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2.5 热传导 课件(35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堂无忧】2.5 热传导 课件(35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5课
热传导
(苏教版)五年级

核心素养
内容总览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练习
04
活动手册
05
课堂总结
06
板书设计
01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研究热在金属中、热水和冷水之间的传递过程与方向。认识热传导,知道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向温度较低处;知道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能解释生活中的热传导事例。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交流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总结出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可以有热传导现象的发生。
探究实践:能在探究实验中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态度责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向温度较低处。
难点:利用借物观察的热传导实验,研究热在金属中、热水和冷水之间的传递过程与方向。
探究新知
活动一 初步感受热量的传递
1.他们是怎样让身体暖和起来的
观察下面四组图片,说一说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让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的。
暖手宝 哈气 泡温泉 喝热水
探究新知
分 析 (1)用暖手宝取暖,暖手宝的热量传给手,手变暖了,这是固体与固体接触。
(2)向手上哈气,口腔中气体接触手,把热量传给手,手变暖了,这是气体与固体接触。
探究新知
(3)泡温泉取暖,温泉水的热量传给身体,使身体变暖,这是液体与固体接触。
(4)喝热水,热水进入胃中,热水的热量传给身体,身体变暖了,这是液体与固体接触。
结 论 可以通过接触含有 热量的固体、气体及液体,使身体变暖。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有热传导现象的发生。
探究新知
分 析 (1)熨衣服时,加热电熨斗的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衣物,使衣物变热,变得平整。
(2)炒板栗时,烧热的锅具有热量,锅里的沙子吸收大量的热量,再把热均匀地传给板栗,板栗很快就被炒熟了。
结 论 衣物和板栗是通过与热的物体直接接触获得热量的。
2.热是怎样传到衣物、板栗上的
探究新知
3.类似的事例。
生活中,类似上面这些让身体或物体热起来的事例有很多。比如天冷时可以吃热的食物,食物的热量通过胃等器官传递给身体,让身体热起来;还可以通过自热贴、加热鞋垫等让身体热起来。
再比如发生在厨房里的热传递,炒菜时通过炒锅等设备加热锅中的肉、菜等食材;烧水时通过热水壶等设备加热壶中的水。
探究新知
热是如何传递的
探究新知
活动二 研究热在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的传递
1.金属中的热传递。
实验材料:金属片两块、凡士林、酒精灯试管夹、金属小勺、火柴。
实验步骤: (1)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
探究新知
(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另一端,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
(3)加热另一块金属片的中心,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
探究新知
实验现象:(1)加热金属片一端,凡士林从加热一端向另一端熔化。
(2)加热金属片中心,凡士林从中心点向四周扩散熔化。
实验分析:(1)从一端加热第一块金属片,加热端温度高,另一端温度低,热由温度高的一端开始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
(2)从中心加热另一块金属片,中心温度高,四周温度低,热由温度高的中心点向温度低的四周传递。
实验结论:无论是加热金属片的中心还是边缘,金属片都会变热,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探究新知
2.用箭头表示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情况。
实验发现:无论是加热金属片的中心还是边缘,凡士林都会熔化,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热总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探究新知
探究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探究新知
1.右图中,烧杯里的热水温度会怎样变化?水槽里的冷水温度又会怎样变化?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烧杯、水槽、温度计、铁架台。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注入热水,在水槽中注入冷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热水、冷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
研究热在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的传递
探究新知
(2)将注入热水的烧杯放入冷水槽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冷水的温度并记录。
(3)根据数据推测冷、热水中热的传递方向。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当温度差不多时,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很慢,最后二者温度达到一致。
探究新知
实验分析:烧杯中热水温度高,水槽中冷水温度低,热由温度高的烧杯传向温度低的水槽。水槽中冷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烧杯中热水释放热量温度下降,直至二者温度达到一致,最后与室温相同。
实验结论: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热传导,热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探究新知
2.做与上面相反的实验,将盛有冷水的烧杯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里,记录你的发现。
实验发现:在相互接触的冷热不同的物体之间,热可以传递。热从水槽里的热水传到烧杯上,再传到烧杯里的冷水,最后烧杯里的水也慢慢变热。也就是说,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探究新知
