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素养评估卷(范围: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44分)1.读拼音,写词语。(9分)小时候我常常跟着阿爸下地,阿爸yún tián( )、chú dì( )、cǎi sāng yè( )、chā yāng( ),而我就拿着 chǎn zi( )在地里xiā guàng( ),有时zhāi yīng tao( ),有时 zhuō hú dié( ),有时zhuō mà zha( ),真快乐!2.选择题。(填序号)(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徘徊(huí) 萌动(méng) 虬枝(qiú) 猕猴(mí)B.玷污(zhàn) 手绢(juàn) 弓弩(nǔ) 郑重(zhèng)C.涟漪(yī) 公顷(qīng) 燕山(yān) 咆哮(xiào)D.迸裂(bèng) 踉跄(liàng) 肋骨(lèi) 停泊(bó)(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推辞)B.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没有来由的)C.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误了自己)D.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放的,断了线。咱们拿下他来。(精致、漂亮)(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华山真如天工开物,美妙绝伦。B.做人就要顶天立地,岂可因贪生或小利而低头折节 C.这个公园里的假山造型独特,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美景。D.猴王在猴群中很有威信,只要他一声令下,群猴都拱伏无违。(5)下列句子中的情感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B.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C.居住在繁华都市,我却不时想起家乡那朴素的小院,想起院中那棵大榆树。D.我在外品尝过不少山珍海味,却无论如何也忘不了母亲做的那一桌普通的家常菜。(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村晚》描绘了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感觉。B.《稚子弄冰》描写了稚子将冰当银钲敲,冰破碎落地的景象,写出了童真童趣。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它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小说家施耐庵。D.“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说的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3.读句子,完成练习。(6分)(1)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时,我想到了形容看不清的四字词语: 、 和 。(2)读“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这句话时,我想到了描写天气炎热的四字词语: 、 和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2分)(1)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3分)(2)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 (改为陈述句)(3分)(3)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仿照句子,运用一系列动词来描写你童年时的一种游戏)(3分)(4)读句子,照样子写句子。(3分)例:中午,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一点风,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我也能仿写句子,描述天气“冷”的特点: 。5.假期,小宇去南阳武侯祠游玩时,看到了下面的这副对联,请你读一读,帮他答疑解惑。(5分)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1)这副对联赞颂的是 一生的功绩,人们称赞他为“智慧的化身”。(1分)(2)这副对联中的“三顾”指的是 。(2分)(3)“水面偏能用火攻”指的是一场著名的战役———( )(2分)A.官渡之战 B.长坂坡之战 C.赤壁之战 D.汉巴之战二、阅读理解。(26分)(一)西游记(节选)(11分)吴承恩①原来大圣吃了几个桃子,变作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七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 ”旁有仙吏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②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盛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 ”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大圣笑道:“可请我么 ”仙女道:“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 ”仙女道:“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有删改)1.选文出自《西游记》中的哪个回目 ( )(2分)A.官封弼马心何足 B.乱蟠桃大圣偷丹 C.八卦炉中逃大圣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4分)(1)万望恕罪:(2)汝等:3.人物的性格常有多面,请根据选文所写事件分析大圣的性格特点。(3分)4.五年级(1)班准备用课本剧的形式将选文表演出来,大圣这个角色将由明明演绎。在排练时,明明的表演与选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A.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把大圣说的话改得更加通俗易懂。B.表演时加入了抓耳挠腮这个细节动作,来表现大圣的特点。C.表演时,腰围虎皮裙,头戴金箍圈,手拿金箍棒。(二)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节选)(15分)周岩壁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然看见数点风筝,使我突然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望着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地牵出了我的童年。②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男孩子就开始趁放学后的间隙来做风筝。常常三五个人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落,或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③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我们的心醉了。⑤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绝对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升起来了。放到得意处,猛不防备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⑥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有删改)1.读选文第③段,根据提示将“我”和小伙伴做风筝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2.读文中画线句子,完成练习。(6分)(1)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能想象到 的画面,我能感受到这样的描写带给我们的( )。(3分)A.寂静与安详 B.热闹与活力 C.严肃与紧张(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生动描写了风筝断线后在空中 的样子,也能让读者感觉到“我们”由 到 的心情变化。(3分)3.文中写了放风筝的成功经历,但为什么还写了失败的经历呢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将放风筝的失败经历与成功经历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成功放起风筝的小伙伴的羡慕之情。B.放风筝的失败经历反映了真实的童年生活,同时也反映出无论成功与否,放风筝都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趣味。C.用放风筝的失败经历表现作者因放风筝失败而十分沮丧的心情。D.用放风筝的失败经历告诉我们“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4.作者通过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分)5.《红楼春趣》中,红楼儿女放风筝是为了“放晦气”;本文中,“我们”放风筝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快乐。联系实际,说说你更喜欢哪种目的的放风筝,并说明理由。(3分)三、习作。(30分)题目:与名著中的人物聊聊天提示:走进名著,和书中的人物聊聊天,或聊聊自己的梦想,或谈谈未来的打算,或讨论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围绕某一话题进行习作,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情感要真挚。不少于400字。(请各位同学自附作文纸)阶段素养监测卷(一、二单元)一、1.耘田 锄地 采桑叶 插秧 铲子 瞎逛 摘樱桃 捉蝴蝶 捉蚂蚱2.(1)D (2)B (3)B (4)C (5)B (6)C3.示例:(1)模模糊糊 朦朦胧胧 隐隐约约 (2)烈日炎炎 流金铄石 骄阳似火4.(1)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鲁肃帮帮他的忙。 (2)天下有一样的风筝,不单他有这个。 (3)示例:画一段方格,丢一个沙包,快乐的我们在格子里跳来跳去。 (4)示例:清晨,天气冷得让人瑟瑟发抖,道路两旁的大树都因为这扑面而来的寒风而打了个寒战5.(1)诸葛亮 (2)刘备三顾茅庐 (3)C二、(一)1. B2.(1)十分希望对方原谅自己的过错。 (2)你们。3.不受束缚 机警谨慎 自信自大4. C(二)1.制作骨架 系缠放线2.(1)示例:满天的风筝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五颜六色B (2)飞舞 得意 惋惜3. B4.表达了作者对童年那快乐生活的怀念和赞美之情。5.示例:我更喜欢“为了获得快乐”而放风筝。 古诗中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表明孩子们放风筝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快乐。我们平时也经常去放风筝,看着风筝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我们也会无比兴奋,风筝承载着我们多少快乐啊!所以我更喜欢为了获得快乐而放风筝。三、[习作指导]首先,确定要写的是哪部名著中的哪一人物,要对人物的性格有充分了解。其次,确定自己与该人物的聊天话题。 最后,就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发挥丰富的想象,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写出自己对谈话话题的感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