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综合模拟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一、基础知识综合走入文学馆,红领巾小记者对馆长和同学们进行了采访,请你阅读采访稿并完成任务。采访问题一:馆长,您好!您能跟我们说说您是如何看待中华文化的吗? 馆长: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yōng yǒu( )悠久的历史和càn làn( )的文化。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具有dú tè( )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植根于中华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有着旺盛生命力。采访问题二:同学,你好!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人物。你能分享一下学习成果吗? 同学:我认识了在pào dàn( )中,用胸膛(tán táng)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在艰苦条件下,克服困难,jiān chí( )学习的车胤(yìn yìng);在dí( )人面前丝毫不huāng( ),勇敢的雨来。1.请认真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在括号里正确书写汉字。2.请用“_______”画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3.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百年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像黄继光一样的共产党员,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革命英雄?请选择一位完成英雄档案。英雄名字:品质:主要事迹(概述):二、选择题4.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挣扎(zhá) 效率(lù) 屏(pīng)息B.重荷(hé) 单(chán)于 冲(chōng)着C.执着(zhuó) 应和(hè) 一声不吭(kēng)D.可恶(wù) 看(kàn)守 倔强(jiàng)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入学到现在,你一定有过被小说的情节深深吸引住的时候。B.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我的耳边。C.通过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使我知道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D.能不能积极思考,是解决难题的关键。6.下列冒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B.后来我看到鹅果然能看守门户: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C.王小新可真细心:瞧,她写完一篇作文后连标点符号都要检查一遍。D.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想:以后我再也不说脏话了,一定做个讲文明的好学生。7.下列加点部分表达的感情,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妈妈怎么也抓不住。B.小偷像贪婪的狐狸一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C.她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大厅里翩翩起舞。D.夜晚,小猫咪的眼睛像两颗宝石似的闪啊闪。三、填空题8.根据要求填空。(1)“天行健, ”中华自古多义士:“僵卧孤村不自哀, ”是陆游的赤胆忠心;“愿将腰下剑, ”是李白的雄心壮志;“ , ”是王冕鄙薄流俗,独善其身的品格;“洛阳亲友如相问, ”是王昌龄洁身自好的志向。(2)这些事——是 ;月明的园中, ,母亲的膝上。(3)把句子补充完整,表达不同的感情。风吹在脸上,犹如 (喜欢)。风吹在脸上,犹如 (不喜欢)。四、文言文阅读古文一: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古文二:孙敬悬梁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9.把古文一中所空缺内容补充完整。10.根据你的理解,古文一中“以夜继日焉”一句的意思是 。11.对比小古文,填空。古文 主人公 遇到的困难(填文中的原句) 解决的办法(填文中的原句) 精神品质(四字词语)《囊萤夜读》 车胤《孙敬悬梁》 孙敬12.选择正确的选项,将序号填在横线上。古文二讲的是孙敬发悬梁读书的故事,与 引锥刺股读书合称为成语故事 。A.悬梁刺股 B.苏秦 C.匡衡 D.头发悬梁13.有同学说《囊萤夜读》和《孙敬悬梁》的故事不合时宜,因为现代科技发达,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现代文阅读如何才能把美景的独特之处展现给游客呢?让我们跟着名家去学习。请阅读《海上日出》课文片段,回答问题。①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14.选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A.太阳的变化 B.天空的变化 C.云的变化15.读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词语 、 、 中可以感受到海上日出的动态变化。读了这句话,我联想到了 的画面。16.读选文,根据提示填写日出变化的过程。(填选文中的词语)颜色 一片浅蓝→ →红得非常可爱→光亮 没有亮光→位置 出现小半边脸→努力上升→17.你游览过哪些地方?观察过哪些自然景观?请选择一处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吧!