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真题】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2025年高考地理试题(2025·黑吉辽蒙)乡村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具有阶段性特征。安吉县黄杜村位于浙江省北部,1997年开始种植白茶,走绿色发展之路,先后完成了开(茶)园保绿、村庄环境治理、有机茶园、茶庄园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黄杜村从种茶到茶旅、茶文化休闲产业融合发展,茶衍生产业不断迭代升级。2025年,该村采取措施全面推动生产、生活向更高层次绿色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黄杜村白茶衍生产业不断迭代升级的驱动力是( )A.良好的区位交通 B.多元的市场需求C.优美的生态环境 D.知名的绿色品牌2.推动黄杜村向更高层次绿色发展的有力措施是( )A.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全覆盖 B.完善垃圾分类与收集系统C.扩大规模化茶园的种植面积 D.大力吸引各类外来投资项目(2025·黑吉辽蒙)物流公司的区位选择对物流业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在西班牙本土,物流公司距高速公路的平均距离从1997年的3.1千米变为2014年的2千米。下图示意2014年西班牙本土物流公司的空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影响西班牙本土物流公司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价格、交通条件 B.信息服务、土地价格C.信息服务、市场规模 D.市场规模、交通条件4.西班牙本土物流公司与高速公路平均距离的变化,使物流公司( )A.效率提高 B.客户增多 C.规模扩大 D.服务改善(2025·黑吉辽蒙)牡蛎、贻贝等双壳贝类环境适应性强,主要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颗粒,其生长过程中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是重要的双壳贝类养殖基地。近年未,莆田市持续开展海上养殖转型升级,引导海上养殖向生态化方向发展。2022年5月,福州市某企业出资20余万元,向秀屿区某水产养殖公司购买双壳贝类碳汇,用于抵消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碳排放,是全国首例双壳贝类碳汇交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扩大秀屿区牡蛎养殖碳汇量的有效措施是( )A.增加养殖品种 B.降低企业的碳排放C.改善养殖水质 D.提升养殖单产水平6.秀屿区开展双壳贝类碳汇交易能够( )A.提高资源利用率 B.鼓励生态养殖C.改善海岸带景观 D.提升贝类价格(2025·黑吉辽蒙)科研团队对某区域地层进行调查后,将地层界线绘制在地形图上(下图)。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由老到新为早石炭纪至晚新近纪,其中,中三叠纪至早新近纪之间的地层缺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区域内呈水平分布的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是( )A.早石炭纪、晚石炭纪 B.中二叠纪、晚二叠纪C.早三叠纪、中三叠纪 D.早新近纪、晚新近纪8.早石炭纪至早三叠纪时期,该区域主要经历( )A.沉积过程 B.侵蚀过程 C.褶皱变形 D.断裂位移(2025·黑吉辽蒙)某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其河源区分布的厚层松散沉积物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含水层。长期监测发现,随着气候变暖,冻土退化导致地下水的存储、运移及出露发生变化。下图为监测初期和后期该河河源区河谷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地下水出露点移动的原因及方向是( )A.冻土活动层变厚,向坡上移动B.多年冻结层密度变大,向坡下移动C.多年冻结层变薄,向坡下移动D.多年冻结层面积变小,向坡上移动10.河流接受地下水补给的径流量( )A.增加且峰值提前 B.增加且峰值推迟C.减少且峰值提前 D.减少且峰值推迟(2025·黑吉辽蒙)西高止山沿印度半岛西海岸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位于该山地的甲、乙两区土壤水分特征受气温、降水和坡向影响显著。下图示意从上一年12月21日到当年12月21日甲、乙两区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以及雨季(灰色)多年平均时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5月和10月的甲、乙两区多年平均土壤含水率中最小值出现在( )A.5月甲区 B.10月甲区 C.5月乙区 D.10月乙区12.甲、乙两区南北坡太阳辐射存在差异,由此导致旱季土壤含水率( )A.南坡高于北坡,且甲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小B.南坡高于北坡,且乙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小C.北坡高于南坡,且甲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大D.北坡高于南坡,且乙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大13.雨季甲区山脉西坡土壤表层物质较东坡更易发生的变化是( )A.粗粒比例降低 B.盐分聚集C.风化碎屑增加 D.养分流失(2025·黑吉辽蒙)青藏高原某断陷谷地势西高东低,海拔3470—3650米。距今1.8万年前,断陷谷中的P河沉积了深厚的松散物质。分水岭以北,L河源区发育了深切峡谷,河床海拔3280—3320米。距今1.8万年以来,L河通过潮源侵蚀切穿分水岭,在断陷谷内向上游持续延伸近80千米。此后,L河的支流X河开始发育。图1、图2分别示意距今1.8万年前和现代断陷谷及其周边地貌与水系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L河从基岩山地延伸至断陷谷时,其( )A.河水流量减少 B.泥沙含量减少C.溯源侵蚀加快 D.沉积物质增多15.推断P河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①P河改道进入X河②P河中游断流③P河下游断流④L河袭夺P河A.①③②④ B.④③①②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16.断陷谷内,L河比X河( )A.河床纵比降更小 B.年均径流量更小C.沉积物粒径更大 D.河流阶地面更窄17.(2025·黑吉辽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丰县位于合肥市北部,长期以农业为主。2001年,长丰县实施了“工业立县”“先南后北、非均衡发展”战略。2007年,长丰县岗集园区、双凤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以汽配、食品加工、建材等为主的产业集群。2024年,长丰县围绕“一区六园”高质量培育产业集群,并依托北部智慧农业谷推进农业现代化,逐步构建城乡空间均衡发展格局。下图为2024年长丰县主要产业集群情况以及“一区六园”、智慧农业谷等位置示意图。(1)根据区位条件,说明长丰县实施“先南后北、非均衡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2)概括2007—2024年长丰县产业集群变化的主要特征。(3)分析智慧农业谷对长丰县空间均衡发展的作用。18.(2025·黑吉辽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受季风系统、海陆位置等因素影响,甲、乙海域降水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后表现出显著差异。乙海域表层水体盐度、温度较高,富含营养盐,吸引大洋鱼类聚集。图1示意2011—2020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后20天内甲、乙海域的日平均降水量。图2示意2011—2020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后甲海域出现强降水时环南海区域的低空平均风速和主要风向分布。(1)据图1,指出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降水的主要特征。(2)分析甲海域强降水的成因。(3)结合降水差异和夏季风的影响,分析乙海域大洋鱼类聚集条件的形成原因。19.