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北京育才学校初二(下)期中语 文一、基础 运用(共15分)中国人使用筷子,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事。一双筷子,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文明气息。初二语文组开展了“筷子的前世今生——探寻筷子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8分)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以下各题。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中国人用筷子进餐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筷子在世界各国的餐具_______(叹为观止/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受到我国影响,筷子文化也fú( )射到日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国家。筷子最初叫“箸(zhù)”或“梜(jiā)”,到了宋代才开始有“筷子”的称呼。古人讲究忌讳,因“箸”与“住”谐音,【甲】听着有“停滞不前”的意思,【乙】故谓不吉利之语,特别是对于行船的人更是讳言,所以古人便反其意改“住”为“快”;加之筷子多以竹子为材料,所以又在“快”字上冠以“竹”字头而名“筷”,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以食为天□轻便灵巧的筷子被人们餐餐使用,筷子文化逐渐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中央电视台曾拍过一个主题为□筷子□的春节公益宣传片,通过八个不同地域的家庭在除夕使用筷子的故事,揭示了筷子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特有的 rén qíng shì gù( ),令人感动。方寸之中有乾坤。小小的筷子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说它是饮食文化的“中国符号”,也_______(名副其实/相辅相成)。(1)根据拼音依次所填的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辐射 人情世故 zàiB.辐射 人情是故 zǎiC.辐射 人情世故 zàiD.辐射 人情是故 zǎi(2)结合上下文,文中所应填入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A.独树一帜 相辅相成B.叹为观止 相辅相成C.叹为观止 名副其实D.独树一帜 名副其实(3)文中方框处依次填入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句号 引号B.冒号 引号C.句号 书名号D.冒号 书名号(4)下面语句是从文中第二段抽取出来的,它在文中原本的位置是 不符合人们祈望兴旺发达的民族心理,【甲】【乙】2.(2分)下列有关“筷子”的表述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研究者们之所以认为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因为在安阳殷墟曾出土了6支青铜箸头的原因。B.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在口头传说还是在文学作品里,我们都能找到筷子的“文化踪迹”。C.关于筷子的起源,有历史悠久的很多传说,这些传说认为大禹、姜子牙、妲己都有可能是筷子的发明者。D.在新石器时代,随着饮食习惯和烹调技能的提高,用手抓食或单用勺进食很不方便,“箸”就应运而生。3.(3分)填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中的名句,有人化用其意,改为“执子之手,与子共箸”,表达要与爱人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望。诗歌总集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 、 三类。4.(2分)使用“公筷”是传递文明生活的新时尚。下面是几幅提倡使用“公筷”的宣传画,请你任选一幅,拟一则简短有力的宣传语。(15个字以内)二、古诗文阅读(共23分)5.(10分)默写。① ,道阻且长。 ,宛在水中央。(《蒹葭》)②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蒹葭》)③青树翠蔓, , 。(柳宗元《小石潭记》)④日光下彻, 。佁然不动, ,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⑤登山则情满于山,涉水则意溢于水,古人对山水有着别样的情怀。你也一定积累了不少含有“山”或“水”字的古诗文,请写出其中一句: 。(本试卷中出现过的句子除外)6.(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起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D.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更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2)请任选角度,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两句的妙处。(3)“关关雎鸠”以水鸟和鸣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阅读下列诗句,选出借助鸟的意象表达美好和谐意境的一项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⑤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7.(7分)阅读《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完成问题。(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谷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乙】此人一一为县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足为外人道 兵甲已足 足智多谋 微不足道B.便扶向路 欣欣向荣 所向披靡 眈眈相向C.乃记之而去 去冬今春 大势已去 去粗取精D.