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13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13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试
七年级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基础知识(27 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 1-3题。(5分)
花草树木是自然界的诗人,以独特姿态书写生命华章。井冈翠竹扎根红土,以刚直的脊
梁撑起革命岁月的风云,在炮火中挺直不屈的气节;紫藤萝瀑布垂落人间,用绵延的花串串
起生命的希望,哪怕曾历经风雨,也依然 bèng fā生机 A而莲,自淤泥中亭亭而立,以一
身清骨诠释君子的高洁。岁月的洪流或许能 yáo hàn 山河,但翠竹的坚韧.、藤萝的顽强、
莲花的清雅,始终在时光深处熠熠生辉,化作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①bèng fā ②yáo hàn ③坚韧.
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1分)
3.选文中划线词语“独特姿态”的短语结构类型是。(1分)
4.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7分)
(1)【活动一:家风调查】小语查找到如下资料,请探究后简要写出你的结论。(不少于
三点)(3分)
内容 比例 原因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最受重视的三大传
注重为人处世的教育,
统家风是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和待人忠
推崇的传统家风 71.2% 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厚,而最受推崇的新家风依次是不啃老不
坑爹、民主平等、互相体谅等。右表是调
查结果。 强调平等意识,具有时
推崇新家风 23.0%
代特点。
不好说 5.8% 无
(2)【活动二:家事劝解】“做人先学礼”,孝亲敬老是礼仪教育的第一课。小文最近很
烦恼,他觉得妈妈管的太多,为此跟妈妈大吵了一架,甚至想离家出走。请你以好朋友的身
份,结合与“孝”有关的名言、典故进行劝说。(4分)
七年级语文 1 共 9 页
5.整本书阅读。(7分)
有一天,在发电厂那堆满木料的院子里,A拦住保尔,微笑着说:“你母亲说你
爱打架。她说:‘我那孩子就像小公鸡一样好斗。’”A纵声大笑,似乎挺赞赏,“打
架根本不是坏事,只是要弄清楚该打谁和为什么打。”
保尔不知道 A 是在嘲笑他还是跟他说正经的,便回答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
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
A出其不意地提议道:“想要我教你打架的真功夫吗?”
保尔惊诧地望着他:“什么是真功夫?”
“好,你就瞧着吧。”
保尔第一次见识了英国拳击,A简明扼要地给他讲解了一番。
这门本领学起来并不轻松,但保尔掌握得还不错。A的拳一次又一次把他打飞,
让他摔了一个又一个倒栽葱,但是他依旧勤奋耐心地学下去。
(1)以上文段选自小说,作者。文段中的 A 是,他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引路人。
(3分)
(2)结合文段内容,概括保尔有哪些优良品质。(4分)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出处 诗句
《竹里馆》王维 ① ,弹琴复长啸。
花草树木含情 《晚春》韩愈 杨花榆荚无才思,② 。
《陋室铭》周敦颐 ③ ,草色入帘青。
花草树木入曲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④。
《游山西村》陆游 ⑤ ,⑥。
花草树木有理
《己亥杂诗》龚自珍 ⑦ ,⑧。
二、阅读理解(58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 7-12题。(23分)
七年级语文 2 共 9 页
【甲】曲池荷
卢照邻①
浮香绕曲岸②,圆影覆华池③。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
逝。②曲池是指曲江池,在今西安东南。其始建于秦,成于隋,定型于唐。池面七里,两岸
曲折,故名曲江池。③华池:美丽的池子。
【乙】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种 莲
冯汝弼
余性有濂溪之癖,尝植莲于东园小池,时二月水寒,仆夫①以足踏藕入淤泥中,后数日,
悉浮水面成朽质矣。明年春,则命爬掘淤泥,植根生土。先是池中蓄鱼,正是荷苗出水,辄
为啮断。池中积石为岛,水环四面。又明年,则命植根北面,东西断以帘。春暖鱼行,辄复
跃入帘中,啮尽无余矣。又明年,则命筑土成堤,东西断流,由是鱼不得复入。荷苗无恙,
始见青钱②贴水,继而翠盖擎珠,终则红妆烂然,清香袭人,可彻肌骨。举酒临风,真若水
宫仙子,含馨佩芳,争妍竞秀③,环侍左右也。或曰:“予种莲三年无成,而卒享其成,何
也?”余曰:“天下之事,阻于难而废于久,无志故也。不阻不废,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岂
直莲哉?”
