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9 .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守法不违法提问:你知道什么是不良行为吗?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是指不道德,不规范的行为,不良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与人们公认并且遵守的社会规范相对立,具有扰乱行为准则、扰乱是非观念、破坏社会秩序、破坏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性和现实危害性。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6、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7、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8、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一条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第一个内容:违法犯罪是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需要依法承担责任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1.在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2.我们也应该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悔恨的泪水杜某某本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因为他是家里的“独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很疼爱他,什么都依着他。上小学时,杜某某变成了一个招人讨厌的孩子,喜欢打架、骂人,欺负其他同学。老师多次批评他,并让爸爸妈妈管教他。爸爸妈妈虽然答应了老师背后却说: “小孩子多一些虎气才好。”于是,杜某某更加有恃无恐。15周岁那年,杜某某因拦截、殴打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财物,被告到派出所,派出所对他进行了治安处罚。后来,杜某某又因盗窃被公安局收容教养一年。在被送进少年管教所的那一刻,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法律规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由父母、学校管教;(2)由公安机关治安处罚; (3) 由政府收容教养; (4)由法院追究刑事责任。阅读教材第86页”活动园“,思考:说说杜某某实施了哪三类不良行为,分别受到了哪些处理。请按照由轻到重(黄灯、红灯、褐灯)的顺序进行排序,将不良行为和对应的处理措施,填人下列表格中。程度 不良行为 处理措施黄灯 打架、骂人、欺负其他同学 老师多次批评红灯 拦截、殴打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财物 治安处罚褐灯 盗窃 收容教养1、完成教材中的问题。2、在杜某某走上违法道路的过程中,家庭是否有责任?3、杜某某的不良行为和他走上违法道路有直接的关联吗?在杜某某走上违法道路的过程中,家庭有一定的责任。家长不能以正确的言行引导和教育孩子,不能与学校配合教育孩子,使杜某某从违纪逐渐发展到不良行为,最后走上违法的道路。有直接的关联,不良行为是导致杜某某走上违法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要求:第四十条 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第二个内容:坚决抵制校园欺凌行为阅读教材第87页第一段,思考:1、校园欺凌行为有哪些表现?2、校园欺凌行为有什么危害?孤立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恃强凌弱、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传播谣言等网络欺凌行为也越来越多。欺凌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权利,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和谐有序的校园生活。校园暴力我叫王然,一个月前刚刚从异地转学到新学校。转学后的第一天,我就在校门口遇到了身材高大的鲁某和另外两个男生。他们拦住我,逼我叫他们“大哥”,还强迫我给他们背书包,威胁说:“不老实,就揍你!”我当时吓坏了。 回家后,我委屈地躲在屋里哭泣。爸爸发现了,问我怎么回事。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你要勇敢,不要害怕他们!如果下次他们再欺负你,你就大胆地说:‘我不怕你们!’如果仍然不管用,你就告诉老师或者回来跟我说,我去找老师和他们的家长。”1、故事中的王然遭遇了什么事情?他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爸爸给了王然怎样的建议?王然受到了同学的恐吓和欺负。他感到恐惧和担忧。爸爸建议王然不要害怕,如果再受到欺负,就告诉老师。2、如果你是王然的同学,当你看见鲁某拦住王然时,你会怎么做?请在恰当的做法前面画“√”。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赶紧躲开,假装没看见。□ 立即上前阻止鲁某的行为。□ 寻求老师的帮助。视而不见和不量力而行上前阻止的行为不合适。寻求老师的帮助是比较合适的办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告诉父母、把情况报告给公安机关、把情况报告校园保安室人员等。第二天放学,鲁某又拦住了我。尽管我很害怕,但还是鼓足勇气大声地对他说:”我不害怕你。我不报告老师,是因为我们还可以做朋友。“鲁某一下子怔在那 里,一会儿,他灰头土脸地走了。从此,他再也没有拦过我。√鲁某为什么欺负王然?你能接受他欺负同学的理由吗?鲁某认为王然是新转来的学生,好欺负。随着国家大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新转来的同学会越来越多的,对于新转来的同学,我们应该多关心、多帮助,争取早日和他们成为好同学好伙伴。关于欺凌他人的原因,某机构曾发布过一份调查报告。(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这些说法合理吗?报告中所提及的欺凌他人的原因都是不合理的,正是这些错误的认识助推了欺凌他人事件的发生。行为 对应罪名随意殴打、恐吓、威胁 寻衅滋事罪辱骂、重伤 侮辱罪敲诈钱财 敲诈勒索罪结伙打架 聚众斗殴罪殴打要钱 抢劫罪捏造贬损他人名誉的事实,在网上传播,情节严重 诽谤罪校园严重欺凌行为对应的刑法罪名。严重的校园欺凌行为是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针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2016年11月,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向校园欺凌和暴力“亮剑”。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等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保护遭受欺凌和暴力的学生身心安全;强化教育惩戒威慑作用等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避免学生欺凌和暴力通过网络新媒体扩散演变为网络欺凌;依托各地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设自护教育热线等《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向校园欺凌和暴力亮出了哪三把剑?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面对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做?第三个内容:加强自我保护能力,预防性侵害阅读教材第89页第1段,思考:怎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隐私?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不能被人随意触碰。一旦有人侵犯我们的身体,应当设法尽快远离并告知父母和老师。背心短裤覆盖的地方不可以让别人碰!完成教材第89页“活动园”的问题区分正常的身体接触和不当的身体接触人类会用身体接触表达爱意,犯罪分子也会假借身体接触实施犯罪,将魔爪伸向无力保护自己的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行为。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应当区分正常的身体接触和不当的身体接触。下列情景中,哪副表现的是正常的身体接触?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正常的身体接触?想一想,遇到不当的身体接触以及性侵害后,该如何应对。下列两幅图中,哪一幅是正常的身体接触?哪一幅是不当的身体接触?好朋友从美国归来,何某到机场迎接她时,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邻居张某趁朱某的爷爷奶奶到地里干农活时,哄骗朱某到自己的家中玩。他趁朱某不注意,一把抱住朱某,撕扯她的衣服。√×妈妈亲吻我的脸被人强吻爸爸搂着我的肩触摸他人身体的隐私部位强行搂抱他人老师抚摸我的头朋友牵着我的手强吻他人正常的身体接触不当的身体接触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正常的身体接触和不当的身体接触?性侵害未成年人是非常严重的犯罪。刑法规定,奸淫幼女的,构成强奸罪,从重处罚;猥亵儿童的,构成猥亵儿童罪,从重处罚。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远离侵害,学会自卫。在出现性侵害事件后,应当立即向父母、学校报告,由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结合“知识窗”的内容,说说我们怎样防范性侵害。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