我的语文老师①我特别感激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地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解释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③大概一个星期后,她又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1)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向水面,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④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看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⑤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⑥(2)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18.文章主要写了关于语文老师的哪两件事?19.文中画线句子(1)是对曹文轩( )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 。(2)是对当时(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20.你怎么理解“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21.读了这篇文章,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启发?六、书面表达22.习作。“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才是真正强大。曹文轩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得到了成长。生活中你有什么“战胜”自己的经历?请以“战胜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战胜胆怯、马虎、虚荣、自卑、骄傲……要把“战胜的经过”写清楚,争取做到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没有错别字。参考答案题号 4 5 6 7答案 C A D B1.拥有 灿烂 独特 炮弹 坚持 敌 慌 2.táng yìn 3. 董存瑞 英勇无畏、舍生忘死 在解放战争中,董存瑞担任爆破组组长。在攻打隆化城的战斗中,他手托炸药包炸毁敌人碉堡,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解析】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独”“特”“弹”“慌”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2.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胸膛:xiōng táng,意思是胸部;胸腔。故读“táng”。车胤:chē yìn,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自此学识与日俱增。之后,人们便将他这种刻苦读书的精神用“囊萤夜读”来概括。故读“yìn”。3.本题考查开放性题目。选择你熟悉的一位革命英雄,概括其品质及主要事迹。示例:英雄名字:邱少云品质:顾全大局、英勇无畏、坚韧不拔主要事迹(概述):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执行任务中,敌人的燃烧弹在他身边爆炸,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4.C【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多音字辨析。A.效率(lù)——lǜ,屏(pīng)息——bǐng;B.重荷(hé)——hè,冲(chōng)着——chòng;D.看(kàn)守——kān;故选C。5.A【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B.搭配不当,“优美的舞姿”与“回响在耳边”搭配不当,应该修改为“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还浮现在我的眼前,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C.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前后矛盾,“能不能积极思考”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矛盾,只有“能积极思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删去“不能”。故选A。6.D【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冒号常见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2.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3.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4.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A.冒号用于解释说明“温柔可亲”的具体表现;B.冒号起解释说明“能看守门户”的具体情形;C.冒号对“真细心”进行解释;D.冒号表示提示下文,引出“他”的心理活动。故选D。7.B【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情感。A.“像条小泥鳅”将雨来比作小泥鳅,表现出雨来的灵活和天真,是一种欣赏和喜爱的情感。B.“像贪婪的狐狸一样”将小偷比作狐狸,表现其狡猾和贪婪的特质,含有贬义的情感评价。C.“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将人比作美丽的蝴蝶,表达了一种美好和优雅的情感。D.“像两颗宝石”将小猫咪的眼睛比作宝石,表现出眼睛的美丽和亮丽,是一种欣赏和爱怜的情感。故选B。8. 君子以自强不息 尚思为国戍轮台 直为斩楼兰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一片冰心在玉壶 永不漫灭的回忆 藤萝的叶下 母亲温暖的双手抚摸着我的脸颊 刀割一样【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名言警句和补充句子。(1)书写时注意“强”“戍”“斩”“颜”“乾”“壶”的正确写法。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中,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意思是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也体现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以及对人生的态度,他不追求外在的夸赞和虚荣的颜色之美,而是坚守和追求内在品质,彰显出一种不媚俗、不逐流的精神。