(2025·黑吉辽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中心组团式”是都市圈空间组织的重要形态,各组团依据位置、交通等条件,通过要素流动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为强化关联网络实现一体化发展,2022年湖北省将“武鄂黄黄”地区划分为8个城市组团(下图),其中西部的武昌、汉口和汉阳为武汉中心城区组团,人口密度大、房价较高;东部的鄂州、黄冈、黄石-大冶3个外围组团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导产业趋同;武汉新城组团位于“武鄂黄黄”区域中心,光电子、新材料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应不断强化集聚与辐射功能,逐步成为武汉都市圈的增长极。(1)与武汉新城组团比较,指出武昌组团土地利用的特点。(2)说明武汉新城组团的位置对其人口集聚的积极影响。(3)分析黄石-大冶组团依托不同交通方式融入“武鄂黄黄”关联网络的途径。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A【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解析】【点评】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 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价格影响农业的规模和水平农业技术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化肥 提高农业的产量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高冷藏技术 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历史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1.根据材料可知,“1997年开始种植白茶,走绿色发展之路,先后完成了开(茶)园保绿、村庄环境治理、有机茶园、茶庄园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黄杜村从种茶到茶旅、茶文化休闲产业融合发展,茶衍生产业不断迭代升级”,说明黄杜村白茶衍生产业不断迭代升级主要是依托茶种植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实现产品多元化,满足了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市场需求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驱动力。而良好的交通条件、优美的环境和知名的绿色品牌对农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其产业不断迭代发展的驱动力。B正确。故答案为:B。2.本题解题的要求主要掌握关键词是“更高层次、绿色发展”、“有力措施”,因此正确的选项应该具备绿色发展理念、是当今社会还没有达到的(更高)具体前瞻性的措施,扩大规模化茶园的种植面积、大力吸引各类外来投资项目和完善垃圾分类与收集系统不具有前瞻性,而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全覆盖可以体现绿色发展且具有前瞻性。A正确。故答案为:A。【答案】3.D4.A【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与主要方式【解析】【点评】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出现了新的服务行业:软件服务、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科技咨询、文化创意等。(2)出现了新的服务模式:远程医疗、电子商务、共享单车、现代物流、个性订制服务等(3)区位因素也发生了变化: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影响新兴服务业区位因素选择的主要因素;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地理空间限制逐渐减弱;更多考虑通信、网络、科技、劳动力素质、政策法规、个人情感等。3.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西班牙本土物流公司主要分布在各级城市及主要交通线(高速公路)、港口附近,这些地方市场规模较大、交通通达度较高(具有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城市土地价格相对较高,在交通线沿线信息服务未必都好,因此,影响西班牙本土物流公司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规模和交通条件。D正确。故答案为:D。4.根据材料“物流公司距高速公路的平均距离从1997年的3.1千米变为2014年的2千米”,可知物流公司分布距离高速公路渐近,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物流运输效率要求提高了,物流公司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逐渐趋向高速公路分布。而客户增多、物流公司规模扩大和服务改善不一定使物流公司趋向高速公路分布。A正确。故答案为:A。【答案】5.D6.B【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解析】【点评】中国碳减排的行动措施(1)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2)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3)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4)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5)开征环境保护税。5.根据题意要求,扩大秀屿区牡蛎养殖碳汇量的有效措施,是指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降低碳排放的措施。增加养殖品种和改善养殖水质可以增加养殖业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不能有效的实现降低碳排放,降低企业的碳排放对养殖业碳排放降低没有关系;提升养殖单产水平,可以有效的降低养殖业的碳排放,可以扩大秀屿区牡蛎养殖碳汇量。D正确。故答案为:D。6.碳汇作为商品可以出售,若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实行生态养殖,减少碳排放,把多余的碳汇出售,可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因此秀屿区把多余的碳汇出售,可以再客观上鼓励生态养殖的发展。碳汇交易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改善海岸带景观和提升贝类价格影响不大。B正确。故答案为:B。【答案】7.D8.A【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外力作用【解析】【点评】地质年代表及其演化过程7.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及对题干的理解能力。该区域内呈水平分布的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因此,图中区域内呈水平分布的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寻找应该具备:等高线与地层分界线应该大致平行。图中信息显示N1、N2附近的等高线及两个地层的分界线大致平行,说明该区域内呈水平分布的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是早新近纪、晚新近纪。D正确。故答案为:D。8.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由老到新为早石炭纪至晚新近纪,其中,中三叠纪至早新近纪之间的地层缺失。说明在早石炭纪至早三叠纪时期地层没有缺失,一直有沉积岩地层存在,说明该时期一直存在沉积环境(地势较低),因此该地区在早石炭纪至早三叠纪主要经历了沉积过程。A正确。故答案为:A。【答案】9.C10.B【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解析】【点评】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判图析图能力,对比图中的初期和后期信息可知,地下水的出露点移动方向是向坡下移动。解释其移动方向的原因,仍从图中找,显然随着气候变暖,多年冻结层变薄,冻土活动层变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最后致使地下水出露点位置(海拔高度降低)下移。具体如图:C正确。故答案为:C。10.本题仍然需要读图分析,对比可知:初期只有冻结层上水补给河流水,后期不仅有冻结层上水补给河流,同时业有冻结层下水补给河流,且多年冻结层变薄,会析出水(冻结层融化的水),因此,河流接受地下水补给的径流量会增加;同时由于,多年冻结层变薄,且之间出现多年冻结层断开,与地表贯通,随着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结层之上的地下水位下降,多年冻结层之下也有地下水补给河流,使得地下水向河流补给河流的落小,流速减缓,故河流洪峰到来的时间推迟。B正确。故答案为:B。