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悉听尊便 悉数奉还(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翻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理解:作者描写了丛丛芳草生机盎然、片片桃花飘若红雨的美丽景象,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充分铺垫。【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翻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中的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理解:这是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言简而意丰。我们可以推知桃源人是在为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奇特经历而叹惋。【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就离开了。理解:此时文章的情感由此前的“乐”,渐渐转化为“忧”,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内心终究没法摆脱的压抑和落寞。(3)《桃花源记》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链接材料】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它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填写表格。【链接材料】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與失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相似点 《桃花源记》 【链接材料】周围环境优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①____________生活井然有序 ②___________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③_________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樵童牧竖相征逐三、名著阅读(共5分)8.(5分)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阅读《傅雷家书》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过程中,我们结识了很多高尚的人。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书中的内容,谈谈你对歌德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四、现代文阅读(共17分)9.(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绿色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理念,推动绿色出行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绿色出行,即以城市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等出行方式为主体,生态友好、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出行系统。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文件,均对加快构建绿色交通运输发展体系作出了部署安排。2019年,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系列文件,提出绿色出行领域的目标任务,明确通过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引导公众优先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整体提升我国绿色出行水平。近日,交通运输部制定又又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加快绿色交通运输制度体系建设。多年来,绿色出行政策制度不断健全,切实推进了我国绿色出行真正落地。材料二 逐步完善的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等城市绿色出行基础设施,使“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的出行更加便利。以北京市为例,过去五年来,北京市域内市郊铁路运营里程由183公里增至365公里,城市轨道运营里程由608公里增至807公里,全市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1172公里。同时,实施轨道既有线网优化提升改造,6号线双向开行大站快车,八通线与1号线、房山线与9号线实现跨线运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绿色出行体系得到优化。 慢行交通是绿色出行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这样的“主动脉”“大血管”密切配合,为市民提供更便捷舒适的交通出行体验。“十四五”期间,北京将打造滨水慢行系统396.8公里;建设多条河流的沿线步道、自行车道或自行车专用路;并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打造20条特色文旅骑行路线。近些年,人们发现:_____,更方便了人们骑自行车出行。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市共享单车骑行量达9.68亿人次,较上年增长1.66%,这都得益于城市慢行系统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表1北京二环路配套的慢行系统相关改造情况问题 改造方式 改造状况 效果道宽不足 通行效率较低 拓宽路段 非机动车道宽度从2米左右普遍提升至3米以上 优化了通行秩序,非机动车通行能力提升38%以上骑行舒适度低 安全感不强 增设标识 设置专属骑行者的“左转绿灯”“自行车优先”等标识 非机动车红绿灯等候时间缩短了14%,交通事故率降低 材料三 五一小长假,全国共享单车骑行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00%,用户骑行总里程翻倍。