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阅读童话,构筑充满童心的精神乐园”为主题,编排了不同作家的三篇童话。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中的王葆是一个淘气、顽皮、充满好奇心、乐于幻想的孩子,神奇的宝葫芦能满足主人的一切愿望;《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小蟋蟀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因为小小的奶酪渣,有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三篇童话风格不同,但都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传递了故事中的真善美。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 教学要点字词识写 ◎认识33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29个词语。◎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写生字。◎能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语言积累 ◎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阅读理解 ◎默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的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能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相应的语气。◎能把《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能体会故事中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书面表达 ◎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能给习作加题目。◎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快乐读书吧 ◎能产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的兴趣,自主阅读3本童话集,了解故事内容。◎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2.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3.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1.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2.能发挥想象,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2.读懂故事内容,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板块一 以画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在黑板上画宝葫芦简笔画,边画边跟学生互动:同学们,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2.提出疑问: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在宝葫芦旁画一个问号)你想知道什么? 板块二 趣学字词,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会写字、要求会写的词语)多种方法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教师相机指导。3.初步把握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三部分的主要内容:王葆介绍自己、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王葆想得到宝葫芦。(2)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指导学生以讲述的语气朗读课文内容,读出画面感。板块三 再读课文,把握内容1.学生根据默读要求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默读要求:①根据板书中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②边读边想王葆为什么特别想得到宝葫芦。)2.交流分段,厘清故事情节。要点:第1~4自然段写了主人公王葆介绍自己。第5~18自然段写奶奶经常讲宝葫芦的故事。第19~21自然段写王葆幻想着自己能得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3.说说王葆为什么特别想得到宝葫芦。预设:一是奶奶讲述的故事中的宝葫芦特别神奇,“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二是王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一些烦恼,渴望用宝葫芦来解决问题。4.你觉得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调皮、活泼、天真、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爱幻想)板块四 课堂习字,规范书写1.教师示范书写本课会写字和词语,重点指导“矩、舔、葵、瘦”等易错字的书写,如“矩”的部首是“矢”,第四笔撇不出头,右部“巨”的最后一笔是竖折;“舔”的右部第一笔是横,最后两点要并排;“葵”的第六、七、八笔分别为撇、撇、捺。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优秀作业,师生共评。第2课时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其中的真善美。2.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板块一 朗读词串,复述故事1.认读词串。(词语中含有本课部分生字)介绍 妖怪 规矩 撵上我 拽住 劈面 向日葵 又瘦又长 罢了2.根据词串提示,有条理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板块二 细读课文,感受奇妙1.布置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奇妙。(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2.全班交流分享,教师相机点拨。预设①:王葆的自我介绍。王葆——普通的少先队员,宝葫芦——无所不能的宝贝。课文讲述了一个普通孩子和宝葫芦之间的故事。(指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故事的神秘感。)预设②: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读第15~16自然段,梳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预设③: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课文结尾写道:“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教师补充介绍:在《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中,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后来发生了种种奇妙的故事。板块三 大胆想象,创编故事1.再读课文,明确任务:奶奶的故事到底有什么魔力让王葆产生了无比奇妙的体验呢?请你再读一读奶奶讲的故事,根据已有的内容想开去,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点创编故事。2.学生小组合作创编故事,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构思框架表)谁在什么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宝葫芦带来了什么变化3.小组代表分享宝葫芦的故事。师生共同评价。4.教师先分享自己创编的故事,再模仿“奶奶”示范讲故事。5.感受童话的奇妙:假如你就是王葆,听了“奶奶”讲的故事有什么感受?板块四 填补空白,感受人物形象1.王葆听奶奶讲了那么多神奇的故事,就幻想自己也拥有一个宝葫芦。默读课文第19~21自然段,想一想:假如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他想用宝葫芦做什么呢?2.学生根据课文留下的空白发挥想象,分享自己的想法。3.感受人物形象: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新的体会?预设:王葆是一个天真的孩子,课文中多次写王葆“想到了”宝葫芦,尽管“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可他“总还是要想到它”,可见王葆是多么天真而又充满着幻想。4.拓展阅读:王葆总是幻想拥有一个宝葫芦。后来,他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可是拥有了宝葫芦后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幸福。这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在本次教学中,我在导入环节通过简笔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识字教学中,针对易错字的重点指导成效显著,学生书写正确率明显提升。但在创编故事环节,部分学生因缺乏创造性思维训练,表现较为局限,后续应增加相关拓展练习。在分析王葆形象时,小组讨论不够深入,部分学生理解较浅显,今后需改进引导方式,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