【答案】11.A12.C13.D【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解析】【点评】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口诀“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11.根据材料可知,土壤水分特征受气温、降水和坡向影响显著。西高止山位于印度半岛上,该山地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6—9月份为雨季,10月—次年的5月份为旱季。对比5月份和10月份土壤水分的差异,考虑气温、降水的影响,10月份雨季刚刚结束,气温相对较低,蒸发相对较弱,土壤水分相对较多,而5月份处于旱季后期,气温较高、蒸发较强,降水少,土壤水分较少,故土壤含水率5月份较小,10月份较大;考虑到坡向,由图可知,6月21日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5°,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5°,故可以推测判断,5月份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甲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较乙区更强,甲区土壤水分蒸发更强烈,甲区土壤含水率更小。A正确。故答案为:A。12.由图可知,甲区、乙区旱季(10月—次年5月)期间正午太阳高度角差(两地最小值甲地48°,乙地为58°;最大值甲地为85°,乙地为75°。)甲地大于乙地,因此甲区在旱季太阳辐射南北差异较乙区大。旱季后期(5月份)太阳照射山地北坡,南坡为阴坡,北坡太阳辐射强于南坡,土壤水分蒸发量北坡大于南坡,故甲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大;旱季(10月—次年5月份)太阳大部分时间太阳直射南半球,故在此期间山地南坡为为阳坡,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北坡为阴坡,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小,故土壤含水率北坡高于南坡。C正确。故答案为:C。13.雨季时该山地盛行西南季风,西高止山的西坡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东坡更丰富,坡面径流量更大,侵蚀作用更强,更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的养分更容易流失。由于西坡水量大,侵蚀作用强,侵蚀碎屑物增多,风化碎屑物减少,山坡土壤表层物质的粒径变大,雨季盐分溶于水,易发生淋失,不易盐分聚集。D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14.C15.B16.A【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解析】【点评】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位置 名称 成因源头段 流经青藏高原 宽浅河谷 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上游 流经山区、高原、高地 “V”形峡谷 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蚀作用强出山口 支流汇入处 冲积扇 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中下游 流经丘陵盆地 曲流 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牛轭湖 河流会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道流经平原 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河口段 入海口处 三角洲 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14.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图中的L河位于图中分水岭的北侧,在1.8万年前,其河床的海拔高度在3280—3320米,分水岭南侧断陷谷中的P河,海拔高度在3470—3650米,L河地势较P河低,因此L河不断溯源侵蚀,切穿南侧的分水岭,使河床延伸到南侧断陷谷时,袭夺了P河,使P河发育为X河和L河为其两个源头,因此L河从基岩山地延伸到断陷谷时,L河流域面积增大,其补给水源增大,河流的径流量增加,由于上游X河水的注入,X河水注入L河,河流的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加快,河流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的含沙量增加,溯源侵蚀加快,河流的搬运作用加快,沉积物质减少。C正确。故答案为:C。15.根据图文的信息可知,P河变化主要是受L河袭夺后产生的,由于L河的海拔高度较P河低,L河溯源侵蚀,切断分水岭后,继续溯源侵蚀,形成X河和L河,由于L河下游地势较低,原来P河下游流向发生变化(回流),X河流向L河,使得原来的P下游失去了补给水源,P河下游断流,致使原来的P河的下游断流;X河继续向P河上游溯源侵蚀,原来P河改道进入X河,最终使得原来P河中游断流,至此原来的P河成为了L河的两个支流。B正确。故答案为:B。16.据上题的分析,断陷谷的X河位于原来P河的上游,L河位于原来P河的下游,由于下游的L河河床海拔较低,故袭夺后的L河与X河相比,河床纵比绛小,水流速度慢,沉积物粒径小,河流阶地面宽,A正确。故答案为:A。17.【答案】(1)长丰县南部靠近合肥市辖区,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承接合肥的产业转移、人才流动和基础设施辐射;南部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完善,北部距合肥远,初期工业基础弱,工业发展条件差。因此优先发展南部,实施“先南后北、非均衡发展”战略。(2)产业类型从传统产业(汽配、食品加工、建材)向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智慧产业(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转变;产业集群数量增加,产业布局范围扩大,从南部扩展至北部;产业不断升级,产业附加值提升,技术含量提高。(3)智慧农业谷位于长丰县北部,推动北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缩小南北产业发展差距;吸引资源向北部集聚,带动北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集聚,促进城乡空间均衡布局;北部以农业现代化为特色,与南部工业集群互补,优化县域产业空间结构,推动空间均衡发展。【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区域协调发展【解析】【分析】(1)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区位优势。根据图文信息可知,长丰县南部靠近合肥市辖区,地理位置优越,受地缘经济优势影响,更容易受到安徽省省会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便于承接合肥的产业转移、人才流动和基础设施辐射;南部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完善,北部距合肥远,初期工业基础弱,工业发展条件差。因此优先发展南部,实施“先南后北、非均衡发展”战略。(2)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在2007年,在长丰县岗集园区、双凤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以汽配、食品加工、建材等为主的产业集群。2024年,长丰县围绕“一区六园”高质量培育产业集群,并依托北部智慧农业谷推进农业现代化,逐步构建城乡空间均衡发展格局。因此,可以概括出2007—2024年长丰县产业集群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产业类型从传统产业(汽配、食品加工、建材)向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智慧产业(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转变;产业集群数量增加,产业布局范围扩大,从南部扩展至北部;产业不断升级,产业附加值提升,技术含量提高。(3)根据材料可知,长丰县南部经济相对发达,而北部相对落后,要实现长丰县空间均衡发展,智慧农业落户北部,可以推动北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缩小南北产业发展差距;吸引资源向北部集聚,带动北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集聚,促进城乡空间均衡布局;北部以农业现代化为特色,与南部工业集群互补,优化县域产业空间结构,推动空间均衡发展。