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阅读综合实践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阅读综合实践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阅读综合实践
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凝聚在
建筑里,铺展在画卷上,散发着永不磨灭的光芒。本
单元的课文详细介绍了诸多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国精
神的重要文化遗产,也带给我们情感和思想的触动。
阅读课文,试从说明内容的选取、说明方法的使用等
角度进行梳理,说说作者是怎样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的,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方式
呈现梳理成果,在班上进行交流。
探究示例
说明对象
特征
特征分析 说明内容
说明方法
1.《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作者重点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两者既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有各自的特点——赵州桥是单拱石桥,其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突出,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突出。两例并举,起到对照和补充的作用,使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更加鲜明。
作者在说明形式优美的特点时,运用了打比方、引用、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在说明结构坚固时,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说明历史悠久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引用等说明方法。多种说明方法并用,既突出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又避免了文章枯燥乏味。
说明对象
特征
特征分析 说明顺序
说明语言
2.《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作者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介绍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再围绕这个特点,从四个主要角度和三个次要角度逐一分析。这样条分缕析的说明,多视点、多角度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本文在词语(概念)的使用、内容的概括方面都很准确,精准地反映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词语使用方面如“标本”,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中最具普遍性的代表者。文中还将近似概念进行比较、辨析,如以“美术画”和“图案画”相比,以“艺术”与“技术”相比,准确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整体布局和假山堆叠上重视画意画境,彰显自然之趣的特征。在使用概括句集中表现说明对象的特点时,用语则简短而精准,如以“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概括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设计,一下就抓住了园林空间营造中“适当隔断,增加空间层次”的技法,表述得既准确又富有意味。
说明对象
特征
特征分析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巍峨、雄伟、庄严
作者采用“瞻仰记”的形式,按照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介绍了纪念碑。在介绍纪念碑碑身时,运用了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从整体上把握纪念碑的外部特征;在介绍浮雕时,综合运用了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不仅介绍了浮雕的方位,还介绍了浮雕的画面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等,体现了纪念碑的内在实质。这样的说明顺序,将纪念碑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实质结合,突出了其整体特征。
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通过使用形象的比方、列举具体的数字和与天安门高度的比较,展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
说明对象
特征
特征分析 说明语言
4.《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
社会价值高,艺术价值非凡
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作者适当使用了一些普通读者比较容易理解的专业术语,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不乏专业色彩;在说明画面内容的部分,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将画面的整体和细节描摹得准确而
细致,语言平实准确又典雅优美。这样典雅而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与文章说明对象的特点非常契合。
感受:
在介绍事物时,要选取最能反映事物主要特征的内容作重点介绍;要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有时会根据需要采用多种说明顺序;要运用一些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风格需要符合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受众特点。
不同的说明性文章在介绍同一事物时,因
写作目的、读者对象的差异,会选取不同
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写法。小组合作,完
成下列学习活动。
阅读罗英《中国桥梁史料》中对卢沟桥的介绍,对比《中国石拱桥》中的相关内容,看看它们的内容与写法各有什么不同,简要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
卢沟桥是一座联拱式石桥,计11孔,长212.2米,加上两端桥堍(tù)共长约265米。靠河两岸的跨径仅16米左右,逐渐向桥中心增大,最大跨径计21.6米。桥墩上游面造成尖端形,下游面系平头,深合现代科学原理。桥面宽7.6米,全宽约8米。桥面用石板铺砌,桥的两端筑有翼状石栏,连同桥上两旁石栏,北面有石柱140个,南面有石柱141个,其中一个已坍损。柱的间距1.8~2米,柱高1.4米,柱头各刻石狮,每个姿态各异,有立的,卧的,蹲的,伏的,大抱小的,小抱大的,各种形式。柱间各嵌石板为栏,栏高约85厘米。桥的西端有两根石柱,柱上各踞一只朝天犼(hǒu),柱下各有石象一只,雕饰工巧,足增美观。
自主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个说明对象,搜集资料,设定读者对象,写一段简明的介绍文字。写完后,与课文的相关内容比较,看看它们选取的角度、采用的顺序、使用的说明方法各有哪些异同。
内容
写法
原因 探究示例
1.《中国桥梁史料》与《中国石拱桥》的对比:
《中国桥梁史料》对卢沟桥的介绍非常详细,包括了桥的长度、宽度、跨径、桥墩形状、桥面材质、石柱的数量、石栏的栏高及雕刻情况等具体资料。
《中国石拱桥》虽然也介绍了卢沟桥,但内容相对简洁,更侧重于说明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及其历史意义。
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采用大量数据)和专业术语,语言严谨客观。
除列数字,还运用了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中国桥梁史料》是专门介绍桥梁的学术文章,针对的读者对象是桥梁方面的专业人士;《中国石拱桥》是科普性质的说明文,针对的读者对象是普通群众。
[示例]我选取的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设定的读者对象是中学生,介绍如下: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的一幅著名风俗画,由画家张择端创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细腻描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牲畜、车辆、船只以及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
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繁忙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各种店铺鳞次栉比,有茶馆、酒楼、布店、药铺等,生意兴隆;河面上船只往来频繁,有运输货物的货船,也有载客游览的游船;桥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北宋时代。
这幅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状况、城市布局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与《梦回繁华》的比较:
选取的角度
采用的顺序
采用的说明方法
我的介绍更侧重于画作的基本信息和整体特点,如尺寸、描绘内容等;而《梦回繁华》则更注重对画作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历史背景的介绍。
都采用逻辑顺序进行介绍,我的介绍先介绍画作基本信息,再描述画面内容,最后提及历史价值;《梦回繁华》介绍画作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再整体介绍画作,接着详说画作主要内容,最后深入探讨画作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但《梦回繁华》还运用了摹状貌、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
说明性文章讲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这
一特征既体现于全篇,也体现于段落内部。
参照示例,从本单元课文中另找几个段落,
分析其内部的句间关系,感受作者思维的
清晰与缜密。小组合作完成,用图表的形
式进行呈现。
示例:①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②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③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④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⑤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700多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⑥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⑦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探究示例
《苏州园林》第四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九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