3.热传导的概念。
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热传导的方向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由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探究新知
生活中有许多热传导的事例,利用高温物体传热给低温物体的原理,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1.烙饼。火将热传递给锅面,饼与锅面接触,锅面再将热传递给饼,饼受热变熟了。
活动四 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事例
探究新知
2.量体温。人体将热传递给体温计的感温探头,感温探头变热,直到与人体温度相同,热传导就会停止,此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温度就是人体的温度。
探究新知
3.冷敷或热敷。冷敷是皮肤的热传递给布包里的冰块,皮肤温度降低,达到减慢血液循环的目的;热敷是布包里的热传递给皮肤,皮肤温度变高,从而加快血液循环。
探究新知
4.吹头发。电吹风通电后将吹出气体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度升高 ;另外电吹风吹出气体,加速了空气流动。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头发上的水快速蒸发。
探究新知
5.电烙铁作画。电烙铁通电后被加热烙铁把热传递给与其接触的木板,接触点的木板受热颜色发生改变,利用这种颜色变化完成作品。
探究新知
观察传热现象
课堂练习
1.[填空]冬天,我们通过捧着暖水袋来暖手,这是利用_________来传递热量。
2.[填空]热在固体中,从温度_________的地方向温度_________的地方传递。
3.[判断]熨斗熨衣服和炒板栗都是相同的传热方式。( )
4.[判断]脚扭伤时,不管冷敷还是热敷,热都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向温度较低处。( )
热传导




课堂练习
5.[选择]下列事例中,与另外三个的传热方式不同的是( ) 。
A.烙饼 B.电烙铁作画
C.太阳让地表升温 D.热水袋取暖
6.[选择]热在固体中的传播方向是( )。
A.没有规律 B.由低温向高温传递
C.由高温向低温传递 D.由中心向四周
7.[选择]在金属片的中间部位加热,热的传导方式是( )。
A.向一端传导 B.向两端传导
C. 向四面八方传导 D.向上下传导
C
C
C
课堂练习
8.[选择]如图所示,用蜡油分别在正方形铝片上E、F、G、J、K各点处粘一根火柴,在H点处进行加热,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是( )。
A.K→E→G→J→F
B.K→E→J→G→F
C.E→K→G→J→F
D.E→K→F→J→G
A
课堂练习
9.[简答]用酒精灯给金属棒一端加热,一会儿金属棒就会变得很烫,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热在金属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在金属棒一端加热,热量可以经过金属传递到另一端。
课堂练习
10 [探究]下图是一条呈“M”形的铁条。在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A、B、C、D、E、F各点处的蜡油会先后熔化。请写出A、B、C、D、E、F各点处蜡油熔化的先后顺序。
D→C→E→B→A→F
活动手册
活动手册
课堂总结
本课通过生活中的热传导事例,了解低温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热起来;通过实验,研究热在金属中、热水和冷水之间的传递过程与方向,知道热传导的基本规律;通过分析生活中应用热传导的具体事例,强化对热传导概念的理解。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五年级科学上册5.热传导(苏教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通过研究热在金属中、热水和冷水之间的传递过程与方向。认识热传导,知道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向温度较低处;知道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能解释生活中的热传导事例。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交流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总结出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可以有热传导现象的发生。
探究实践:能在探究实验中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向温度较低处。
难点:利用借物观察的热传导实验,研究热在金属中、热水和冷水之间的传递过程与方向。
教学内容
热传导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现象,教材通过再现生活中的热传导事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揭示热传导的过程和特点,认识热传导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再现生活中的热传导事例,让学生了解低温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热起来。活动二,研究热在金属中、热水和冷水之间的传递过程与方向,让学生知道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活动三,分析生活中应用热传导的具体事 例,强化学生对热传导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火柴、酒精灯、凡士林、铁片、勺子、铁架台、温度计、烧杯、水槽、冷水、热水。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初步感受热量的传递
1.他们是怎样让身体暖和起来的
观察下面四组图片,说一说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让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的。
暖手宝 哈气 泡温泉 喝热水
分 析 (1)用暖手宝取暖,暖手宝的热量传给手,手变暖了,这是固体与固体接触。
(2)向手上哈气,口腔中气体接触手,把热量传给手,手变暖了,这是气体与固体接触。
(3)泡温泉取暖,温泉水的热量传给身体,使身体变暖,这是液体与固体接触。
(4)喝热水,热水进入胃中,热水的热量传给身体,身体变暖了,这是液体与固体接触。
结 论 可以通过接触含有 热量的固体、气体及液体,使身体变暖。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有热传导现象的发生。
2.热是怎样传到衣物、板栗上的
分 析 (1)熨衣服时,加热电熨斗的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衣物,使衣物变热,变得平整。
