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云南一亚洲象群北迁南归入选“2021年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大事件”,该亚洲象群于2022年2月返回原自然保护区,并与另一亚洲象群合群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成年亚洲象构成了一个种群
B.每头亚洲象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两象群属于同一物种,故不存在生殖隔离
D.每头亚洲象都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演替过程中一些物种会被取代
B.演替在任何群落类型中都会发生
C.演替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
D.次生演替的速度较快与演替的基质和环境条件较好有关
3.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来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B.降低人类的干扰程度,才能保证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稳定和高产
C.互花米草盐腺的分泌活动可有效降低体内的离子水平,使其免受离子胁迫
D.利用群落演替规律,可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植物来改良盐碱化的草原
4.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所有生物构成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
②箭头表示捕食关系和能量的循环方向
③蝗虫→青蛙→蛇,这条食物链有三个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同化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同化的总能量
⑤如果蜘蛛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蛇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如图所示为某自然湖泊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究某种植物生态位通常研究其栖息地、种群密度等
B.限制深底带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溶氧量
C.沿岸带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湖沼带和深底带
D.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鲢鱼产量应在种群数量为K/2时开始捕捞
6.2022年我国多地媒体报道当地水域中发现“怪鱼”,经专家确认为源自北美生态入侵物种鳄雀鳝。鳄雀鳝是一种巨型肉食性鱼类,大小鱼虾几乎通吃,由于体型硕大,卵有剧毒,在自然水域中几乎没有天敌。有关鳄雀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鳄雀鳝与本地鱼类之间仅有捕食关系
B.鳄雀鳝入侵的水域内物种丰富度下降
C.鳄雀鳝在小型封闭水域中数量较少原因可能是受到食物等密度制约因素限制
D.若需要调查北美某大型湖泊中鳄雀鳝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7.某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导致海平面升高
B.提倡“低碳”生活有利于保护环境
C.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所引起
D.环境污染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
B.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形,而数量金字塔不一定呈正金字塔形
C.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9.如图表示反馈调节的模式图,下列所述与图示模型不符的是(  )
A.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B.甲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乙表示种内斗争加剧
C.甲表示水体污染加剧,乙表示鱼虾死亡增多
D.甲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乙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多
10.将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占优势而大草履虫消亡。将双小核草履虫与另一种袋状草履虫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形成了共存的局面,但两者的种群密度均低于单独培养时的。仔细观察发现,双小核草履虫多生活于培养器的中上层,主要以细菌为食,而袋状草履虫生活于底部,以酵母菌为食。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均为竞争关系
B.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不能共存的原因可能是两者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
C.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时,种群数量趋势呈“J”形增长
D.双小核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共存时,两者发生了食性和栖息环境的分化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B.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农田通过除草、治虫等措施可使能量更多地积累在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12.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受水水库。下列关于密云水库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库中各种鱼类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水生生态系统
B.水库中鱼类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可以反映人类活动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C.南水北调中随水而来的鱼卵和鱼苗不会对当地生物造成影响
D.人工养殖鱼类可以促进水库中物质循环再生和提高能量流动效率
13.202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我们的解决方案在自然界”。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制定的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B.热带雨林具有的旅游观赏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海州湾海湾生态与自然遗迹海洋特别保护区只是保护海岸原生动植物的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锐减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4.“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牛粪、猪粪直接投入沼气池,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B.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是循环原理
