这个课题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加上什么标点符号?读出什么语气呢?(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疑问的语气。)(2)齐读课题。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标出自然段序号。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认真听。3.全班交流后,出示词语卡片“淘气”。指名说说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4.梳理课文内容。(1)雾在哪里?他究竟去了哪儿?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地点。(学生交流后,出示填空题:雾在哪里?雾先飞到海上,接着来到岸边,最后躲到城市的上空。)(2)淘气的雾孩子藏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读课文,交流。(板书词语:大海、天空、太阳、海岸、城市、自己)(3)随文学习“岸、暗”。①出示词语“海岸”,读准“岸”。结合海岸图片学习“岸”。②学习同音字“暗”。观察日字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没有太阳就是暗,有了太阳就是明。5.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雾孩子,读出淘气的语气。(课件出示雾说的话)(1)学生自由练读,发现这五句话的特点:都是雾的自言自语,但语气有所不同。(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雾淘气的语气。如前三句要读出开心的语气,突出雾孩子的淘气。第4句“现在”语音稍微拖长,或者略停顿,读出雾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第5句读出恍然大悟、高兴的语气。(3)男女生合作读后,教师引读: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板块三 品读课文,学习句式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3~6自然段,想一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了起来,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句子:①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②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③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1)学习生字“街”。指名读出示的词语“街道”。出示图片帮助识记。(比如:步行街、美食街等)(2)学习生字“梁”。指名读出示的词语“桥梁”。借助字源学习:“梁”是形声兼会意字,表示水上木桥之意,“梁”现在一般指架在柱子上的长木,如房梁;也指中间高起的部分,如鼻梁、山梁。(3)比较第①②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都使用了“无论……都……”的句式来表达)(4)指名读第③句话,关注句中的顿号,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引导学生理解“甚至”的意思,“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事物,就连小的事物也能藏。(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3.(出示课文第3、4、6自然段)师生合作读这3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这3个自然段相同的地方。小结:每段第1句都是雾说的话,第2句都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3句都是藏起来之后发生的变化。4.(教师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校园、森林等图片)指导学生发挥想象,仿照句式进行口头表达。(出示句式:雾来到校园。“我要把校园藏起来。”于是,他把校园藏了起来。无论是校园,还是校园里的老师、学生,都看不见了。)5.小结设疑:雾最后把自己藏起来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块四 观察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于、同、周、猫”)辨析结构:“于”是独体字,“同、周”是半包围结构,“猫”是左右结构。(1)教师范写,指导要点:①“于”的两横都在中线以上,整个字形呈头重脚轻。②“同”字外框大里面的笔画小。③“周”字的里面“土”写大,“口”写小。④“猫”的“犭”第三笔撇不要出头。(2)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2.(出示“论、切”)观察字形,体会这2个字左窄右宽的共同点。(1)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论”的撇和捺要罩住“匕”,“匕”两笔相接不相交;“切”第二画是竖提,撇穿插到竖提下侧。(2)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展示学生写字成果,师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习。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巩固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会写“该、久、散、步”4个字,理解“连同、悠闲”等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继续读雾说的话,体会雾的淘气。3.学习课文第7~10自然段,说一说雾把自己藏起来后的景象。4.用自己的话说说“雾还会是什么”。板块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2.运用所学的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提供支架,学生补充。)板块二 品读课文,继续感悟1.学习第7~8自然段,读好设问句,继续体会雾孩子的淘气。(1)(课件出示: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指名读,读出思考的语气。(2)在第8自然段中找出答案:我要把自己藏起来。同桌对读,师生配合读。(3)把自己想象成雾,朗读第7~8自然段,体会雾孩子的淘气。2.学习第9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1)自由读第9自然段,想一想:雾孩子把自己藏起来之后,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2)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①指导学生读好停顿,读好长句。②圈出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知道“连同”的意思就是“和”。③理解“悠闲”:ɑ.引导学生理解“悠闲地散步”是怎样散步。(预设:自由自在地散步、无忧无虑地散步。)b.指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c.教师指出:“悠闲地散步”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成人来写,生动有趣。④学生模仿例句想象说话:雾消失后还会有哪些变化呢?(课件出示句式:________也出现了,它________________。)⑤学生反馈,师生评价。板块三 展开想象,激活思维1.课文中有两幅插图,哪幅图展现的是第9自然段的内容?(第二幅图)2.提出疑问:大海、船只、天空、太阳、海岸、城市……一切都露出来了,那雾呢?他去了哪儿呢?(1)齐读第10自然段: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2)学生讨论“雾去哪里了?”,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原来,太阳一出来,雾就会散开。3.同学们,经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终于帮“水”找到了他的好伙伴“雾”,雾可真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的眼里他还是什么呢?你想对雾孩子说点儿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板块四 指导写字,评价修改1.(出示“该、久、散、步”)请学生观察4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4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提醒书写要点。如,“步”字上部宽、扁,下部窄、长,下面不要写成“少”。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评议。本次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趣味性强。新课以帮“水”找伙伴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随文识字、朗读指导和想象说话,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比如识记“街”,出示图片,联系生活。另外,教学的收尾环节引发学生想象“雾到底去哪里了?”,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一样。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