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洞悉时代使命感悟演讲魅力学习目标1.了解两位革命导师的奋斗业绩及精神品格,了解演讲背景;2.对比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章,把握文章观点,梳理论述思路;3.在反复诵读,对比研读中领会马克思的抱负和担当;4.从这两篇经典演讲词中学习演讲的技法,并练习演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法拉格在回忆马克思时说:“思考是他无上的乐事,他的整个身体都为头脑牺牲了。”马克思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家园,一个是归宿。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相关常识及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文章内容,学习演讲词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握其针对性。3.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4.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化恶意义的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2.体会悼词的基本特点,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3.梳理文章的结构,总体把握内容。4.寻找并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段,明确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5.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化恶意义的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作者介绍卡尔· 克思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1883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作者介绍主要著作有《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作者介绍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895年),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作者介绍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晚期食道癌在位于泰晤士河边的寓所内逝世。伟大的友谊作者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伟大的友谊写作背景马克思被邀请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1856年4月14日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马克思参加《人民报》的创刊纪念会这件事明显地说明了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同英国宪章派保持着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力想在思想上影响英国无产阶级并且帮助宪章运动的领袖,以使英国工人运动在新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复兴起来。新知讲解马克思在一次致恩格斯的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是在哭还是在笑,是在睡觉还是醒着?最近三个星期,我往曼彻斯特寄了各种各样的信,却没有收到一封回信。但是我相信都寄到了。”同样,如果有几天听不到马克思的音讯,恩格斯就会发出“连珠炮”似的追问“老摩尔,老摩尔,大胡子的老摩尔,你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听不到你一点消息?你有什么不幸,你在做什么事情?你是病了?还是陷入了你的政治经济学的深渊?”他们畅所欲言,无所不说,无所不谈。新知讲解对恩格斯他们两人之间的友谊,马克思作了高度的评价,1866年2月20日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们之间的这种友谊是何等的幸福,你要知道,我对任何关系都没有作过这么高的评价。”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这两位伟人的伟大友谊告诉世人:建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基础之上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牢不可破的。伟大的友谊写作背景《人民报》是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革命的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以帮助。《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一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章。写作背景150多年来,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年轮不仅丝毫没有消蚀掉它非凡的风采,而且其深邃的思想、隽永的语言、厚重的文化,至今仍然让我们能够领略到经典的魅力。写作背景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篇目 文体 解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演讲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悼词悼词是演讲词的一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开头述其哀(悲痛):(2)主体赞其功(敬仰):(3)结尾颂其德(悼念):演讲词类型①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②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③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说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之门。文体知识特点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1.针对性:要考虑演说的具体场合、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听众需要了解或解决些什么问题,以及演说者所处的地位、身份等,力戒泛泛而谈、无的放矢。2.鼓动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让听众接受阐明的意见和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必要的设问、反诘,深入浅出的譬喻、引用,这些都是增强演说辞启发性常用的方法。3.可讲性:由于演说辞是说给人听的,因此,语言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是产生感染力的先决条件。特点演讲稿基本格式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XXXXXXX标题,居中称呼,顶格问 候正 文结 尾……提出主旨;尽量引用;吸引人排比论证;事例论证;鼓动人重申主旨;尽量引用;号召人文学常识悼词是演讲词的一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开头述其哀(悲痛):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②主体赞其功(敬仰):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③结尾颂其德(悼念):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寄托哀思,并向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悼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狭义是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达哀思与敬意的讲话文稿。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诔辞、哀辞、吊文、祭文。吊屈原赋……………(汉 贾谊)祭十二郎文…………(唐 韩愈 )祭欧阳文忠公文……(宋 王安石 )芙蓉女儿诔…………(清 曹雪芹)祭妹文………………(清 袁枚 )巴尔扎克葬词………(法 维多克·雨果)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文体知识——悼词1.自主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间场合对象主旨1856年4月14日宴会\纪念会分析当前社会矛盾,指出无产阶级应当成为新生力量主宰世界的历史使命。革命或支持革命的与会群体1883年3月17日海格特公墓赞颂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及其崇高精神,表达沉痛的悼念之情。参加葬礼的人合作探究《《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章善用比喻和典故,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表达得鲜活生动,极具鼓动性和号召力。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赏析。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从修辞角度品味开篇语段的表达效果,感受马克思的伟大开篇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喻体 本体 作用干硬外壳细小裂口和缝隙 无底深渊 汪洋大海 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顽固的君权专制引发了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的动荡,但收效不大。当时矛盾重重的社会危机和复杂的社会现象气势宏大、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通过比喻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形象地展示在听众面前,激励情绪低迷的革命者振作精神,奋然前行,激发革命者的战斗豪情。无产阶级运动能将顽固的旧制度、旧体系击得粉碎。补充:1848年欧洲革命典故罗宾狡狯的精灵菲默法庭合作探究引用典故,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喻指造福于大众的革命。的精彩表达,再到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喻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还有“菲默法庭”的判决等典故的机智运用,以及对“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的理解,始终在一种鲜活的语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获得。体现了演讲语言的针对性、趣味性,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任务一:根据悼词的结构特点,梳理文章内容。第一部分:(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述其哀。第二部分:(2-7)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赞其功。第三部分:(8-9)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颂其德。新知讲解第一段:永远地睡着了。第二段: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三段: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第四段:剩余价值的发现。第五段: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第六段: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第七段: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第八段:他可能有过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合作探究明确:"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2、"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 合作探究明确:"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2、"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 合作探究3、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明确: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抹去”,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却十分无力,也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表明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无畏的气魄。课堂总结恩格思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本文为悼词,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这完全得益于恩格斯语言艺术的高超精当,准确而又富于感情。 穿越时空的对话,两篇雄文以真理之火点燃担当之光。《人民报》创刊演说中奔涌的变革激情,与马克思墓前永恒的革命宣言,共同勾勒出革命导师的精神坐标。此刻我们不是听众,而是接过火种的传承者——以真理为信仰,以苍生为怀抱,让滚烫的青春在民族复兴的熔炉里淬炼成钢。正如杨安所说:“我们要学习马克思既要敢于做梦,更要敢于追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