C.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蔬菜,人、牛、猪等均为消费者,它们构成食物网
D.由于废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15.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浅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
C.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16.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营养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杂食性鸟占据三个营养级,所以同化量高于其他生物
B.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地表生物的区域分布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C.若有大量杂食性鸟迁入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提高
D.蝗虫同化量的去向包括细胞呼吸散失、流向分解者和流入自身粪便等
17.科学家从矿区硫化矿酸性坑水中分离出一种嗜酸细菌,该菌在有机物充足时,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长,在缺乏有机物时,可利用单质硫氧化产生的能量将CO2固定成自身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菌吸收现成有机物的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B.该细菌能将CO2转化为有机物是由于其细胞中含有某些光合色素
C.在富含有机物的酸性废水中,该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矿区中的化学诱变因子可导致该菌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18.生态农业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如图为一个生态农业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蘑菇的能量来源是秸秆,故蘑菇属于消费者
B.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人类对该生态系统不断补充的矿质元素
C.流入沼气池的秸秆、粪便中的能量得到了利用,而流入水稻、杂草的沼渣中的能量没有得到利用
D.该生态农业工程体现了循环原理,使粪便、秸秆、沼渣中的有机物得到了循环利用
19.我国是世界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成的,下图是“精酿”啤酒生产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麦发芽释放的淀粉酶可参与糖化过程
B.破碎有利于淀粉酶与淀粉充分接触,提升反应速率
C.蒸煮过程可以终止淀粉酶的进一步作用,并对糖浆灭菌
D.当发酵液中的糖分消耗完全后,酵母菌的发酵才会终止
20.“十三五”期间,我国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湿地保护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湿地公园建设应考虑该系统内组分之间的比例
B.湿地公园中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C.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D.向水体中通入空气可提高水体中微生物的分解效率
2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 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B.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且所占比例基本相符
C.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1/(a1+b1+c1+d1)×100%
D.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
22.用打孔器打出6块滤纸小圆片编号C1-C6,浸在一块点样瓷板6个凹穴(C1-C6,凹穴中滴加等量相应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用镊子将小圆片放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上的不同位置,37℃孵育30min,倒入碘液1min后洗去碘液,观察培养基上相应位置是否产生透明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该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编号 所加溶液 实验现象
C1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 透明圈直径较小
C2 稀盐酸 无透明圈
C3 稀碳酸钠溶液 无透明圈
C4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 透明圈直径很小
C5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 透明圈直径最大
C6 蒸馏水 无透明圈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C4、C5为实验组,C1和C2、C3、C6均为对照组
C.该实验说明绿豆淀粉酶在弱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D.若在C 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后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与C5相同
23.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1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a~d时间段内,d时种群数量最多,第d年和第e年种群数量相等
B.图1中b~c时间段内,λ值基本不变,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据图2分析可知,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
D.若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N,则其同化量为N+A2
24.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其中虚线表示草原兔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的种群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K2为草原兔种群数量的最大值,说明此地草原兔种群的K值为K2
B.a段快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草原兔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种群数量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D.若草原兔被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的草原兔数量会偏大
