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漳州市毕业班适应性练习(一)语 文 试 题(总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友情提示:请把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积累与运用(21 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6 分)(1)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教导我们“ ① , ② ”。(《<论语>十二章》)(2)《陋室铭》 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③ ,④ ”。(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⑤ , ⑥ ”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英歌舞的潮流化是新大众文艺中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现象。人人都是文艺生活的主角,人人都是创作者,从歌舞非遗到文旅热点再到数字空间的二度创作,英歌舞在不同 ① (wéi)度找到生长空间,人们也在不同环节参与着创造、转化,释放出文艺大众化的丰 ② (pèi) 活力。以精神内核之“燃”,打发创作传播之“燃”,回应大众 内 心 之 “ 燃 ” , 这 种 现 象 不 限 于 英 歌 舞 。 近 年 来 一 批 “ 燃 ” 文 艺 走红, , , 。从它们的创作传播中,能深刻读懂心与心共振、力与美交融的时代情感诉求,读懂新时代不 ③ (jū)一格、各显其才的创造能量和创新精神!(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 分)(2)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横线处与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①展现动人燃情的艺术感染力②带着真挚炽热的生活气息③搅动大众接受的热潮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 分)3.名著阅读交流。(6分)朱熹认为学贵有法。选择性阅读,是一种兴趣的、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法。请下面的名著中任选一部分享你阅读的经历和体验。(6分)A. 《西游记》 B. 《红星照耀中国》 C.《 经典常谈》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QQABBQK1xgqQgBbACI6KFQFYCQiQkIOhJYokARAYqAYLCAFABAA=}#}二、阅读(69 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4-9 题。(23 分)材料一咏史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 ②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材料二有事服劳,弟子之职。我独贤劳,敢形辞色。《易》称劳谦①,不伐终吉。颜无施劳,服赝勿失②。故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周人之所以事君;惰农自安,不昏作劳,商盘所以训民。疾驱九折,为子赣之忠臣;负米百里,为子路之养亲。噫,可不忍欤!(选自《劝忍百箴·劳之忍》)[注]①劳谦:勤劳谦逊。②颜无施劳,服赝勿失:颜回说不要在别人的面前夸耀自己的功劳,而将那些好的事情记载心中。材料三《书》云:“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勤者,生民之本也。古之圣人,披星而作,戴月而归,耒耜不离于手,汗滴禾土,终成仓廪之实。农者勤于田,士者勤于学,工者勤于器,商者勤于市。各司其业,无怠无荒,则家国可兴矣。(选自《尚书》)4.材料一诗人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请根据表格完成任务?(3 分)史 景 情① ② ③5.从下面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材料一横线上,并结合诗歌常识简要分析。(4 分)A 丹顶鹤 B东北虎 C 蜀山蛇 D藏羚羊我选:赏析:6.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故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周人之/所以事君B.故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周人之所以事君C.故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周人之所以事君D.故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周人之/所以事君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QQABBQK1xgqQgBbACI6KFQFYCQiQkIOhJYokARAYqAYLCAFABAA=}#}7.