(选自《祐山杂说》)
【注】①仆夫:仆人。②青钱:色绿而形圆之物,指荷叶。③含馨佩芳,争妍竞秀:戴着鲜
花,香气缭绕,竞相逞美。
7.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甲】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3分)
        
        
8. 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每句限一处)(2分)
(1)世人甚爱牡丹 (2)由是鱼不得复入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香远益.清( ) (2)宜.乎众矣( )
(3)尝.植莲于东园小池( ) (4)岂.直莲哉( )
七年级语文 3 共 9 页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分)
 
(2)予种莲三年无成,而卒享其成,何也?(2分)
             
11.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始见青钱贴水,继而翠盖擎珠,终则红妆烂然,清
香袭人”的表达效果。(4分)
12.【甲】【乙】【丙】三文都和莲有关,请你说说【甲】【丙】两位作者写作内容和表达
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6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本,完成 13—16题(15分)
【文本一】
生机
汪曾祺
①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
家华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住客是开机
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蚝油生意的小商人,准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
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便哪里都能躺
一夜。每天两顿饭,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顿顿如此,
墨斗鱼脚,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只是心情很不好。
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渺茫。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
所剩无几。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
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真是无聊呀。
②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
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
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
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
③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七年级语文 4 共 9 页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文本二】
孙郁:汪曾祺正在被经典化的路上
①【三联生活周刊】:最近十几二十年,汪曾祺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普通读者的关
注,他 80年代发表《大淖记事》《受戒》等作品时,在文学界有一定关注,但和当时的主
流作家比,还是相对小众的,您怎么看他在当时的这种边缘化?
②【孙郁】:汪曾祺和主流话语是不一样的,他启用了另一套进入日常生活的话语体系。
当时,他的文字把高大上的话语、虚假的文学拉回到日常生活。那种日常是散淡的,甚至弱
小的,其中有中国传统文人人脉里精善秀雅的东西。它不是主流,可能只是一棵不高的小树
苗,但它让人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有一些学者和读者意识到这种作品的价值,但声势不大,
所以当时汪曾祺没有大红大紫。
①【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汪曾祺 80年代之后写作的作品在认可度和传播性上会高
于他的早期作品?
②【孙郁】:他 60 岁以后才开始被人们广泛注意,这跟他晚年作品的题材和风格有关。
他上世纪 40年代时期的作品整体上是空灵、无序的,语言里充满痉挛、战栗的感觉,体现
的是他当时孤独、迷茫这样一种状态,但这些作品对普通人来说,读起来是隔着的,通俗地
说就是不容易共鸣。
③退回到传统文化里,写现实主义的作品,这是他 80年代之后创作观念的一个重要转
变,他的经历帮助他后来的创作更回归传统和民间。
④汪曾祺是能够进入到民间文化和语言系统内部的。汪曾祺以感性的方式把从民间得来
的东西呈现出来,永远地保存下来了,这恰恰是作家的贡献。
⑤民间的滋养调动的还有他早期的乡村记忆,40年代时他也写高邮,但写法和 80年代
之后很不一样,之前是有些精英视角,有些清高的,后来有了切实的经历之后,他更能体察
底层的生活状态,体察普通老百姓的痛苦、寂寞,还有生活的不易,并从生活中挖掘出美,
这些恰恰是普通读者欣赏的地方。
⑥【三联生活周刊】几乎是他去世之后,确切说是近十年,汪曾祺和他的作品被重新发
七年级语文 5 共 9 页
现了,他作品里与当下的契合点在哪里?