25.大山雀是一种林间留鸟,喜食多种昆虫。在人工纯松树林区,大山雀对防控松毛虫灾害有重要作用。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表示松毛虫和大山雀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P表示Nt+1=Nt。不考虑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究大山雀和松毛虫的关系属于种群水平的种间关系
B.大山雀捕食松毛虫,图中甲曲线可表示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
C.对于乙种群而言,C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
D.当大山雀种群数量低于A点时,种群数量会逐年下降甚至灭绝
二、未知
26.单子叶植物A分布于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一种该地从未分布的双子叶植物B出现在该生态系统中,使植物A数量减少。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植物B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有 (答出1点即可)。
(2)植物A和植物B的种间关系是 。物种间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是 。
(3)“荒漠变绿洲”并非神话,但需要人类不懈努力。若没有进行人工生态修复,荒漠地区的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树林,原因是 。
(4)将荒漠植物凋落物和有机碎屑的混合物灭菌后均分为两份。对照组不作处理,实验组加入小型节肢动物,一段时间后,实验组凋落物和有机碎屑的混合物剩余量少于对照组。据此分析,小型节肢动物属于该荒漠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7.胡萝卜素是人们膳食的重要营养物质,它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作用。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出高产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菌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锥形瓶通常采用 的方法灭菌。过程④的接种方法是 ,该实验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99、198、203,则1g土壤中三孢布拉霉菌数约为 个。
(2)三孢布拉霉菌在产生胡萝卜素的同时也会产生[H],[H]可将无色的TTC(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还原为红色复合物,且菌体内[H]含量越高,还原能力越强。戊培养基从用途上分属于 培养基,在戊中挑取 (填字母)菌落进行扩大培养,可获得大量高产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菌,挑选的理由是 。
三、解答题
28.2019年7月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烧毁逾1000万公顷土地,导致风头鹦鹉、考拉等大批标志性物种以及大量珍贵植被受损。2020年2月,大火终于熄灭,森林植被开始复苏。分析以下问题:
(1)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 多样性。刺鼻的烟味和火光给考拉传递了 信息,使一部分考拉逃生。
(2)山火有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这是由森林群落的 结构决定的,火灾初期,强度较弱的地表火对森林是有利的,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原因是能烧掉枯枝落叶,促进 。
(3)有报道说,当地“火鹰”(如啸鸢等)纵火加剧了火灾灾情。“火鹰”是肉食性猛禽,喜欢在着火的森林里活动,它们会衔着着火的树枝将其运送到尚未燃烧的森林里。试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火鹰”纵火的目的: 。
四、解答题组
29.下面是人类对于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两个实例,请阅读相关材料后回答问题:
兰溪梅江烧白酒,采用独特工艺酿制而成,酒质优良,醇馥幽郁,以当地的糯高粱和荞麦等为原料,利用酒曲中含有的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发酵剂酿造而成。梅江烧工艺流程为:制酒曲、泡粮、煮高粱米、拌曲糖化、发酵、蒸馏、封存。回答下列问题:
(1)酿造白酒时,用水泡粮12小时,然后蒸熟并摊晾,使原料先 后才可加入酒曲,否则发酵将会失败。
(2)拌曲糖化主要是利用酒曲中的霉菌将淀粉转化为 ,以供酵母菌利用。在发酵过程中,一般先来水,后来酒,这是由于酵母菌先进行 呼吸,后进行 呼吸;发酵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若待测样品含有酒精,则反应液呈 色。
(3)酵母菌在发酵液的酒精浓度达到11.4%时不能继续产生酒精,试分析可能原因 。
米氏凯伦藻是一种红藻,大量繁殖会引起赤潮。江苏海洋大学某研究小组通过测定红藻细胞数量,研究不同紫菜干体(紫菜在40℃下烘干处理4天,粉碎至0.3mm)浓度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4)米氏凯伦藻大量增殖形成赤潮,短时间内接近“ ”型曲线增长。赤潮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原因有: 。
(5)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利用不同浓度(0.4g/L、0.8g/L、1.6g/L)的紫菜干体溶液加到处于指数增长期的米氏凯伦藻培养液中,以分析其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同时设定 的对照组,每个培养瓶设置3个重复。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紫菜干体溶液浓度超过 时,能明显抑制米氏凯伦藻生长。尝试分析紫菜干体抑制红藻生长的原因: 。
(6)研究小组继续开展添加1.6g/L紫菜干体对米氏凯伦藻培养液中N、P元素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如图2,尝试分析培养液中总氮和总磷量比对照组增加的原因 。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A C A C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D B B C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D A D
26.(1) 样方 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大小、取样方法等
(2)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干旱环境不适宜树木的生存
(4)分解者
27.(1) 高压蒸汽灭菌 稀释涂布平板法 2×107
(2) 鉴别 E E菌落红色圈的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最大,产胡萝卜素的量最多
28.(1) 遗传/基因 化学、物理
(2) 垂直 物质循环
(3)“火鹰”纵火可以将小动物从森林中驱赶出来,便于“火鹰”捕食
29.(1)冷却
(2) 单糖和二糖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灰绿色
(3)高浓度酒精会对酵母菌产生毒害作用,使酵母菌失活
(4) J 红藻死亡后,被分解者分解,会引起海水中溶解氧减少,导致海洋生物死亡;部分红藻有毒性,鱼类捕食后死亡等
(5) 不添加紫菜干体 0.8g/L 紫菜分泌的某种物质可以抑制红藻的生长
(6)红藻死亡后细胞破裂,细胞内含N、P化合物溶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