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六国论》课件(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2《六国论》课件(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齐、楚、燕、
韩、赵、魏
秦灭六国的时间与顺序:
1.公元前 230年,灭韩。
2. 公元前228年,灭赵。
3. 公元前225年,灭魏。
4. 公元前223年,灭楚。
5. 公元前222年,灭燕。
6. 公元前221年,灭齐。
苏洵
(1009—1066),字明允,旧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以文学闻名,合称“三苏”。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善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著有《嘉祐集》。
知人论世
苏洵生活的年代,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写作背景
研读第一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兵:兵器。 善:好。
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或曰:有人说。 互丧:彼此相继灭亡。
率:都,皆。 完:保全。
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研读第一段
研读第二段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攻取:用攻战(的办法)而夺取。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厥,其。 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视:对待。
研读第二段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厌:同“餍”,满足。
奉:奉送。 弥、愈:都是“更加”的意思。
繁:多。 至于:以至于。 颠覆:灭亡。
事:侍奉。 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
研读第二段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研读第三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迁灭:灭亡。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
与,亲附。 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国。
免:幸免。 始:起初
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斯:这。 始:才。
速:招致。
研读第三段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却: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 谗:小人的坏话。
革,改变,除去。 殆,几乎,将要。
向使:以前假如。 数,天数。理,理数。皆指命运。
当:同“倘”,如果。 易量:容易判断。
研读第三段
举例论证
研读第四段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礼:礼待。名作动。 下:向下。名作状。
势:优势。 而:却。
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劫:胁迫,劫持。
日:每天,名作状。 月:每月,名作状。
以:而。
研读第四段
研读第五段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于:比。 可以:可以凭借。
苟:如果。 以,凭着。
下:降低身份。 从:跟随。
故事:旧事,先例。
总结全文
请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中,论述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却仍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赵国多次击退秦国却自毁长城,作者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用精妙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
(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暴霜露
斩荆棘
课后作业
学习完《六国论》你对当今各国面对“关税大棒”的不同政策有何看法,请结合当今国际关系,和历史经验。尝试写一个微型史论。至少二百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