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 分)加点字词 方法提示 释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联系词语解释词义:友邦 (1)邦:终成仓廪之实 实,富也。——《说文》 (2)实:查阅字典选择义项。不伐终吉 (3)吉:①好的 。②美美。③幸运。8.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各司其业,无怠无荒,则家国可兴矣。 (3 分)(2)负米百里,为子路之养亲 (3 分)9.三者材料共同论述什么观点?请结合材料三来论述观点。(4 分)观点 ①引论 首先引用名言警句引出观点。本论 ②结论 最后总结勤劳工作的意义。(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20 分)深海铸忠魂——追忆黄旭华2025 年 2 月 6 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在武汉逝世,享年 99 岁。从南国海丰的渔村少年,到隐姓埋名的“深海铸剑人”,黄旭华的一生与波涛为伴,将忠诚与智慧熔铸成捍卫海疆的国之重器。山茶花开1926 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一个偏远小镇,在硝烟四起的年代,黄旭华曾几度无学可上。狂轰滥炸的炸弹叩击着少年的心,黄旭华意识到,战火一日不熄,就会有更多人受苦受难,他将名字改为“旭华”,取旭日东升,耀我中华之意,表达“中华民族必定如旭日东升般崛起”的报国梦想。1945 年 7 月,黄旭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入了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在同学介绍下,黄旭华加入了进步社团“山茶社”,1949 年 4 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记得当初立下的铮铮誓言:“党需要我冲锋陷阵时,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党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时,我就一滴一滴地流。”毕业后,黄旭华开始从事军工科研工作。硝烟中长出坚毅的山茶花,隐藏起最鲜艳的色彩,开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深海铸剑1958 年,黄旭华和同事们开启了“荒岛求索”的人生。在无参考资料、无技术支持、无权威专家的“三无”境地下,黄旭华大海捞针一般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QQABBQK1xgqQgBbACI6KFQFYCQiQkIOhJYokARAYqAYLCAFABAA=}#}寻找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大量试验,取得了丰富的试验数据,为论证艇体方案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荒岛的日子艰苦,大家笑称“岛上每年只刮两场风,一场刮半年”。尽管艰难,但黄旭华积极向上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大家。研究所距离宿舍 10 公里,回去的路上黄旭华就带领大家唱歌,“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面对成千上万的数据,研究人员们夜以继日,靠着算盘和计算尺,靠着笨重的磅秤,一个个计算,一次次调整,一遍遍从头再来……终于,深海处惊雷响。1970 年,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试航,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水下移动长城”护卫。1988 年初,我国一代核潜艇首次进行深潜试验,这是一场生死考验,下潜 4个多小时后,指针指向极限深度,核潜艇深潜成功。黄旭华成为世界上首位亲身参加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他欣然题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潜行无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因为工作保密,黄旭华整整 30 年没有回家,父亲、二哥去世不能奔丧。离家研制核潜艇时,他刚三十出头,等回家再见亲人,已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今天站在这领奖台的是我一个人,但我深知,这份荣誉属于整个核潜艇研制团队,属于和我一起并肩战斗、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核潜艇研制事业的默默无闻的战友们。”领奖时,黄旭华总是这样说。他将奖金 800 万元分赠给科研、教育、科普三个方向。九十岁之后,他在那间堆满了整面墙的资料、沉淀了几十年的回忆的办公室里,坚持工作到住院前一个月。年近百岁、早已退居二线的黄旭华院士就像他喜爱的山茶花一样,花期超长,虽佝偻着腰背、蹒跚着脚步,仍一滴一滴地流淌着 70 年不变、永远鲜红的热血。