(2)注意“漫”“藤”的正确写法。(3)要求通过补充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当表达“喜欢”的感情时,需要选择美好的、令人愉悦的事物来作比;当表达“不喜欢”的感情时,则要选取让人不适、厌恶的事物来作比。示例:风吹在脸上,犹如轻柔的羽毛拂过(喜欢)。风吹在脸上,犹如冰冷的刀片划过(不喜欢)。9.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10.夜以继日地学习 11.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眠睡疲寝 以绳系头悬屋梁 自强不息 12. B A 13.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用囊萤来照明,也不用悬梁来提醒自己,但这类故事告诉我们要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讲这类故事并不过时。【导语】这篇阅读材料通过两则古代勤学典故(囊萤夜读、悬梁刺股),构建了传统励志教育的典型范式。文本采用“古文+注释+习题”的三段式结构,既保留文言原貌又兼顾可读性,体现了语文教学中文言启蒙的常见编排逻辑。两则故事形成互文:车胤的“外求光源”与孙敬的“内克困倦”形成行为对照,共同指向“苦学成才”的核心价值观。习题设计由浅入深,从词句理解到精神提炼,最后引导现代性思考,符合认知梯度。整体呈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嫁接尝试。9.本题考查文言文的默写。书写时要注意“博”“常”的正确写法。10.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以夜继日:夜:夜晚。继:继续,接续。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故句子的意思:夜以继日地学习着。11.本题考查对古文内容的理解。结合古文一中“家贫不常得油”的意思: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可知,车胤的困难是:家贫不常得油。结合古文一“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的意思: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可知,他解决的办法是: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结合古文二中“及至眠睡疲寝”的意思:等到疲倦了,想睡觉的时候。可知,孙敬遇到的困难是:眠睡疲寝。结合古文二中“以绳系头悬屋梁”的意思: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将另一头拴在房梁上。可知,他解决的方法:以绳系头悬屋梁。因此可知,结合古文一中的“以夜继日焉”可知,车胤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孩子;结合古文二中“好学,晨夕不休”可知,孙敬是一位勤奋好学的人。12.本题考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孙敬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为了勤奋学习,防止自己打瞌睡,将头发用绳子系在房梁上,这就是“悬梁”的由来。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为了保持清醒继续学习,曾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就是“刺股”的由来。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被合称为“悬梁刺股”,用来形容人学习非常刻苦,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匡衡是西汉时期的经学家,以“凿壁偷光”的故事著称,与本题无关。“头发悬梁”只是描述了孙敬“悬梁”行为的一部分,不是与“刺股”合称的成语。因此结合故事中的“悬梁”和“引锥刺股”可知,这两个故事合成的成语应是:悬梁刺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孙敬和苏秦,后用来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故第一空选B;第二空选A。13.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囊萤夜读》:车胤因家贫无灯,用萤火虫照明读书,体现的是克服困难、勤奋好学的精神。《孙敬悬梁》:孙敬为防止瞌睡,用绳子系头发悬梁,体现的是刻苦自律、坚持不懈的品质。现代科技确实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如电灯、电子设备),类似“囊萤”“悬梁”的具体行为可能不再需要。但故事传递的“勤奋”“坚持”“克服逆境”的精神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故事的价值不在于具体行为,而在于精神内涵。现代人依然会面临各种困难(如时间管理、注意力分散等),这些精神仍能激励人们。故事的形式可能过时,但精神永不过时。本题可以结合现代学习中的新挑战(如诱惑多、压力大),说明精神的可贵。如: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虽然现代科技让学习条件改善,但《囊萤夜读》和《孙敬悬梁》传递的勤奋刻苦、自律坚持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今天的学生虽无需“囊萤”或“悬梁”,但仍需面对注意力分散、时间管理等挑战,这些故事恰恰能激励我们珍惜资源、克服困难。因此,它们的精神内核始终值得传承。【点睛】参考译文:古文(一):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古文(二):孙敬,字文宝,十分好学,从早到晚不停地学习。等到疲倦了,想睡觉的时候,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将另一头拴在房梁上。后来,孙敬成为当世大儒。14.A 15. 上升 冲破 跳出 太阳在海面上一点儿一点儿地上升,最后完全跳出海面 16. 一道红霞 深红 发出了夺目的亮光 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17.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黄山之旅。清晨,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一路上,奇松怪石不断映入眼帘。瞧,那“迎客松”伸展着枝叶,仿佛在热情地欢迎每一位游客;而“猴子观海”中的石头,宛如一只猴子静静地蹲坐在那里,凝视着云海。