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陈情表》复习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陈情表》复习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陈情表》一轮复习
复习目标
1.准确背诵并默写全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性默写。
2.自主梳理并掌握本文重点文言知识。
3.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4.挖掘写作素材,理解并运用。
一、背诵全文
二、情境默写
1. 李密在《陈情表》中开篇以“ , ”极写幼年孤苦,奠定全文悲怆基调。
2.李密在《陈情表》中暗写家族势力迫使母亲改变守节之志,间接交代自己幼年不得不由祖母独自抚养的句子是:“ , 。”
3.在古人笔下,凡是可能引起别人产生不良联想的事物,都尽可能地采用讳饰的方法,比如生病、死亡、如厕等。李密《陈情表》中用“________”来婉指父亲去世,又用“_______”来婉称母亲改嫁。
参考答案
1.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2.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
3.慈父见背 舅夺母志
4.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5.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 , ”两句让我们知道李密不但是家里的独子,而且至少是两代单传了。
6.家史采访活动中,爷爷回忆幼年境况时,用《陈情表》中的“ , ”来形容外面没有可以依靠的亲戚、家里也无人照看门户的情形。
参考答案
4.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5.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两句,既点明自己归顺晋朝的时机,又生动写出蒙受朝廷清明教化的感激之情,为后文“忠君”与“孝亲”的矛盾张本。
8.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到,朝廷以特别的诏书形式,正式任命他为郎中,表达了对他的赏识与重用,这两句是:“ , 。”
9.李密在《陈情表》中自谦身份低微,却蒙朝廷任命侍奉太子,他深感惶恐,认为即使牺牲生命也无法报答皇恩的句子是:“ , , ”。
参考答案
7.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8.诏书特下 拜臣郎中
9.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0.《陈情表》中,李密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州郡长官到家中催逼赴任之急迫的两句是: , 。
11.在《陈情表》中作者抓住晋朝“ ”的治国原则,坚持和祖母相依为命,因此“ 。”
12.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到自己现在的境况,不过是一个身份低微的亡国俘虏,但是却“ , ”,因此,他并不敢再奢求得到更高的官位。
13.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比喻祖母刘氏已到垂暮之年,又以“ , ”极言其生命危殆、朝不保夕的处境,成为全文恳请终养祖母的核心依据。
参考答案
10.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1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2.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13.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14.《陈情表》中,李密用乌鸦反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要抚养祖母终老的句子是:“ , 。”
15.《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16.李密在《陈情表》中以“ , ”两句,既饱含对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安度晚年的虔诚祈愿,又暗含尽孝之后定当尽忠的隐诺。
17.李密在《陈情表》结尾以“ , ” 两句,表达自己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报答君王之恩。
参考答案
14.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15.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
16.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17.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三、重点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不行 九岁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接近于死亡;不好;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
②成立 至于成立 古义:__________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③秀才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
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
成人自立
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④上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______
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⑤告诉 则告诉不许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⑥奔驰 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⑦星火 急于星火 古义:_____
今义:微小的火;流星的光,多用于比喻
报答
申诉(苦衷)
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
流星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⑧辛苦 臣之辛苦 古义:_________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⑨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辛酸悲苦