赤子归海2月 10 日,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一城鲜花,为一人倾空;一城鲜花,因一人绽放。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自发前往,献上鲜花以寄哀思,送别的人群蜿蜒绵亘,看不到尾。灵堂内的许多花圈,落款没有姓名,来自黄老之前工作单位的同事们。这些新时代隐姓埋名的科技工作者,仍在“深潜”。南海的波涛奔涌不息,一如黄旭华生命中永不褪色的激情。当他和后继者亲手设计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QQABBQK1xgqQgBbACI6KFQFYCQiQkIOhJYokARAYqAYLCAFABAA=}#}的核潜艇劈开万顷碧波,一个民族向世界宣告——没有劈不开的骇浪,没有铸不成的重器。一个挺立脊梁的民族,永远不会在惊涛骇浪中迷失方向;一腔深潜无声的忠诚,终将在岁月长河里激起永恒回响。(有删减)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旭华本是海丰的渔村少年,因目睹山河破碎,于是改姓名“旭华”以名明志向。B.文中多次以“山茶花”为喻,这意象象征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C.以四个小标题串联全篇,按时间顺序讲述旭华从出生到离世人生轨迹,脉络清晰。D.文章多处运用对比,如伟大成就与领奖时谦逊、少年离乡与白发归乡,突出主题。11.黄旭华院士有哪些优秀品质 请简要概括。(3分)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作答。(6分)(1)一个民族向世界宣告——没有劈不开的骇浪,没有铸不成的重器。居中破折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2)朗读“党需要我冲锋陷阵时,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一句,设计两处重音并说明原因。(4分)13.第二段写日军轰炸机的狂轰滥炸使黄旭华曾几度无学可上,这一情节有何作用?简要分析。(4分)14.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从精神品质、语言、叙述视角等角度简要分析《深海铸忠魂》与课文《邓稼先》结尾的异同点。(6分)链接材料: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QQABBQK1xgqQgBbACI6KFQFYCQiQkIOhJYokARAYqAYLCAFABAA=}#}(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17 题。(12 分)当“机器”成为舞者,“人”成为“机器”的伴舞,将怎样影响艺术发展?2025年总台春晚舞蹈节目《秧 BOT》引发热议,16 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与舞者一起演绎传统秧歌,映射出科技、艺术与文明交织的三重镜像。“人机共舞”不仅呈现出耳目一新的舞蹈表现形态,更凸显着艺术表达主体的“反转”。在传统定义中,我们将舞蹈描述为运用身体来完成表演的艺术。但《秧 BOT》中,农耕文化的身体记忆转化为可编程数据,这无疑预示着:在舞蹈这一人类最古老、与人体联系最紧密的艺术中,科技已开启新篇章。我们也要看到,科技与艺术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技术本身的发展还是艺术自身的探索与突破。目前,人形机器人舞蹈样式尚处于早期阶段,还远远达不到人体动作的复杂程度,更遑论在情感和审美上的表现。机械关节的摆动,是否能更好传递秧歌“稳中浪,浪中俏”的人文精髓?金属机身的反光与人体汗水的感动,能否实现情感上的同频共振?这些追问,依然反映着艺术的终极价值。当然,换一个角度,正因“BOT”的形象灵活呆萌,在舞台上显得格外努力,才能圈粉无数。这其中无疑包含着人的情感与审美的投射。最后,从更深层次而言,《秧 BOT》引发了智能时代艺术本体与人类文明核心命题的思考。从石器时代的“工具使用”到智能时代的“生命模仿”,人类正经历文明演进的新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舞蹈似乎成为一个绝佳的隐喻。不凭借任何外在工具进行身体表达的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继而在人类社会进程中不断面对工具创新的挑战。在农耕与赛博的文明碰撞中,我们正在重新为艺术勘界。正如先民通过歌舞与天地对话,我们也借助机器人这面镜子,在技术前行中寻找自我的倒影。技术永远不应是冰冷的替代者,而应成为激活文化传统的媒介,在传承与创新的张力中书写新的故事。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机器”成为舞者,“人”成为“机器”的伴舞,人类成为了机器的工具。B.节目《秧 BOT》引发热议,体现了科技、艺术与文明交织的三重镜像融合。C.文章论证思路严谨,语言准确,选文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收尾有力。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16.“人机共舞”怎样影响艺术发展?请简要概括。(3 分)17.班级围绕“人机共舞是强调科技还是人文”的论题,展开积极辩论。(6分)正方:人机共舞以科技为主,人文为辅?反方:人机共舞以人文为主,科技为辅?