当我们登上光明顶时,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叹不已。云海在山间翻腾,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阳光洒在云海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黄山的美景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至今难以忘怀。【导语】这篇《海上日出》选段堪称景物描写的典范。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日出全过程,通过“浅蓝→红霞→深红”的色彩渐变、“没有亮光→夺目光芒”的光影变化,以及“小半边脸→努力上升→跳出海面”的动态轨迹,构建出层次分明的视觉图谱。尤其“负着重荷”“努力上升”等拟人化描写,赋予自然景观以生命张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文本严格遵循时间顺序,用精准的动词串联起每个瞬间,展现了名家对自然美敏锐的捕捉力和高超的文字表现力。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顺序的辨析。仔细阅读文章,文章主要围绕太阳从即将升起,到出现小半边脸,再到努力上升,最后完全跳出海面的过程展开描写,重点描述了太阳自身的变化,所以是按照太阳的变化顺序来写的。故选A。15.本题考查对句子中动词的赏析及联想画面的能力。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可知,从词语上升、冲破、跳出中可以感受到海上日出的动态变化。“上升”描绘出太阳由低向高移动的过程,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太阳位置在不断改变;“冲破”一词赋予太阳强大的力量感,体现出太阳在上升途中突破云霞阻碍的动态瞬间,仿佛能看到太阳与云霞之间的“较量”;“跳出”则生动地展现出太阳完全脱离海面那活泼、灵动的动态,如同一个欢快的孩子跃出水面。在联想画面时,可把太阳上升想象成缓慢攀登,冲破云霞想象成勇士战斗,跳出海面想象成孩子欢快跃起,还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结合想象补充光芒、海面等细节,让画面更生动形象。示例:读了这句话,我联想到了太阳像一个肩负重任的勇士,艰难而又坚定地从海平面升起,最终冲破云层,绽放光芒的画面。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可知,颜色从“一片浅蓝”过渡到“一道红霞”。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可知,颜色从红得非常可爱到最终颜色是深红。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可知,光亮从“没有亮光”变为“夺目的亮光”。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可知,太阳从“出现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到最终“完全跳出了海面”。17.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先确定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比如黄山云海、桂林山水等。接着选好观察顺序,像时间顺序(清晨到傍晚)、空间顺序(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然后紧扣景观特点,用细腻描写展现变化,比如写泰山日出,从夜色中等待,到天际泛白、朝霞渐染,再到太阳跳出云海,把看到的色彩、形态,还有自身感受融入,让文字有画面感,把印象深刻的点用连贯的语句串起来,自然呈现景观特色。示例:我印象最深的是泰山。攀登泰山那日,黎明前的山脚下还一片漆黑。沿着石阶向上,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到中天门时,天边已染成淡粉色。终于登上玉皇顶,远处云海翻涌,忽见一点橘红破云而出,像被托起的火球。眨眼间,太阳跳出云海,金色光芒洒满群山,连绵的峰峦镀上金边,层层叠叠的云海波光粼粼,壮美之景令人震撼。18.①老师给我们讲什么是语文;②老师当众说“我”的作文差,事后老师又具体指出“我”作文的缺点。 19. 动作、语言 他被语文老师批评后极度沮丧和愤怒的情绪 环境 内心的平静与反思,月光如水般的温柔与宁静,映衬出他内心的转变和成长,对语文老师教导的深刻领悟 20.这句话意味着虽然才气是天赋和才华的体现,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引导,过分依赖或炫耀才气,就可能导致人变得浮躁、浮夸,甚至迷失自我。语文老师通过指出我作文中的浮躁和浮夸,提醒我保持对写作的真诚和朴素,不要被才气所害,要脚踏实地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21.①保持真诚和朴素:在写作文时,要保持对生活的真诚观察和朴素表达,不要过分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饰。②注重观察和感受:要像语文老师引导我们观察雨的不同、感受自然的美妙一样,注重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素材。③虚心接受批评: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批评和指正。要像曹文轩那样,虽然最初难以接受,但最终还是要虚心接受并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④持续努力和积累:通过不断地写作和积累,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正如曹文轩的六本作文本所展示的那样,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导语】这篇散文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一位独具慧眼的语文老师。作者通过“空手授课”和“作文批评”两个典型场景,生动刻画了一位打破常规、注重生活体验的教师形象。文中细腻的雨景描写与月色意象形成巧妙呼应,暗示了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老师对“才气害人”的警示,揭示了文学创作中真诚朴素的可贵,展现了教育者对学生人格塑造的深远影响。文字间流淌着对恩师的无限感激,也暗含对当下教育功利化的反思。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从第②段“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解释什么叫‘语文’……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可概括出老师首节课空手阐释“语文”,借雨的不同引导大家感知语文。