⑩但这个语言无论在 80年代还是当下,和时代的主流话语体系都有一定反差感。
在 80年代,他不喜欢宏大叙事,不喜欢虚假的个人经验,这个就让他与当时的时代
产生了距离感,而他一直在处理的是文学个人化的问题,很多时候把道德感隐藏起来。《受
戒》《薛大娘》这样的作品,他笔下的女性很多都是离经叛道的,是超越中国传统儒家伦理
来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非常现代。
沈从文、鲁迅已经经典化了,汪曾祺正在慢慢地被经典化。相信再经过好多年以后,
汪曾祺的成就要高于沈从文,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选自 2020.4《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标题“生机”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生活中的困境时常有的事情,我们要善
于化解困境;只有于困境中寻得生机,才能生生不息。
B.有一些学者和读者意识到汪曾祺作品的价值,但声势不大,所以当时汪曾祺被边缘化
了。
C.【文本一】作者写“芋头”开篇却花大量笔墨写自己的经历,是为与下文看到芋头后
的欣喜形成反差。
D.沈从文、鲁迅已经经典化了,汪曾祺正在慢慢地被经典化。多年以后,汪曾祺的成就
将高于沈从文。
14.通读【文本二】,请分析汪曾祺作品正在被经典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15.小语读了【文本二】后,认为【文本一】是汪曾祺 80年代之后的作品。你赞同她的观点
吗?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3分)
16.2020年第 14期《三联生活周刊》用“汪曾祺·人间烟火”做封面,请结合两则文本和
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封面中“汪曾祺·人间烟火”的理解(可从取材、语言、主题等
角度分析)。(6分)
【链接材料】“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
七年级语文 6 共 9 页
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7-21题。(20分)
遇见白玉兰
赵克红
①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白玉兰竟开得这么热烈和奔放!
②那天下午,我外出回家,途经小区花园,忽见一树晶莹洁白的玉兰花,兀自吐露着优
雅的芬芳。那树玉兰花,如冰雪雕饰而成,让我沉郁一冬的心情瞬间明朗起来。
③玉兰花又名望春花。每年惊蛰,小区里、街道边、公园中,一树树玉兰花舒展花蕾,
在离地面数米的高空熙熙攘攘地绽放,它花色如玉、凝脂停云,尽情拥抱着春天的阳光,将
那些曾经的艰难曲折,化作欣喜和感动。
④玉兰是一种落叶乔木,也称木兰,花先放,叶后至。雨水前后,每次途经玉兰树下,
我总会抬头打量一下这棵玉兰树,它昂首挺立在众多矮小的植物中,初看和其他树木没什么
区别,光秃秃的枝干伸展向上。仔细观察,你会惊喜地发现,它的枝上已冒出毛茸茸的芽,
那微微突起的芽是花芽,跟树枝颜色非常接近,若不仔细留意是不易发现的。
⑤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玉兰树可谓一日三变、幻化惊人。先是花芽孕育成苞,片片花
瓣,层层相裹,不过婴孩嫩指般大小。忽然一天,花苞儿伸伸腰,一副刚睡醒的样子,它们
缓缓睁开眼,接连伸出手臂,倏然爆棚似的炸开。白色的花瓣铺展开来,空中萦绕着丝丝缕
缕的花香。
⑥多少次,我凝视如绢似纱、如锦如缎的白玉兰,那在枝叶间若隐若现的白玉兰飘散的
花香是不用你靠近去闻的。“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蓦然想起宋代曹组的《卜算
子·兰》里的这句词来,玉兰花香清淡幽远,不必刻意招揽,不会曲意逢迎,颇有君子之风,
文人雅士、词人骚客莫不愿与玉兰为邻。屈原就曾以木兰明志,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七年级语文 7 共 9 页
⑦白玉兰的美,美在花姿,硕大的花朵、片片花蕊直立向上,朵朵花,在料峭的春风中
摇曳生姿;美在花色,如池塘的白莲,洁白而温润;美在花香,它清幽淡雅,轻唤淡淡馨香,
眼前鼻尖尘埃尽净。美在独特的气质,群芳谱上,没有任何一种花能像白玉兰这样既有一种
冰清玉洁的高冷,又有一份绚烂喧闹的热情。而我认为,玉兰花还美在它独自绽放的孤勇,
它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强烈和震撼的,往往不经意间,给你带来一份惊喜和感动。它不
同于梅花的冷艳、桃花的妖娆,更不同于牡丹的雍容华贵。它开在料峭的早春,卓尔不群,
尽显风流,有着几分凛然的傲气。
⑧玉兰花的花期是短暂的。花谢了,那一片片花瓣,若春燕剪翼,从枝头从容落下,轻
盈又厚重,带着一份完成人间使命的释然。我小心地绕过花瓣的空隙来到树下,生怕一不小
心踩疼了它们。我知道,凋谢的花瓣,也是有灵魂有知觉的。恰在此时,一片玉兰的花瓣落
在我的身边,我弯腰捡起这瓣落花,放在手心仔细端详,那微微卷曲的花瓣,茎脉间,分明