(2)炒板栗时,烧热的锅具有热量,锅里的沙子吸收大量的热量,再把热均匀地传给板栗,板栗很快就被炒熟了。
结 论 衣物和板栗是通过与热的物体直接接触获得热量的。
3.类似的事例。
生活中,类似上面这些让身体或物体热起来的事例有很多。比如天冷时可以吃热的食物,食物的热量通过胃等器官传递给身体,让身体热起来;还可以通过自热贴、加热鞋垫等让身体热起来。再比如发生在厨房里的热传递,炒菜时通过炒锅等设备加热锅中的肉、菜等食材;烧水时通过热水壶等设备加热壶中的水。
设计意图:
虽然热传导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学生并没有特别关注。所以,需要通过回忆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认识热是如何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
活动二 研究热在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的传递
1.金属中的热传递。
实验材料:金属片两块、凡士林、酒精灯试管夹、金属小勺、火柴。
实验步骤: (1)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
(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另一端,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
(3)加热另一块金属片的中心,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
实验现象:(1)加热金属片一端,凡士林从加热一端向另一端熔化。
(2)加热金属片中心,凡士林从中心点向四周扩散熔化。
实验分析:(1)从一端加热第一块金属片,加热端温度高,另一端温度低,热由温度高的一端开始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
(2)从中心加热另一块金属片,中心温度高,四周温度低,热由温度高的中心点向温度低的四周传递。
实验结论:无论是加热金属片的中心还是边缘,金属片都会变热,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2.用箭头表示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情况。
实验发现:无论是加热金属片的中心还是边缘,凡士林都会熔化,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热总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发现热在固体中是可以传递的,传递方向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研究热在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的传递
1.图中,烧杯里的热水温度会怎样变化?水槽里的冷水温度又会怎样变化?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烧杯、水槽、温度计、铁架台。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注入热水,在水槽中注入冷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热水、冷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
(2)将注入热水的烧杯放入冷水槽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冷水的温度并记录。
(3)根据数据推测冷、热水中热的传递方向。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当温度差不多时,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很慢,最后二者温度达到一致。
实验分析:烧杯中热水温度高,水槽中冷水温度低,热由温度高的烧杯传向温度低的水槽。水槽中冷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烧杯中热水释放热量温度下降,直至二者温度达到一致,最后与室温相同。
实验结论: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热传导,热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2.做与上面相反的实验,将盛有冷水的烧杯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里,记录你的发现。
实验发现:在相互接触的冷热不同的物体之间,热可以传递。热从水槽里的热水传到烧杯上,再传到烧杯里的冷水,最后烧杯里的水也慢慢变热。也就是说,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3.热传导的概念。
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热传导的方向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由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发现热可以在不同物体、不同物态之间传递,而且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活动四 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事例
生活中有许多热传导的事例,利用高温物体传热给低温物体的原理,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1.烙饼。火将热传递给锅面,饼与锅面接触,锅面再将热传递给饼,饼受热变熟了。
2.量体温。人体将热传递给体温计的感温探头,感温探头变热,直到与人体温度相同,热传导就会停止,此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温度就是人体的温度。
3.冷敷或热敷。冷敷是皮肤的热传递给布包里的冰块,皮肤温度降低,达到减慢血液循环的目的;热敷是布包里的热传递给皮肤,皮肤温度变高,从而加快血液循环。
4.吹头发。电吹风通电后将吹出气体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度升高 ;另外电吹风吹出气体,加速了空气流动。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头发上的水快速蒸发。
5.电烙铁作画。电烙铁通电后被加热烙铁把热传递给与其接触的木板,接触点的木板受热颜色发生改变,利用这种颜色变化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
强化对热传导概念的理解,意识到热传导现象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将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巩固所学内容。
活动手册
课堂总结
本课通过生活中的热传导事例,了解低温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热起来;通过实验,研究热在金属中、热水和冷水之间的传递过程与方向,知道热传导的基本规律;通过分析生活中应用热传导的具体事例,强化对热传导概念的理解。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