从第③—⑤段“大概一个星期后,她又走上讲台……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晚上,我回到学校……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可概括出作文课上老师直言“我”作文最差,“我”愤怒后,老师深夜用“我”的作文本,指出“我”写作从朴实到浮夸、恃才傲物的问题,让“我” 醒悟。示例:第一件事:老师首次上课空手而来,用两节课解释“语文”,还借雨的不同引导同学们感知。第二件事:作文课上老师指出“我”作文写得不好,“我”愤怒撕本后,老师深夜用“我”的作文本,指出“我”写作从朴实到浮夸、浮躁的问题,让“我”顿悟。19.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分析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第③段“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向水面,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是对“我”动作、语言的描写,从这些动作(坐、望、砸)和语言(骂“丑八怪”),可看出“我”被老师评价作文差后,内心的愤怒、委屈与不服气,体现年少冲动。第⑥段“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是对当时环境(月色)的描写,美好的月色烘托氛围,表达作者听完老师教诲后,内心的澄澈、对老师的感激,以及这次交流对自己人生影响深远的情感,也暗示“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20.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从第⑤段“在这六本作文本里……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得出理解。老师通过对比“我”不同作文本里写春天的作文,指出“我”起初作文“诚实、朴素”,后来“控制不住自己,用那么多形容词……越来越臃肿、夸张”。当因“有才气”被夸赞,“我”迷失写作本真、变得浮躁。示例:才气是优势,但因才气获得认可后,若骄傲自满、偏离真诚质朴,用才气过度堆砌、炫技,就会丢失写作(做事)初心,“害”了自己,提醒要正确看待才华,保持清醒。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从第⑤段老师对“我”写作问题的分析(从朴实到浮夸),以及全文老师引导“我”回归写作本真的过程,可得出启发:写作要保持真诚朴素,少刻意堆砌华丽辞藻,注重内容本真表达;面对他人对写作 “有才气” 的评价,不能盲目自满,要理性反思,避免陷入浮躁、炫技误区;也可学习老师用对比(不同阶段作文)、循循善诱的方式,自我审视写作问题,持续改进。示例:写作要保持真诚朴素,少堆砌辞藻;面对“有才气”评价别盲目自满,要理性反思;可学习用对比等方式自我审视写作问题,持续改进。22.例文:战胜马虎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马虎”就像个甩不掉的小尾巴,跟着我闯了不少祸。但那次数学考试的经历,让我终于学会了和它“分手”,成功战胜了马虎。考试前一天,我正优哉游哉地翻着数学书,心里想着:这些题我都会,明天肯定能考高分!妈妈在一旁提醒:“别马虎啊,认真复习。”我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可考试时,看着试卷上那些“熟悉”的题目,我提笔就写,眼睛都不怎么往题目上聚焦。一道应用题,题目说“买3个篮球和5个足球”,我稀里糊涂看成“买3个足球和5个篮球”,列式计算时,还美滋滋地觉得自己算得又快又对。等到发试卷那天,老师拿着我的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你看看,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就是因为马虎!”看着试卷上那道应用题旁边鲜红的大叉,还有因为看错数字导致后面全错的连环错,我的脸“唰”一下红了。那刺眼的红叉,像一个个小巴掌,使劲儿拍在我的心上,让我又羞愧又难受。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要战胜马虎。我给自己制定了“仔细三步走”计划。做题时,第一步先“精读题目”,把题目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条件都读清楚,像“3个篮球和5个足球”这样的关键信息,我会用铅笔轻轻画出来做标记;第二步“慢算细查”,计算的时候不再追求速度,一步一步来,算完后还会用逆运算或者换一种方法检查;第三步“整体回顾”,把试卷从头到尾再看一遍,确认没有遗漏和看错的地方。又一次数学测验,我按照这三步认真做题。遇到应用题时,我紧紧盯着题目,把“每袋大米25千克,每袋面粉15千克,买8袋大米和6袋面粉”这些信息圈得明明白白,计算时,我先列算式,算完后又用另一种思路重新算了一遍,确认没错才继续往下做。最后整体检查时,我发现有一道填空题,单位名称差点写错,还好及时改过来了。成绩出来,我考了满分!看着试卷上的红对勾,我心里甜滋滋的。我终于战胜了马虎这个“小恶魔”,也明白,成长就是不断和自己的缺点较量,只要有决心、找对方法,再顽固的缺点,也能被我们打败,往后的学习和生活里,我也要带着这份认真,一路向前。【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一、审题。本题为半命题作文。我们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需先补充如“胆怯”“马虎”等自身缺点相关内容。要围绕“战胜”过程展开,突出从有缺点到克服它的转变,需把战胜经过写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明确要写自身缺点,聚焦“战胜”这一行动及背后的成长,体现克服缺点后的收获,像心理变化、能力提升等。二、立意。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战胜胆怯的经历,展现自我成长,传达勇敢尝试、突破自我就能收获进步与自信的道理。比如从不敢上台发言到勇敢表达,体现勇气的力量和自我超越的价值。让读者感受到直面并克服自身不足的意义,激励他人也勇于挑战缺点,挖掘自身潜力,塑造更强大的自己。三、写作思路。开头:用具体场景营造氛围,快速引出要战胜的缺点,让读者代入。或者以疑问引起读者好奇,自然开启战胜缺点的故事。中间:选取典型事例,着重心理刻画,战胜缺点的行动逐步推进,体现心态转变,让战胜过程有起有伏。结尾:总结战胜缺点的收获,提升立意,点明成长意义。呼应开头场景,深化对战胜缺点的理解,让文章结构完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