【点评】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1)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2)区域管理者实施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3)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18.【答案】(1)甲海域降水总量大,降水日变化幅度大;降水频次高,多连续性降水;降水峰值出现时间早且峰值高。(2)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来自低纬海洋的西南夏季风携带大量水汽,在甲海域受地形抬升易形成降水;甲海域周边地区盛行偏南气流与偏东气流,气流在甲海域汇合,形成辐合上升气流,促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3)降水差异方面:乙海域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更多的有机物质,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晴天多,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盐度较高,适合大洋鱼类生存。夏季风影响方面:夏季风在乙海域形成离岸风,导致海水离岸流动,深层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食物;夏季风使海水流动,有利于改善海域水质,增加水中溶氧量,适宜鱼类聚集。【知识点】锋面气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解析】【分析】(1)本题解答的关键读图及降水特征的描述。由图1可知,从整体上看,甲海域的降水总量大于乙海域,从具体上看,降水日变化幅度大;降水频次高,多连续性降水;降水峰值出现时间早且峰值高。(2)根据降水形成的条件可知,降水条件主要由三个:充足的水汽供应、降温和凝结核。图示海域位于我国的南海,影响该海域的夏季风主要是西南季风, 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来自低纬海洋的西南夏季风携带大量水汽,在甲海域受地形抬升易形成降水;甲海域周边地区盛行偏南气流与偏东气流,气流在甲海域汇合,形成辐合上升气流,促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3)海洋中鱼类聚集的的原因,主要从鱼类的生存环境优越和饵料丰富方面进行分析。据题目要求本题作答应该结合降水差异和夏季风的影响进行分析。降水差异方面:乙海域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更多的有机物质,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晴天多,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盐度较高,适合大洋鱼类生存。夏季风影响方面:夏季风在乙海域形成离岸风,导致海水离岸流动,深层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食物;夏季风使海水流动,有利于改善海域水质,增加水中溶氧量,适宜鱼类聚集。【点评】锋面气旋的判读1.位置:锋面一定存在于低压槽上,不可能存在于高压脊上。2.分布和雨带:锋面气旋的西侧为冷锋,东侧为暖锋,锋面降水区域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3.示意图判读要领(1)判断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2)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①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②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3)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19.【答案】(1)武昌组团作为武汉中心城区组团,土地利用呈现出以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土地利用强度大、利用率高;土地利用混合程度高,城市功能分区相对模糊;土地价格高,开发成本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比较大,基础设施更为完善等特点。(2)武汉新城组团位于“武鄂黄黄”区域的中心地带,这一地理位置为其人口集聚带来了显著优势。首先,其交通便利,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线路交汇于此,使得人员流动更加便捷。其次,作为光电子、新材料等产业的集聚区,武汉新城组团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前来就业和生活。此外,其良好的城市环境和配套设施也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的集聚。(3)高速公路:通过建设和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与武汉、鄂州、黄石和黄冈等城市的快速连接,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通。铁路:利用现有的铁路资源,加强与其他城市的铁路交通联系,提高运输效率和便捷性。水运: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展水运交通,加强与武汉等城市的水上联系,降低物流成本。公共交通: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区域内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方便居民出行和交流。【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解析】【分析】(1)根据城市的功能分区可知,武昌组团位于武汉市的中心城区,可用地为0,而武汉新城组团位于武汉市的边缘地带,因此,可以做出比较判断, 与武汉新城组团比较,指出武昌组团土地利用的特点是以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 土地利用强度大、利用率高;土地利用混合程度高,城市功能分区相对模糊;土地价格高,开发成本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比较大,基础设施更为完善等特点。(2)本题考查区域的位置对人口集聚的影响,区域位置主要从地理位置、交通位置、地缘经济位置等方面说明。从区域的整体角度来看,武汉新城组团位于“武鄂黄黄”区域的中心地带,这一地理位置为其人口集聚带来了显著优势。首先,其交通便利,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线路交汇于此,使得人员流动更加便捷。其次,作为光电子、新材料等产业的集聚区,武汉新城组团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前来就业和生活。此外,其良好的城市环境和配套设施也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的集聚。(3)黄石—大冶组团依托不同交通方式融入“武鄂黄黄”关联网络的途径的分析,主要分析黄石—大冶组团与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等城市的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联系,主要有高速公路、铁路、水运和公共交通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是:高速公路:通过建设和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与武汉、鄂州、黄石和黄冈等城市的快速连接,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通。铁路:利用现有的铁路资源,加强与其他城市的铁路交通联系,提高运输效率和便捷性。水运: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展水运交通,加强与武汉等城市的水上联系,降低物流成本。公共交通: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区域内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方便居民出行和交流。【点评】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思路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布局,如通过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①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②根据图中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③注意高级居住区一般和风景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1 / 1【高考真题】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2025年高考地理试题(2025·黑吉辽蒙)乡村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具有阶段性特征。