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期末复习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5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二单元期末复习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50张PPT)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课前准备:
语文课本(八下)、名校默写本册子、默写本、笔记本
单元知识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
·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及文学常识,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巩固说明文文体知识。

复习目标

·理清说明顺序筛选文本核心信息,概括事理说明文的科学原理。·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
·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感悟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1、课内复习,夯实基础。
2、字词训练,查漏补缺。
3、回顾手法,精准答题。
4、课堂训练,提升素养。



第一单元复习
主题:民俗文化
聚焦:文学类文本阅读
1.社戏
小说 概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三要素 人物 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节 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2.回延安
文学常识 作者 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等合作,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3.安塞腰鼓
文学常识 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当代诗人、散文家,其代表作《羊想云彩》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
散文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特点:形散神聚】
字词 叹为(wéi) 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终止。
4.灯笼
文学常识 作者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散文 该文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了无数文人的美好幻想,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散文《灯笼》,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情怀和时代担当。
任务:巩固字词(2分钟)
完成默写本第二单元1—4课第一题正楷书写字词。(3分钟)
检查方式:投影,查漏补缺,红笔修正。(2分钟)

人物描写
①运用了动作描写,一系列动词连用,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们开船时的动作程序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状,②表现了小伙伴们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勤劳能干的品质,③也折射出“我们”去看社戏时的愉快心情。
第10段写少年们开船时运用了一系列动词,说说有什么妙处。
人物描写【外、语、动、心、神】的作用一般答题格式:
①运用了……的描写方法,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刻画)了人物……的形象或……的心情(外在描写),
③体现(衬托、突出 )了人物……的精神品质,烘托了人物……的形象,凸显了人物……的性格,抒发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人物内心情感(内在描写)。
示例
片段一: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牧羊人的外表却很整洁。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小结: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了牧羊人干净利落的形象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赞赏肯定。
环境描写
这一段环境描写写出了优美的江南水乡风光【概括内容】,①渲染了朦胧、静谧的氛围,②烘托了我愉悦的心情,③表达着我对这一路所见的优美自然风光的喜爱和留恋,有力地表现了中心。
第11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格式:概括内容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了……的特点。【首段的环境描写】 ②渲染了……的气氛。③烘托了人物……的心情。④衬托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⑥表达了……情感,点明文章中心。
  《骆驼祥子》: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自到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但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人物形象
①聪明细心,从“我”看社戏受阻后双喜提议和分析老生不翻筋斗中可以看出。
②考虑周到,从给祖母打包票偷豆有策略和想好应对八公公的策略中可以看出。
③反应灵敏,从给祖母打包票和回答六一公公问话中可以看出。
④敏捷干练,从双喜拔前篙,指挥“偷豆”可以看出。
⑤做事有始有终,从把我完整地送回家可以看出。
所以双喜是一个聪明细心、考虑周到、反应灵敏、敏捷干练、做事有始有终的孩子。
分析双喜的人物形象。
答题思路:①抓典型事例。②抓人物描写的语句。③抓文中交代的有关人物身份、地位、经历、言行等语句。④关注作者或他人对人物的评价。
⑤通过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补充人物性格
答题格式:①概括类:xx是一个……(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②分析类 :特点一+事例;特点二+事例…… xx是一个……的人。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凸额头、塌鼻梁,一头柔软的卷发。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孩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干干净净的。
上面三个例段都是写小女孩儿的相貌,但写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例段一侧重描写孩子的神态,突出了金豆怕羞但天真、活泼的性格;例段二先描写琅琅的长相轮廓,然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她文静的特点;例段三着重描写眼睛。通过对眼睛色泽和眼睛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女孩聪明,纯真的内在气质。
突发事件
(1)情节:丰富小说情节,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人物:“偷豆”这一情节反映了小伙伴们的诚恳待客的热情和纯洁无私的心灵,
(3)主题:表现了作者对早年乡村生活的留恋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作者设置“偷豆”这一情节的用意何在?(4分)
(1)情节方面:①推动情节发展/促成情节转折 ②情节展开的基础③使情节有波澜(起伏,曲折——特别是多个突发事件)
(2)主题方面:表现主题/揭示主题(情感、道理)
(3)人物方面:刻画人物形象
(4)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叙述视角
选文的最后一段和前文的叙述视角有什么不同?作者在文中运用这两种叙述视角分别有何作用?(4分)
