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 金色的草地1.认识“蒲、英”等5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0个字,会写“草地、窗前、蒲公英”等12个词语。 2.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3.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4.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多媒体课件;观察记录单;蒲公英、含羞草、向日葵等在不同时间变化的视频。 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1.认识“蒲、英”等5个生字,会写“蒲、英”等5个字,会写“草地、窗前、蒲公英”等12个词语。 2.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板块一 画面激趣,导入新课 1.看词语,想画面。 (1)(教师板书:草地)引导:看到这个词,你们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叠加词语,再想画面。教师在“草地”前加上“金色的”,再引导: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道疑惑,激情趣。 (1)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2)小结:是啊,这到底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疑惑,读课文。(1)课件出示初读课文的要求。(2)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识生字,写汉字。(1)激趣:草地里藏着一些陌生的汉字宝宝,我们跟它们打个招呼吧。(2)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3)写汉字。指导书写。 3.解疑惑,谈印象。 (1)巧引导,找联系。引导: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有什么联系吗?(课件出示句子) (2)读课文,说印象: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有趣)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读一读。 板块三 想象场景,体验美好 1.读句子,说场景。(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1)读好句子停顿。(2)读到这个句子,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场景? 2.演场景,谈感受。(1)演一演:同桌表演“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2)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紧扣课文第2自然段表示动作和神态的词语来评价。结合学生的表演理解“一本正经”“打哈欠”。(3)谈一谈: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学生交流) 3.师小结。第2课时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1.会写“脸、欠”等5个字,会写“草地、窗前、蒲公英”等12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板块一 勾连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词语,回顾旧知。(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2)谁能用上面的词语说一段话?(指名交流) 2.承上启下,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借助这些词语描述了课文第1~2自然段的场景,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草地、蒲公英给“我”和弟弟带来的许多乐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作者还有什么新发现。 板块二 链接习题,学习观察 1.读语段,找变化。 默读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有什么新发现。用横线、波浪线分别画出表示时间和表示颜色的词语。 2.谈变化,学观察。 (1)学生反馈,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卡,完成板书。(不同的“时间”对应不同的“草地颜色”。) (2)结合第3自然段,按时间顺序说说草地的变化。教师小结:作者在不同时间观察到的草地颜色不一样。看来,我们观察事物时,也可以像作者一样通过长时间连续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 3.找原因,学观察。 (1)启发思考:同一片草地,在不同时间的颜色不一样,真是太奇妙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交流原因,视频印证。(播放蒲公英在不同时间变化的视频。) (3)出示句子,学生表演读。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发现这种变化?(连续、细致的观察) 4.摆词语卡,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1)引导:草地颜色的变化与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关系密切。老师这儿有三张词语卡,(合拢 张开 合拢)放在哪儿比较合适呢?(2)学生上讲台贴词语卡。(3)借助板书,说说草地颜色的变化与蒲公英之间的关系。(4)在书上完成课后第二题。 板块三 指导书写,拓展交流 1.指导书写:“脸、欠、朝、拢、喜”。重点指导“喜”。 2.词语听写。 3.视频引导观察。 (1)引导回忆: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生活中,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植物在不同时间是不一样的吗?(2)播放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在不同时间发生变化的视频。让学生选一段视频,先试着用几句话写一写它的变化,再交流。 4.课后观察实践,积累单元写作素材。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也可以种豆芽或种白菜,观察其生长变化过程。要在不同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发现变化后还要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变化的原因。随时注意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 本课的教学,我在指导学生了解《搭船的鸟》的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努力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同一事物——草地,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每一板块的教学最后都与细致、连续的观察建立起联系,让细致、连续的观察与作者笔下的植物或鲜活场景以相互依存的方式,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