安吉县黄杜村位于浙江省北部,1997年开始种植白茶,走绿色发展之路,先后完成了开(茶)园保绿、村庄环境治理、有机茶园、茶庄园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黄杜村从种茶到茶旅、茶文化休闲产业融合发展,茶衍生产业不断迭代升级。2025年,该村采取措施全面推动生产、生活向更高层次绿色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黄杜村白茶衍生产业不断迭代升级的驱动力是( )A.良好的区位交通 B.多元的市场需求C.优美的生态环境 D.知名的绿色品牌2.推动黄杜村向更高层次绿色发展的有力措施是( )A.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全覆盖 B.完善垃圾分类与收集系统C.扩大规模化茶园的种植面积 D.大力吸引各类外来投资项目【答案】1.B2.A【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解析】【点评】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 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价格影响农业的规模和水平农业技术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化肥 提高农业的产量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高冷藏技术 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历史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1.根据材料可知,“1997年开始种植白茶,走绿色发展之路,先后完成了开(茶)园保绿、村庄环境治理、有机茶园、茶庄园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黄杜村从种茶到茶旅、茶文化休闲产业融合发展,茶衍生产业不断迭代升级”,说明黄杜村白茶衍生产业不断迭代升级主要是依托茶种植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实现产品多元化,满足了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市场需求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驱动力。而良好的交通条件、优美的环境和知名的绿色品牌对农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其产业不断迭代发展的驱动力。B正确。故答案为:B。2.本题解题的要求主要掌握关键词是“更高层次、绿色发展”、“有力措施”,因此正确的选项应该具备绿色发展理念、是当今社会还没有达到的(更高)具体前瞻性的措施,扩大规模化茶园的种植面积、大力吸引各类外来投资项目和完善垃圾分类与收集系统不具有前瞻性,而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全覆盖可以体现绿色发展且具有前瞻性。A正确。故答案为:A。(2025·黑吉辽蒙)物流公司的区位选择对物流业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在西班牙本土,物流公司距高速公路的平均距离从1997年的3.1千米变为2014年的2千米。下图示意2014年西班牙本土物流公司的空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影响西班牙本土物流公司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价格、交通条件 B.信息服务、土地价格C.信息服务、市场规模 D.市场规模、交通条件4.西班牙本土物流公司与高速公路平均距离的变化,使物流公司( )A.效率提高 B.客户增多 C.规模扩大 D.服务改善【答案】3.D4.A【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与主要方式【解析】【点评】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出现了新的服务行业:软件服务、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科技咨询、文化创意等。(2)出现了新的服务模式:远程医疗、电子商务、共享单车、现代物流、个性订制服务等(3)区位因素也发生了变化: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影响新兴服务业区位因素选择的主要因素;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地理空间限制逐渐减弱;更多考虑通信、网络、科技、劳动力素质、政策法规、个人情感等。3.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西班牙本土物流公司主要分布在各级城市及主要交通线(高速公路)、港口附近,这些地方市场规模较大、交通通达度较高(具有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城市土地价格相对较高,在交通线沿线信息服务未必都好,因此,影响西班牙本土物流公司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规模和交通条件。D正确。故答案为:D。4.根据材料“物流公司距高速公路的平均距离从1997年的3.1千米变为2014年的2千米”,可知物流公司分布距离高速公路渐近,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物流运输效率要求提高了,物流公司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逐渐趋向高速公路分布。而客户增多、物流公司规模扩大和服务改善不一定使物流公司趋向高速公路分布。A正确。故答案为:A。(2025·黑吉辽蒙)牡蛎、贻贝等双壳贝类环境适应性强,主要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颗粒,其生长过程中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是重要的双壳贝类养殖基地。近年未,莆田市持续开展海上养殖转型升级,引导海上养殖向生态化方向发展。2022年5月,福州市某企业出资20余万元,向秀屿区某水产养殖公司购买双壳贝类碳汇,用于抵消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碳排放,是全国首例双壳贝类碳汇交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扩大秀屿区牡蛎养殖碳汇量的有效措施是( )A.增加养殖品种 B.降低企业的碳排放C.改善养殖水质 D.提升养殖单产水平6.秀屿区开展双壳贝类碳汇交易能够( )A.提高资源利用率 B.鼓励生态养殖C.改善海岸带景观 D.提升贝类价格【答案】5.D6.B【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解析】【点评】中国碳减排的行动措施(1)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2)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3)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4)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5)开征环境保护税。5.根据题意要求,扩大秀屿区牡蛎养殖碳汇量的有效措施,是指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降低碳排放的措施。增加养殖品种和改善养殖水质可以增加养殖业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不能有效的实现降低碳排放,降低企业的碳排放对养殖业碳排放降低没有关系;提升养殖单产水平,可以有效的降低养殖业的碳排放,可以扩大秀屿区牡蛎养殖碳汇量。D正确。故答案为:D。6.碳汇作为商品可以出售,若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实行生态养殖,减少碳排放,把多余的碳汇出售,可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因此秀屿区把多余的碳汇出售,可以再客观上鼓励生态养殖的发展。碳汇交易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改善海岸带景观和提升贝类价格影响不大。B正确。故答案为:B。(2025·黑吉辽蒙)科研团队对某区域地层进行调查后,将地层界线绘制在地形图上(下图)。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由老到新为早石炭纪至晚新近纪,其中,中三叠纪至早新近纪之间的地层缺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区域内呈水平分布的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是( )A.