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能比较客观、全面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作用:①叙述者拉开距离,俯瞰一切,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一不知,更有利于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表现个人的立场、情感、态度;②对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故事很有利。
有限视角: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一般采用第一人称。
作用:①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可增加真实性与亲切感。②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注:回忆性散文一般采用的双重视角——儿童和成人视角,回忆采用儿童视角,天真烂漫,现在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当年的事,理智成熟。
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 (我/我们) 本文采取第一人称,前期儿童视角,后期成人视角。
作用:①小说的线索人物,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③叙述亲切自然;④便于作者直接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 (你/你们) 七下《一棵小桃树》中“我该怎么感激你……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中用第二人称“你”,表现出作者的感情激动到了极点,赞颂了小桃树坚强不屈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作用: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情感交流,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 (她/他、她/他们) 七上《皇帝的新装》采用第三人称,对皇帝的穷奢极欲进行大力渲染与讽刺。
作用: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空限制,叙述比较灵活自由;③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叙述亲切自然。
注:有的文章同时使用多种记叙人称。
第一单元检测
1.我国历史悠久,民俗更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在流水潺潺的古老村落中,还是在灯火璀璨的大都市,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清嘉录》序中写道:“夫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时序之在天下薄海皆同,而一方有一方之风土人情,不可得而强也。”民族风俗涉及的范围是如此之广,它可以是一场震hàn人心的安塞腰鼓,也可以是令人 (蔚为大观 叹为观止)的苗族剪纸,又或许是令人亢奋的热巴鼓舞…… 这些民俗文化或磅bó或恬静或豪迈,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1.小智阅读素材时,对几个读音存疑,请标出正确读音。潺潺 亢奋
2.小智将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震hàn 磅bó
3.请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4.小智发现了一个病句,并用波浪线标注,但他不知道如何修改,请你判断病句类型,并写出修改意见。病句类型: 修改意见:
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jī( )绊 mò( )然 冗( )杂 颤( )栗
羁 蓦 rǒng zhàn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3分)
社会民俗包括礼仪文化、岁时节日民俗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瞥见许多A人情世故。《社戏》中,每逢社戏,远近村民都会B成群结队摇着乌篷船前往观戏。《灯笼》中也描写了在春节和元宵节里张灯结彩、跑马灯、猜灯谜等节日民俗,还涉及婚嫁礼仪,如族里的姐妹远嫁时就会满街灯火,彻夜鼓吹,场面热闹宏大,使人C叹为观止。可惜随着现代化进程,许多民俗已D屏息敛声,我们也只能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来了解了。
【答】D A.人情世故,意思是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正确;B.成群结队,指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后来也比喻团结一致。正确;
C.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极点。正确;
D.屏息敛声,意思是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不能用来写“民俗”;
3.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凫水(fú) 絮语(xù) 归省(xǐng) 蕴蓄(yùn)
B. 不惮(dàn) 潺潺(chán) 宽慰(wèi) 怠慢(dài)
C. 家眷(quàn) 脊背(jǐ) 棹船(zhào) 偏僻(pì)
D. 皎洁(jiǎo) 纠葛(gé) 缥缈(miǎo) 欺侮(wǔ)
【答案】C.“眷”应读juàn。
4.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历害  心窝  呼唤 红旗飘飘
B. 羊羔  革命  脚步  天南海北
C. 浪花  发展  高潮  鸡毛信
D. 欢喜  窗花  头顶  杨家岭
A.错误,“历害”应为“厉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使我市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
B. 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大步。
C. 近年来,我省各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 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增强发展中国家人民营养不良的现状。
【答】B A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近年来,我省各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D项搭配不当,应将“增强”改为“改善”。
第二单元复习
主题:科学事理
聚焦:说明文阅读
写作:说明的顺序
5.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另著有《竺可桢全集》。
字词 销声匿(nì)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风雪载(zài)途:一路上风雪交加,形容气候恶劣。也指人生路上的挫折很多,仿佛冬天一般。
年年如是:每年都是像这样。表示大自然气候有很强的规律性,有时含有抱怨,情绪低落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作者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字词 追溯(sù):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褶皱(zhě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7. 大雁归来
作者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沙乡年鉴》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
字词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偷偷摸摸: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8. 时间的脚印
作者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曾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字词 海枯石烂(kū):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任务:巩固字词(2分钟)
完成默写本第二单元5—8课第一题正楷书写字词。(3分钟)
检查方式:投影,查漏补缺,红笔修正。(2分钟)

