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在牛肚子里旅行1.认识“碌、齿”等6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另”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6个词语。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1.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1.认识“碌、齿”等6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另”等9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厘清课文脉络。3.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了解牛反刍的知识。板块一 谜语导入,读题质疑1.谜语导入:先出示关于蟋蟀的谜语,学生猜一猜。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旅”字。(“旅”右下部的笔顺是撇、竖提、撇、捺。)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红头为什么要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容易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交流反馈,认读生字。(1)交流多音字:“答应、一骨碌”中的“答、骨”都读第一声,“应”在“答应”一词中读轻声。(2)交流易错读音:“碌”是边音,“齿”是翘舌音,“咽”是第四声。(3)交流难懂的词语:“作声”是什么意思?(发出声音)“蹭来蹭去”是怎么样的?指一名学生做一做“蹭”的动作,让其他学生观察什么样的动作才是“蹭”。3.默读课文,了解旅行路线,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1)默读课文,想一想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圈出关键词后,小组合作填空。(牛嘴里)→( )→( )→( )→( )→(给喷了出来)(2)小组展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路线图:牛嘴里→牛肚子里→第一个胃室→第二个胃室→牛嘴里→给喷了出来。红头的旅行真是不可思议,你能上台演示一遍吗?(3)(出示板贴:牛肚子的透视图)学生拿序号标签①②③④⑤⑥,上台贴一贴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板块三 再读旅行经过,了解“反刍”1.学生再读描写“旅行”过程的第7~19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青头指导红头逃生的句子。2.结合关键句,了解牛反刍的知识。(1)红头刚进牛嘴里的时候,青头是怎样指点的?学生读第11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2)红头在牛肚子里时,青头是怎样指点的?学生读第13、15自然段。①指导书写“胃”字:“胃”的下部不是“月”,是将“月”的撇变成竖。②(课件出示牛胃图)学生观察牛胃图,教师引导:牛的胃有四个胃室,前三个胃室是储存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室才是管消化的。(3)红头最后是怎样从牛胃里逃脱的?青头是怎样指点的?①学生读第15自然段,识记生字“吞、咽”。“吞”指不经咀嚼,整个咽到肚子里。“咽”是使嘴里的食物等通过咽喉到食道里去。②(课件出示“科学小贴士”)学生默读“科学小贴士”,了解牛反刍的知识。3.根据关键句,小组合作画牛反刍的过程图,教师巡视指导。展示画得好的反刍过程图,师生评议。板块四 书写汉字,课堂小结1.指导书写“旅、另、及、命、拼、惊、尾、齿、胃”9个字。(1)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交流书写要点。(2)教师范写“命、拼、齿”等易错字,学生练写汉字。2.回顾课文,交流收获。预设:懂得了牛吃食物的特点。3.课堂小结:像这样把科学知识融入童话中去,多有意思。这类童话被称为“科学童话”。第2课时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1.会写“管、刚、乎、咬”4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6个词语。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4.能借助红头的旅行路线图讲故事。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说说红头的旅行路线。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头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它是怎么化险为夷的呢?红头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和红头一起历险。板块二 聚焦言行,体会情感1.想象自己就是红头,代入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旅行之“险”。(1)自由朗读课文第7~1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红头说的话,体会红头的心情变化。(2)学生交流反馈,圈出描写红头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教师相机出示句子,关键词着重标出。(3)引导学生感受红头的害怕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危险,并代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体会它们的友情。(1)红头在牛肚子里悲哀而又绝望,此时和它一起玩捉迷藏的青头又有着怎样的心情?(着急、惊讶)你是从哪里感受到青头的心情的?(急忙、大吃一惊)(2)谁能给“急忙”换个近义词?(连忙、赶紧等)谁能演一演“大吃一惊”的表情?(引导学生感受青头的着急、惊讶)(3)再次读一读描写青头的段落(第9、11、13、15、18、21自然段),圈出描写动作的关键词语。①从“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蹭来蹭去”等词语中感受青头的勇敢、镇定。②从青头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青头对朋友的关心、安慰,并试着用安慰、鼓励的语气朗读青头的话。(4)学生默读全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3.分角色朗读课文。链接生活,说感受:青头和红头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呢?4.教师小结: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要给予帮助和鼓励,并学着运用智慧战胜困难。板块三 借助路线,练讲故事1.回顾红头旅行路线图,借助路线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2.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上表现红头、青头心情变化的词语。3.学生上台讲故事,教师相机提醒一些关键词句,如“蹦、摔”等表示动作的词语、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对话。板块四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书写字词:(1)(课件出示汉字“管、刚、乎、咬”)学生观察汉字并交流书写要点。教师一边范写一边提示要点。如“管”要注意上紧下松,“刚”左宽右窄,“乎”的首笔是平撇。(2)学生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和词语,并展示交流。2.布置作业:(1)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给家人听。(2)课后摘抄、积累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本文篇幅较长,但情节生动有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红头,通过品读语句和代入朗读,体验红头的情感,深刻感受其危险遭遇。学生在朗读、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表达。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青头的临危不惧及其和红头之间的真挚友情,通过抓住描写心情和动作的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这一过程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其品词析句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