你支持哪方观点,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QQABBQK1xgqQgBbACI6KFQFYCQiQkIOhJYokARAYqAYLCAFABAA=}#}(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20 题。(12 分)材料一2023 年,教育部明确部署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如今,有的家长选购科普读物已经占到孩子课外阅读的 30%,而“有趣”兼“有用”的“教材延伸性”科普图书也很受欢迎。“80 后、90 后父母对孩子的科普阅读愈发重视;出版机构对少儿科普板块加大了策划、推广力度;鼓励原创的投入和创作……”尹传红专家分析了“少儿科普热”背后的原因。电商直播带货带来曝光度和销量,但一般家长对评选平台不够了解,容易被资本裹挟。材料二在图书创作、版式设计、传播模式上,越来越注重声音、影像的使用,大大提升科学知识传播的效果。另外,“少儿科普阅读不能仅强调面面俱到,而要注重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普的种子’”,曾庆宇专家曾说,“如果中小学生缺少科普阅读,其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深度是不够的。”所以要培养其能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训练其逻辑、批判性等高阶思维。材料三“海外引进版的少儿科普品牌读物往往源自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品质比较高,容易受到青睐,但海外引进版本身携带的他国文化观念也在进行着输出。”尹传红专家表示,“国内原创版更加贴合我国国情”。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出色的科普读物特质相结合,更好地讲述中国人眼中的科学故事,是值得探究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普工作,“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如今,我国目前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在航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都取得一系列成果。“航天系列、超级工程系列,已不是海外引进版能学到的了。”(摘自《光明日报》)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QQABBQK1xgqQgBbACI6KFQFYCQiQkIOhJYokARAYqAYLCAFABAA=}#}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少儿科普融合声音、影像,有生动、直观形象等特点,提高科学知识传播效果。B.“双减”政策下科学教育要做加法,具有“教材延伸性”的科普图书很受欢迎。C.如今,课外阅读书目占孩子 30%的阅读量,这归功于出版机构加大策划、推广。D.引进版容易受青睐,往往因为科普教育和工作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注重高品质。19.结合材料一、二,请你点评家长说的话,并给他提一提选书建议。(4分)“科普知识学校又不考,我跟风随便买就好了吧,总不能影响他学习!况且之前买的没翻阅几次也不怎么爱看了……可是当时直播间说这本书知识面很广我才买的。”——广州的 90 后家长陈霭沂20.书腰是在书外另置一条类似腰带的文字介绍。图书馆开展主题为“国内原创版的突围”的书腰设计活动。请你在书腰正面写一个能引发读者思考的问题,并附上设计问题的理由。(5分)三、写作(60 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德国哲学家齐美尔在《桥与门》中写道,“世上的人无时无刻不站在门的里边和外边。通过门,人生的自我走向外界,又从外界走向自我。”门是起点,也是归处。出门时,行囊里装着期待与远方;回家后,灯光中藏着温暖与心安。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与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QQABBQK1xgqQgBbACI6KFQFYCQiQkIOhJYokARAYqAYLCAFABAA=}#}2025 年漳州市毕业班适应性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21 分)1.(6 分)(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2)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点与评分:填空每处 1分,有错、漏、添、乱序者,该处不得分。2.(9 分)(1)(3 分) ①维 ② 沛 ③拘 (写对一个字给 1分。)(2)(3 分)D(3)(3 分)“打发”改成“激发”3. (6 分)选择《西游记》。示例:在阅读《西游记》时,我采用选择性阅读方法,重点分析孙悟空的成长历程。从大闹天宫的桀骜不驯,到被压五行山后的反思,再到取经路上的逐渐成熟,我关注其性格转变与团队协作的意义。通过梳理关键情节(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我理解了“修心”主题,体会到作者对人性磨砺的深刻思考。