说明文答题技巧
——以课内文本为例
01.说明文的对象及特征
对象 事物说明文文中事物的名称或事物的特点是说明对象。
事理说明文文中具体的事理是说明对象。
特点
《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
1.看标题。特别要注意标题中的修饰性、限制性成分。
2.抓总括句、中心句、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
3.摘抄整合语段中的关键词、句,并作简要概述。
4.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问号、句号等,归纳层意,再综合概括。
02.说明方法及作用
类别 判断标志 作用(答题规范)
举 例 子
作 比 较
例句:“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作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使地质界以前的不解之谜迎刃而解,从而证明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比如、例如、譬如、据说
①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的例子,②具体有力的说明了……,
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作用(答题规范)
①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进行比较,
②突出说明了……的特征(道理),
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句: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作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利用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特性。
“比”
“而”
“相对于”
“也”
“较……相比”
类别 判断标志 作用(答题规范)
打 比 方
列 数 字
例句: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作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利用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特性。
像、
仿佛、
如、
犹如
①这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比作……,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③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生动有趣。
作用(答题规范)
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等
例句: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作用:运用作比较、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前者”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①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列举了……等一系列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③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注: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类别 判断标志 作用(答题规范)
下 定 义
作 诠 释
分 类 别
例句: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恐龙无处不有》
…是…
这就是…
…叫作…
判断句式
①这句话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②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作用(答题规范)
因为 、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作用:运用做诠释的说明方法,使我们更清晰地明白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①这句话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易于理解。
一种是…
另一种是…(一)…(二)…(三)…
《大自然的语言》中,第7,8,9,10四个自然段。作用: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从“纬度”“经度”“高下”“古今”四个方面,依次说明影响物候的因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使读者印象完整而清晰。
①这句话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把……分门别类(分为×类),②条理清晰地说明……。
类别 判断标志 作用(答题规范)
摹 状 貌
列 图 表
引 用
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蝉》)
对事物进行细致地描摹
这句话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摹了事物的……特征。
作用(答题规范)
用表格、图片、照片等方式进行说明
这句话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明了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名人名言、诗句、新闻报道.....
唐朝的张嘉页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中国石拱桥》)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该诗句的引用,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03.说明文的语言
准确性 严谨性 科学性
解题 思路
例:“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品析好处:①解词+说明了……(文中的意思)+ ② 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科学、严密、生动等
能不能删:①删或不能删+②解词+说明了……(文中的意思)+ ③ 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科学、严密、生动等+ ④ 如果删除了,意思发生改变,不符合实际情况。
不能。“几乎”说明不是全部,不能排除有的地质问题板块构造理论不能解决,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04.说明文的语言
生动形象性
解题 思路
例:《大自然的语言》“杏花开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运用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增添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富有文采,增强表现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传语”“暗示”“唱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了物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04.说明文的顺序
时间 顺序
空间 顺序
逻辑顺序
1.特征:表示时间的推移、早晚、先后、古今、秋冬、年份、朝代等。
2.常用说明对象:时间的先后顺序,如产品制作、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
3.举例:《中国石拱桥》
1.特征:表示空间的变换、上下,内外,南北,左右,方位,地点的变换
2.常用说明对象:介绍实体,如建筑物,景点介绍等。
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概念:按照事物、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说明的说明顺序。
2.特征:表示内在关系,主要有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由 主要到次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性质到作用。
3.常用说明对象;介绍实物,抽象事理等。
4.举例:《大自然的语言》《恐龙无处不有》
闯关大挑战
请判断以下句子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苏州的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松鼠体型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
(3)由于各种拱桥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连拱桥。( )
(4)《看云识天气》中把天上的云分成卷云、积卷云、高积云、高层云等几类进行说明。( )
(5)我国的建筑物,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这么杨,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 )
(6)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
(7)太平洋占地面积面积差不多等于其他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
(8)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 )
对比
列数字
下定义
分类别
对比
举例子
打比方
典题训练
题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翩然(piān) 龟裂(jūn) 农谚(yán) 销声匿迹(nì)
B.劫难(jié) 蟾蜍(chán) 褶皱(zhě) 风雪载途(zài)
C.缄默(jiǎn) 狩猎(shòu) 山麓(lù) 海枯石烂(làn)
D.赌注(dǔ) 砂砾(lì) 腐蚀(shí) 鸟臀目(diàn)
B
【解析】
A.“谚”应读yàn;C.“缄”应读jiān;D.“臀”应读tún。
题二: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特殊 孕育 哀草连天 风雪在途
B.追溯 滑翔 天衣无缝 草长莺飞
C.邀请 调零 目空一切 夜幕降临
D.譬如 取诀 周而复始 难以置信
B
【解析】
A.“哀草连天”的“哀”应为“衰”;
C.“调零”的“调”应为“凋零”;
D.“取诀”的“诀”应为“取决”;
题三: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马龙以目空一切的气势击败所有对手,夺得冠军。
B.这几个骗子配合得天衣无缝,但还是被警察识破了他们的骗局。
C.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保护动物,过不了多久,好多动物就会像恐龙一样销声匿迹。
D.这对热恋中的情侣一起发誓:即使海枯石烂也永不变心。
A
【解析】
“目空一切”是贬义词,用于世乒赛冠军马龙身上属于褒贬误用。
1.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jiá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震作起来了。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
1.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jiá( )然而止 飒( )  步履( )
2.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正确写法是“____”。
3.文段中的“委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戛 sà lǚ(2)震作 振作(3)疲乏;没有精神(4)比喻排比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伫立泰山之巅,他目空一切,心中豪情万丈,疲惫顿消。
B.私人会员俱乐部近年来蓬勃发展,而许多酒吧则逐渐销声匿迹。
C.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毎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D.时间的巨轮无法抹去我对你的思念,纵使海枯石烂,你的身影永存我心中。
5.对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较)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
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列数字)
D.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作比较)
【答】D.由“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可判断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