早石炭纪、晚石炭纪 B.中二叠纪、晚二叠纪C.早三叠纪、中三叠纪 D.早新近纪、晚新近纪8.早石炭纪至早三叠纪时期,该区域主要经历( )A.沉积过程 B.侵蚀过程 C.褶皱变形 D.断裂位移【答案】7.D8.A【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外力作用【解析】【点评】地质年代表及其演化过程7.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及对题干的理解能力。该区域内呈水平分布的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因此,图中区域内呈水平分布的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寻找应该具备:等高线与地层分界线应该大致平行。图中信息显示N1、N2附近的等高线及两个地层的分界线大致平行,说明该区域内呈水平分布的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是早新近纪、晚新近纪。D正确。故答案为:D。8.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由老到新为早石炭纪至晚新近纪,其中,中三叠纪至早新近纪之间的地层缺失。说明在早石炭纪至早三叠纪时期地层没有缺失,一直有沉积岩地层存在,说明该时期一直存在沉积环境(地势较低),因此该地区在早石炭纪至早三叠纪主要经历了沉积过程。A正确。故答案为:A。(2025·黑吉辽蒙)某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其河源区分布的厚层松散沉积物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含水层。长期监测发现,随着气候变暖,冻土退化导致地下水的存储、运移及出露发生变化。下图为监测初期和后期该河河源区河谷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地下水出露点移动的原因及方向是( )A.冻土活动层变厚,向坡上移动B.多年冻结层密度变大,向坡下移动C.多年冻结层变薄,向坡下移动D.多年冻结层面积变小,向坡上移动10.河流接受地下水补给的径流量( )A.增加且峰值提前 B.增加且峰值推迟C.减少且峰值提前 D.减少且峰值推迟【答案】9.C10.B【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解析】【点评】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判图析图能力,对比图中的初期和后期信息可知,地下水的出露点移动方向是向坡下移动。解释其移动方向的原因,仍从图中找,显然随着气候变暖,多年冻结层变薄,冻土活动层变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最后致使地下水出露点位置(海拔高度降低)下移。具体如图:C正确。故答案为:C。10.本题仍然需要读图分析,对比可知:初期只有冻结层上水补给河流水,后期不仅有冻结层上水补给河流,同时业有冻结层下水补给河流,且多年冻结层变薄,会析出水(冻结层融化的水),因此,河流接受地下水补给的径流量会增加;同时由于,多年冻结层变薄,且之间出现多年冻结层断开,与地表贯通,随着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结层之上的地下水位下降,多年冻结层之下也有地下水补给河流,使得地下水向河流补给河流的落小,流速减缓,故河流洪峰到来的时间推迟。B正确。故答案为:B。(2025·黑吉辽蒙)西高止山沿印度半岛西海岸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位于该山地的甲、乙两区土壤水分特征受气温、降水和坡向影响显著。下图示意从上一年12月21日到当年12月21日甲、乙两区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以及雨季(灰色)多年平均时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5月和10月的甲、乙两区多年平均土壤含水率中最小值出现在( )A.5月甲区 B.10月甲区 C.5月乙区 D.10月乙区12.甲、乙两区南北坡太阳辐射存在差异,由此导致旱季土壤含水率( )A.南坡高于北坡,且甲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小B.南坡高于北坡,且乙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小C.北坡高于南坡,且甲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大D.北坡高于南坡,且乙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大13.雨季甲区山脉西坡土壤表层物质较东坡更易发生的变化是( )A.粗粒比例降低 B.盐分聚集C.风化碎屑增加 D.养分流失【答案】11.A12.C13.D【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解析】【点评】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口诀“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11.根据材料可知,土壤水分特征受气温、降水和坡向影响显著。西高止山位于印度半岛上,该山地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6—9月份为雨季,10月—次年的5月份为旱季。对比5月份和10月份土壤水分的差异,考虑气温、降水的影响,10月份雨季刚刚结束,气温相对较低,蒸发相对较弱,土壤水分相对较多,而5月份处于旱季后期,气温较高、蒸发较强,降水少,土壤水分较少,故土壤含水率5月份较小,10月份较大;考虑到坡向,由图可知,6月21日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5°,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5°,故可以推测判断,5月份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甲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较乙区更强,甲区土壤水分蒸发更强烈,甲区土壤含水率更小。A正确。故答案为:A。12.由图可知,甲区、乙区旱季(10月—次年5月)期间正午太阳高度角差(两地最小值甲地48°,乙地为58°;最大值甲地为85°,乙地为75°。)甲地大于乙地,因此甲区在旱季太阳辐射南北差异较乙区大。旱季后期(5月份)太阳照射山地北坡,南坡为阴坡,北坡太阳辐射强于南坡,土壤水分蒸发量北坡大于南坡,故甲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大;旱季(10月—次年5月份)太阳大部分时间太阳直射南半球,故在此期间山地南坡为为阳坡,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北坡为阴坡,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小,故土壤含水率北坡高于南坡。C正确。故答案为:C。13.雨季时该山地盛行西南季风,西高止山的西坡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东坡更丰富,坡面径流量更大,侵蚀作用更强,更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的养分更容易流失。由于西坡水量大,侵蚀作用强,侵蚀碎屑物增多,风化碎屑物减少,山坡土壤表层物质的粒径变大,雨季盐分溶于水,易发生淋失,不易盐分聚集。D正确。故答案为:D。(2025·黑吉辽蒙)青藏高原某断陷谷地势西高东低,海拔3470—3650米。距今1.8万年前,断陷谷中的P河沉积了深厚的松散物质。分水岭以北,L河源区发育了深切峡谷,河床海拔3280—3320米。距今1.8万年以来,L河通过潮源侵蚀切穿分水岭,在断陷谷内向上游持续延伸近80千米。此后,L河的支流X河开始发育。图1、图2分别示意距今1.8万年前和现代断陷谷及其周边地貌与水系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L河从基岩山地延伸至断陷谷时,其( )A.河水流量减少 B.泥沙含量减少C.溯源侵蚀加快 D.沉积物质增多15.推断P河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①P河改道进入X河②P河中游断流③P河下游断流④L河袭夺P河A.①③②④ B.④③①②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16.断陷谷内,L河比X河( )A.河床纵比降更小 B.年均径流量更小C.沉积物粒径更大 D.