还有汁液在流淌,但它却主动辞别枝头,没有一丝凄凉与眷恋,我不由得对玉兰花生出几分
敬意来。
⑨我爱白玉兰,爱它独自灿烂的孤勇,还有悄无声息魂归泥土时的那份从容。
(选自《散文选刊》2024年第 6期,有删改)
17.白玉兰的“美”,内外兼备。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在 花姿直立 ① ②
美 向上
白玉兰之美
内 高冷又热
在 ③ 魂归泥土
美 情的气质 的从容
18.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忽然一天,花苞儿伸伸腰,一副刚睡醒的样子,它们缓缓睁开眼,接连伸出手臂,倏
然爆棚似的炸开。(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3分)
七年级语文 8 共 9 页
(2)群芳谱上,没有任何一种花能像白玉兰这样既有一种冰清玉洁的高冷,又有一份绚烂
喧闹的热情。(请你从重音的角度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3分)
19.文章第⑥段两处引用古诗词名句有何作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20.文章第⑧段说玉兰花“凋谢的花瓣,也是有灵魂有知觉的”,如果凋落的玉兰花有“心
语”,它在“主动辞别枝头”时会说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段独白。
(3分)
21. 托物言志是文学作品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下面的小贴士,请你说说本文是如何运用这
一手法的。(4分)
所谓“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要
小贴 写好这样的文章,关键要有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找到物象的主要特点与所
士 要抒发的情志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在此基础上写景状物,寄寓情思,抒发志
向。
三、作文(65 分)
22.作文。(65分,含书写分 5分)
花是有脚的,因为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的开在山间崖畔,有的开在房前屋后,
有的开在床头案上,有的开在胸前发梢……其实每个人的心田都是神奇的花园,请用文
字培育这朵花:让我们透过你笔尖的细节,看见那朵开在你心田最特别的花。
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 不少于 600字;③ 结合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
感;④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七年级语文 9 共 9 页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试答案
1.(3分)迸发摇撼 rèn
2.(1分)分号
3.(1分)偏正
4.(1)(3 分)示例:①大多数人认同传统家风;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风的内涵逐渐丰富;
③传统家风注重为人处世的教育,新家风强调平等意识。
(2)(4 分)示例①小语,②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父母管教我们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当然,
有时候父母没有把握好度,令人反感。③《论语》里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作
为子女,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相信父母会理解我
们的,④你说呢?
5.(1)(3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朱赫来
(2)(4分)①有正义感,讲原则(勇敢)。根据语段中的语句“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
在有理的时候才打”可以看出。②勤奋耐心(好学,坚持不懈)。根据“朱赫来的拳一次又
一次把他打飞,让他摔了一个又一个倒栽葱,但是他依旧勤奋耐心地学下去”可以看出。
6.(8 分)(1)独坐幽篁里(2)惟解漫天作雪飞(3)苔痕上阶绿(4)何人不起故园情
(5)山重水复疑无路(6)柳暗花明又一村(7)落红不是无情物(8)化作春泥更护花
7.(3分)荷花暗香浮动,弥满在空气里,缭绕在曲江两岸,不绝如缕;荷叶田田,撑如华
盖,光景摇曳,重重叠叠,严实地覆盖了整个池面。
8.(2分)(1)世人/甚爱牡丹 (2)由是/鱼不得复入
9.(4分)(1)更加 (2)应当 (3)曾经 (4)难道
10.(1)(2分)(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2分)我种植莲花三年没有成功,而①最终享受到它的成果,这是②为什么呢?
