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
期末考试
高一 政治试题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48分)和非选择题(52分),总分100分,答题时间75分钟。注意:选择题请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卸载答题纸对应的位置。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个重要年份,2024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传递出新时代中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心,吹响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奋进号角。下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③中华民族迎来了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在20世纪上半叶,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提出挽救民族危亡的方案,并在历史舞台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但在众多的方案当中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方案,这是因为
①各种政治力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②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人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主心骨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国务院机构及其职权的相关规定、健全国务院会议制度、增加国务院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制度措施等。这说明我国
①以法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和政府的建设
②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③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1921年到1966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以下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历史事件 意义
①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一活动A.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B.体现了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C.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事业
D.有利于将党的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更好指导实践
6.在学习“政治与法治”课上,吉林省某中学高一某班的同学们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如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①甲同学的妈妈对本市“十四五”规划草案提出建议——参与民主决策
②乙同学的爸爸在公交调价听证会上,积极建言献策——参与民主监督
③丙同学的姐姐在某区人大代表选举会上,投了神圣一票——参与民主选举
④丁同学的哥哥实名举报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参与民主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B.人民按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C.有阶级性的,总是统治阶级享有
D.依靠对敌人专制保证人民民主
8.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走过了一百多年不平凡的历程。所取得的成就包括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成就
②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③领导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最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创造了一种新的政党政治模式,为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有
①各民主党派依法参与执政,保障决策施策的科学性
②通力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促进国家治理的有效性
③将各界人士紧密团结起来,实现利益代表的广泛性
④共产党对政协进行思想领导,体现奋斗目标的一致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政治局的集体学习
①目的在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并利用规律掌好权执好政
②能够增强党的先进性,为进一步确立执政地位奠定基础
③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④说明党能够与时俱进,长期坚持把科学执政作为基本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五条规定,巡视期间,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政策规定并属于被巡视党组织职权范围、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巡视组应当按程序督促被巡视党组织立行立改。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完善法律法规,不断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
②中国共产党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条例》的实施有利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业态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在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指导下,2024年5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这必将促进和保障内蒙古地区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
A.国家立法机关积极履行立法权
B.制定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的法律法规
C.坚持良法与善治相结合
D.形成全民懂法守法用法的文明风尚
13.2022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上升。党政领导干部代表的比例要继续从严掌握。妇女代表的比例原则上要高于上届。材料表明
①我国人大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②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表决权
③全国人大是全国人大代表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④我国完善人大制度,保证人大代表的广泛代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说明
①“四个伟大成就”一脉相承,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根本前提
③马克思主义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科学指引
④人民群众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动力和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2年各级公安机关聚焦耕地保护,对非法占用农用地施工、进行非农业建设等毁坏耕地犯罪活动依法严打,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聚焦农资安全,重点打击种子套牌侵权、化肥有效成分不达标等犯罪行为,强化案件侦查,开展全链条打击,取得明显成效。此举说明
①我国履行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②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有利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③我国政府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④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对敌对阶级实行专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纪念国家赔偿法颁布30周年座谈会。会议强调要从源头上减少国家赔偿案件发生,践行尊重保障人权,落实疑罪从无、罪行法定等法律原则,规范公正司法,促进公平正义。这说明
①必须坚持以法律为根据、以事实为准绳
②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③疑罪从无原则确保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
④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一方面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另一方面,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W市各民主党派聚焦“三农”议题,建议国家创新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政策,补足“短板”。该市政协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相关部门与民主党派、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吸纳合理化建议。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党制度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优势。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而在执政过程中,时代不断“出卷”,人民也在不断“阅卷”。
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新时代已经带来了发展新要求、新课题。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须把握发展新方位,拿出担当、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奋力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将人民当作“阅卷人”,以及做优秀“答卷人”的重要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备受期待。某市人大代表经过调查走访,在该市人大会上提交了《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经该市人大讨论通过后,将该议案交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单位承办日前、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督办组对该建议的实施进行督办,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在助推小微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 年 8 月 3 日《光明日报》刊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伟大自我革命的有力引领和坚强保障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需要我们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二十年的探索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Y村运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乡村治理清单制度等,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农旅发展、产业融合等重大村务的决策与管理;建立标准化和可量化的村务共评机制,及时将结果张榜公示;发挥村规民约、村委会调解在村民矛盾解决中的关键作用;建设文化广场,设置宪法、民法典等展示区,使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结合材料,说明Y村村民是如何在实践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期末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C D B C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B C A D
17.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②党中央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发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③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④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言献策。
18.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做优秀“答卷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①人大代表履行提案权。某市人大代表经过调查走访,在该市人大会上提交了《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②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该市人大讨论通过该决定,市人大常委会第二督办组对该建议的实施进行督办。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该议案通过后,交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单位承办。
20.①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使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维护人民的利益,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利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21.①Y村村民通过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开展民主协商、民主决策,广泛参与农旅发展、产业融合等村内公共事务的商议,切实维护合法利益;
②通过乡村治理清单、村规民约,推动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③通过村务共评机制,对实际日常管理工作进行评议,开展民主监督。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