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中考语文模拟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福建省中考语文模拟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福建中考语文模拟练习卷
语 文 试 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古诗文默写。(10分)
(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论语·为政》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8)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niàng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 亮地响。
(1)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酝niàng( ) liáo( )亮
(2)给加点字注音。(2 分)
窠巢( ) 应和( )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 ⑥⑤③④①② B. ③⑤④①②⑥
C. ④⑤③①②⑥ D. ⑥⑤③①②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同学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B. 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 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书写汉字的热情。
D.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的突出成绩。
二、阅读(70分)
(一)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足鸡豚”表现出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 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C. 颈联中“春社”是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人们祭土地神,祈求丰收,表达了作者对村民愚昧迷信的批判。
D. 尾联表现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6.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在写景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问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哲理启示?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慰问。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1)有一老父衣粗衣( )
- (2)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
- (3)官益大而心益小( )
- (4)孙叔敖对曰( )
8.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
B. 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C.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D. 足以治楚矣!
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敬受命,愿闻余教。
10.老父提出的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三条建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从这三条建议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5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的化学反应
邓迎雪
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得意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
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阵惊叹。
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反应!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
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另一个同学说。
“我还是最喜欢化学。”秋明说。
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
“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
“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难过起来,这么多年,秋明一直没有忘记他的化学梦啊!
接下来,秋明和搭档开始表演魔术。表演结束,评委们啧啧称赞,秋明获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我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实现的另一个梦想吗?
当初,他对化学的热爱点燃了我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如今,他又用自身的努力和爱心,在更多人心中点亮了梦想的灯。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化学反应,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能实现属于自己的最美的化学反应。
11. 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4分)
初中时,喜欢化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高中时,
→前些年, →现在,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
12. 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4分)
13. 小说中多次写到了秋明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4分)
- (1)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 (2)“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帮他们圆梦。”
14. 请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义。(6分)
(四)(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韩 青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那份矢志不渝的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法常和尚不为马祖道一的说法所左右,依然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坚守自己的求佛之道。可见,坚定,能让我们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方向。
③坚定,要依据事实,要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果兵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坚定。可见,对没有把提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己。
④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额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变得不再完整。也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损失就行了。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有八九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的指引。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坚定的人,让生命因坚定而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15.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大梅山法常和尚不为马祖道一说法所左右,依然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坚守求佛之道”,这个事例论证了“坚定,能让我们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方向”的观点。
B. 盲目的坚定是害人害己的,孔范对形势盲目判断,轻易下结论,结果兵败亡国,自己也流离失所。
C. 利益至上的人大多是名利之徒,为了利益随意改变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他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没有境界。
D. 本文采用总 - 分的结构,开篇点明“坚定”的重要性,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述“坚定”,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16. 下列与文中“坚定是生命的黄金”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 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B.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实现“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成功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C.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自幼爱好书法,坚持刻苦练习,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D. 文天祥被俘后,拒绝了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不屈,从容就义,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
17. 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 如何理解“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这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五)(1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9-21题。
【材料一】
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平板、手机、电子阅读器等。
近年来,数字阅读市场发展迅速,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3亿人,较2021年增加2450万人,增长率为4.82%。数字阅读在大众阅读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材料二】
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数字阅读具有便捷性、即时性、海量性等优势。读者只需轻点屏幕,就能随时随地获取各类阅读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数字阅读平台还能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精准推送相关内容,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此外,数字阅读还具备互动性强的特点,读者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然而,数字阅读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数字阅读往往是浅层次、碎片化的,读者容易走马观花,难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长期进行数字阅读,还可能影响读者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另外,数字阅读的版权保护问题也较为突出,一些未经授权的作品在网络上肆意传播,侵害了作者的合法权益。
【材料三】