11.(4 分)①运用视觉、嗅觉描写;②“青钱贴水”、“翠盖擎珠”、“红妆烂然”从视觉角
度描绘出荷花从刚露出水面、展开到盛开不同阶段的形态;③“清香袭人”从嗅觉角度写出
香气的浓郁;④表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6 分)【甲】文中卢照邻的诗,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
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丙】冯汝弼则通过叙述几次种莲
的过程说明生活中不止种莲会被困难阻碍,进一步点明立志的重要性。(内容+情感或道理)
13.(3分)D
14.(3分)①汪曾祺 80年代后,创作更回归传统和民间;②用感性的方式呈现出了普通老
百姓的痛苦、寂寞,还有生活的不易,并从生活中挖掘出美,这些恰恰是读者欣赏的;③汪曾祺
的作品里与当下社会有契合点。他虽然承接了传统文化,但却超越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来思考
传统仁义道德,这非常符合现代的话语体系。
15.(3 分)①赞同。②从文本二可知,汪曾祺 40 年代时期的作品整体上是空灵、无序的,
语言里充满痉挛、战栗的感觉,体现的是他当时孤独、迷茫这样一种状态,或有些精英视角,
有些清高的。③而 80 年代之后是汪曾祺创作回归传统和民间,体察底层的生活状态。文本
一《生机》中写的芋头,都是民间化的,而且都从中挖掘出了美,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
所以判定是 80年代后的作品。
16.(6 分)示例:①汪曾祺选材的传统化和民间化。80 年代后,汪曾祺的作品回归传统和
民间,正如《生机》的选材是人们生活中最平常、最熟悉的事物,一个芋头这一处于犄角旮
旯里的东西,都是生活里的琐碎事物。②语言的雅俗共赏。汪曾祺在写作时运用的是散淡的,
甚至弱小的日常生活的话语体系,比如《生机》,“每天两顿饭,米很白”,如同农人之间闲
话家常,朴素自然。③作品主题的诗意化。比如文本一中他在处于人生低谷的情况下,发现
芋头“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的美好,他用感性的方式从
生活中挖掘出美,使人们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既充满着人间烟火味,又有诗
意。(任选两点,要结合文本分析)
17.(3分)①花色洁白温润 ②花香清幽淡雅 ③独自灿烂的孤勇。
18. (1)(3 分)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兰花花苞突然
之间迅速开放的情态,抒发了作者对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分)示例:“高冷”“热情”重读。理由:“高冷”“热情”是白玉兰的内在美的体现,
突出了白玉兰与其他花朵的区别,从而突出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独特感受。
19.(4 分)①第一处写出了白玉兰花香的清淡幽远;②第二处写出了白玉兰花有君子之风,
不刻意招揽,不曲意逢迎;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表达
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3 分) 示例:我虽然没有梅花、桃花、牡丹它们的艳丽风姿,但我完成了属于自己的
使命。我盛开在枝头的时候直立向上,洁白温润,把最美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给大家带
来清幽的香味,现在我可以“化作春泥更护花”了,这或许是我使命的一种延续。啊!我无
愧于心,无愧于人们对我的喜爱!
21.(4分)示例:本文借助白玉兰这一形象,通过描绘它直立向上的花姿、洁白温润的花
色、清幽淡雅的花香这些外在美,进而挖掘出其高冷又热情的气质、独自灿烂的孤勇、魂归
泥土的从容这些内在美,从而抒发了作者对白玉兰花及其内在品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
达了作者对具有白玉兰内在美的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