选择《红星照耀中国》。示例: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采用选择性阅读法,重点聚焦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通过精读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的章节,我深入理解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理想的信念。例如,毛泽东在长征中的果断决策,体现了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品格。这种阅读方式让我高效把握了作品的核心思想,并深刻感受到革命者的伟大情怀。二、阅读(69 分)(一)(23 分)4.(3 分)①治国教训 ② 苍梧 ③悲愤5.(4 分)C①答案示例:诗歌有押韵规则的要求,全诗押韵字:奢(shē)、车(chē)、蛇(shé)、华(huá)均属《平水韵》下平六麻韵部;诗歌有对仗要求。6.(3 分)C7.(3 分)(1)国家 (2)满的 (3)好的(意思相近即可)8.(6 分)(1)各自专注本业,不懈怠不荒废,那么家国皆可兴盛。(2)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9.(4 分)①观点:勤劳是立身兴国的根本 (意思接近即可)(2 分)②接着通过列举农、士、工、商各司其职的例子;(意思接近即可)(2分)(二)(20 分)10.(3 分)B(象征黄旭华隐忍坚韧、默默奉献的品格)1{#{QQABBQK1xgqQgBbACI6KFQFYCQiQkIOhJYokARAYqAYLCAFABAA=}#}11.(3 分)示例:赤诚报国;务实创新;科学担当;克己奉公;甘于奉献;低调坚韧。(写出三点即得满分)12.(6 分)(1)强调中国核潜艇巨大作用;或强调民族自信与科技成就。(2分)(2)(4分)示例:“冲锋陷阵”强调为党牺牲的决心;(1分)“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加重语气,突出无条件奉献的纯粹与悲壮;(1 分)全句重音设计凸显黄旭华青年时代的热血誓言,为后文一生践诺埋下伏笔。(2分)(意思接近,言之有理即可)13.(4 分)① 背景铺垫:交代人物成长的时代背景,为下文改名报国做铺垫。(2分);② 精神伏笔:为后文“隐姓埋名”“荒岛攻坚”等牺牲奉献行为提供逻辑支撑(2分)。(意思接近,言之有理即可)14.(6 分)相同点:均赞颂科学家以身许国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将个人选择与民族命运相连,体现“国家脊梁”的担当。(2分)不同点:语言特点《邓稼先》以理性评价收尾,语言平实(深沉隽永);《深海》以诗化抒情作结,语言壮美(激昂豪迈)。(2分)视角不同:《深海》以民族视角叙事;《邓》以朋友视角追忆。(2分)(言之有理亦可)(三)(12 分)15.(3 分)A16.(3 分)① 创新艺术形态,拓展表现边界;②引发对艺术本体与文明演进的思考;③推动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传承。17. (6 分)示例:(支持正方)①在舞蹈这一人类最古老、与人体联系最紧密的艺术中,科技已开启新篇章。②“BOT”的形象灵活呆萌,科技的运用包含着人的情感与审美的投射。③技术应成为激活文化传统的媒介,在传承与创新的张力中书写新的故事。示例:(支持反方)艺术为主,科技为辅。舞蹈本质是人文情感的表达,机器人仅是技术媒介。材料指出,《秧BOT》中机械动作尚难传递人文精髓,情感共鸣仍需依赖艺术内核。科技应服务于艺术,激活文化传统,而非喧宾夺主。(意思接近,言之有理即可,若选择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四)(12 分)18(3 分)C19(4 分)(1)评价:体现 80 后、90 后父母对孩子的科普阅读愈发重视;但是针对他所说的“跟风”,需要注意的是对科普读物的挑选仍不能盲目被直播间资本裹挟。(2分)(2)建议:针对“影响他学习”的问题,可以多选择与教材延伸性相关的科普图书;2{#{QQABBQK1xgqQgBbACI6KFQFYCQiQkIOhJYokARAYqAYLCAFABAA=}#}针对“知识面很广”的问题,我提出的建议:选书不能仅仅看书籍是否面面俱到,还需要看书籍有没有呈现高阶思维,能不能给孩子心中种下“科普种子”;针对“不怎么爱看了”的问题,可以选择有互动形式的、激发兴趣的、具有较强叙事的符合孩子思维和习惯的书籍。20.(5 分)(1)书腰正面的问题:引进版的少儿科普品牌已经很成熟,原创科普有什么优势?(2 分)(2)理由:中国国情下的本土视野和叙事框架,能提供中国人眼中的科学故事;原创的内容更符合我们的实际生活;能够学习到航天系统、超级工程系统等科技发展;能够作为教材延伸性,与“双减政策”呼应。(三点即可得 3分)三、作文(60 分)21.参照 2024 年福建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3{#{QQABBQK1xgqQgBbACI6KFQFYCQiQkIOhJYokARAYqAYLCA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中考模拟卷1答案.pdf 2025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语文适应性练习卷(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