自己的私情
2.一词多义——除
义项 例句
① 除臣洗马
②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③ 扶辇下除
④ 爆竹声中一岁除
⑤ 洒扫庭除
授予官职
清除,除掉,废除
宫殿的台阶,一说指门与屏(今所谓照壁)之间的通道
流逝,过去
台阶
2.一词多义——薄
义项 例句
① 门衰祚薄
② 日薄西山
③ 如履薄冰
④ 厚古薄今
浅薄
迫近
与“厚”相对
轻视,看不起
2.一词多义——见
义项 例句
① 慈父见背
②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③ 图穷匕见
④ 项伯即入见沛公
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我”
表被动,译成“被”
同“现”,出现,露出来
会见
3.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或标志词
(1) ①今臣亡国贱俘
②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 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 而刘夙婴疾病/则告诉不许

无标志词,属意义判断
“非”表否定判断
标志词为“于”,“于星火”
“于陛下”分别是“急”和“尽节”的后置状语
无标志词,属意义判断,“婴”意为“被……缠绕”,“许”意为“被许可”
被动句
状语后置句
被动句
四、句子翻译
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文:
我因为命运不好,早年就遭遇不幸之事。刚出生六个月,慈父就弃我而去;年龄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得分点:险衅、闵凶、见背、夺)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文: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得分点:鲜、祚、薄、儿息)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我想奉命急速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向上申诉不被许可。(得分点:笃、苟、告诉)
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译文:
我想圣明的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
(得分点:以、治、矜育、况)
5.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译文:
况且我年轻时做伪朝的官,连续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顾惜名誉与节操。(得分点:历职、矜、名节)
6.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译文:
希望陛下能怜恤我愚拙的诚心,应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希望刘氏能幸运地(蒙您恩典),(得以)终其余年。(得分点:矜愍、听、庶、卒)
五、素材挖掘与运用
角度一:孝道传承,人性至美
孝是血脉相连的深情,是跨越千年的精神传承。李密在《陈情表》中以血泪之词道出“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字字泣血,将祖孙相依的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眼中,功名利禄不及祖母病床前的一杯汤药,朝廷的征召抵不过侍奉亲人的责任。这种纯粹的孝心,穿越历史长河,依然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孝始终是人类最温暖、最珍贵的情感纽带,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角度二:语言智慧,说服之道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说服的艺术。李密在《陈情表》中展现出非凡的语言智慧。他没有直接拒绝朝廷的征召,而是先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渲染自身孤苦,引发共情;再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将个人尽孝与朝廷倡导巧妙结合;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达忠诚,消除猜忌。这层层递进、情理交融的表述,既保全了自身,又赢得理解。可见,恰当的语言策略,能让说服事半功倍,化解矛盾于无形。
角度二:语言智慧,说服之道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说服的艺术。李密在《陈情表》中展现出非凡的语言智慧。他没有直接拒绝朝廷的征召,而是先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渲染自身孤苦,引发共情;再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将个人尽孝与朝廷倡导巧妙结合;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达忠诚,消除猜忌。这层层递进、情理交融的表述,既保全了自身,又赢得理解。可见,恰当的语言策略,能让说服事半功倍,化解矛盾于无形。
角度三:困境抉择,坚守本心
人生常遇两难困境,如何抉择彰显人格光辉。李密作为蜀汉旧臣,面对晋武帝的征召,陷入仕途与亲情的艰难抉择。若应召,病弱祖母无人照料;若拒绝,恐有抗命之嫌。但他毅然选择“愿乞终养”,坚守亲情底线。这份抉择,不仅是对孝道的践行,更是在动荡时代中,对本心的坚守。它启示我们,在人生十字路口,不应被外界诱惑或压力左右,而要遵循内心的声音,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
角度三:困境抉择,坚守本心
人生常遇两难困境,如何抉择彰显人格光辉。李密作为蜀汉旧臣,面对晋武帝的征召,陷入仕途与亲情的艰难抉择。若应召,病弱祖母无人照料;若拒绝,恐有抗命之嫌。但他毅然选择“愿乞终养”,坚守亲情底线。这份抉择,不仅是对孝道的践行,更是在动荡时代中,对本心的坚守。它启示我们,在人生十字路口,不应被外界诱惑或压力左右,而要遵循内心的声音,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
角度四:真情力量,跨越隔阂
真情是最强大的力量,能穿透人心的壁垒。李密的《陈情表》之所以打动晋武帝,正是因为字里行间涌动的真挚情感。他用质朴的文字,将自己与祖母的深厚情感娓娓道来,没有华丽辞藻,却句句直击人心。这份真情,让高高在上的帝王放下威严,给予理解与宽容。可见,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悬殊,真诚的情感永远是沟通的良药,能化解敌意,消除隔阂,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份温暖与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