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应对五一游客激增的“大考”,多地投放置换更多升级优化的新车,以新产品、新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共享单车搭载北斗高精定位模块,便于运维人员精准分析判断车辆实时分布、流转情况,形成合理投放的运营方案。 随着绿色出行服务品质显著提高,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2022年6月15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等五家单位联合发布《数字化工具助力公众绿色出行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全国50.6%的受访者在日常出行中会选择包括地铁和公交在内的绿色出行方式。6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响应城市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碳”行动,转换高碳出行方式,选择更加绿色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关于我国绿色出行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甲】绿色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理念,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出行的发展。【乙】北京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达1172公里,表明北京绿色出行体系已建构完成。【丙】《报告》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受访者愿意转换高碳出行方式,选择绿色出行。(2)根据材料二及表1的信息,在材料二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是①: 、② 、③ (每空限15字以内)。10.(10分)阅读《荣军鞋铺》,完成问题。荣军鞋铺石钟山①军营正门口,马路对面,多了一个修鞋铺,名字叫“荣军鞋铺”,吴师傅是这家鞋铺的主人。②鞋大都是对面军营里的军官送来的,那些年部队上只有军官才发皮鞋,四年一双,军官们对鞋都很仔细。有时鞋刚发下来,为了防止鞋底磨损,都来吴师傅这里钉掌儿。③荣军鞋铺的窗子上立了块纸壳,纸壳上标明了钉鞋掌的价格,后掌儿两角,前掌儿七角。春夏秋冬,吴师傅把鞋摊摆在门外,身上系了条黑色围裙,低着头、弓着身子,一丝不苟地钉鞋掌。④午休或傍晚时间,是荣军鞋铺最热闹的时候,三三两两的军人从军营大门里走出来,轻车熟路地来到吴师傅的鞋铺,把鞋放下,亲切地叫一声:“吴师傅,鞋放这了。”这时,吴师傅会半仰起头,交代一句:“把名字写好。”⑤凡是来过荣军鞋铺的人都知道,吴师傅有个习惯,总会让来人用纸条把钉鞋人的名字写上,放在鞋窠里,这样不会拿乱。许多鞋不能立马拿走,第二天取鞋时,报上姓名,吴师傅就在鞋窠里找那张写了名字的纸条,再准确无误地把鞋递给人家。取鞋的人,一手交钱,一手拿鞋。吴师傅从不亲手接钱,地上放了一只看不出颜色的糖果盒,钱都在那里放着。每次结账修鞋人自己把钱放里就是,遇到大票,也让他们自己去找零钱。整个过程,吴师傅头都不抬一下,乒乒乓乓、仔仔细细地钉他的鞋。⑥从大院出来的军官们,有时放下鞋并不急着走,而是立在鞋摊前和吴师傅聊一会儿。久了,便知道修鞋的吴师傅也当过兵,而且参过战。聊到兴致处,吴师傅会说几句当年去朝鲜参战的事,他话不多,三言两语后总是适时打住。军官们把吴师傅的故事连缀起来,慢慢地把吴师傅的经历铺展开来——吴师傅叫吴先发,是第二批入朝作战的,参加过第三次和第四次战役,脚就是在第四次战役中受的伤。回国后,他在锅炉厂上班,退休了,就搞起这个鞋摊。⑦青年军官们连缀起吴师傅的经历后都喷着嘴。再称呼时,有的人称吴师傅,有的人叫老兵。不论叫什么,都充满了感彩。⑧吴师傅总是在每晚军营响起音乐时收摊。不用问,此时是九点四十,他知道,再过二十分钟,军营的熄灯号就该吹响了。他把摆在门口的工具,还没来得及修的鞋拿到鞋铺里,用一把铁锁把门锁了,推起立在一旁的自行车,跛着脚上车,影子便遁到了暗夜里。⑨有一天,吴师傅来到鞋铺门前,像往常一样开门、搬出工具,却猛然发现了异样,抬眼向对面的军营望去,军营安静得出奇。一夜之间,军营里的军人开拔了。那阵子,电视、收音机里天天播放的都是南部战事。⑩吴师傅有个收音机,就放在摊位前,他不仅把音量调到最大,还要竖起耳朵来倾听。手里的活儿已经干完了,他并不收摊,仍旧坐在那儿,跟前只有收音机陪伴着他。 日子忽悠一下,三个月过去了。他在一天早晨来到鞋摊前,军营突然又热闹起来,又听到了熟悉的军号,还有士兵列队走过的声音。 吴师傅的脸色又活泛起来。这时,军营里有两个军官直奔他的鞋摊而来。报上姓名,他很快在那一排修好的鞋里找到属于他们的鞋,庄重地递过去。 接下来的日子,又有一些军官陆续来取自己的鞋。 日子似乎又回到了从前,他却发现还有十双鞋没人认领。他从鞋窠里把纸条掏出来,姓名清晰,他找了一块比较大的纸壳,依次把这些人的名字写上,立在摊位显眼的地方,希望鞋的主人早点来把它们取走。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那十双鞋仍没人来认领。一天,团长来了,站在纸壳前依次把那些名字看了,叹了口气,说:“吴师傅,他们都成了烈士。”说完弯下身子把纸壳反转过来。团长他认识,当营长时就到他这儿来钉鞋。他死死盯着团长的脸,虽然已有预感,被证实了,还是觉得有些突然。团长又看了眼玻璃窗后那十双摆放整齐的鞋,说:“鞋就放这儿吧,权当留个念想。” 团长走了,他的目光久久收不回来。 从此,每天打开鞋铺门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擦拭那十双鞋,然后把它们又庄重地摆到原处,像展览橱窗。更多时候,他的眼睛先是盯着那没人认领的鞋,随后,眼神定在某一处。 偶然的一天,有两个军官在鞋摊前说起要去南方某省新建的烈士陵园参加纪念仪式……后来军官走了,他的心也不在了,眼神飘飘地定在天边的某一个地方。 后来,儿子成了他的徒弟。鞋摊前一老一少,叮叮当当的钉鞋声,像二重奏。儿子三十几岁,胡茬儿硬硬地扎在脸上的样子,很硬朗,但修鞋的动作却很温柔,这是父亲要求的。 又过了些时日,鞋摊前突然少了父亲。 南方某省的烈士陵园来了一个老人,背着包袱,不时停下来,从鞋窠里拿出纸条在碑上查对着名字,终于对上一个,他把鞋摆放在烈士墓前,冲着那墓说:李大生排长,鞋给你送来了。穿上鞋,脚不冷。 十双鞋,他找了三处墓地,终于都找到了它们的主人,一双双摆好,敬礼。 两个月后,他又回到鞋摊前,儿子修鞋的手艺已经很熟练了,他能腾出空来发呆了。他经常抬起眼神,望着远处的天际,一望就是半晌,嘴里一遍遍唠叨着:把鞋穿好……(选自2020年10月16日《解放军报》,文章有删改)(1)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并行的方式展开情节。