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浪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浪花》是一篇清新优美,充满童趣的散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我”在海边与浪花互动的场景,通过“我”的视角展现浪花“像淘气的小娃娃”一般活泼可爱,以及它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课文将浪花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感情和行为,使浪花的形象更加亲切可爱。【教学目标】文化自信:品味有趣的语言,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景。语言运用:能够通过加一加、换偏旁等方法自主识字。思维能力:联系生活经验,读懂浪花带给“我”的快乐感受。审美创造: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体会浪花的淘气和可爱,感受作者对浪花的喜爱之情。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任务驱动——分享夏日旅行中的美好1.回顾单元主题在《古诗二首》的学习中,我们跟着诗人去诗中寻夏,与荷花池中的小娃一起“偷采白莲回”,还欣赏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初夏荷花美景。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跟着小女孩一起去往夏日的海边,听听海边浪花的声音。2.创设情境,发布任务(1)准备好和我来一场夏日海边旅行了吗?快一起出发吧!播放大海的视频:说说你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揭示课题,识记“浪”字。学习任务一:识字学词,海边拾贝1.学习要求(1)我们要和浪花玩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的序号,圈一圈课文里的生字。浪花 迈着步子 悄悄地 眼泪 这次 送给贝壳 小虾 装满 好像 淘气 娃娃(2)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2.识字学词(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3个自然段)(2)现在我们要和浪花玩一玩“捡贝壳”的游戏。贝壳上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先借助拼音,自己来读一读。(3)指名领读生字,教师相机正音。(4)识记“淘”字,利用偏旁识记,了解字义:用水淘洗,洗去杂质。学习任务二:感知浪花,理解淘气1.抓住关键句读淘气(1)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就像淘气的小娃娃。(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句子表达的不同效果。“浪花就像小娃娃。”“浪花就像淘气的小娃娃。”(3)你觉得浪花就像怎样的小娃娃呢?浪花就像( )的小娃娃。2.举例子说淘气孩子们,你们身边有没有淘气的朋友?他/她是怎么样子的呀?学习任务三:找关键句,感受淘气1.学习要求为什么说浪花就像淘气的小娃娃呢?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说浪花就像淘气的小娃娃?用横线在第一自然段当中找到相关句子。2.分享交流(1)你找到了哪个句子,觉得浪花很调皮、很淘气?(2)引导学生画完整句子。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挠我的小脚丫。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它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3.学习第一处(1)识记“迈”字,理解字义:“迈”指的就是抬起腿跨步行走。警察叔叔——迈着坚定的步伐;正在运动的叔叔正——迈着大步;小宝宝刚刚学习走路——迈出了人生第一步。(2)识记“挠”字,动作识记:挠就是抓的意思。(3)情境演绎:师生合作演一演、同桌合作演一演。(4)理解“悄悄地”:说一说刚才两组小朋友他们演的怎么样?动作轻轻地、悄悄地。(5)理解“轻轻地”:为什么刚才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挠呀?(6)朗读感受:孩子们,能不能请你把这份快乐读一读?(7)联系生活:你们都到过海边吗?你在海边的时候浪花怎么和你玩呐?4.学习第二处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它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两个“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哗哗哗的笑着,要请你把这两个“笑”送一送,分别送给谁呢?你们有没有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这样的经历?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学习任务四:书写生字,送给浪花1.生字指导(1)观察“眼”“泪”,发现相同——“目”。关注笔画位置。(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3)书写展示,交流评价。2.课堂总结孩子们,今天这节课,咱们认识了淘气的浪花娃娃。浪花娃娃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挠——我的小脚丫。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它才——哗哗哗的笑着跑回家。那浪花还会再来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浪花》课文文质兼美,词句学习内容比较丰富,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感受语言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表达对美的感悟。在导入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海滩的场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把课文读正确。在此基础上关联学生的已知生活和经验,运用加一加、换偏旁等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在课文讲解时,通过读一读、比一比、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在此基础上仿说句子、情境表演等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构建对夏天更丰富的认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