为了提升数字阅读的质量,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强数字阅读内容的审核和监管,确保提供给读者的内容积极健康、富有价值。另一方面,推动数字阅读技术的创新,如开发具有护眼功能的电子墨水屏、优化阅读界面设计等,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此外,不少数字阅读平台还推出了有声书、AR/VR阅读等新形式,丰富数字阅读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读者自身也应提高对数字阅读的认识,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比如,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做笔记、写书评等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19.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数字阅读包括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和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两层含义。
B. 2022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3亿人,较上一年有一定增长。
C. 数字阅读平台能精准推送内容,满足读者所有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D. 数字阅读存在浅层次、碎片化,以及版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20. 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数字阅读的优势和弊端。(4分)
21. 结合材料三,说说如何提升数字阅读的质量。(3分)
(六)名著阅读(6分)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选段一:
他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选段二: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22.选段一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
23. 从选段一到选段二,祥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三、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以“______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大漠孤烟直
(2)会当凌绝顶
(3)悠然见南山
(4)沉舟侧畔千帆过
(5)千树万树梨花开
(6)千里共婵娟
(7)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8)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2.(1)酿 嘹(每空1分,共2分)
(2)kē hè(每空1分,共2分)
3.答案:A
解析:这是一段围绕“留白”展开论述的文字。首先⑥句点明“留白”的概念,引出话题,应排在首位;接着⑤句阐述中国画中的留白显示出美妙意境;③句进一步说明在这种美妙意境中人们能有双重感悟;④句由中国画的留白延伸到生活也需要留白;①句阐述生活中负荷过重的弊端;②句强调卸下负担对享受生活诗意的重要性。所以正确顺序为⑥⑤③④①②,答案选A。(3分)
4.答案:C
解析:A 项,“通过……让……”并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让”;B 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D 项,两面对一面,“高低”是两面,“做出突出成绩”是一面,可在“做出”前加“能否” 。(3 分)
二、阅读(70分)
(一) (6分)
5. 答案:C
解析: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淳朴古风的赞美,而非对村民愚昧迷信的批判。所以C选项表述错误。
6. 答案: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坚定信念,勇于探索,前方可能就会出现新的转机和希望 。
二、阅读(70分)
7. (1)穿 (2)使……端正 (3)更加 (4)回答
8. C
解析:A、B、D三项中的“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项中的“之”是代词,代指“位已高而擅权者” 。
9. (1)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百姓就会离开他。
- (2)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希望听您剩下的教诲。
10.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启示:①地位越高,越要谦逊有礼,尊重他人;②官职越大,做事越要小心谨慎,不可疏忽大意;③待遇越优厚,越要廉洁自律,不可贪得无厌。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秉持这些原则,取得成绩时不骄傲,面对重任时谨慎认真,面对利益诱惑时坚守本心。(四) (13分)9. (3分)【A】解析:A项有误,“生活压抑且不愿意带孙子”表述错误。
11.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读书;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12. ①“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将秋明的人生阶段串联起来;②以第一人称叙述,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③从“我”的角度叙述,便于表达“我”对秋明的情感,比如对秋明遭遇的同情、对秋明资助孤残儿童的赞许等,更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3. (1)表现了秋明展示化学实验时的兴奋和得意,以及想要分享化学知识的急切心理。(2分)
- (2)表现了秋明提及资助孤残儿童读书一事时的谦逊和不好意思。(2分)
14. ①题目表层含义是指秋明初中时给“我们”演示的有趣的化学实验;(2分)②深层含义是指秋明用自己的努力和爱心,在更多人心中点亮梦想的灯,这种人生的“化学反应”是最美的,就像他小时候展示的有趣的化学实验一样;(2分)③还表达了作者对秋明善良、有爱心、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赞美,以及对每个人都能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最美人生的期待。(2分)
15. D(3分)
解析:本文采用的是总 - 分 - 总的结构,开篇点明“坚定”的重要性,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述“坚定”,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让我们做坚定的人,让生命因坚定而闪耀光彩。所以D选项中“总 - 分的结构”表述错误。
16. C(3分)
解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强调的是做事情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侧重于坚持的时间长久,而不是“坚定”,与“坚定是生命的黄金”观点不符。A选项屈原不随波逐流体现坚定;B选项袁隆平几十年矢志不移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体现坚定;D选项文天祥拒绝诱惑宁死不屈体现坚定。
17. 举例论证(1分)。举林肯竞选总统时拒绝用官职换选票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的观点(2分)。
18. 坚定能让我们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方向(3分)。
19. C(3分)
解析:材料二中提到“数字阅读平台还能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精准推送相关内容,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但“满足所有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表述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
20. 优势:便捷性,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获取阅读资源;即时性;海量性;能精准推送相关内容,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互动性强,可与其他读者交流,增强趣味性。(2分,答出两点即可)
弊端:浅层次、碎片化,难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影响读者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版权保护问题突出。(2分,答出两点即可)
21. 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数字阅读内容的审核和监管;推动数字阅读技术创新,提升阅读体验;推出有声书、AR/VR阅读等新形式,丰富数字阅读内容和形式。(2分,答出两点即可)
读者自身:提高对数字阅读的认识,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培养深度阅读习惯。(1分)
22. 祥子因终于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车而激动、喜悦,所以“几乎要哭出来”。(2分)
23. 变化:选段一中的祥子勤劳、上进、对生活充满希望,如他为能拥有自己的车而兴奋不已,视车如命。选段二中的祥子变得自私、懒惰、耍坏,对生活失去信心,如他不再讲究车的好坏,拉车偷懒,还故意使坏。(2分)
根本原因:黑暗的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使祥子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最终走向堕落。(2分)
三、写作(60分)
(参照2025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作文评分标准评分,60分)
范文:《坚持的力量》
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出绝美的珍珠;顽铁忍受了烈火的赤炼,坚持不懈,终于炼就成锋利的宝剑。一切豪言与壮语皆是虚幻,唯有坚持才是踏向成功的基石。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坚持的力量。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耻辱啊!换作他人,可能就此一蹶不振,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司马迁没有,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用了整整十八年,终于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倘若司马迁没有坚持下来,那么历史的长河中将会缺失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无法如此详尽地了解古代的历史。
坚持的力量,还体现在科学家们为真理而不懈追求的过程中。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做了一千多次实验。有人嘲笑他:“你失败了一千多次,还继续做有什么意义?”爱迪生却回答:“我并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正是凭借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最终找到了钨丝,成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同样有着巨大的力量。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长跑比赛。我一开始满怀信心地参加了,可跑到一半时,我就感觉体力不支,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心中萌生出放弃的念头。这时,我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在咬牙坚持,一个又一个从我身边跑过。我问自己:“难道我就这样放弃吗?”不!我握紧拳头,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于是,我调整呼吸,放慢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跑。当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就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坚持,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一种勇气。它能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挫折中奋勇前行。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崎岖坎坷,只要我们怀揣着坚持的力量,就一定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