河流阶地面更窄【答案】14.C15.B16.A【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解析】【点评】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位置 名称 成因源头段 流经青藏高原 宽浅河谷 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上游 流经山区、高原、高地 “V”形峡谷 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蚀作用强出山口 支流汇入处 冲积扇 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中下游 流经丘陵盆地 曲流 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牛轭湖 河流会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道流经平原 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河口段 入海口处 三角洲 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14.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图中的L河位于图中分水岭的北侧,在1.8万年前,其河床的海拔高度在3280—3320米,分水岭南侧断陷谷中的P河,海拔高度在3470—3650米,L河地势较P河低,因此L河不断溯源侵蚀,切穿南侧的分水岭,使河床延伸到南侧断陷谷时,袭夺了P河,使P河发育为X河和L河为其两个源头,因此L河从基岩山地延伸到断陷谷时,L河流域面积增大,其补给水源增大,河流的径流量增加,由于上游X河水的注入,X河水注入L河,河流的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加快,河流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的含沙量增加,溯源侵蚀加快,河流的搬运作用加快,沉积物质减少。C正确。故答案为:C。15.根据图文的信息可知,P河变化主要是受L河袭夺后产生的,由于L河的海拔高度较P河低,L河溯源侵蚀,切断分水岭后,继续溯源侵蚀,形成X河和L河,由于L河下游地势较低,原来P河下游流向发生变化(回流),X河流向L河,使得原来的P下游失去了补给水源,P河下游断流,致使原来的P河的下游断流;X河继续向P河上游溯源侵蚀,原来P河改道进入X河,最终使得原来P河中游断流,至此原来的P河成为了L河的两个支流。B正确。故答案为:B。16.据上题的分析,断陷谷的X河位于原来P河的上游,L河位于原来P河的下游,由于下游的L河河床海拔较低,故袭夺后的L河与X河相比,河床纵比绛小,水流速度慢,沉积物粒径小,河流阶地面宽,A正确。故答案为:A。17.(2025·黑吉辽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丰县位于合肥市北部,长期以农业为主。2001年,长丰县实施了“工业立县”“先南后北、非均衡发展”战略。2007年,长丰县岗集园区、双凤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以汽配、食品加工、建材等为主的产业集群。2024年,长丰县围绕“一区六园”高质量培育产业集群,并依托北部智慧农业谷推进农业现代化,逐步构建城乡空间均衡发展格局。下图为2024年长丰县主要产业集群情况以及“一区六园”、智慧农业谷等位置示意图。(1)根据区位条件,说明长丰县实施“先南后北、非均衡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2)概括2007—2024年长丰县产业集群变化的主要特征。(3)分析智慧农业谷对长丰县空间均衡发展的作用。【答案】(1)长丰县南部靠近合肥市辖区,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承接合肥的产业转移、人才流动和基础设施辐射;南部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完善,北部距合肥远,初期工业基础弱,工业发展条件差。因此优先发展南部,实施“先南后北、非均衡发展”战略。(2)产业类型从传统产业(汽配、食品加工、建材)向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智慧产业(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转变;产业集群数量增加,产业布局范围扩大,从南部扩展至北部;产业不断升级,产业附加值提升,技术含量提高。(3)智慧农业谷位于长丰县北部,推动北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缩小南北产业发展差距;吸引资源向北部集聚,带动北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集聚,促进城乡空间均衡布局;北部以农业现代化为特色,与南部工业集群互补,优化县域产业空间结构,推动空间均衡发展。【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区域协调发展【解析】【分析】(1)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区位优势。根据图文信息可知,长丰县南部靠近合肥市辖区,地理位置优越,受地缘经济优势影响,更容易受到安徽省省会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便于承接合肥的产业转移、人才流动和基础设施辐射;南部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完善,北部距合肥远,初期工业基础弱,工业发展条件差。因此优先发展南部,实施“先南后北、非均衡发展”战略。(2)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在2007年,在长丰县岗集园区、双凤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以汽配、食品加工、建材等为主的产业集群。2024年,长丰县围绕“一区六园”高质量培育产业集群,并依托北部智慧农业谷推进农业现代化,逐步构建城乡空间均衡发展格局。因此,可以概括出2007—2024年长丰县产业集群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产业类型从传统产业(汽配、食品加工、建材)向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智慧产业(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转变;产业集群数量增加,产业布局范围扩大,从南部扩展至北部;产业不断升级,产业附加值提升,技术含量提高。(3)根据材料可知,长丰县南部经济相对发达,而北部相对落后,要实现长丰县空间均衡发展,智慧农业落户北部,可以推动北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缩小南北产业发展差距;吸引资源向北部集聚,带动北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集聚,促进城乡空间均衡布局;北部以农业现代化为特色,与南部工业集群互补,优化县域产业空间结构,推动空间均衡发展。【点评】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1)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2)区域管理者实施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3)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18.(2025·黑吉辽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受季风系统、海陆位置等因素影响,甲、乙海域降水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后表现出显著差异。乙海域表层水体盐度、温度较高,富含营养盐,吸引大洋鱼类聚集。图1示意2011—2020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后20天内甲、乙海域的日平均降水量。图2示意2011—2020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后甲海域出现强降水时环南海区域的低空平均风速和主要风向分布。(1)据图1,指出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降水的主要特征。(2)分析甲海域强降水的成因。(3)结合降水差异和夏季风的影响,分析乙海域大洋鱼类聚集条件的形成原因。【答案】(1)甲海域降水总量大,降水日变化幅度大;降水频次高,多连续性降水;降水峰值出现时间早且峰值高。(2)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来自低纬海洋的西南夏季风携带大量水汽,在甲海域受地形抬升易形成降水;甲海域周边地区盛行偏南气流与偏东气流,气流在甲海域汇合,形成辐合上升气流,促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3)降水差异方面:乙海域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更多的有机物质,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晴天多,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盐度较高,适合大洋鱼类生存。夏季风影响方面:夏季风在乙海域形成离岸风,导致海水离岸流动,深层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食物;夏季风使海水流动,有利于改善海域水质,增加水中溶氧量,适宜鱼类聚集。