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流程图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吴师傅“一丝不苟地钉鞋掌”“仔仔细细地钉他的鞋”,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B.小说写吴师傅让来钉鞋的人用纸条把名字写上,放在鞋窠里,这些细节为下文描写吴师傅按名字找到烈士埋下了伏笔。C.有人来取鞋,吴师傅一次是“准确无误地把鞋递给人家”,一次是“庄重地递过去”,主要是避免同一个动作用词重复。D.小说多次描写吴师傅的眼神,或借此表现在其心灵深处想象烈士魂归何处的心理,或表现其心与安葬在烈士陵园里的烈士在一起。(3)有人说:小说对“儿子”的描写并不多,这一人物可有可无。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五、写作(共40分)11.(40分)“韵”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后来也指意味、情趣、风度等等。秋之韵是成熟的味道,舞之韵是律动的风姿,师长之韵是人格的魅力,京城之韵是文化的丰厚……景、物、人、事,各有其韵,用心感悟始得其意味,深人其中方得其神韵。请以“_____之韵”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12.作文。这是一个鞋子博物馆,馆里陈列了从各地区搜集到的各个年代、各种款式、各种人物穿过的的鞋子。有红军长征时穿过的草鞋,有扶贫干部穿过的千层底老布鞋,有陪伴运动员训练、夺冠的运动鞋,有婴儿穿的虎头鞋,有女士穿的高跟鞋,有居家穿的拖鞋,有雨天穿的胶鞋……请以“那天晚上,鞋子们开始了对话……”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参考答案一、基础 运用(共15分)1.(1)C(2)D(3)A(4)乙2.B。3. 诗经 雅 颂4.示例一:【甲】使用公筷,为美味加分。示例二:【乙】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示例三:【丙】团聚重健康,公筷吃得香。二、古诗文阅读(共23分)5.①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易错字:溯)②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易错字:晞)③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易错字:缀)④影布石上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易错字:翕)⑤青山郭外斜(易错字:斜)6.(1)C(2)示例一:修辞角度: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示例二:炼字角度:“悠”是长的意思,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长夜漫漫、主人公相思绵绵不断,表现了主人公长夜难寐的相思之苦。示例三:描写角度:运用心理和动作描写,“悠哉悠哉”突出绵绵情意,思念不断的心理;“辗转反侧”的动作写出寝食不安、长夜难寐的相思之苦。(3)B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7.【分析】译文:(一)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香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渔人发现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于是他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起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二)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周竹林和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冷落、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链接材料:(我)徒步渡过溪水,四周群山环绕,远远望去,一条白蛇蜿蜒向下游奔入大谷中,大概是山涧中的水流吧。种着桑树的田畦和麦田,高低相连,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砍柴的孩童和放牧的小孩互相追逐嬉戏,这真像是在图画中行走啊!(我)想要询问所经过地方的名称,然而那些轿夫质朴愚钝,不太懂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应答,有的答非所问,大概问十次只能得到两三次回应。(1)D(2)乙(3)①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③:人们生活愉悦。三、名著阅读(共5分)8.示例一:读《傅雷家书》就像与一位严厉、尽责又深爱孩子的父亲谈话。他给儿子傅聪的信,在我看来,也像是写给我的成长指南。他告诉我待人要谦逊,做事要严谨,遇到困难不能气馁,要有人格的尊严……我在书中看到自己的成长,仿佛受到了一位长辈的教诲与鼓励,从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示例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像是与钢铁战士保尔谈话。他的成长故事深深打动着我,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工地上的磨难,还是疾病对他的摧残,都没能使他倒下,他对于生命的意义的理解始终激励着我。与他的谈话,让我看到了他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使我受益匪浅。四、现代文阅读(共17分)9.(1)【乙】(2)示例:北京二环路的非机动车道经改造发生了变化(3)示例:①政策制度不断健全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服务品质持续提高10.(1)①修鞋并收听广播;②到陵园送鞋并悼念;③未取鞋的军官牺牲了并被安葬在烈士陵园。(2)C(3)不可以去掉。“儿子”这一人物的设置,让吴师傅能够亲自去烈士陵园送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塑造“儿子”的形象,子承父业,依然在军营门口修鞋,且修鞋时遵从父亲的要求,这是父亲军营情结的延续,也是对军人尊重之情的延续,让主题更加鲜明。五、写作(共4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