【知识点】锋面气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解析】【分析】(1)本题解答的关键读图及降水特征的描述。由图1可知,从整体上看,甲海域的降水总量大于乙海域,从具体上看,降水日变化幅度大;降水频次高,多连续性降水;降水峰值出现时间早且峰值高。(2)根据降水形成的条件可知,降水条件主要由三个:充足的水汽供应、降温和凝结核。图示海域位于我国的南海,影响该海域的夏季风主要是西南季风, 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来自低纬海洋的西南夏季风携带大量水汽,在甲海域受地形抬升易形成降水;甲海域周边地区盛行偏南气流与偏东气流,气流在甲海域汇合,形成辐合上升气流,促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3)海洋中鱼类聚集的的原因,主要从鱼类的生存环境优越和饵料丰富方面进行分析。据题目要求本题作答应该结合降水差异和夏季风的影响进行分析。降水差异方面:乙海域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更多的有机物质,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晴天多,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盐度较高,适合大洋鱼类生存。夏季风影响方面:夏季风在乙海域形成离岸风,导致海水离岸流动,深层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食物;夏季风使海水流动,有利于改善海域水质,增加水中溶氧量,适宜鱼类聚集。【点评】锋面气旋的判读1.位置:锋面一定存在于低压槽上,不可能存在于高压脊上。2.分布和雨带:锋面气旋的西侧为冷锋,东侧为暖锋,锋面降水区域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3.示意图判读要领(1)判断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2)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①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②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3)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19.(2025·黑吉辽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中心组团式”是都市圈空间组织的重要形态,各组团依据位置、交通等条件,通过要素流动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为强化关联网络实现一体化发展,2022年湖北省将“武鄂黄黄”地区划分为8个城市组团(下图),其中西部的武昌、汉口和汉阳为武汉中心城区组团,人口密度大、房价较高;东部的鄂州、黄冈、黄石-大冶3个外围组团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导产业趋同;武汉新城组团位于“武鄂黄黄”区域中心,光电子、新材料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应不断强化集聚与辐射功能,逐步成为武汉都市圈的增长极。(1)与武汉新城组团比较,指出武昌组团土地利用的特点。(2)说明武汉新城组团的位置对其人口集聚的积极影响。(3)分析黄石-大冶组团依托不同交通方式融入“武鄂黄黄”关联网络的途径。【答案】(1)武昌组团作为武汉中心城区组团,土地利用呈现出以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土地利用强度大、利用率高;土地利用混合程度高,城市功能分区相对模糊;土地价格高,开发成本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比较大,基础设施更为完善等特点。(2)武汉新城组团位于“武鄂黄黄”区域的中心地带,这一地理位置为其人口集聚带来了显著优势。首先,其交通便利,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线路交汇于此,使得人员流动更加便捷。其次,作为光电子、新材料等产业的集聚区,武汉新城组团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前来就业和生活。此外,其良好的城市环境和配套设施也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的集聚。(3)高速公路:通过建设和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与武汉、鄂州、黄石和黄冈等城市的快速连接,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通。铁路:利用现有的铁路资源,加强与其他城市的铁路交通联系,提高运输效率和便捷性。水运: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展水运交通,加强与武汉等城市的水上联系,降低物流成本。公共交通: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区域内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方便居民出行和交流。【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解析】【分析】(1)根据城市的功能分区可知,武昌组团位于武汉市的中心城区,可用地为0,而武汉新城组团位于武汉市的边缘地带,因此,可以做出比较判断, 与武汉新城组团比较,指出武昌组团土地利用的特点是以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 土地利用强度大、利用率高;土地利用混合程度高,城市功能分区相对模糊;土地价格高,开发成本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比较大,基础设施更为完善等特点。(2)本题考查区域的位置对人口集聚的影响,区域位置主要从地理位置、交通位置、地缘经济位置等方面说明。从区域的整体角度来看,武汉新城组团位于“武鄂黄黄”区域的中心地带,这一地理位置为其人口集聚带来了显著优势。首先,其交通便利,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线路交汇于此,使得人员流动更加便捷。其次,作为光电子、新材料等产业的集聚区,武汉新城组团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前来就业和生活。此外,其良好的城市环境和配套设施也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的集聚。(3)黄石—大冶组团依托不同交通方式融入“武鄂黄黄”关联网络的途径的分析,主要分析黄石—大冶组团与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等城市的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联系,主要有高速公路、铁路、水运和公共交通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是:高速公路:通过建设和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与武汉、鄂州、黄石和黄冈等城市的快速连接,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通。铁路:利用现有的铁路资源,加强与其他城市的铁路交通联系,提高运输效率和便捷性。水运: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展水运交通,加强与武汉等城市的水上联系,降低物流成本。公共交通: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区域内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方便居民出行和交流。【点评】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思路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布局,如通过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①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②根据图中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③注意高级居住区一般和风景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考真题】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2025年高考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 【高考真题】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2025年高考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